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科—专业—产业链是高校协同创新的有效载体,为实现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提供了新的模式和机制。从学科—专业—产业链的"知识—人—组织"活动形态来看,知识形态的组织化是知识存在与发展的基本趋势。要促进学科—专业—产业链的知识流动,可以构建组织化治理机制,通过模糊组织边界,形成协调管理、交流融合、利益共享的治理机制;通过建立拓展性组织体,形成需求导向、平台管理、资源整合的治理机制;通过构建创业创新文化,形成创新精神为核心、创业文化为载体、学术与产业文化融合的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2.
中国女性教育的跨世纪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没有女校,但有女学的女性教育传统 与19世纪中期开始的近代相比,中国处于古代封建社会形态的历史要长得多。在那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没有专门的女性教育机构,但是以女性为对象的广义的女学却相当发达。以儒家学说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体系和价值观念提倡“男尊女卑”、“男主外、女主内”、“女子无才便是德”等,形成了不利于女性学校教育发展的客观环境和主观认识,同时也形成了严格约束女性,对女性进行教化的社会规范与网络。没有女校,但有女学是中国近代以前女性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 由于中国的文化传统和社会现实,女性学校教育的发展常常是在传统势力较为薄弱的地区或  相似文献   

3.
家庭与学校关系的构建关涉学生的身心发展,影响着新时代教育“育人”宗旨的实现。当下家校关系存在诸多问题,主要以家校关系功利化、家校地位失衡以及家长参与的阶层差异化为现实表征。以“我—你”关系哲学审视家校关系,可为化解上述困境提供新的认识视角。家校双方要打破二元对立的“我—他”关系,走向聚焦学生发展的、主体在场的、以双向对话为基本形式的、融合共生的“我—你”型关系。为实现上述转变,需在政策上予以指导与支持,在“之间”领域促进家校的平等互动,在理解与信任中实现家校的融合。  相似文献   

4.
当前,随着教育体制的进一步深入,教育工作者面临新形势,学校应建立“三位一体”的办学体制,提高办学水平,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通过“家—校—社”育人模式,可以不断丰富和拓展教育方式、学习方式、教学管理方式,充分发挥育人作用。“家—校—社”协调育人方式将逐步从传统的教学观念转变为多样化的现代教学观念,更加全面地适应学生发展需求,培养学生自立自强,书写素质教育的新篇章,更好地培育出优秀人才,促进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基于此,本文对“家—校—社”协同育人路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建构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的德育环境是学校德育建设面临的重大议题和时代难题。协同育人理念的提出虽然是德育环境思想发展至新高度的理论表现,但是在现实德育情境中,依旧面临着“家—校—社”德育目标不一致、德育地位不平等、德育资源利用不当等困境,严重制约着协同育人理念现实效用的彰显。而以家庭、书院、乡村为代表的儒家德育环境思想为我们“明确环境目标,回归德育初心;明晰环境职能,发挥环境优势;整合环境资源,释放育人潜能”提供了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理论支持与经验指导。  相似文献   

6.
面对家庭德育“教不得法”、社区德育“鱼龙混杂”、学校德育“一位独撑”的严峻现实,上海市开元学校根据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要求,把德育从学校延伸到家庭与社区,构建了“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新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教育事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大环境下,构建高质量的教学模式已然成为一大趋势。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教育教学现实。一线数学教师开始探索“教—学—评”一体化的新型教学模式,以期优化课堂教学。“教—学—评”一体化即协调教、学、评三者之间的关系,以评价促进教学方式的优化,提高教学效率。本文从“教—学—评”一体化的实施现状切入,分析了其在初中数学教学模式构建中的具体策略,旨在为优化初中数学教学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8.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素以文明古国著称于世。自古以来,就对教育非常重视。我国古代的教育主要是通过官学与私学两种形式来进行的。而在私学中,家学作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数千年来在文化的承继和传衍,造就众多的各色人才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对家学教育的研究,至今仍是寥寥,本文试图对中国古代家学做一些初步探讨。 一、家学教育的主要形式 我们古代所说的“家学”的“家”,既包括家族又包括家庭。因此,古代的“家学”,主要有家庭蒙养教育、家庭办学与学术家传三种形式。  相似文献   

9.
社会—情绪能力是面向21世纪的核心竞争能力,对儿童健康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一方面引进并修订社会—情绪评估/评量量表(36~66个月),另一方面应用该量表考察上海市2 363名3~6岁儿童的社会—情绪能力发展现状与特点。结果表明,修订后的社会—情绪评估/评量量表(36~66个月)有良好的信效度,能够作为我国3~6岁儿童社会—情绪能力的有效评估工具。上海市学前儿童社会—情绪能力整体发展较好,但具有整体性和不均衡性。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社会—情绪能力整体发展水平逐渐提高;女童发展优于男童;父母受教育水平越高,对儿童发展越有利;祖辈抚养的儿童社会—情绪能力发展最差;非独生儿童的同理心和独立性发展突出,独生儿童自我形象发展更好;核心家庭儿童社会—情绪能力发展优于主干家庭儿童;家庭经济条件越好,越利于儿童社会—情绪能力发展;上海本地户籍儿童社会—情绪能力发展优于非本地户籍儿童。为了促进学前儿童社会—情绪能力发展,父母和教师应在尊重儿童发展特点的基础上,给予儿童积极有效的支持和引导;要重视家庭环境的重要作用,为儿童创造优质的家庭成长环境;政府应发挥弱势补偿功能,为处境困难的家庭提供援助,以...  相似文献   

10.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三者有机衔接、协同配合是推进我国教育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前提,也是完成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迫切需求,更是促进儿童青少年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随着我国社会快速发展,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对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提出新挑战。基于此,该文采用质性分析方法对11场面向协同育人不同领域人员的座谈会内容进行深度剖析发现,当前我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工作面临育人主体的职责定位不够清晰、协同育人的机制建设不够健全、协同育人的条件保障不够到位、协同育人的整体发展不够均衡等突出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应对策略,为构建“政府保障有力,学校协同有序,社会多元参与,家长乐意尽责”的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工作格局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1.
全面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美育,是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劳动教育与美育联系紧密、互相促进、彼此成就。在理论层面,二者融合遵循着“以劳育美、以美促劳”关联逻辑;从传统“单向育人”到新式“协同育人”协同逻辑;实现个体全面发展的价值逻辑。实践层面,探讨构建“课程+实践+文化”的实施体系,搭建“家庭+学校+社会”的联动格局,建立“师资队伍保障+条件保障+评价保障”的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2.
“少子化”问题是日本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重大课题。为遏止“少子化”现象,有效提升婚育率,日本着眼于破解“少子化”现象发生的价值观基础,将儿童和青少年的价值观塑造作为一项重要突破口,力图通过价值观教育为下一代日本人树立积极的婚育观和健康的家庭观。为此,日本实施了一系列由政府主导,以中小学课程和实践教育活动为主要载体,由家庭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价值观教育策略。主要包括:实施以“家庭规划支援”为重点的生涯教育策略,构建以“家庭科课程”为核心的课程教学策略,开展以“代际互动体验”为主题的校社协同策略等。从我国低生育率问题逐步凸显的时代课题出发,我国既需要夯实物质基础和制度框架,也需要注重价值构建,大力弘扬积极的家庭观、健康的婚育观和全面的人生观,倡导新型家庭人口文化,尤其应注重发挥价值观教育服务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的重要职能。  相似文献   

13.
王念  周奇  许超 《湖南教育》2022,(8):50-52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在家校双方协同的育人体系中,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无论哪方面的教育缺失,都将使教育出现断裂,从而影响学生的终身发展。长沙市望城区新世博寄宿制小学(以下简称“新世博”)近几年赢得了家长与社会的一致认可。作为一所民办寄宿制小学,新世博何以能赢得家长信任?这源于学校以“用爱用心和孩子们一起成长”为办学理念,遵循“共建共享,共融共生”的协同文化,家校携手构建协同育人机制,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4.
伯恩斯坦和布迪厄的“语言—阶层”模式以语言为抓手打开了教育不公平的微观运作机制,成为“语言与教育公平”议题的主导分析路径。然而,由于他们将社会阶层视为整体性概念,阶层内部的文化多样性被遮蔽。新读写研究开创者S.B.希斯将民族志引入语言学习研究,以民族志为中心建立了教育不公平的“语言—文化”分析模式和行动路径。这一分析模式强调“文化模式”对语言的形塑,超越“语言—阶层”模式的抽象性,展现了教育不公平微观运作机制的文化多样性。以此为基础,她打破研究者对民族志的“专权”,创造性地将民族志作为教师和学生实现语言文化自觉、学校教育走出再生产的行动工具。希斯的“语言—文化”模式从理论视角、研究方法和行动路径层面为“语言与教育公平”构建了另一范式。  相似文献   

15.
生于动乱南北朝的颜之推,秉承了颜氏家族的优良家学传统,针对当时不重视教育的社会现实,他提出了教育要培养“德”“艺”兼备人才的主张。 颜之推重视家庭对子女的影响,并将自己的经历和体验著书立文,写成独具特色的《颜氏家训》用以教育子女,使颜氏家族的家学传统得以传承。 颜之推所提倡的端正学习态度,养成“勤学、切磋、眼学”的学习方法,在今天看来仍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传统知识生产方式下,大学的知识生产呈现出对外封闭、对内开放的格局,大学内部的知识生产共同体表现为教学—科研—学习连结体。随着知识生产方式的变化,知识与社会之间的联系日益交融,教学—科研—学习连结体发展为产业—教学—科研—学习连结体。产业元素的加入,扩宽了原有知识生产共同体的边界,并呈现出不同形式的协同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17.
心理—道德教育是心理教育与道德教育的融合与互补,是在中国教育的现实土壤上以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法论建构起来的一种新的教育形态。中国学校教育的现实为心理—道德教育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文化背景,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法论为心理—道德教育的形成积淀了深厚的理论根基。心理—道德教育的提出是中国文化智慧的结晶。  相似文献   

18.
<正>《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指出:“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21—2025年)》中提出,把构建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确立为今后一个时期家庭教育发展的根本目标。同时要适应“双减”政策,让《家庭教育促进法》落地落实,家校社协同教育需深入进行。  相似文献   

19.
行为管理治疗是改善注意力缺陷与多动障碍儿童多动、冲动、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行为的一种干预方式,将家庭支持、学校教育、医院治疗三者有机地结合,可以为儿童提供更精准、更全面的行为干预,使干预效果最优化。文章以个案研究为切入点,从“前事控制”“支持家长”“行为训练”“后果处理”四个方面探索“家—校—医”联合背景下行为干预的有效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20.
加速构建职业院校产教融合“四链协同”育人体系有利于提升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形塑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优势。职业院校产教融合“四链协同”育人体系存在产教融合体制机制断层现象显著、内部运行结构衔接关系弱化、育人资源分布离散等问题。立足于技能强国建设背景,从以“教学—实践”为衔接点、以“院校—企业”为连接线、以“校内—校外”为契合面三方面出发,构建了技能强国建设背景下职业院校产教融合“四链协同”育人体系。该体系的具体实施路径为:以政策补链统筹建立产教融合“四链协同”多元育人调控机制;以服务延链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四链协同”内部结构协调机制;以生态固链着力构建产教融合“四链协同”特色育人衔接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