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微型课题是一种提升教师教育理念与教学机智,改善、优化教育生态与教学文化的“草根化”的教育研究形态。它来源于民间,扎根于民间,流行于民间,能对教师的生存方式、生命状态的转变产生深远的“蝴蝶效应”。微型课题“短、平、快”的特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教师在经历与自觉中前行,  相似文献   

2.
微型课题是一种提升教师教育理念与教学机智,改善、优化教育生态与教学文化的“草根化”的教育研究形态。它来源于民间,扎根于民间,流行于民间,能对教师的生存方式、生命状态的转变产生深远的“蝴蝶效应”。微型课题“短、平、快”的特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教师在经历与自觉中前行,  相似文献   

3.
阳泽  苟晓蓉 《四川教育》2006,(10):10-11
搞课题累,做研究苦,这是一线老师的普遍呼声;把研究当任务而简单应付,这是一线老师的常见行为。虽极不情愿这种“苦差事”,但评优晋级可加分,提拔重用是砝码,许多老师不得不去“装点门面”,不得不追求科研的“档次”,因而“书斋式”研究、“注解式”研究泛滥,理论研究、宏观研究盛行,低效科研、形式科研、门面科研层出不穷。中小学科研曲高和寡。出现了教学与科研“两张皮”的现象。 遵循“问题是课题、过程即探索、收获即成果”的理念,以现实问题为中心。着眼于问题解决。追求在实际中研究、以研究促进实践的微型课题研究,因其实用性、操作性强而成为中小学教师科研的发展方向。 有别于高校的理论研究和假设性验证。不同于学术专家的大型课题研究,微型课题则侧重于应用研究、实践研究和微观层次的小型研究。微型课题是一种有别于“学术派”的非正式的教育研究活动,不需要经过主管部门的审批立项。案例研究、教学日记、教育随笔、教育叙事等是其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研究目的是帮助教师提升教育智慧,促进专业发展,享受研究的过程和成长的喜悦。 微型课题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点。也是教师踏上“幸福的研究路”的必经之途。教师要关注自身实践中有意义的事件和日常工作中有价值的困惑,要在看似无问题的“教学惯性”中发现问题,在问题成堆时聚焦某一个问题。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热情、挖掘学生潜能、塑造学生人格,进而丰富自己的情感,满足自己的精神追求,提升自身的生命价值,实现自己的幸福理想。这是教师科研的真正境界。在这样的境界下,教师自己是幸福的,学生也是幸福的。[编按]  相似文献   

4.
一、“课题驱动式校本培训”的涵义及特征 所谓“课题驱动式校本培训”就是以课题研究为基本载体,以教师任职学校为主体力量,在教育专家、教师培训机构的指导下,由教师任职学校根据自身特点自行组织,以解决学校教育教学实际问题和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科研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教师继续教育形式。  相似文献   

5.
现在,用“多如牛毛”来形容各个学校的课题之多、之滥是绝不为过的。大多数课题要么是上级分配下来的“研究订单”,要么是所谓的精英教师搞的不着边际、贪大求全的“体系研究”。面对形色各异的课题,我们不禁要问:它们能服务于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服务于学生的成长吗?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个普通的教师我走过了十四个春秋,曾痛感自己只顾“埋头教学”,而没有杰作,没有突出的管理能力,没有耀人的光环。但是在学校行政推动之下,我参加了“微型课题研究与教师知识管理”课题组,根据自己教育教学的实际,选择了个人微型课题研究。通过微型课题研究,我现在不仅“埋头拉车”,学会了“抬头看路”,还尝试着“伸头探路”。我感到我的工作很实在。  相似文献   

7.
教师教育是推进教师专业化的途径之一。“行动研究”是教师教育的新路,“以课例为载体的行动研究”使教师能更快地接受新教学理念,是适合中小学教师的教学研究形式。文章详细阐述了“行动研究”的实施过程。  相似文献   

8.
反思过去,课题研究往往存在着“假、大、空”等不良现象,实效欠佳。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具有自身鲜明的特点,必须结合教育教学工作的现状和实际,突出课题研究的针对性、实效性。为了真正尊重教师的优势,让教师的研究更贴近教育教学实际,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及教师自我发展,笔者倡导在中小学教师中开展“草根式”小课题研究。教师可以没有大课题,但应该有自己的小课题;可以没有系统的研究方案,但应该有自己结合实践工作的反思和记录,这是教师成为研究者的必需。根据调研,笔者认为教师对如何开展“草根式”小课题研究以及怎样进行小课题研究等问题缺乏明确的认识,使得“草根式”小课题研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本文针对这一问题谈些思考。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我区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部门大力推行微型课题研究,并大力实施“全员工程”,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极大地提升了全区教师的教育科研素质。我校在微型课题研究过程中,积极创新微型课题研究、管理和指导的形式,提高了教师参与微型课题研究的积极性。促进了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10.
张革 《宁夏教育》2005,(3):43-43
“研究性学习”的实行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教师需要以革新的行动来落实“研究性学习”的课程更求。改革教师团队的心态和教育环境,使学生成为“学习型组织”。这样,倡导教师的“行动研究”也就势在必行了。教育中的“行动研究”就是教师的“课程行动研究”。所谓“课程行动研究”是一种基于研究的问题解决过程,其研究的主题源于学校环境的脉络;  相似文献   

11.
相比较“全民课题运动”而言,微型课题研究是更适合教师的一种平民化的研究方式,有利于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随即展开研究。教师要善于从日常的矛盾冲突、教学情境、教学反思、理论学习、生活细节中挖掘有价值的研究问题,同时“宏观课题微型化”、“微型课题系列化”也能打通一般课题研究与微型课题研究之间的关系,微型课题让研究成为教师的一种日常状态,系列化的课题研究则能够使得教师实现自身专业发展上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12.
温庆生 《教育》2014,(2):64-65
“小课题”是一种新型的课题研究方式,是一线教师和教科研人员对学校教科研工作总结、反思、探究的结果,是教育工作者教育实践智慧的结晶.“小课题”虽小,但却实在;“小课题”虽小,但却符合实际;“小课题”虽小,但却能产生实效.可见,虽然是“小课题”,却有着大作为.因此,“小课题”深受笔者所在区中小学教师的厚爱,正成为区中小学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的一种重要的研究形式,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那么,在平时的实际教育教学中,究竟它又能给学校和教师带来哪些变化呢?  相似文献   

13.
在校本研究中如何开展教学行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行动研究是“一个由实践教师发起的,对所面临的具体实际情况做出反应的过程”(Elliott.1991.9),是教师在学校真实的教育环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的一种工作方式。教学行动研究的主角是教师,研究的内容是教师本人在教学或自我发展中遇到的或感兴趣的问题,研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追随教师专业化的世界脚步,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开始尝试教育研究。然而,一线教师该研究什么,怎样研究,怎么表达研究的成果等一系列操作问题,并没有很好解决,以至在实际中出现了大而不当,华而不实,研而不深,劳而低效、无效的现象。针对这一问题.一些地区和学校积极开展“小专题”(有些也称“小课题”、“微型课题”)研究,现在这一颇具号召力、生命力、影响力的新颖的研究形式,已在广袤的大地上遍地开花,成为一线教师开展教育研究的主要形式,形成了丰富的成果,惠泽于广大教师,从而破解了这一长期困扰一线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难题。  相似文献   

15.
中小学教师开展的教育科研,主要是行动研究,其特点是边做边研究,情景性和操作性特别强。因此,很容易让我们的教师走入仅凭经验进行“实干”的误区。一旦科研部门要求结合时代特征,在一定理论指导下进行研究,教师们又易犯削足适履、扭曲原有教学行为以迎合上级意图的毛病;受到挫折后,一些教师便对教育科研丧失信心,采取“做秀”的策略,应付有关部门的阶段检测和结题验收。怎样才能走出这种困境呢?我根据自己当中小学教师和在教科所积累的课题研究经验。  相似文献   

16.
微型课题的提出 “微型课题”的研究缘起于江苏省海安县白甸镇中心小学几位老师对教育科研的自觉和热情。他们热爱教学工作,富于创新,善于思考,特别是能够针对教学中遇到的难题,及时想办法加以解决。而且,他们给自己的研究取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微型课题研究”。2005年8月16日,《中国教育报》刊登了他们的研究成果:《微型课题,教育研究的“快乐便桥”》。  相似文献   

17.
“校本教研”实际上是用行动研究的方式研究教育和教学问题,早期的教育行动的倡导者就明确地将教育行动研究称为“校本行动研究”(school-based action research).“亲自参与”、“亲自创作”便是行动研究的原始特征.它的根本追求是让教师不再成为教育研究的旁观者或被动的接受者,而是让中小学教师亲自参与,让教师自己发现问题,自己寻找和选择解决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18.
李洵 《中国德育》2012,(3):18-20
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从2006年起,在全市中小学推广“个人课题”研究。“个人课题”主持人是中小学一线教师,研究内容为教师教育教学实践中面临的问题。因此,德育类别的“个人课题”研究均为实践层面的问题。本文借鉴杨小微教授主持的“价值多元化背景下学校德育改革与德育环境重建研究”课题研究思路,并根据“个人课题”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9.
曹珊 《学苑教育》2018,(1):30-30
“微型课题”是一种“贴身式”的教育研究,它的意义在于对自身教育教学行为的引领。课题以自己为对象,真问题即课题;以行动为引领,真研究即经历:以内驱为需要,真收获即成长。微型课题是教师所需要的教育科研,也是教师能完美操持的教育科研。  相似文献   

20.
“微型课题”研究在教育界波及面很广,影响也很大。冯卫东老师从“微型课题”研究的作用、选题、价值取向以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对这项研究进行了明晰而深刻的阐述。同时结合实例,给出了很多非常具有实用价值,而且操作性很强的方法,这些对广大教师进行教育科研有很好的借鉴价值。.我们附录了一篇“微型课题”研究报告和一篇介绍学校研究经历的文章,希望这两篇文章能给正在进行和正准备连行“微型课题”研究的教育工作者提供某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