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琳 《大观周刊》2010,(40):11-11
前不久易中天到BTV做访谈,对主持人好一阵发飙,甚至直斥北京台的领导愚蠢。这倒是真话,海派青口的周立波也说过“并非领导都是愚蠢的,但愚蠢的一般都是领导”。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在某些文章鼓吹的“社会主义异化论”中,有一个重要论点,这就是: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向它的公民发号施令就是“异化”,甚至认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存在本身就意味着“异化”——政治“异化”或权力“异化”。这种观点是完全错误的。我们的国家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是全国政治、  相似文献   

3.
权力·权利“权力”和“权利”这对同音的合成同,从构成词素可以看出二者调又有区别,不能通用。“权力”包含“权”和“力量”的意思;“权利”包含“权”和“利益”的意思,所以这两个词的同义有明显的不同。“权力”是指在政治上有强制力量、在职责范围内有支配力量的意思。例如,国家权力、行政权力、立法权力、司法权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公安机关有拘留违法犯罪人员的权力。在上述各例中,如果用了“权利”就错了。“权利”是和“义务”相对而言的,指人民依法行使的权力和享受的利益。“权利”也就是“权益”的意思…  相似文献   

4.
最近一段时间,随着房价的疯狂上涨,各利益相关方的声音听上去有一点乱:“不买房运动”的发起者,深圳市民邹涛:“为了不做‘房奴’,为了一辈子不要再背负沉重的债务,请大家一起参与到我们的‘不买房行动’中来。”这是弱者的声音,也是忍无可忍的声音;北京万通集团董事长冯仑:“成为‘房奴’那是活该啊。”这是强者的声音,其中的霸气和对弱者的鄙视,溢于言表;北京市建委:“不排除有开发商在大量房子未售出的情况下,故意制造出房子卖空的假象,骗取消费者购买。”这是政府的声音,似乎让人们看到抑制房价恶性上涨的一线希望。……这么多不同的声…  相似文献   

5.
北京“新交法”立法是不同利益集团在立法进程中,通过听证这一博弈平台,所争取到的妥协结果,各方的利益,也从中得以平衡  相似文献   

6.
赵丽霞 《大观周刊》2010,(37):36-36,47
通常人们都是从宏观上来理解权力,把权力看作是国家的统治工具,看作是对被统治群体进行“领导、指挥、支配、控制、管理、约束或镇压”的手段海形式。然、而,福柯(Michel Foucauk1926-19S4)研究的“权力”这一核心所关注的却不是那些宏观的国家权力,而是渗透在社会毛细血管中的局部的、微小的权力形,我们将其称之为“微观权力理论”。  相似文献   

7.
“官本位”是一种错位的社会价值观念,是一种背离了党的群众路线的工作作风。其表现一方面是一些领导私心重,公仆意识差,凌驾于人民群众之上,利用手中的权力为个人谋私利;另方面是一些政府工作部门的工作人员群众观念淡薄,服务意识差,惟长官意志行宇,造成一些工作的偏差和失误。官本位的现象,在不少领导干部、政府部门中时有发生。官本位的结果,是破坏干群关系,挫伤群众积极性,损害党和政府部门的形象。我们的新闻媒体受各级党委和政府部门的领导,是政府的宣传机构,官本位现象也不可避免地出现在新闻工作和新闻报道中。具体分…  相似文献   

8.
黄钦 《新闻爱好者》2010,(12):80-81
调查性报道是一种对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不曾披露的事实的调查,调查对象多指向权力、利益集团。它不仅是一种报道方法、报道形式,更是一种报道的理念和追求——对真相的探求、对正义的呼唤。在这一点上,无论中西,概莫能外。但是,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解释本文所指的“经济权力”的含义 ,并指出经济权力对大众传媒制约和影响的客观存在 ,说明本文的探讨目的 ;第二部分引述和分析中西方的媒体角色观 ,指出在巨大的经济利益的诱导下 ,媒介“公共责任”和“商业逻辑”是难以回避的矛盾冲突 ;第三部分通过对媒体、广告商、受众三者关系的分析 ,从理论上指出经济权力 (主要是广告商为主的经济利益集团 )对大众传媒具有特殊影响力 ,说明媒介事实上不享有高贵的独立性 ;第四部分通过大量的理论和实证分析 ,指出大众传媒在经济权力影响下产生的一些负面现象 ,如营销意识的侵蚀、新闻贿买、消费主义取代批判意识等 ;第五部分是在以上论述的基础上 ,结合当前我国大众传播业的实际 ,对如何正视媒介与经济权力的关系、媒介的责任和发展方向等做进一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腐败问题归根结底是经济利益与政治权利之间的一种钱权交易,政府官员利用手中的权力为少数人谋取物质利益,在此过程中,被腐蚀的是政府官员,受益的是少数人,发生权钱交易,这就会使中国共产党代表的人民利益发生一定程度的质变,如果这种现象得不到有效的遏制,以权力作为交易对象  相似文献   

11.
李春 《新闻大学》2002,(4):89-93
令美国新闻界甚至一般民众引以为荣的一些称号,诸如“无冕之王”、“第四权力”、“看门狗”之类,寄托着美国社会长久以来对新闻界的极大期望:媒介要及时、准确和公正地报道社会事务,向公众提供可据以判断和行动的信息,从而为公众的利益服务,而这个目标实现的前提是言论和新闻的自由。事实上,自从十九世纪末出现报业兼并现象以后,言论和新闻自由就常常成为商业利益的牺牲品,公众利益受到频繁的侵害。尤其是近30年来,随着政府对产业管制的放松、产业集中程度的加深和媒介结构的剧烈变动,新闻媒介的主流已经被有势力的利益集团所操纵,公众利益不得不让位于媒介所有者的政治和经济利益,新闻工作者的整体失去独立报道和评论的自由。这种状况是美国政治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2.
上蔡县委的“书记院”,是一个很好的反面教材,下边的报告.值得一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这是我们共产党人最根本的出发点:上蔡县委却背离了这一宗旨。一边是群众住的冬不避寒、夏不避暑的庵棚.一边是县委那宽敞舒适、独门独户的“书记院”,两相对照,何等鲜明!尤其发人深思的是,上蔡县委的领导同志中.在战争年代和解放初期,特别是在年前抗洪抢险斗争中,多数都和广大群众有着同甘苦、共患难的战斗历史和深厚感情,为什么在新的务件下,竞又置群众的疾苦于不顾.甚至犯下那么严重的错误?这说明,“四人帮”的流毒对我们革命肌体的腐蚀和影响是很深、很重的,对于这一“内伤”.决不可低估。上蔡县委对所犯错误采取的态度,是积极的。犯错误.并不可怕,只要认真检查,改了就好一但是这个教训.人们必须记取!  相似文献   

13.
2003年12月19日、20日,由东方新闻网站主办的“首届全国网络媒体群众工作研讨会”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人民日报网络中心、千龙网等部分全国重点新闻网站;上海各传统主流媒体,复旦大学、华东政法学院的专家学者,以及上海部分政府部门领导70人出席了  相似文献   

14.
林栋 《传媒》2002,(7):10-11
这是一幅貌似寻常实际上很不寻常的新闻照片。照片的正中央,是一位打捞员手捧黑匣子,面露着胜利的微笑;周围的很多人也都在笑,其中的近景观众还都在一边笑一边热烈地鼓掌。 就是这样一幅照片,我们在“5·7空难”不久之后的2002年5月15日的全国很多报刊上都见到了。说它寻常,是因为我们很多人看过这幅照片后都没有在意,这样的镜头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太多  相似文献   

15.
微博语境下的虚假信息传播“围观”让网民有力量.这是2010年微博最“给力”的宣言.2010年,微博为公民的信息自由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还成为普通人反抗“利益阶层”的武器,“宜黄自焚”、“局长香艳日记”、“我爸是李刚”等事件通过微博演变成一场场舆论风暴,利益集团被网民通过微博“围观”而成为众矢之的.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电子政务工作的不断推进,我国城市电子政务正面临着新的发展契机。2003年3月27日,由信息产业部电子科学技术委员会主办、电子政务推进中心协办的“2003中国城市电子政务高层论坛”在北京京西宾馆隆重举行。本次论坛邀请了全国各地有关政府部门领导、信息产业界的专家、学者、企业领导和专业人士,就中国城市电子政务建设与发展趋势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信息产业部电子科学技术委员会徐顺成副主任在大会致辞中说: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和全国人大十届一次会议精神,加快推进我国信息化建设和电子政务发展,我们举办了这次中国…  相似文献   

17.
一个国家的经济要发展,政治要清明,要激发和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必须提高政治透明度。这一方面表现为各种信息的广泛传播,特别是领导机关的活动公开化;另一方面则表现为加强舆论的监督作用,正如列宁所指出的那样:“没有公开性而谈民主制是很可笑的。”然而,这两方面正是我们的薄弱环节。与指令性为主的产品经济相适应,新闻媒介也统得过死,事无巨细,常以政治上的需要来取舍新闻,隐含大量的人们欲知、应知而未知的事实;把领导机关的活动神秘化,使得政治成了少数人的政治,广大群众如雾  相似文献   

18.
8月热点网议     
《青年记者》2010,(17):23-23
简介:对腐败官员进行分门别类,再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反腐策略,是一些反腐专家擅长的。最近,“两手干部”成了一个热词。这不过是玩概念游戏,不可能是反腐新发现、新突破。其实,衙门无论肥瘦,总有贪官;职务不分高低,都有落马。权操在人的手里,人性是有弱点的,很容易受到权钱交易的诱惑。我们需要一种“腐败整体观”:权力腐败,与权力类别无关,而要反腐,关键是消除不受监督制约的绝对权力,而不是对权力进行分类。  相似文献   

19.
有个新闻单位的领导在介绍如何处理有争议作品(报道、文章等)时说,遇到有争议的东西,我们采取先放一放的办法。这,一则,随着形势的发展,可能看得准一些;二则,过段时间,容易统一编辑部内部的思想。对这一“经验之谈”,笔者以为不妥。  相似文献   

20.
企业报应当依靠企业职工去办,而不能靠少数人关门办报,这一点在我们这样一支高度分散,经常流动的地质队伍中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了工作。1、及时请示领导,放眼“左邻右舍”。领导掌握全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