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南方低丘红壤荒地面积总计1.1亿多亩,约占全国荒地资源的1/6。江西省竟占有1200万亩。这些区域光、热、水和生物等自然资源十分丰富。但由于受季节性干旱威胁的面积达100%,具有不同程度水土流失的面积占50%,多数土壤肥力衰竭。这样,不仅限制了资源潜力的充分利用。而且酿成区域性环境治理的严重问题。所以,本文即以在自然和社会生产力条件等方面都有代表性的江西省临川县小华山试验区为对象,对它们作了土地及自然资源的详查、分析评价与治理利用设计,借以对剖析低丘红壤的改造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红壤丘陵区农业资源开发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庞爱权 《资源科学》1997,19(4):15-20
红壤丘陵区具有优越的生物气候条件,以种植业为主的传统河谷农业资源开发模式,限制了丘陵山区特有农业自然资源全面与有效地开发,恶化了生态环境。因此,该地区农业的出路不能仅立足河谷耕地,应把注意力转移到占总面积70%以上的低山丘陵坡地上,实行一丘多用,立体布局,充红壤、丘陵、农业资源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3.
低丘缓坡土地开发是缓解用地压力、优化配置土地资源的有效途径,须在适宜性前提下进行以规避潜在风险。将有序加权平均方法(OWA)和GIS平台相结合,以重庆市巴南区为研究实例,从景观风险、社会风险和生态风险3个方面选取了11个指标构建了低丘缓坡土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模拟出5种政策情景下的开发建设适宜性情况。结果表明:随着决策风险系数α增大,全区低丘缓坡土地开发建设适宜性等级总体更高;不同政策情景下,研究区西部片区的适宜性情况总体优于东部片区,建成区周边区域的适宜性高于偏远区域,在非极端政策情景下,低丘缓坡土地适宜性分区相对破碎;在本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期内,巴南区新增城镇用地布局主要分布在非低丘缓坡区域,对低丘缓坡土地开发建设布局的规划决策总体表现出较为谨慎和保守的态度。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低丘缓坡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可为类似区域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利用与管理提供方法借鉴和实践支撑。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学院院刊》1996,(6):389-392
我国东南红壤岗丘地区水热资源丰富,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潜力很大。但由于长期对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合理,优势与潜力未能充分发挥,人地矛盾突出,农业发展滞后。考察报告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多种经营,促进粮食增产,抓好现有耕地建设,增加科技投入,加强农业生态试验站的建设,建立“红壤改良与利用工程技术中心”,调整农业政策,加大农业投入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李靖  廖和平  蔡进 《资源科学》2018,40(5):967-979
低丘缓坡土地开发是缓解用地压力、优化配置土地资源的有效途径,须在适宜性前提下进行以规避潜在风险。将有序加权平均方法(OWA)和GIS平台相结合,以重庆市巴南区为研究实例,从景观风险、社会风险和生态风险3个方面选取了11个指标构建了低丘缓坡土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模拟出5种政策情景下的开发建设适宜性情况。结果表明:随着决策风险系数α增大,全区低丘缓坡土地开发建设适宜性等级总体更高;不同政策情景下,研究区西部片区的适宜性情况总体优于东部片区,建成区周边区域的适宜性高于偏远区域,在非极端政策情景下,低丘缓坡土地适宜性分区相对破碎;在本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期内,巴南区新增城镇用地布局主要分布在非低丘缓坡区域,对低丘缓坡土地开发建设布局的规划决策总体表现出较为谨慎和保守的态度。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低丘缓坡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可为类似区域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利用与管理提供方法借鉴和实践支撑。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学院院刊》1996,11(6):391-394
我国东南红壤岗丘地区水热资源丰富,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潜力很大。但由于长期对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合理,优势与潜力未能充分发挥,人地矛盾突出,农业发展滞后。考察报告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多种经营,促进粮食增产,抓好现有耕地建设,增加科技投入,加强农业生态试验站的建设,建立“红壤改良与利用工程技术中心”,调整农业政策,加大农业投入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国滨海城市旅游开发潜力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广海  刘佳 《资源科学》2010,32(5):899-906
滨海城市是我国开展滨海旅游活动的重要载体,定量测度不同滨海城市旅游开发潜力,加以比较来确定其开发类型与等级,对于促进我国滨海旅游合理规划与开发具有极大地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本文选择旅游资源禀赋、旅游市场开发条件、区位交通优势、社会经济保障、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等影响与制约滨海旅游发展的5个方面构建开发潜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多目标线性加权法,建立潜力评价模型;依据同一时间截面各指标数值,定量测度与评价各滨海城市旅游开发潜力;把各潜力指数和综合潜力指数得分作为变量进行聚类分析,将14个滨海城市划分为四类开发潜力类型,进一步确定不同城市的旅游开发功能与发展方向。通过对我国滨海城市旅游开发潜力的客观评价,有助于将潜力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为滨海城市旅游资源合理开发、旅游业持续稳定发展提供政策指导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西藏温泉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与开发策略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钟林生  王婧  唐承财 《资源科学》2009,31(11):1848-1855
西藏自治区拥有十分丰富的温泉旅游资源,但当前许多资源点还处于未开发状态,因此研究该区域温泉资源旅游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科学分析了西藏温泉旅游资源的特征,从温泉资源价值、区域环境、区域开发综合条件三方面构建了一个包含25个指标的区域温泉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体系,采取典型样本调查与区域综合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西藏7个行政地区的温泉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进行科学评价与区划,将7个地区分成高、中、低3个潜力区,其中高潜力区包括拉萨市、林芝地区、日喀则地区,中潜力区在昌都地区,低潜力区包括阿里地区、那曲地区、山南地区.最后提出西藏温泉旅游资源的总体开发策略包括加强温泉资源调查、保护旅游资源、择优开发等,并针对不同潜力区给出差异性的旅游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9.
鲁北滨海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及开发策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吕建树  刘洋  张祖陆  李静  王学 《资源科学》2011,33(9):1788-1798
鲁北滨海湿地是山东省生态旅游的热点地区之一,对其开发潜力进行评价可为该区生态旅游资源的科学、合理开发提供依据。针对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中的各种不确定性因素,从资源禀赋条件、旅游开发条件、生态环境条件、客源市场条件等4个方面建立一套包含42个评价指标的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层次评价指标的权重,构建了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多层次灰色评价系统,对该区19处代表性生态旅游资源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与研究区实际情况基本一致,较为合理,可信度较高;针对研究区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均集中在Ⅰ级-Ⅲ级、总体上资源开发空间大的特点及各地市间开发潜力的差异,提出了构建"一体两翼"的大黄河三角洲生态旅游带的总体开发战略和各地市的开发分工体系,并确定了相应的开发时序和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10.
在传统的旅游资源定量评价的基础之上,结合旅游者的心理偏好和海岛型旅游资源的特点,开发基于认知心理学的旅游资源综合评价模型,以大连广鹿岛为例,采用心理学研究中的“开窗”实验范式,使用E-Prime软件测算反应时,计算被试的偏好指数,运用改进后的综合评价模型比较各旅游景区的开发潜力,为旅游地的规划与开发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对广鹿岛的实证分析发现,其旅游资源总体质量较高,具有较大的开发价值。广鹿岛旅游资源开发潜力排名依次为:仙女湖、彩虹滩、月亮湾、帆坨子。仙女湖景区作为广鹿岛最具开发潜力的景区应得到优先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