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科学评价博士生教育质量对于引导和推动博士生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博士生教育质量评价大致可以概括为四个阶段:政府主导的输入质量评价、事业性机构参与的输出质量评价、学生主体视角的过程质量评价及多元主体介入的发展质量评价。基于对博士生教育质量评价发展沿革的梳理,提出博士生教育质量评价发展启示:一是提倡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回应不同主体对于博士生教育质量的诉求;二是关注毕业博士群体,从毕业博士视角反思博士生教育状况;三是构建科学可行的博士生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全面准确地衡量博士生教育质量;四是适当公开相关评价标准和数据信息,切实发挥博士生教育质量评价的效用。  相似文献   

2.
随着内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澳大利亚的博士生教育面临诸多现实挑战.为对博士生教育质量进行系统科学的评价,澳大利亚政府支持的研究团队构建了包含入学准备、学习经历、学习成功3个维度以及认知、基础、个人等9项指标的博士生教育质量评价框架,涵盖了从博士生入学前、在学过程到毕业后的人才培养全周期,满足了多重主体的应用需求.该框架对我国完善博士生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具有一定启示:将学生发展作为评价的核心质量观;综合多元利益相关者视角,探索评价具体要素;促进评价应用主体从宏观向微观"下移",形成多重应用方式.  相似文献   

3.
基于治理理论的视角,通过历史梳理发现:西方发达国家的博士生教育质量评价经历了学术逻辑主导的、政府介入的、新公共管理的以及基于整体治理的博士生教育质量评价四个阶段。具体来看,博士生教育质量评价在导向上由追求学术卓越转向回应公共利益诉求;在组织形态上从封闭式转向各层级的整体协作;在治理方式上由设置学术标准转向提供网络式服务;在评判标准上由原创性知识贡献转向博士生发展质量。当今,西方发达国家的博士生教育质量评价发展趋势一方面是重心“下移”,为博士生个体提供支持;另一方面是整合质量文化和建立信任机制,推进网络式质量评价体系的完善。  相似文献   

4.
美国在全国范围内对毕业博士进行了三次职业发展调查,从博士生教育是否满足博士职业发展需求角度,调查了毕业博士的职业发展路径、就业满意度以及毕业博士对博士生教育质量的回溯与评价。基于美国三次毕业博士职业发展调查的背景及调查结果,考察美国变革博士生培养质量评价标准、帮助博士生做好就业准备以及提供具有广度和深度的博士生教育三个方面,可以为我国未来博士生教育发展提供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20 世纪以来, 美国政府、行业协会和高校联盟等机构制定了一系列强制性或指导性政策,强化对博士生教育的质量保障与评价。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先后三次开展全国性的博士项目评价,但所用评价指标有明显变化。博士生教育质量评价的政策演变和指标调整呈现出兼重客观绩效与博士生主体发展的趋势,反映了美国博士生培养模式的理念变革和价值取向:一方面来自高等教育体系外部的力量和绩效压力持续影响着博士生培养的定位、需求与过程,另一方面博士生培养过程中整体、群体和个体层面上不同主体间的公平性逐渐成为教育质量不可分割的组成要素。  相似文献   

6.
博士生教育质量的评价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论述“以学生为中心”的博士生教育质量评价的主要内涵及特点的基础上,构建了相应的博士生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此对南京农业大学的博士生教育质量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7.
高校博士生教育质量满意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得到了迅速扩张,对博士生教育质量满意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文从基础专业知识满意度、相关学科知识满意度、外语知识满意度、创新能力满意度、组织协调能力满意度、使命感与责任感满意度、学术道德水平满意度、科研能力满意度、学位论文质量满意度、学习投入程度满意度等十个方面进行调查,研究表明我国博士生教育质量满意度总体水平趋于正向,但不同评价主体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多种因素导致了博士生教育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进一步提升博士生教育质量及满意度必须从招生规模、质量保障体系、导师队伍建设、生源选拔、教学模式、课程建设、学术文化建设等多方面进行改革或制度重构。  相似文献   

8.
认为专业学位博士生教育的发展有其独具的逻辑和目标,从其发展脉络中总结经验与规律,查找问题与不足,是鉴往知来的基础。通过梳理国外专业学位博士生教育发展历程,指出其发展历程中呈现出规模扩大,认知深化,专、学区分,模式转变及质量提升等特征,也存在命名不一致、学位内涵与定位模糊及质量评价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我国专业学位博士生教育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以杜威教育价值思想为指导,以博士当事人为评价主体,考察分析博士生教育对博士职业发展需要的满足程度,结果发现:博士对博士生教育价值的认可度较高,而且相较于非学术职业博士,学术职业博士对博士生教育价值的认可度更高;博士生教育经历、职业发展状况显著影响博士对博士生教育价值的评价。因此,发展博士生教育应探寻灵活多样的培养方式,以为不同职业选择作好准备,助力博士生专业社会化。  相似文献   

10.
随着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博士生教育质量及其影响因素也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本文在回顾以往文献的基础上,从国家、社会、培养单位和个人四个层面对博士生教育质量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论述,以期为提高博士生教育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博士生教育质量的内涵主要涉及课程学习、科研实践以及学术成果和学位论文等层面;而博士生教育质量的监控机制主要涉及博士生教育创新、博士生教育质量反债和博士生指导教师等因素。以提高质量内涵为目标,以增强监控机制为手段,加强对博士生质量保证体系的建设,对促进和提高博士生教育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埃塞俄比亚博士生教育于1987年由亚的斯亚贝巴大学起步后缓慢发展,2010年开始迅速扩张。期间,该国博士生教育在培养单位数量和招生人数上有了较大的进步,但也存在着教育项目发展失衡、培养单位间差距大、教育质量保障问题突出、教育经费短缺等问题。在中国与埃塞俄比亚教育交往背景下,埃塞俄比亚可借鉴中国博士生教育在多样化培养模式、多维质量保障制度和多元资助体系等三方面的发展经验,积极从调整博士生培养模式、完善质量保障制度和构建资助体系等方面改进博士生教育。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巴西博士生教育的历史,分析了巴西博士生教育的现状,具体包括培养博士生机构的种类、评价和认证、资金问题、博士生教育的学习方式和教学、博士生教育阶段的考试和监督、博士学位授予的数量及其分布等,最后分析了当前巴西博士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4.
日本博士生教育的现状及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考察了日本博士生教育的现状,分析了在规模扩大过程中博士生教育发生的一些变化.希冀对我国博士生教育发展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5.
从保障博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的角度出发,课题组对华东地区某师范大学的在校博士生导师进行了文件调查。调查显示,随着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入学选拔、培养过程和学位授予等影响博士生教育质量的环节有待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16.
美国博士生教育流失包括主动流失和被动流失,涵盖了博士生个体的主动抉择和培养单位的质量把控。博士生流失在就读阶段、流失结果和学科分布等方面存在差异。美国的改革方向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流失率,举措包括加强培养的结构化、提高制度的透明度、资助培养的关键节点以及将高校和系作为改革落脚点。中国博士生教育的流失率低,但是高学业完成率并不必然代表高质量。因此,中国博士生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目标是如何通过流失提高质量。  相似文献   

17.
波兰的博士生教育最早可以追溯到15世纪.本文着重论述了波兰高等教育的结构和学位制度类型;授予博士学位的程序;博士生教育的质量保障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博士生的招生、类型与地位;博士学位获得者的分布情况以及波兰博士生教育面临的问题和趋势.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博士生教育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发展,得益于国家对博士生教育的宏观调控和指导.这也使我国的博士生教育呈现出鲜明的国家性特征.国家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规定了全国统一的博士生培养目标;政府利用学位授权审核和每年的招生计划,直接控制博士生培养规模和发展速度;国家通过导师遴选、监督与评估等来保障博士生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9.
本文探讨了南非博士生教育的现状,具体包括授予博士学位机构的类型,申请博士学位要求的资格、学习模式、就业,博士生教育的质量保障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对博士生的资助,博士生教育的规模;分析了南非博士生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总结了针对这些问题南非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从主体发展及角色变化的视角考察,博士生培养涵盖了博士生从新手到贡献者的多阶段成长过程,博士生在不同阶段之间通过知识个体化与学术公共化两种机制完成学术发展与社会化成长。博士生成长过程即博士生培养质量形成与表征过程,具有知识性、开放性、公共性三方面的基本属性和层次结构;相应地,质量评价指标可分为特征性因素、表现性因素和影响性因素三类。博士生培养质量构成要素的三元特性与“重要度-满意度”两个主体性评价量度,一起构成高校博士生培养质量自主评价的“三元两度”评价模式。这一模式以多元发展和多阶段成长的博士生为基点,关注受教育者的主体性与个体差别,体现了向“有质量的公平”这一基础性教育价值的回归,为高校自主实施发展性、动态性与周期性的博士生培养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