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吕沛璐  冯淑怡  王博  曲福田 《资源科学》2022,44(8):1577-1588
推动农村农地流转和劳动力转移有序健康发展是中国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本文利用江苏、江西、辽宁和重庆的1248户农户实地调查数据,运用双变量有序pr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户农地流转和劳动力转移决策行为的相关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①农户农地流转和劳动力转移决策行为之间具有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农户对土地和劳动力资源的配置决策具有方向一致性的特征。②农户农地流转和劳动力转移决策行为受到若干因素的显著影响。农户拥有的人力资本(劳动力数量、劳动力健康、劳动力教育、劳动力年龄、劳动力农业技能培训、受抚养子女比例和老年人比例)、社会资本(劳动力非农务工经验)、自然资本(承包地面积)、物质资本(耐用消费品资产、农业生产性固定资产)以及所在地外部环境特征(村庄农地流转情况、劳动力非农务工情况)都会显著影响农户农地流转和劳动力转移决策行为。本文认为,在农村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的新发展格局下,政府应为农村农地流转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协调发展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注重农户不同类型生计资本的数量积累和质量提升,从而进一步提高农户农地流转和劳动力转移的积极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杨钢桥  胡柳  汪文雄 《资源科学》2011,33(3):505-512
定量测度农户耕地经营适度规模及其绩效,对推进农村耕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进而提高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构建了农户耕地经营适度规模的理论模型,并采用湖北省江汉平原和大别山区6个县的327份农户调查问卷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①在农户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情况下,农户耕地经营存在一个适度规模,此适度规模主要受农业生产技术、农产品市场价格、各投入要素市场价格和农户自家劳力情况的影响;②由于各个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农户耕地经营适度规模存在区域差异,一般而言,平原地区农户耕地经营适度规模高于丘陵山区。目前,无论是平原地区还是丘陵山区,农户耕地经营的现状规模都小于适度规模,耕地经营效益低下;农户要提高家庭收入,就得依赖于耕地流转和劳力流动,或者增加耕地经营规模,或者转出剩余的劳动力;③在耕地经营适度规模下,农户粮食生产利润较现有规模下要高。扩大农户耕地经营规模对提高农户农业生产利润是非常重要的,而且经济较发达的平原地区农户耕地经营规模效益明显高于经济较落后的丘陵山区。  相似文献   

3.
毕雪昊  杨亚琼  邹伟 《资源科学》2022,44(12):2540-2551
耕地利用效率提升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要素前提,社会化服务被认为是弥补由劳动力非农转移引起的耕地利用劳动短缺的有效手段。在耕地利用日渐面临劳动约束的压力之下,基于非农就业与社会化服务发展趋势分析二者对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江苏省344个水稻种植农户样本,通过DEA模型和T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非农就业、农户社会化服务购买对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①非农就业对农户耕地利用效率提升有抑制作用,购买社会化服务可以提高效率,并减弱非农就业的负向影响;②购买社会化服务对农户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存在环节差异,其中,整地、育秧插秧、施肥等服务有利于效率提升,而其他环节的影响并不显著;③购买不同服务环节对农户耕地利用效率的调节效应不同,仅购买整地、病虫害防治和收割服务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劳动力替代、资本替代、技术替代等效应是农业社会化服务改善要素配置、促进耕地利用效率提升的具体表现。在畅通劳动力流动渠道、优化家庭劳动要素配置的同时要完善社会化服务市场,针对性激发不同服务环节技术要素活力,保障耕地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西藏不同类型农户土地流转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在农户调研的基础上,利用西藏南木林县8个乡镇220户采集农户样本数据,分析了不同类型农户的土地流转行为。通过建立Logistic模型,定量分析生计资本对南木林县农户农地流转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1)南木林县土地流转规模小,共计流转土地6.18 hm2,占被调查农户承包地的4.6%.(2)不同类型农户土地流转行为差异大。不同类型农户转出土地的比例依次为:非农型非农为主型纯农型农为主型,转入土地的比例依次为:农为主型纯农型非农为主型非农型。(3)劳均耕地面积、户主受教育程度、外出务工劳动力比例、耕地地形条件和家庭成员公务任职情况对农户的土地转出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劳动力健康状况和耕地距离、市区距离,对农户的土地转出行为影响为负向显著。劳均耕地面积、农户非农业收入占比、外出务工劳动力比例和户主受教育程度对农户土地转入行为影响为负向显著,耕地灌溉条件、劳动力健康状况和农户是否拥有自有生产机械对农户转入土地行为有正向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农户尺度的耕地撂荒影响因素及空间分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现阶段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严峻,耕地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耕地撂荒已成为影响粮食安全的土地利用变化现象。本文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分析2010—2016年承包耕地的农户耕地利用行为的变化影响因素,着重从显性撂荒和隐性撂荒两个角度研究其概率变化及区域差异。研究发现:①农户承包的耕地同时存在显性和隐性撂荒现象,隐性撂荒比例较大,但未来撂荒的现象均将逐渐减少;②一致性方面,种子农药化肥投入、农业补贴政策等对撂荒的抑制作用显著,但其边际效应都将减小;土地征用会促使农户选择撂荒,存在负面的长程作用;③显性和隐性撂荒的影响因素有差异,丘陵地貌区显性撂荒显著,耕地规模化和退耕还林还草补贴能减少农户隐性撂荒的概率;自然灾害发生将会导致显性和隐性撂荒,但自然灾害对显性撂荒影响的边际效用减少,对隐性撂荒影响的边际效应却增加;④在空间差异上,经济发达区域的耕地发生显性撂荒的概率仍较大,粮食主产区继续发生隐性撂荒的概率较大。未来应制定和完善相关土地制度和农业政策,继续加大农业投资和大规模开展土地流转等解决耕地撂荒难题。  相似文献   

6.
耕地撂荒是当前全球山区主要的土地利用变化现象,它深刻地改变了山区农村土地利用结构、农业景观和农户生计,并带来了巨大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效应。2000年以来,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的快速上升和农村劳动力的大量析出,中国山区农业因地形限制,机械化发展受阻,耕地面临着较大的撂荒风险。越来越多的案例研究和报道表明中国山区耕地撂荒现象越演越烈。中国山区面积广、坡耕地比重大,耕地撂荒不仅关系到山区农地的合理利用政策和山区可持续发展政策的制定,并可能引起粮食安全问题,但目前仍缺少全国层面的定量化评估研究。因此,本研究通过开展大范围的抽样调查对中国山区县撂荒规模进行了推算,以期为相关政策制定以及耕地边际化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在235个调查村庄中,78.3%的村庄出现耕地撂荒现象;基于县样本统计的2014-2015年全国山区县耕地撂荒率为14.32%;山区耕地撂荒率在省级尺度上呈现出南高北低的空间格局,其中,长江流域一带的山区耕地撂荒率最高,东北的长白山区最低。  相似文献   

7.
李敏  陈尧  唐鹏  冯月 《资源科学》2020,42(9):1692-1703
家庭生命周期是影响农户行为和决策的重要因素,从家庭生命周期视角研究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因素,有助于识别农户的不同政策需求和阶段演变规律。本文阐释了家庭生命周期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综合影响和具体影响机理,并运用四川省典型地区的农户调研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①家庭生命周期对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具体影响主要体现在住宅需求、劳动分工和供养负担3个方面;②家庭生命周期的复合影响在于,处于家庭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存在显著差异,随家庭生命周期演变呈“N型”(即低—高—低—高)变化趋势;③不同家庭生命周期类型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关键影响因素存在差异,其中成长核心家庭更关注子女教育和家庭资本积累,成熟核心家庭更倾向于城镇迁移,扩大家庭Ⅰ更在意供养能力提升。因此,政府应当在普适性政策下采取差异化措施以回应农户不同家庭特征和不同家庭生命周期阶段的政策需求。  相似文献   

8.
王杰  蔡志坚  秦希 《资源科学》2021,43(9):1876-1888
农地规模经营是实现现代农业的主要路径之一,探究劳动力老龄化与家庭农地转出决策,对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有着重要意义。基于改进的家庭生命周期模型和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从家庭层面实证检验了家庭劳动力老龄化对农地流转的影响及其家庭结构的异质性。结果发现:①中国现在还存有近1/3的农村家庭有老年人参与劳动,随着老龄化人口占比越来越高,以老年人为农业生产主体的小农户未来也可能长期存在;②劳动力老龄化对农地转出决策具有抑制作用。相比其他家庭类型,有老年劳动力的家庭转出农地的可能性降低了约5%;③不同家庭内部结构下,劳动力老龄化对家庭农地转出决策的抑制作用存在差异,抑制作用大小表现为负担期Ⅰ>赡养期Ⅰ>空巢期Ⅰ。本文认为,对于高龄的老年劳动力,需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促进这部分农户通过以转代耕的方式把农地转出至农业生产效率更高的经营主体;对于低龄的老年劳动力,需配合较为完善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以实现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与农地养老的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9.
赵雯歆  罗小锋  唐林 《资源科学》2023,(7):1440-1454
【目的】在农业劳动力大量流向城镇的背景下,厘清劳动力转移对于农户粮食绿色生产效率的影响,对推进粮食生产效率稳步提升、促进农业生态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政策启示。【方法】基于湖北、河南两省770份粮农调查数据,利用DEA-SBM模型对其粮食绿色生产效率进行测算,并通过Tobit模型论证了劳动力转移、技术推广对粮食绿色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1)劳动力转移在时间、空间维度均对农户粮食绿色生产效率存在抑制作用。(2)政府绿色技术推广措施能够促进粮食绿色生产效率的提高,并有效缓解劳动力转移对粮食绿色生产效率的负面影响。(3)技术推广对农户绿色生产效率的缓解作用存在年龄和种植规模的门槛限制,对年轻农户与高收入农户而言,其缓解作用不显著。【结论】应健全农村劳动力保障机制,拓宽绿色生产技术推广渠道,重点着眼于老龄农户、低收入户的绿色生产技术推广途径,以推进粮食绿色生产效率提升,有效加快农业高质量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0.
非农就业与农地流转的关系一直是学术界的热点问题,厘清二者之间的关系有助于为推动农地规模经营提供决策参考。本文从农户非农就业类型的角度切入,利用2000年、2005年和2010年江西省东北部3个村3次农户调研数据,检验了农户不同非农就业类型对农地流转的影响。分析表明,本地务工和外出务工均会带来农业劳动力质量约束效应、数量约束效应和收入增加效应,但本地务工带来的农业劳动力质量约束效应和数量约束效应均小于外地务工。本文首先利用双变量Proboit模型对调研农户非农就业决策与土地流转决策之间的关联性进行检验,结果发现,农户外出务工决策与土地流入决策存在显著的负向关系,表明二者之间是联立的;然后采用工具变量法,并利用Probit模型对不同非农就业类型与农地流转的关系进行回归,发现外出务工对农户农地流出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对农户农地流入行为的影响不显著;本地务工和混合务工对农户农地流入和流出行为的影响均不显著。因此,在当前大力推进农地规模经营的背景下,应发展城镇非农产业,吸引农户异地转移就业,为农地流转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1.
耕地流转是解决目前耕地经营过于分散与农业现代化建设矛盾的根本性措施,而农户作为耕地经营的直接主体,其行为在耕地流转决策中起着关键作用。本文以江西省为例,在对42个县市64个乡镇74个行政村抽样调查的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Pearson相关分析法,定量分析研究了农户耕地流出和流入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研究表明:农户耕地流出和流入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是有明显差异的。影响农户耕地流出的主要因素依次是非农就业机会、耕地经营收益、农户家庭经济状况、耕地破碎度、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交通便捷度;而影响农户耕地流入的主要因素依次是家庭经济状况、耕地破碎度、耕地经营效益、非农就业机会、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交通便捷度。针对这一研究结果,本文最后提出了通过增强耕地流出驱动力和耕地流入源动力,来提高农户耕地流转积极性的一系列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张慧珍  侯现慧  靳亚亚 《资源科学》2023,(11):2196-2209
【目的】休耕政策是中国改善耕地质量、解决耕地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举措之一,探查其在农户耕地质量保护层面的影响对于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至关重要。【方法】基于西北生态严重退化休耕政策试点区514份微观调查数据,首先运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模型(PSM-DID)评价休耕政策给农户耕地质量保护行为带来的影响,其次采用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模型(PLS-SEM)分析耕地质量保护认知的中介效应以及休耕政策认知的调节效应。【结果】(1)休耕政策促进了农户施用农家肥、商品有机肥以及回收地膜等耕地质量保护行为,且对回收地膜的影响最大,而对施用商品有机肥影响最小。(2)休耕政策对农户耕地质量保护行为的影响存在直接和间接两条路径。其中,直接和间接路径的影响分别为86.84%和13.16%,这表明休耕政策通过改善耕地质量和缓解经济约束对农户耕地保护行为的直接影响占主导地位。(3)休耕政策认知的调节作用呈现出异质性。当农户的休耕政策认知处于低水平时(均值减去一个标准差),其促进休耕政策影响耕地质量保护认知的作用并不显著;相反,随着农户的休耕政策认知的不断提升,其发挥了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结论】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  相似文献   

13.
田玉军  李秀彬  马国霞 《资源科学》2010,32(11):2160-2164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中国农业劳动力机会成本也随之上升,劳动力务农机会成本上升会推动农业劳动力向城市流动。但是,劳动力流动受诸多因素影响,对单个农户而言,在一定的国家宏观政策和市场条件下,家庭结构、土地禀赋等是影响其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关键要素。为回答在当前我国劳动力务农机会成本上升和农业利好政策条件下,农户耕地属性和劳动力禀赋对其劳动力析出的影响,本文以宁夏南部山区为例,采用农户调查数据,利用二分类Logistic模型,分析家庭耕地和劳动力禀赋对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土地属性和劳动力构成对其劳动力析出过程有显著影响,具体为:劳动力禀赋对劳动力流动过程有显著影响,家庭劳动力男女构成不同,其成员的析出也不同,导致家庭内部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分化现象;耕地属性也影响劳动力流动过程,土地收入和外出务工收入是农户决定其成员是否流动所参考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郭凤茹  任金政 《资源科学》2023,(11):2183-2195
【目的】加强耕地质量保护是促进粮食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厘清完全成本保险对于农户耕地质量保护投资的影响,对推进耕地质量稳步提升,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方法】基于2022年冀、鲁、豫、皖四省1719份农户调查数据,使用双栏模型、分位数回归模型等方法实证检验了完全成本保险对农户耕地质量保护投资的影响。【结果】(1)参与完全成本保险可以显著促进农户耕地质量保护投资意愿和投资程度,保障水平具有更大的提升效果。(2)完全成本保险可以通过提高农户预期收入、增加农户信贷获取从而促进农户耕地质量保护投资。(3)完全成本保险对处于不同分位点农户耕地质量保护投资的影响程度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对投资水平处于70分位点农户的影响系数最大。相较于小农户,保障水平对规模农户耕地质量保护投资的作用更强;与兼业户相比,对纯农户的影响更大;与风险规避型农户相比,对风险偏好型农户的效果更明显。【结论】应继续推广完全成本保险,充分发挥完全成本保险“保护伞”的作用,激发农户加强耕地质量保护的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15.
耕地休耕是实现中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措施的重要举措。农户作为耕地休耕的直接执行者与受益主体,合理引导不同类型农户参与耕地休耕有利于耕地休耕制度试点的稳妥推进。本文基于河北省邢台市农户调查数据,在农户类型划分基础上辨析不同类型农户的耕地休耕意愿,并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定量分析不同类型农户耕地休耕意愿的影响因素,据此提出针对性的建议。研究表明:邢台市农户兼业行为较为普遍,农户对耕地休耕的意愿较强,但不同类型农户对耕地休耕意愿有所差异,且影响因素包括共同因素和差异性因素两类。共同影响因素包括年龄、小麦库存是否充足及休耕补助核算方式满意度;纯农业型农户受抚养未成年数量、农业劳动力数量、其他收入比例及村干部态度等差异性因素影响,且抚养未成年数量影响程度最为显著;Ⅰ兼农业型农户休耕意愿受耕地质量、灌溉难易程度、所在村乡镇企业数量及村庄距离集镇远近等差异性因素影响;Ⅱ兼农业型农户休耕意愿的差异性影响因素包括非农务工收入比例、地块破碎度及灌溉难易程度;耕地是否转出是影响非农业型农户耕地休耕意愿的差异性因素。  相似文献   

16.
利用Multinomial Logistic模型,考察了农村家庭劳动力配置、家庭承包土地数量与中国农民土地处置方式之间的关联。研究发现:家庭劳动力配置是影响农户土地处置方式选择的关键性因素,务农劳动力数量越多农户越倾向于自我耕种田地,外出务工劳动力数量越多,农户土地流转和耕地撂荒的倾向就更高。家庭从集体承包土地数量对于农户土地处置方式选择的影响是微弱的或不显著的,就自我耕种与闲置相比,从集体承包土地数量越多,农户越倾向于自我耕种田地,但影响较弱;就自我耕种与转出相比,从集体承包土地数量没有显著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根据中国农村的实际情况,对西方经典家庭生命周期理论模型进行了修正,在此基础上运用Binary Logistic模型揭示了家庭生命周期、人口学特征对农户劳动节约型技术需求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家庭生命周期对农户劳动节约型技术需求具有重要影响,扩大直系家庭、扩大核心家庭和标准核心家庭劳动节约型技术需求的可能性分别为萎缩家庭的3.185、2.074和1.898倍;劳动力数量、纯消费者数量、户主受教育程度、政治资本是影响农户劳动节约型技术需求的关键因素:劳动力数量的部分效应需通过家庭生命周期来发生,余下变量的影响系数因家庭生命周期的中介作用而提高;处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家庭,其劳动节约型技术需求影响因素具有异质性.  相似文献   

18.
张佰林  杨庆媛  严燕  薛梅  苏康传  臧波 《资源科学》2011,33(11):2047-2054
运用参与式农村评估法、Logistic分析法,基于农户兼业活动探讨不同类型农户弃耕特点及原因,为破解生态脆弱的贫困地区农地资源低效利用问题提供参考。结果表明:①重庆市农户兼业普遍,根据非农收入比重、劳动力配置状况和生计策略,将农户划分为纯农户、I兼农户和II兼农户;②农户耕地转出行为普遍,无偿转出比重偏高。II兼农户弃耕及有偿转出比重均最高,与I兼衣户相比,纯农户耕地转出的户数多,但转出面积少且多为无偿转出;旱地撂荒较水田普遍,撂荒的多为地块破碎、耕作条件差的地块;③由于家庭成员年龄偏老、劳动能力偏弱等的局限,纯农户会放弃对区位偏远、零星分散地块的耕种;I兼农户更关注土地经济收益,将资本投入到耕作条件好的地块;II兼农户主要基于收益最大化原则,倾向于将要素投入到非农产业,有偿转出耕地。研究认为,根据不同类型农户弃耕特点及原因制定相应政策措施来引导其土地利用行为,是整合区域土地资源、提高农地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家庭生命周期变动对住房市场需求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分析家庭的生命周期变动对住房市场需求的作用及影响程度,以大连市市内四区居民住房现状及需求调查数据为基础,依据人口学关于家庭生命周期的划分标准,对家庭生命周期细分市场的住房需求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处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家庭,其住房现状和对住房的需求率均有所差异,其中处于满巢期及其扩展期的家庭,是住房市场的主力军,而处于空巢期和鳏寡期的家庭,购房意向则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20.
刘越  姚顺波 《资源科学》2016,38(1):126-135
中国林业重点工程的实施,不仅为了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同时将改善农民生计作为重要的政策目标。本文基于劳动参与的面板Probit模型和劳动供给的集群固定效应模型,利用全国6省区15县1995-2012年18年的平衡面板数据,探讨了不同类型国家林业重点工程的实施对劳动力利用与转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国家林业重点工程对农户非农劳动参与和供给的影响存在差异;其中退耕还林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对农户进入非农市场和提高参与非农劳动时间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防护林工程的正向影响不明显,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速生丰产用材林工程则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此外,对退耕还林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又进行了不同参与时间的影响分析,发现退耕还林工程在促进劳动力非农转移方面持续性不及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最后,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