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队列练习 利用队形队列,如稍息、立正,蹲下、起立,坐下、起立,原地踏步走、起步走、跑步走等,强调学生注意站立时不要拱背、含胸,注重立、坐、行的正确姿势,锻炼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相似文献   

2.
教学的实践和不断地学习,使我体会到,体育课引起学生的兴趣主要有以下八种方法:一、变换队列练习为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和引起学生兴趣,在课的开始进行变换的队列练习.如:原地的二路(列)四路(列)、行进间的二路四路、错肩走、交叉走、对角线穿插走,  相似文献   

3.
<正>一、队列的服务功能分析:队列队形除了培养学生正确的身体姿态、集中学生注意力之外,很大程度上是要起到为下一个内容的练习调整队形服务的功能。本节课只是做了一个的四面转法,稍显单一。改进建议:队列队形练习可按以下方式练习:原地四列横队——向右转——四路纵队—成两路纵队—齐步走——分队走——沿篮球场边线走直角——半场中圈处合队走——分队走——在到中圈处并走——到练习位置立定。也可以将齐  相似文献   

4.
<正>队列队形是学校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和必要形式,也是日常集体活动必不可少的组织手段和方法。在整个小学的体育教学中,一年级的队列队形的教学又是重中之重的一个内容。但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队列队形教学内容也是学生最不想学的内容。我们如何将枯燥的教材趣味化、生动化,激发学生练习的热情,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进行队列队形学习呢?  相似文献   

5.
笔者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认为新颖的队列练习能提高学生的兴趣.提高队列练习效果。下面是一例这样的队列练习。行进间转法队形变换1.分队口令:分队——齐步——走。  相似文献   

6.
<正>一、原地队列动作练习[篮场]:利用边线、三分线和中圈线[特点]:通过增加练习的视觉效应,提高练习兴趣。[教学过程]:1.学生集合完毕宣布学习目标后,教师分配位置。2.教师下达口令,学生集体做动作。如:立正--蹲下;起立--向后转。3.规定各队动作,教师随机下达口令,相应学生做动作。  相似文献   

7.
<正>某日一名学生问笔者:老师,队形队列练习中的口令"跑步——走"中怎么有跑也有走的名称呢?仔细想想,觉得这个学生问得也有些道理。在《田径》上册(田径教材编写组编,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是这样描述走和跑的  相似文献   

8.
一、教学目标 1.提高学生螺旋形走的动作技术,理解裂与并的队形概念、方法和特征。2.发展学生目测、判断和空间感觉,以及集体动作协调一致的能力。3.提高学生队列直线行进的水平,培养学生走步的正确姿势和组织纪律性。  相似文献   

9.
所谓队列队形练习是指在体育活动过程中,学生按照一定的要求,所进行的协调而统一的工作。它的形象生动,形式多样。队列队形练习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和整体观念,促进青少年身体的正常发育,形成优美的姿态,还可以起到确保教学任务的完成,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因此,队列队形练习并不单纯只是体育教学、体育表演的重要内容,而更重要的是,它也是实现体育训练、教学、表演的组织手段,尤其是在大型团体操表演中,队形更是千变万化。身为一名体育教师不仅要对队列队形练习的基本内容及运用方法有个初步的了解,而且还应该对各种队形的创新设计和绘画技巧有所掌握。  相似文献   

10.
前不久,笔者有幸观摩了一次普通高中优质课评比活动。在评比中,笔者注意到很多教师对队列练习重视程度不够,有的指挥错误,有的遇到复杂队列变换时竟然省略不做。例如有一节篮球课,队形变化需要从四列横队变换为三列横队,按理说这是个较为复杂的队列变换,需要下好几次口令方能完成,然而这位教师一声令下“成三列横队——走”,学生就神奇地变换好了;还有一位教师在学生尚还处于稍息状态时,  相似文献   

11.
运动性晕厥在体育运动中是常见的运动生理现象,但对于缺乏体育卫生常识的人,常会闻之色变,束手无策。如给学生讲明运动性晕厥的产生原因,预防措施,救护方法,运动性晕厥是可以避免的.根据体育运动中产生的晕厥现象,一般可以分为一般性晕厥和“重力性休克”两种.一、一般性晕厥一般性晕厥常发生在较长时间的站立不动或蹲立时间稍久又突然起立的情况下.如军训中的队列训  相似文献   

12.
<正> 体育课的准备活动往往从慢跑开始。这种“慢跑”是队列性跑,还是自然跑,一定要向学生交待清楚。如果是队列性跑步,就应该按照队列的要求:听到预令,两手迅速握拳提到腰际,拳心向内,肘部稍向里合,听到动令,先出左脚起步,行进速度每分钟约180步。要求队列整齐,步法统一。如果是自然慢跑,就不应喊“跑步——走”的口令,也无需学生步法统一了。而只要求队伍基本上看齐,跑的动作轻松、富有弹性就行了。  相似文献   

13.
行进间向后转走是初、高中大纲规定要学的队列动作.教材的难度大、连贯性强,许多学生不易掌握.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先分解学会单个动作后,再将它们串起来,弥补了学生动作不协调的缺陷,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具体方法是: 一、首先利用体育课队列练习时间,抓好齐步走训练.要求学生做到:两臂自然摆动、步幅均匀、眼睛平视、抬头挺胸. 二、通过不同侧面的技术示范,并讲清要领,让学  相似文献   

14.
老年人平衡能力的性别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153名老年受试者进行电脑化动态平衡仪感觉整合能力平衡总分测试;同时还分别进行平衡能力简单测试方法,闭目原地踏步、平衡木上行走、起立-走的测试、闭眼单足站立、强化Romberg检查的测试、垂直X书写、改良Wolfson测试、前庭步测试的测试.对以上测试结果的不同年龄段的男女作t检验,多数结果表明老年人平衡能力无性别差异,其中平衡木上行走、起立-走的、垂直X书写测试中发现平衡能力存在性别差异,男性的平衡成绩优于女性.  相似文献   

15.
<正> 队列队形练习,是各级各类学校体育课都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从小学到大学,体育课几乎无不出现队列队形的练习。但是,达个教材的美学意义,并非人人都已充分认识到了。俗话说: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走有走相。站立,是发展人体美的基础;行走,则是人体运动美的起点。体育课中的队列队形教学,必须从人体美的角度,要求学生具有正确的站立姿势,保持和发展人体固有的脊桂形态的曲线美。站立时,要顶头、梗颈、挺胸、收腹、两臂下垂、两脚抓地、气在横隔膜间。达样,便显得既不紧张,又不松  相似文献   

16.
“借力”练习法——是指借助某项易产生兴趣和注意力的练习为下一练习(不易产生兴趣和注意力)服务的一种方法。在实践中如果运用恰当,可事半功倍,获得意外的效果。例如:从前我总是按传统的方式把队列练习安排在课的开始部分,学生练习起来一个个无精打采,反复多次强调动作要领,学生仍记不住,往往老师喊破嗓门,队伍还是走不整齐,“真是人吃亏戏也不好看!”后来我偶尔一次在队列练习之前做了一个游戏,再来进行队列练习时,学生个个精神饱满,听得认真,看得仔  相似文献   

17.
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许多教师对队列队形教材有着不同的理解,我认为它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教学能使学生掌握队列中行进与步伐变换等各类知识技能,养成良好的站立行走习惯,培养正确的身体姿势,具有英姿焕发的神态,体验在活动中统一口令,动作迅速和协同一致,服从组织,遵守纪律的团队精神。在辞海里“行”的解释为走;“进”指向前、向上移动;“步伐”指队伍进行时的脚步;“变”为性质、情形和以前不同;“换”实质是变换、更改。队列队形教材——行进与步伐变换是体育教师经常遇到的内容,但总有教师面对时不知如何教起。为此…  相似文献   

18.
吴鉴 《体育教学》2003,(3):20-20
队列教学是体育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向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思想教育的重要手段。通过队列练习可形成正确的动作和姿态,可以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使学生养成“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作风,所以,笔者认为队列练习有必要堂堂练。一、队列练习能集中学生注意力体育课多在室外进行,各种干扰随时可能出现,而且一节体育课的准备部分仅有几分钟时间,队列练习能在短暂的时间内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除常规的立正、稍息、三面转法练习外,可安排一些趣味性的更能集中学生注意力的队列练习。如:趣味报数队列练习,报数和击掌队列练习,有效无…  相似文献   

19.
拜读了2006年第3期《中国学校体育》毛振明、赖天德先生的《论体育教学中的队列练习》,颇受启迪。文章中指出“队列练习是体育的传统教材,但也是一个曾经不受学生喜欢的教材,更是一个褒贬不一的教材。由于过去我们对队列练习教材的理解有所偏差或教法不当,使得这个教学效果不太好”。有的地区借着快乐教学的理由,取消了队列练习的教材,忽视了队列教材对学生培养上的作用,而笔者在多年的体育教学中,巧寻机智、巧练队列,取得了较好的队列课教学效果。一、巧用“五个一”上好队列课开学初,我在第一次课中与学生商量,我们的体育课要实施“五个一…  相似文献   

20.
<正>一、在队列练习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对队列队形的兴趣和练习积极性并不高。但是,如果在队列队形练习中加入国防教育情境,学生会非常乐意接受,而且这也是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的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