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陕西人民出版社编辑出版的《鲁迅研究丛书》,现已出书25种,这是一套已经引起学术界,特别是鲁迅研究者关注的丛书。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刘再复同志,在评介这套丛书中的《论阿Q精神胜利法的哲理和心理内涵》和《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质》的文章中,称赞陕西人民出版社“热心鲁迅研究事业”,注意到“近两年,陕西人民出版社所出版的《鲁迅研究丛书》正默默地,坚实地发展着自己的事业。”支持这套丛书出版的有遍及全国各大学和社会科学研究单位的著名学者、研究人员和其他方面的鲁迅爱好者。  相似文献   

2.
卢军 《出版发行研究》2018,(2):106-108,105
薛绥之是著名的鲁迅研究专家,长期以来致力于中国现代文学特别是鲁迅资料的搜集、整理和研究.从1975年至1986年,先后主持编写了多部鲁迅作品研究资料和大型资料丛书,以及工具书《鲁迅杂文辞典》,为鲁迅研究奠定了坚实的资料基础.薛绥之编辑出版的五辑六册《鲁迅生平史料汇编》,是当时最完备的一套鲁迅生平资料丛书,在海内外鲁迅研究界产生很大的影响.他的前瞻眼光、实干精神、出色的组织才能值得后辈学人永远铭记和学习.  相似文献   

3.
一些出版社将于鲁迅逝世五十周年纪念日前后出版一批有关图书。其中有人民文学版《鲁迅述林》、《鲁迅小说新论》、《鲁迅研究资料索引续编》、《鲁迅回忆录正误》(修订版),湖南人民版《鲁迅论集》、《绠短集》、《鲁迅诗集》、《鲁迅译文  相似文献   

4.
关于鲁迅研究的论文可谓成千上万,有的人甚至说“鲁迅先生光了”,真的如此么?姜德明同志的新作《书叶集》就严肃地回答了这个问题。姜德明同志是位报纸老编辑,他特别喜欢阅读鲁迅的文学作品,并从事业余鲁迅研究,广泛搜集有关资料,日复一日,小川成海,终于汇集了一本鲁迅研究的论文。  相似文献   

5.
周海婴日前建议,重新编辑和出版《鲁迅全集》。周海婴是鲁迅先生之子。他说,18年来,鲁迅研究领域取得了大量新成果,有的研究者还发现在1981年版本中存在不少批误。我们理应在以往各种版本的基础上,通过汇校整理出版一种更为准确无实的《鲁迅全集》,这对于正确理解鲁迅和更好地普及鲁迅作品都具有重要意义。周海婴建议新编《鲁迅全集》  相似文献   

6.
越来越多的人们发现,正如和“说不完的莎士比亚”一样,有关鲁迅的话题也许是说不完的。从1913年恽铁樵对《怀旧》的评点至今,鲁迅研究几乎跨越了整整一个世纪。鲁迅研究已逐步发展成为中国当代学术研究领域激动人心的名副其买的“显学”。当代鲁迅研究者们的思维触觉几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随着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考验,越来越受到广大中外读者的真挚的崇敬与由衷的爱戴。可是,在当前鲁迅研究著作比较大量出版与发行之际,鲁迅本人的著作却难以买到。这不能小说是一件遗憾的事。因我经常出差,有时别人托我购买鲁迅写的《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等著作,跑了不少市、县一级的新华书店,虽然买到了一些,但是  相似文献   

8.
宫立 《出版广角》2013,(Z1):112-113
中国需要鲁迅、中国仍然需要鲁迅、中国现在比过去更加需要鲁迅。复旦大学出版社"三十年集"系列丛书之《幸存者言》《春润集》《昔我往矣》,记录了钱理群、吴福辉、赵园的经历、感受、思索和体悟以及他们独特的精神姿态,让我得以了解我所尊敬的三位师长从事学术研究三十年的心路历程。如今又读到安徽大学出版社新近隆重推出的中国鲁迅研究名家精选集丛书之一《中国需要鲁迅》,虽然这本论文集未能把王富仁研究鲁迅的文章全部编入,但我们仍然可以把它当做一面镜子,来反观王富仁三十余年的鲁迅研究心路历程以及由此形成的独属于他的精神姿态。  相似文献   

9.
在众多的鲁迅研究专著中,它也许算不上出类拔萃之作,但却不能不承认它是一本角度新颖、观点独到的书。有谁以“鲁迅名篇问世以后”为题写过文章、出过书么?这里就是。这本书动人之处,并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理论,玄而又玄的哲理,而是——生动的文笔、翔实的史料、严谨的态度、科学的分析,以及新颖、独特的论述角度和论述方法。我以为,对于鲁迅研究,这是一种新的尝试;对于鲁迅作品爱  相似文献   

10.
汪洋 《采.写.编》2016,(1):198-199
全球化语境是与全球化进程联系在一起的,以全球化为基础,是全球化现实处境的自我营构.全球化语境下,对鲁迅的跨文化研究进入视野.本文从鲁迅与日本、日本的鲁迅研究史、日本鲁迅研究的重要学者等角度梳理日本的鲁迅研究对鲁迅文学的跨文化传播产生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林辰先生是一位从事鲁迅著作出版的编辑,也是鲁迅研究界的老前辈。还是中学生的时候,他就开始阅读鲁迅的著作,几十年来,他撰写了不少有价值的学术论文,早在四十年代就已经出版的专著《鲁迅事迹考》,一直受到国内外同行的重视和好评,成为从事鲁迅研究不可缺少的参考书。此外,从1951年至1958年,1977年至1981年,他曾先后两次参加了新中国成立后的两版《鲁迅全  相似文献   

12.
今年是鲁迅先生逝世80周年.年初,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集中推出了一套6本的鲁迅研究方面的丛书.我刚拜读完其中的一本《鲁迅这座山——关于鲁迅的随想与杂感》,感触良多,不揣浅陋,就《鲁迅这座山》一书,发表一些愚见. 先解释一下题目.书中有一篇《“托尼”之痛》,讲到“从前刘半农先生赠给鲁迅先生一副联语是‘托尼学说,魏晋文章’……换成白话的意思是:思想来自托尼,文章师法魏晋.  相似文献   

13.
鲁迅早年曾经留学日本,和日本人民有着深厚的友谊,因此,日本不仅是翻译和出版鲁迅著作最早和最多的国家,同时也是研究鲁迅和出版鲁迅研究的论著最早和最多的国家。日本研究鲁迅的论著,我国翻译和介绍的还不多,现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情报研究所和吉林师范大学外国问题研究所日本文学研究室合作,编选了一本《日本人论鲁迅》的论文集,由戈宝权同志负责主编,供我国鲁迅研究者和广大读者参考之用。《日本人论鲁迅》收集了五十年来日本人研究和论述鲁迅的文章五十余  相似文献   

14.
略说《鲁迅全集》的五种版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11月新版《鲁迅全集》的问世,是学术界、文化界和出版界的一件大事。这一历时四年半的修订工程,在1981年版的基础上,增补了一些遗佚的篇什,并对原著文本、注释做了诸多校勘和修订,相信对未来的鲁迅研究会起到重要作用。同时,人们依然可以看到,对《鲁迅全集》这部世纪经典的完善,是“一个可能永远没有终结的过程”, 2005年新版《鲁迅全集》仍留下许多遗憾之处。朱正、孙玉石、孙郁三位先生在鲁迅研究领域堪称翘楚,他们深味甘苦的介绍和别具慧眼的评说,可以为读者打开一扇窗户,了解《鲁迅全集》出版编辑史上的时代风云、甘苦艰辛和成败点滴。胡粲然  相似文献   

15.
我国第一部全面地系统地论述广播电视学的专著《中国广播电视学》,已由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于1990年9月出版发行。这是广播电视方面一本较好的教材。不久前,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发出通知,建议所有会员和广播电视工作者都来阅读、学习和研究这本书,把我国广播电视的理论研究推进一步。为方便读者阅读,本刊从这一期开始,将对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和重要论点作若干次简介。  相似文献   

16.
单演义先生是不应该被遗忘和冷落的。 在陕西,在大西北,原西北大学中文系教授单演义先生自50年代始,90年代逝世,40余年间,矢志不二,坚忍不拔地热爱鲁迅,学习鲁迅,研究鲁迅并推动鲁迅研究队伍的建设。全国解放之初,41岁的单先生放弃了庄子研究改治鲁迅研究,并把鲁迅来西安讲学这一段历史的资料收集、整理、研究作为重点,先后出版了“鲁迅讲学在西安”(1957年长江文艺出版社)、《鲁迅在西  相似文献   

17.
前一段时间文坛上关于鲁迅的话题热闹飞扬,一些年轻些的学者和作家“痛骂”鲁迅,不少研究鲁迅的学者则起而“卫护”鲁迅。在一片“骂鲁”和“护鲁”声中,也许到了鲁研界冷静反思我们几十年的鲁迅研究到底出了什么问题的时候了。在加在鲁迅身上的神话色彩渐渐褪去之后,鲁迅研究的“经学”意味依然余韵犹存。它无形之中妨碍着对鲁迅作品深入的研读。 《破毁铁屋子的希望——(呐喊)、(仿惶)新论》(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4月出版)是作者胡尹强潜心几年研读的成果。作者以一个小说家的艺术敏感,带着对人的生存处境与命运的人道主…  相似文献   

18.
200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鲁迅全集》是目前最"全"的"鲁迅全集",可是《几个重要问题》这篇文章仍被遗漏。从《几个重要问题》的来龙去脉及其在当时的社会影响,以及后来一些著名的鲁迅研究专家唐弢、严家炎态度来看,《几个重要问题》理应编入《鲁迅全集》。同时这篇文章也有助于我们理解鲁迅晚年的心态以及左翼文学界内部的论争。  相似文献   

19.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鲁迅研究室编的《1913—1983鲁迅研究学术论著资料汇编》第一卷,已由中国文联出版公司正式出版。该书共计二百三十三万字,一千六百页,十六开精装本,按时间顺序编纂了1913至1936年10月鲁迅生前时期国内报刊发表的关于鲁迅及  相似文献   

20.
为了落实毛主席一九七五年十一月一日对周海婴同志信的批示精神和贯彻有关指示,清除“四人帮”散布的流毒,上海文艺出版社拟在八年内将广大专业和业余的鲁迅研究者所取得的成果,尽快尽好地编辑整理出版。规划提出编印一种研究鲁迅思想作品的不定期刊物:《鲁迅研究》集刊,给鲁迅研究提供“百家争鸣”的园地,八年内共出十二辑,每辑约三十万字。规划认为组织有关人士撰写关于鲁迅回忆录是当务之急,必须以只争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