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压力、应对方式及职业倦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自编的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压力、应对方式测查问卷和Maslach编制的教师职业倦怠问卷对284名特殊教育教师进行测查.结果表明,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压力总均分女教师(2.78±0.44)显著大于男教师(2.52±0.62).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压力年龄差异显著,30-39岁年龄组职业压力(2.83±0.60)最为严重,29岁或以下年龄组(2.70土0.45)其次,40岁或以上年龄组(2.34±0.39)最小.特殊教育教师在遇到压力和困扰时采用最多的应对方式是解决问题(0.79±0.20),其次是转移注意(0.61±0.24)和求助(0.62±0.20).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倦怠较为严重,重度以上低成就感、情绪衰竭、去个性化的特殊教育教师比例分别为12.8%、17.6%和9.9%.职业压力因子对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倦怠均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解决问题、转移注意、合理化等应对方式对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倦怠有负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
对全国东中西三大地区110所特殊教育学校教师2215人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特教教师的一般信息及职业素质状况.调查结果发现,特教教师的职业素质总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从子维度来看,从高到低依次为人格素养维度、知识素养维度和能力素养维度;不同性别、不同教龄、不同专业背景、不同地区的特教教师职业素质存在显著差异.建议采取多种措施,提升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素质.  相似文献   

3.
教师职业是一个压力来源较多、压力强度较大的职业,特教教师如何应对工作压力,张茂林等在<中国特殊教育>2008年11期上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4.
研究采用教师职业倦怠量表和工作特征问卷对145名特教教师进行了测查,结果显示(1)职业倦怠在性别上无显著差异.(2)私立学校的特教教师的身心衰竭程度显著高于公立学校的特教教师.(3)中专及其以下学历的特教教师的身心衰竭程度显著高于大专和本科学历的特教教师.(4)教龄在5年内的特教教师人格解体程度最严重,极易产生职业倦怠.(5)职业倦怠中的身心衰竭维度与工作特征的全部维度都有较显著的正相关,而人格解体和缺乏支持与公平感呈显著正相关,成就感与感知社会偏见呈显著负相关.结论(1)特教教师的职业倦怠整体上并不严重,但在各维度上的发展不平衡.(2)特教教师的职业倦怠与其工作特征的关系紧密且复杂.  相似文献   

5.
特殊教育教师在其专业化成长过程中,面临着多种职业压力,严重阻碍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如何降低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压力,成为当前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分析特殊教育教师主要职业压力产生的原因,针对性地提出扩大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加强特殊教育教师自我调适、扩大特殊教育教师认可度、提升特殊教育教师专业素质四个应对策略,以期缓解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压力,促进特殊教育教师职业成长.  相似文献   

6.
特殊教育教师的工作压力及应对策略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了了解特殊教育教师工作压力及应对策略现况,本研究采用问卷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182位特殊教育教师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特殊教育教师存在一定程度的工作压力,最大的压力来自于学生管教方面;压力应对策略使用频率最高的为问题解决,其次为寻求支持;不同教龄、不同专业背景的特教教师在工作压力和应对策略上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性别教师在压力应对策略上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罗笑 《职教通讯》2019,(4):65-68
高职特教教师是高校教师队伍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其培养对象为身心发展存在障碍的特殊学生,同一般教师相比,面临的工作任务和工作环境更为特殊,承受的职业压力更大,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问题。从情绪、人格和主观体验三个方面分析了高职特教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从压力、地位、工作三个方面分析了高职特教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进而通过对教师自身和外部环境改善两方面提出高职特教教师职业倦怠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8.
特殊教育教师的主观幸福感是开展特殊教育工作的基础,也是教师工作本身的价值追求.通过对584名从事一线教育教学工作的特教教师进行调查发现,特教教师主观幸福感总体上达到中等水平,精力得分最高而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得分最低.男、女特教教师的主观幸福感得分显著高于我国男、女性常模.特教教师主观幸福感在不同年龄段、任教类型、职务、地区上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有幸福的特殊教育教师才有幸福的特殊学生,但由于特殊教育教师职业的特殊性,特教教师容易出现倦怠与枯燥,缺乏幸福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并提出解决对策:树立积极的特殊教师职业幸福观;以积极的心理应对心理问题;开发潜能,在专业成长中体验幸福。  相似文献   

10.
王姣艳  王雁 《教育学报》2012,8(1):90-96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性别、教龄、学校类型、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等因子,对特殊教育教师职业认同水平造成显著差异.应根据特殊教育教师职业生涯的不同阶段特点开展教师教育;促进教师的职业认同;引导特殊教育教师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增强对特殊教育教师的社会支持,以促进特殊教育教师队伍专业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