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找不着北京     
在北京,当地人有句流行语:"找不着北."大意指摸不着头脑或迷失了方向.我想说的是:我找不着的是北京.明明身在北京,我却找不着北京了.  相似文献   

2.
《北京档案》在1996年由双月刊改为月刊后,蒙编辑部的惠赠,每月我都能非常准时地收到一本,这使我非常感动,由此也使我对《北京档案》多了一份特别的感情.《北京档案》成了我案头常读的一本杂志,朝夕相见的老朋友.我读《北京档案》,理解了《北京档案》,在《北京档案》杂志上我看到了她的一种特殊魅力.  相似文献   

3.
遥祝百期     
欣悉《北京档案》出刊100期,可喜可贺! 随着我国档案事业的发展,档案期刊欣欣向荣.在林林总总的档案期刊中,对《北京档案》我却情有独钟.真的,我爱《北京档案》.这不是我对《北京档案》有什么偏爱,而是《北京档案》确是越办越好,每期都很有看头.《北京档案》栏目设置越来越成熟;"精品"文章越来越多;装帧越来越精美.  相似文献   

4.
百期遐思     
我是伴着"我爱北京天安门"的歌声,由童年走进少年,又进入中年的.我和我那个时代的许许多多人一样,有一个浓浓的"北京情结".而今,年龄在增长,心态在变化,可"北京情结"却一如既往.因为北京是中华民族的历史缩影,是伟大祖国的心脏.仰望着她的金碧辉煌,注视着她的举手投足,一种幸福温馨,激越豪迈之情便会油然而生.  相似文献   

5.
落笔时,北京下起一场雨,我有些惊慌,有些紧张.雨落北京,对于干渴的北京而言,本是幸事.但是从舟曲返回北京后,我对降雨异常敏感,生怕雨不是落在北京而是舟曲,生怕降雨等因素促使舟曲的泥石流、滑坡易发、多发,生怕舟曲百姓遭殃.  相似文献   

6.
《北京档案》2007,(2):51-51
知心大哥: 谈到写作,我特感激<北京档案>,因为<北京档案>对我起了亦师亦友亦园地的三重作用.我深悟读好、评好、用好<北京档案>,其中奥妙无穷,受益更是颇多.  相似文献   

7.
我感觉,《北京档案》这些年总的来看,是上升的趋势.我这些年不怎么教书了,可还有不少的学生经常问我这个问题呀、那类文章的,所以我还经常看些档案报刊什么的.我是比较愿意看《北京档案》的,我过去给研究生开的参考书目里面,选自《北京档案》上的文章比例相对来说比较大,这个刊物确实办得比较好.  相似文献   

8.
秋雨     
世人多赞美春风、夏露、冬霄,甚至连日常生活中的商品上也随处可见它们的名字,什么"春风电扇"、"夏露香水"、"雪花冰箱"等等.然而,我却对秋雨别有一番好感. 记得是上世纪90年代初秋,我出差去北京.北京的香山是我慕名已久的地方,多少画片上、电视电影里的香山红叶,让我叹为观止.因此, 我把香山作为第一次到北京的第一个旅游点.  相似文献   

9.
作为北京知青,我曾被下放到内蒙生产建设兵团劳动,一年半以后因受伤病退回到北京.许多年过去了.如今,我已从当年那个18岁的女孩变成一个15岁女孩的母亲.在岁月的流逝中,许多东西都在我的记忆中渐渐淡去了,但是,有两个北京女孩的悲惨命运却挥之不去,让我至今难忘.  相似文献   

10.
我是《北京日报》的老订户.我爱读《北京日报》,因为这家报纸不仅能使我看到国内外的各方面的新闻报道,而且能够使我及时了解到我所生活的北京周围发生的许多事情。作为一个戏曲演员,我更关心戏曲界的情况,看看北京各家剧院在演甚么戏,哪个地方的戏曲剧团来北京演出.这些《北京日报》都能及  相似文献   

11.
最早接触《北京档案》是1994年,感觉不错.而真正给我深刻的印象却是1996年改为月刊的时候.几年来,《北京档案》成了我工作中的良师益友.  相似文献   

12.
初会江青 1958年7月旬,国家体委调我去北京教授首长太极拳,当时我正在业余整理武术理论和史料,就随身携带了两箱武术书和工具书立即启程.17日到了北京.  相似文献   

13.
金色的童年 我出生时,共和国已经诞生两周年了.也许是在北京长大的缘故,所以我同所有的北京人一样,对国庆有着难以割舍的特殊情结和一段段美好的回忆.  相似文献   

14.
梦回琉璃厂     
"到北京没到过琉璃厂,就不算真正到过北京."1984年刚到北京上学的时候,我听到了这句话.  相似文献   

15.
一 1964年我从上海永嘉路二小毕业后考取五十一中(位育中学),但我未就读,随父母迁居北京,就近转入翠微中学.该校每周三节英文课,是北京重点中学英文授课量的一半不足.为了在1967年北京中考时能转考进重点高中,我开始自学英文. "文革"乱世让我初二以后失学.我的父亲涂作潮①每月给我5元钱,用途是买张4元的学生通用月票四处游走或者用于兴趣爱好,让我远离揪斗老师、参与武斗等不法行为.我用二哥涂中华的旧货"127"相机学上了摄影.在朋友杨连更(葫芦岛09工程的二级电工,实际工作中的"老法师")的指导下,我用窗户玻璃的下脚料、明胶和水彩画料做了深浅不同的黄、红、青三色滤色片,共33片.1967年底,首批彩色照片问世.  相似文献   

16.
在欢庆北京2008年奥运会倒计时一周年的日子里,我们迎来了《北京档案》出版200期这值得纪念的时刻.我是《北京档案》多年来的热心读者与作者,我为《北京档案》出版200期而自豪,并表示热烈地祝贺!  相似文献   

17.
北京奥运会完美谢幕.8月24日晚,由于所持证件无法进入闭幕式现场,原定拍摄计划取消,我在酒店里看了谢幕表演.当最后北京城上空绽放灿烂烟花时,我不禁泪流满面.这眼泪不仅是对奥运会的成功,更是对自己亲历奥运的回味.  相似文献   

18.
当我拿到上一期《北京档案》杂志的时候,不经意间突然发现这是她的总第199期,下一期就是她的200期了.作为《北京档案》的老朋友,作为《北京档案》的老读者,我由衷地为她的成长而高兴,由衷地向她祝贺.  相似文献   

19.
"我和你,心连心,同住地球村;为梦想,千里行,相聚在北京……" 2008年8月8日晚,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刘炊和莎拉·布莱曼站在海蓝色"地球"上端,以一曲简约空灵的奥运主题歌<我和你>撼动了几十亿人的心灵,掀起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高潮.与此同时,<我和你>词曲作者陈其钢也为世人所熟知.  相似文献   

20.
一、老舍笔下老北京的旅行图 中国的现代文学史上写老北京最多、最为集中的是老舍.老舍在文章《想北平》中写道:"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黏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这只有说不出而已."[1]可见,老舍对老北京城爱之深刻,老北京是老舍创作的源泉,老舍的创作与老北京水乳交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