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心理教育与德育有密切的关联,心理教育的德育功能对心理教育及德育活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关注真实生命,心理教育为德育奠基;通过发扬人性和德性,心理教育促进了德育新的发展;通过实施全人教育,心理教育大大丰富了德育的内涵。  相似文献   

2.
浅论心理教育的德育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教育的德育功能对心理教育本身及德育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关注真实生命,心理教育为德育奠基;通过发扬人性和德性,心理教育促进了德育的发展;通过实施全人教育,心理教育大大丰富了德育的内涵。  相似文献   

3.
德育课堂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更要担负起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任。在德育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有:挖掘教材中的心理教育因素,触动学生心灵;创设教育情境,加强学生心理体验;满足学生成才需求,培育学生健康心理;转变教学方式,增强学生培育健康心理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4.
德育和心理教育都是现代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德育正朝着“整体性德育”、“主体性德育”、“学会选择的德育”方向发展,这些都在不同层次、不同侧面涉及学生的心理层面,加之社会转型期学生正面临一系列心理冲突与抉择,使德育无法回避心理教育问题。现代学校德育要想提高其实效性,必须与心理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丰富其内涵,扩展其功能。本文心理教育与德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三方面探索二者的联系,以期构建以心理教育为基础,以德育教育为导向的模式,从而拓展当前学校德育工作新视野。  相似文献   

5.
移情是个人对他人情绪、情感状态的感知与体验。研究移情,对学校的德育、心理教育和职业指导工作均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的心理现状和德育改革的实践呼唤心理教育介入高校德育。德育与心理教育互相制约、互为补充的特点使这种介入具有可能性。因此,德育中渗透心理教育既是心理教育实施的主要途径,也是新时代德育改革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7.
心理学知识对20世纪的现代德育观念与实践改造起了重要的影响作用。精神分析心理学与人格心理学的发展,助推社会伦理完成了从义务与责任伦理到体验与快感伦理的转型,改变了学校教育伦理品质的评价标准,也成为学校德育的科学品质的重要指标。观照个体心理体验的道德与基于心理学规律的德育学,成为现代德育的重要特征之一。这样的德育在回到“人”真实与当下个体快感体验的同时,可能会消解追问永恒价值与幸福的理由,因而成为有利于心理健康但限制博大心灵成长的德育。中国德育理论要实现对心理学化的超越,回到以文化共契为指向的中国德育传统,回到社会心理—心灵合一的建构框架中,以“大心灵”培育为指向,以高贵而博大的心灵作为教育的普遍价值依据,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人类共同的美好生活。  相似文献   

8.
心育与德育和谐共进 提高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学校德育工作关爱学生生命价值,注重学生心灵体验。德育与心理教育从不同的角度来促进学生个体品德的发展和人格的完善,具有促进个体素质全面发展的共同目的。德育需要心理教育的支持和补充,心理教育需要德育的"导引"和"参与"。为此,必须加强二者之间的有机整合,切实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德育实效性差是不争的事实,造成德育实效性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就教育过程分析,有两个问题不容忽视:一是不顾品德内化规律,否定道德学习主体性,用规范宣讲取代心性修养的过程,用无条件服从取代自由选择的欲望。二是轻视道德需要和道德情感体验,德育目标和要求与学生品德心理实际严重脱节。在教育中,  相似文献   

10.
文章就老庄道家的教育心理思想讨论了四个方面的问题,即:教育心理思想的基本观点,论述为学论与无为论;学习心理思想,论及学习的意义、过程、原则与方法;德育心理思想,探讨德育的过程、原则与方法;差异心理与教师心理思想。  相似文献   

11.
德育和心理教育都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教育是促进德育发展的手段,有助于德育观念和德育模式的更新,可提高德育实效性。本文从心理教育与德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三个方面探索了二者的联系,以期构建以心理教育为基础、以道德教育为导向的模式,从而提升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  相似文献   

12.
在德育中渗透心理教育理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理教育与德育的关系多年来一直引人关注,近年来学校德育出现了一些令人困惑的问题.而心理教育又与德育相脱离。通过对二在内容、目标和方法等方面的分析,发挥心理教育对德育的积极作用,将二有机地结合起来.共同达到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13.
《管子》的教育心理思想讨论了四个问题:(1)教育心理思想的基本观点;(2)学习心理思想,包括学习的意义、过程和方法;(3)德育心理思想,论述德育的意义、品德的结构、德育与赏罚、德育的方法;(4)差异心理思想。  相似文献   

14.
以理解、尊重为基础,以“爱心”为出发点,以使充分发挥情感教育作用;教会赏识的方法,增强“自信心”教育;尽“心”关注后进生的敏感心理,让后进生真正得到转化;热“心”开展活动,注重学生体验,从而实现德育目标、优化德育渗透。  相似文献   

15.
从德育的视角看心理教育,二者有着密切的关联,共同的 观使心理教育成为现代德育的基础,德育能观使心理教育成为现代德育的重要手段,大德育课程观则使心理教育成为德育课程的有要组成部分,德育与心理教育的融合体现了现代德育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我们常用的德育方式很简单,一般有命令教育、知道教育、说服教育、规范教育……这些教育都无法真正走进学生心灵。有效的德育应是触及学生心灵和灵魂的教育,快乐德育就是其中的一种。 一、德育新思想——快乐德育 快乐德育是一种符合人本原理,遵循人的心理认知规律,能让学生感到可信、亲切、有用、愉快的德育模式。 快乐的德育,既是德育的本质特点,也是发挥学生德育主体内在积极性的必要形式,更是提高德育实效性的有效措施和途径。反观学校德育现状,我们开展了不少的德育活动,如那些告诉式、命令式和说教式,对于新时期的学生来说已经起不了作用了,有的学生虽然参与了其中,但往往忽略了学生在自身道德成长中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学生是被动的,压抑的,最终的效果是低效或无效的;而那些游戏活动式的,融入竞争机制的、需要主动参与体验的活动,走进孩子心灵的快乐德育,能激活孩子的意识与思维,学生们更喜欢,其德育实效性更强,生命力更强。  相似文献   

17.
王崎峰 《天中学刊》2007,22(3):125-126
主体性德育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是德育理论与实践创新的新举措。从主体性德育的内涵出发,存在着三种教育模式,即“选择-养成”的德育认知模式、“生命-关怀”的德育情感模式和“生活-体验”的德育行为模式。  相似文献   

18.
《基础教育参考》2004,(11):F002-F002
东直门中学以实践德育为理念,努力通过各种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教育实践活动课程,“为学生创设适当的德育环境与情景。使学生产生良好的道德体验与情感体验,产生合理的生存、生  相似文献   

19.
日本中小学德育的体验教育及其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增强德育的实效性,日本中小学非常重视德育的体验教育。日本德育的体验学习活动内容丰富、可操作性强,具有鲜明的特色,对我国中小学的品德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体验"是少年儿童在实践中亲身经历的一种心理活动,更多是指情感活动,是对情感的一种体会和感受。"体验教育"是有效的教育手段,更是德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引导队员进行健康、积极向上的行为,心理体验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