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6年6月,中国教育先锋网报导了《高三学生抑郁率高学习压力和家庭环境影响最大》,南京市疾病控制中心对南京市13个区县56所学校的7161名在校初一至高三的中学生进行了有关抑郁障碍调查。调查数据表明,高三学生抑郁率明显高于其他年级,而男生抑郁情况明显比女生严重。这一期我们来关注高三学生的心理调节方法。  相似文献   

2.
编者按:2006年6月,中国教育先锋网报导了《高三学生抑郁率高学习压力和家庭环境影响最大》,南京市疾病控制中心对南京市13个区县56所学校的7161名在校初一至高三的中学生进行了有关抑郁障碍调查.调查数据表明,高三学生抑郁率明显高于其他年级,而男生抑郁情况明显比女生严重.这一期我们来关注高三学生的心理调节方法.  相似文献   

3.
2006年6月,中国教育先锋网报导了《高三学生抑郁率高学习压力和家庭环境影响最大》,南京市疾病控制中心对南京市13个区县56所学校的7161名在校初一至高三的中学生进行了有关抑郁障碍调查。调查数据表明,高三学生抑郁率明显高于其他年级,而男生抑郁情况明显比女生严重。这一期我们来关注高三学生的心理调节方法。[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高三是学习的关键阶段,也是学生心理最易波动、最易产生抑郁心理的时期。本文就高三学生抑郁心理的行为表现做了表述,分析了产生抑郁心理的深层原因,并就如何缓解高三学生抑郁心理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甘肃省抽取502名高三学生,采用自编社会人口学资料表、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GROSS情绪调节方式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高三学生抑郁情绪受相关因素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高三学生中有抑郁症状者137人,占总调查人数的27.3%;在情绪调节方式方面,认知重评与抑郁呈显著负相关(p〈0.01),表达抑制与抑郁也有一定的相关(p〈0.05);社会支持与抑郁水平呈显著负相关(p〈0.01)。所以,得出结论为:高三学生学习等各方面压力较大,容易产生抑郁情绪。正确的引导和情感上的支持理解有助于减轻压力,促进学习成绩。  相似文献   

6.
运用SCL—90量表对213名高三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的调查发现,高三学生SCL—90各因子分均高于全国中学生常模,主要心理问题为抑郁、偏执、敌对等。从总体上说,高三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较低,需要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20,(A3):9-10
抑郁情绪在高三学生群体中已经成为一种非常突出的心理失调问题。文章主要分析了高三学生抑郁情绪产生的影响及其具体表现,并着重探讨了抑郁情绪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有效调适学生的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学习方法”与“学业压力”两个问卷对南京市天印高级中学高三学生进行了调查,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找出本校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的困惑,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高三学习。结果表明:高三学生在学习方法上,实验班优于平行班;在学习态度和习惯维度上,女生优于男生,文科生高于理科生,农村学生优于乡镇和城市学生。在学习压力上,平行班学生感受到的压力高于实验班,男生的自我发展压力高于女生,理科生的挫折压力高于文科生。  相似文献   

9.
高三学生课业负担重,应试压力大,其心理健康状况堪忧。据有关调研资料显示:71.6%的高三学生存在着轻、中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大部分学生存在较明显的"情绪波动""学习压力感""焦虑"和"适应性不良"。进一步分析发现:女生在"抑郁""焦虑"得分上明显高于男生,"适应性不良"得分却低于男生,这表明女生的学习生活适应性较好,但情绪容易波动。调查还发现,父母离异的孩子"情绪波动性"得分高,  相似文献   

10.
《新高考》编辑部于4月12日 ̄4月13日在南京市宁海中学举办了2008年新高考语文研讨会,江苏省各地市语文教研员和高三语文老师以及部分宁海中学高三学生参加了会议。南京市语文学科带头人、南京市第一中学语文教研组组长张曙光和赣榆高级中学特级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高三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状况,提高心理素质,科学备考,采用SCL-90量表、开放性陈述问卷对广西桂林市某校692名高三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高三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状况总体良好,在总平均分上女生显著高于男生,10因子分从高到低依次为: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偏执、敌对、焦虑、其他、精神病性、恐怖、躯体化。(2)女生在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偏执、恐怖、躯体化、抑郁、焦虑7个因子中得分显著高于男生;男女生在强迫症状、其他、精神病性3因子上不存在差异。学业烦恼和焦虑、人际关系、情绪、情感是目前高三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困扰。本研究对科学指导高三学生备考,发展、培养其健康心理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高中学生的生活事件、抑郁症状发生状况,探讨高中生所遭遇的生活事件与抑郁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青少年自评生活事件量表,评估高中生生活事件发生频度和应激强度;采用流调中心用抑郁自评量表,测评高中生的抑郁水平.结果:(1)在学习压力与ASLEC总分方面,高三学生得分显著高于高一与高二学生;(2)不同年级学生的CES-D总分呈现出显著差异;(3)按照CES-D的划界分,高中生抑郁的发生率为16.5%,学习压力、人际关系等相关生活事件是对高中生抑郁发生影响最为明显的危险因素.结论:高中生抑郁症状的发生率较高,实施降低生活事件应激水平的干预方案是改善高中生情绪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贵州省第二人民医院心理咨询中心近期对贵阳某重点中学高三学生进行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显示,近一两年就诊患中18岁以下年龄段青少年显增多,高三学生强迫、焦虑、抑郁、敌对、人际关系敏感、偏执等心理问题表现较严重。专家建议,在高中课程中引进心理健康教育,对应考学生进行心理干预,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心理状态迎战高考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4.
对医学院校某专业高职学生抑郁状况成因进行了调查。此调查主要采用整群抽样法,对高职二年级某专业学生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简称SDS)进行问卷调查及原因分析。调查显示,学生存在不同程度抑郁,其中男生抑郁明显高于女生,这与以往调查有不同之处。因此,要加强对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5.
陈瑶 《凯里学院学报》2013,31(4):175-178
运用艾森克人格问卷、应对方式问卷和青少年忧郁自我检测表对贵州省凯里市某中学高三208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高三学生的应对方式以成熟型为主;(2)应对方式、人格和抑郁在不同性别、文理科、父母文化水平以及经济水平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3)高三学生的抑郁和神经质得分在城镇和农村之间存在显著差异(t=3.088,p<0.01;t=3.061,p<0.001);(4)高三学生的抑郁除了求助因子外,与应对方式的其它因子都显著相关(p<0.01);除了与人格的内外向因子外,与其它因子均显著相关(t=0.422,p<0.001;t=0.527,p<0.05);(5)应对方式的退避因子和人格的精神质和神经质因子对抑郁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结论:高三学生中常采取回避的应对方式,并且人格中情绪不稳定,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更容易抑郁。  相似文献   

16.
高三学生抑郁相关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高三学生抑郁的影响因素,本研究随机整群抽取了北京市某中学240名高三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少年式)、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以及应付方式问卷得分和抑郁的关系进行了路径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在影响抑郁的因素中,既有个体因素,如有神经质倾向的个体抑郁程度较高,而采取求助的应付方式的个体抑郁程度较低,也有环境因素,如母亲拒绝否认的教养方式容易导致其子女产生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高三学生的心理状态和辅导需求,为高三学生的心理辅导、学业辅导和升学辅导提供思路和方法,我们进行了本次问卷调查。其中反映出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应予重视。一、调查对象与方法:1.调查对象:重庆市渝中区308名高三学生,回收有效问卷303份。2.调查时间:高三第一学期  相似文献   

18.
杨萌  雷雯 《学周刊C版》2010,(2):205-206
本课题采用王极盛教授编制的专门测量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通过对某中学372名高三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高三学生中有43.5%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2)高三学生从总均分上看具有轻度的心理问题.按均分高低主要表现为焦虑、情绪不平衡、学习压力、人际关系、强迫和适应不良;(3)除抑郁外,应届生的各因子均分部大于复读生.但两者在各因子上均无显著差异.据此比较高三应届生与复读生的心理健康的现状,探讨在毕业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9.
余庆中学学生考试焦虑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中学学生考试焦虑的状况及相关因素,为中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我们用考试焦虑测量表(TAT)对余庆中学220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余庆中学学生考试焦虑率为58.6%,中度以上考试焦虑者占6.4%;女生考试焦虑明显高于男生;实验班学生考试焦虑明显高于网络班和普通班学生,网络班与普通班却无明显差异;高三年级学生考试焦虑明显高于高一、高二年级学生。因此,建议中学加强学生考试焦虑的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20.
一 问题的提出 高三学生面临高考,调查和掌握高三学生在生理、心理上对体育的需要,对我们全面了解和综合分析他们参加体育活动的动因,充分调动他们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 调查内容和任务 (一)调查内容 1.高三学生对体育课爱好程度及原因; 2.高三学生对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态度及动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