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城市化、工业化和收入水平对媒介消费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旨在考察中国不同地区(省份)的媒介消费形式(包括广告支出和受众消费)。与传统的相对常数假设(长期看,媒介消费占宏观经济的比重即媒介消费或广告密度是固定的)不同的是,本研究发现工业化水平、城镇化水平和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综合影响着广告密度和媒介消费密度。工业化水平、城镇化水平和收入水平高的地区,其广告密度和媒介消费密度均高于其他地区,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2.
为更好地了解受众对不同媒介产品的消费支出情况,本研究主要分析在微观环境下,受众的收入、对媒介的态度、媒介使用时间是如何影响媒介消费支出的。通过QQ的配额调查,获得基于广州市网民的1162个数据,研究发现在控制其他变量之后,三个自变量中收入与报纸、互联网的消费支出正向相关,而与杂志、电视、付费电视的消费支出无关。对媒介的态度,除了对电视的态度没有显著影响其消费支出外,对其他媒介(报纸、杂志、互联网)的态度都显著影响其消费支出,而且这些影响都是正向的。媒介使用时间全部与媒介消费支出正向相关。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从微观经济角度探索媒介消费支出的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在微观环境下,控制了其他变量之后,受众的收入、媒介使用时间、对媒介的态度是如何影响媒介消费支出的.通过QQ,获得基于广州市网民的1162个数据,发现在控制了其他变量之后,三个自变量中收入与报纸,互联网的消费支出正向相关,而与杂志、电视、付费电视的消费支出无关.在对媒介的态度上,除了对电视的态度没有显著影响其消费支出外,对其他的媒介的态度都显著影响其消费支出,而且这些影响都是正向的.而媒介使用时间则与所有媒介的消费支出正向相关.  相似文献   

4.
中国电视业的盈利模式目前正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从单一依靠广告盈利逐渐发展到付费电视、电视购物等多种模式。随着电视盈利模式的多元化发展,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媒介角色也必将会呈现出更加纷繁复杂的样态。本文结合电视盈利模式的变化,就主持人媒介角色的大众化、分众化以及异质化趋势进行了探讨,分析了不同盈利模式下电视节目主持人媒介角色的共同性、差异性以及相互渗透互补的可能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成瑞平  陈岩 《声屏世界》2005,(11):41-42
媒介广告市场到目前为止仍旧是我国传媒业获取收入的最主要渠道,越来越多的媒体经营者认识到了受众资源的占有程度,不仅影响着煤体的广告收入,甚至直接影响着媒体产品的生命力。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聚焦在媒介广告市场和受众资源这两个不仅关乎媒体优和劣,更关乎其生或死的传媒产业的结构性单元上。  相似文献   

6.
弱势群体的媒介权益——媒介竞争中的外部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部性是经济学中的一个概念,是指某一行动主体的行为对与此无关的第三者产生的影响。媒介竞争中的外部性表现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媒介为获取更大经济利益,而竞相争夺具有较强购买力的高端受众,在媒介的定位上,就是大量媒介进行高端的市场定位,少有媒体定位于社会弱势群体。高端定位对社会弱势群体具有负的外部性。盲目的高端定位不仅起不到赢取高额利润的目的,还会损害弱势群体的媒介权益。要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要改变目前媒介以广告为主的盈利模式, 一方面要建立公营的媒介机构。  相似文献   

7.
在当下多元媒介相互融合的环境中,不同媒体产业间跨界合作实现优质内容资源跨媒介延伸,使得消费者在不同媒体渠道、不同媒介文本间流动和迁移.本文提出并阐述了跨媒介消费的内涵,认为跨媒介消费是跨媒介受众以拓展内容消费体验为目的,基于一定的需求和动机,在同一IP延伸的多种媒介内容产品间流动、迁移、转化、参与、互动的心理反应与行为变化过程.跨媒介消费的对象是以故事世界为内容架构,以IP为连接的跨媒介文本,具有内容文本的互文性、故事世界的可扩张性,是一系列以不同媒介形态多元分布的关联性叙事元素和文本.此外,跨媒介消费具有流动性、非线性、生产性、圈层性和社会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张永惠 《新闻世界》2004,(12):61-62
广告媒介作为广告载体和介质,起到与目标消费群体沟通的通路作用。因此.媒介选择的科学与否直接影响广告传播的价值,企业应该根据自身营销资源,科学、合理的选择广告媒介,让广告费用起到最大价值的投资回报。  相似文献   

9.
媒介文化消费指数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综合体系,包含诸多需要考量的现代社会文化消费状态内涵。从媒介消费的角度看,媒介消费指数在一定意义上能够对媒介传播力给予直观地呈现。现代社会价值文化趋势与社会现代进程的方向相互兼容。媒介文化消费是文化价值构建的在场行为。媒介文化消费的意义场域始终建立在社会现代性元素之上,因此媒介文化在社会消费中弥漫着强烈的现代性引领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依据2019年全国居民媒介使用与媒介观调查数据,对当下我国居民媒介使用的主要特点进行了分析,可以概括为:手机是全民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媒介,接触率与使用频率均位列第一;微信是渗透于各种场景、能够全方位满足人们几乎所有需要需求的"超级App";晚间是媒介消费的高峰时段,而电视在晚间时段仍然保持着"第一媒介"的地位;信息类App的接触率在一天之中随时间推移而降低,娱乐类App的接触率随时间推移而增加:与2014年相比,手机的全民娱乐和信息选择倚重度大幅增加,体现出移动平台日趋主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当今的媒介消费已不仅是单纯意义上的“产品消费”,还包含了“形象消费”的内涵。而技术表征是影响媒介形象的重要因素,因此网络媒介形象与传统媒介形象存在着很大差异,其价值和影响也不一样,针对网络媒介进行媒介形象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近两年的网络事件,对网络媒介形象的价值、网络媒介形象的指标评价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并对网络媒介形象的问题提出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12.
辛晨旭 《传媒》2016,(1):75-77
在如今高度商业化、信息化的社会,广告对媒介的选择越来越细化.不同的媒介各有所长,在覆盖区域、覆盖范围、受众数量、影响力及自身特点等方面都有所差异.为了使广告效益最大化,广告策划者需对现有媒介进行分析与评估,以广告市场策略和诉求对象策略为依据选择媒介,并将其进行时间和内容上的组合配置,以期达到广告活动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3.
石娜 《新闻世界》2011,(12):224-225
近年来中国一跃成为全球奢侈品消费的主力军之一,即使在经济危机期间,中国的奢侈品消费也未受到太大的影响。中国商务部预测,到2014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市场。面对如此强劲的奢侈品消费劲头,我们不得不审视大众媒介在其中所产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也应看到大众媒介在塑造整个中国的消费文化、消费观念和消费环境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现代社会,旅游消费不仅是一个庞大的产业也是一个日益兴盛的生活方式,旅游体验与日常生活不同,但影响旅游决策的因素却隐藏在现实的日常生活之中。本文以消费社会的旅游休闲为切入点,试图分析影响旅游消费决策的主要媒介因素——人际传播、大众传播和网络传播,进而指出在旅游消费被异化的形势下多样化的媒介信息渠道或许对旅游回归其本来面目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广告刊播与媒介公信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媒介公信力是公众对媒介的社会期待与媒介实际表现之间契合程度在公众心理上的反映。媒介公信力的影响因素复杂而多样,其中媒介所提供的信息的质量为最直接、最关键因素。刊播广告能够壮大媒介的经济实力,有助于提升媒介公信力。但是,刊播广告有可能造成广告商控制媒介,影响新闻报道的客观公正。目前,我国新闻媒介刊播广告存在虚假广告、新闻广告、庸俗广告和随意插播广告、广告超量等问题,引起公众强烈不满,有损媒介公信力。珍惜媒介公信力,规范广告刊播行为,势在必需。  相似文献   

16.
微博在诞生之后呈现出迅猛发展的态势,对社会各个领域的影响越来越大。但作为新兴媒介,微博自身发展也面临着一定的问题,如监管政策、信息把关以及盈利模式等。本文针对微博所处的媒介行业制度与法规政策环境、行业生态环境、受众环境和广告资源环境作了较为深入的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7.
在消费社会中,"人"作为广告受众,存有主体建构与欲望支配两方面的主体性危机.主体建构危机表现在媒介受众在主体位置上的纯粹性失真和媒介受众进行以"消费仿象"为核心的排他性主体建构;欲望支配危机表现为媒介与广告控制了"公共欲望"的生产与再生产、"公共兴趣"被媒介与广告支配、公众对媒介与广告的"宣泄依赖"、广告与媒介藉消费社会的"符码关怀"控制公众的"爱与安全"需要.  相似文献   

18.
媒介产业链的整合与延伸——以《超级女声》为研究案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志强 《新闻知识》2006,(10):28-30
目前我国媒介产业经营模式更多的是“单点式”经营。这种经营是围绕内容生产,将相关的上、中、下游企业联结起来。这种“单点式”经营存在一定的缺陷。一方面,它未能充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媒介资源;另一方面,内容的生产具有一定的饱和性,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和限制了媒介产业的发展。由此导致的必然结果是我国媒介产业盈利模式单一,更多的依靠广告。我国媒介产业要进一步发展,必须拓宽利润来源,改变单一的赢利结构,突破“单点式”经营的瓶颈。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栏目可以堪称这一方面的典范,它为我国媒介产业盈利模式的改造提供了可资借鉴…  相似文献   

19.
现代大众媒介赢得市场的竞争策略有多种表现。这些手段包括用广告塑造媒介及产品形象、增加媒介产品的品种、提高服务品质、降低媒介产品价格以及营造市场垄断地位等等。上述手段的共同特点是媒介运作愈来愈呈现出商业化特点,大众媒介的阅听人被看作消费者,而媒介把目光主要瞄准在如何更好地运用资本来控制大众媒介的消费者。在我国大众媒介的产业化进程中,价格作为争取更大市场空间的竞争策略尤其引人注目。一波又一波的价格战使得媒介市场烽烟四起。然而价格战给媒介竞争究竟带来了什么?是促进了媒介市场的良性发展,抑或是相反? …  相似文献   

20.
在现代生活视觉化的趋势下,消费行为成为一种日常表演。本文采用观察法、深度访谈的研究方法,记录部分Z世代青年的日常消费状况与消费情感心理。研究表明媒介为提供青年群体展示消费的场域,资本以不在场的形式提供消费的物品,伴随着互联网成长的Z世代青年群体在消费认知、心理、行动上的变化都受控于资本媒介景观的构建。青年群体作为消费的主力军影响着未来市场的消费转向,本文从资本、媒介与日常生活中的媒介景观角度来探讨Z世代的情感消费以审视媒介景观对青年群体消费生活中的剥削和异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