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晶 《现代企业教育》2007,(10X):203-204
伊利奥特与哈珀分别是哈佛大学与芝加哥大学最为出色的校长。他们的努力为两所大学日后的辉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们都对大学的本质特征有着深刻的认识,都在打破传统的过程中,促成了大学的改革,并且在改革的进程中,体现了他们的魅力。校长的魅力是建立一流大学的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2.
对于大学校长,魅力是领导力的一部分.魅力大学校长的行为特征表现为:把握大学使命,维护大学尊严;遵循大学办学规律,有创新的大学理念,办富有理想的特色大学;营造自由民主的大学发展氛围等三个方面.如何使大学富有魅力?作为政府,应改革校长管理体制;作为大学校长,应勇于推动大学发展变革以及努力加强与师生沟通交流.  相似文献   

3.
梅贻琦与赫钦斯是20世纪前半期的著名教育家,也都是著名大学的校长,他们几乎同时倡导并实践着“通才教育”的大学理念,为各自所在国的教育、尤其是大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本文对梅贻琦与赫钦斯大学理念的异同、源流及其影响进行了跨文化分析,希望有助于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实践。  相似文献   

4.
两校方略     
晓园观茶 《大学生》2016,(Z2):46-47
很巧合,2015年初二三月间,北大清华都来了新校长,2015年末12月,两位的新掌门竟也似默契地仅间隔10来天发表了对这两所中国最好大学的治校方略。但他们的侧重点不同,北大林建华校长主要阐述如何更好教学生,清华邱勇校长突出强调大学如何在社会中更好发挥作用。这也许是与他们发表讲话的场合和对象不同所致:林校长是在学校与师生交流时讲的这些话,邱校长是在亚洲协会香港中心Burton Levin系列演讲活动上演讲。  相似文献   

5.
梅贻琦与赫钦斯是20世纪前半期的著名教育家,也都是著名大学的校长,他们几乎同时倡导并实践着"通才教育"的大学理念,为各自所在国的教育、尤其是大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本文对梅贻琦与赫钦斯大学理念的异同、源流及其影响进行了跨文化分析,希望有助于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实践.  相似文献   

6.
校长不仅是主持大学校务的最高行政长官,同时也是大学的灵魂,并决定大学改革发展的方向,而大学校长的演讲是他们对大学价值等基本问题的理性思考和他们大学理想的表达。本文在讨论大学校长的重要性的基础上,阐述了大学校长之演讲何以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梅贻琦与塔潘是中美高等教育史上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他们同为著名大学的校长,虽然生活在不同时代,不同的社会背景,但在治校理念方面却有诸多共通之处,都为各自所在国的教育尤其是大学的发展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本文将对二者治校理念的共通之处进行探析,希望有助于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实践.  相似文献   

8.
筹资者:大学校长新角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学校长已成为学校的重要资源,在大学的改革与发展中起着关键性作用。正如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说:“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想评论一个学校,先要评论它的校长”[1]。从某种意义上讲,大学办学的竞争也就是校长素质的竞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大学办学自主权不断扩大的形势下,探索大学校长应有的角色要求,对于提高校长的全面素质和促进大学的健康发展是十分必要的。一、经理型校长:发展的观点回顾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我们发现任何一所大学的成功都是与一名校长联系在一起的,如艾略特与哈佛大学、康普顿与麻省理工学院、蔡元培与北京大…  相似文献   

9.
学校教育的变革与创新呼唤魅力型校长.魅力型校长的形成是由校长的人格特质、教师情感态度、学校变革创新的社会背景与现实情境三方面要素共同决定的.尽管魅力型校长所具备的强大变革力和向心力有利于推进学校教育的创新,但魅力型校长的行为特质也使得他们的工作面临问题与挑战.  相似文献   

10.
美国大学的内部管理体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涉及的是美国大学内部管理学的理论、大学董事会的作用、校长责任制和几种管理体制的模式。 高等教育管理学作为现代管理学的一个分支,已在世界范围蓬勃兴起。美国提出了种种高等教育管理学说,如卢瑟·古利克的七功能学说、撒德·亨盖特的大学管理四功能学说、R·亚历克·麦肯齐的管理模式等。这些理论对大学实行最优化管理都具有重要意义。 董事会是美国大学内部管理体制中的最高权力机构,其管理作用有:确立大学目的、任免管理人员、控制财政、监督行政和教学人员等方面。 美国的大学都实行校长责任制,校长在管理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现代大学的校长的职能具有更广泛的意义,他对大学内外的事务负有重要责任。要使大学兴旺,并始终站在高等教育领域的最前列,校长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和改革精神,要博学多才,要有与人合作的能力。 美国大学的内部管理体制是一种比较完善的行政机构状态,其决策中心、指挥中心和信息中心构成大学这部机器运转的动力源泉。校长是这部机器的核心。本文举出美国大学管理组织的几种模式,它们基本上符合系统论的原则。各大学的管理体制不尽相同,但它们的建立都坚持一条原则:必须获得最优化的管理效能。 目前,我们正面临全国范围的高等教育改革。高校内管理体制的改进和健全是这  相似文献   

11.
岳伍东 《成才之路》2010,(21):I0002-I0002
校长被学生喊“根叔”,可谓不多见。因为要让学生在心理上认同校长为叔叔,这个校长需要具备的素质、付出的努力应该是很高。很大的。要知道,在很多大学。大学生们也许都不知道他们的校长是谁.更别谈喊他什么叔了。  相似文献   

12.
在新课程改革中,学校面临着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重大改革。校长是学校工作的决策者、管理者、领导者。因此,校长对课改的认识、理解、态度及其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课改在该校的进展。随着新课改在我国不断地推开,面对着新课改带来的种种挑战,校长应该首先对自己的角色重新定位,明确自己的职责,自觉融入到新课程改革中去,与课程改革共同成长。对以往校长角色的反思在新课改以前,我国长期实施高度统一的指令性课程范式。在这种课程范式下无论是校长还是教师都习惯于上级部门的安排和管理,校长是课程和教学的忠实执行者,他们工作…  相似文献   

13.
高中课程如何改革?高中教育如何实现与大学教育的顺利衔接?这是高中校长和大学校长们共同关注的话题。2004年4月25日,河南省高招改革与中学校长研讨会在河南大学举行,全省120多所重点中学的校长同河南大学的书记、校长面对面,就高招改革以及高中教育和大学教育的衔接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无论剑桥大学的改革案例,还是欧美国家大学管理的实际,所谓的学术权力,都是就学术组织的整体权力而言,而非从教育管理中划分出来的权力"孤岛"。坚持学者评议会决策、党委会决定与校长行政执行的系统化权力模式,这才应是中国高等教育"去行政化"的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15.
世界一流大学校长特征及其启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评论一所学校,首先要评论它的校长”。在世界一流大学形成过程中,一批具有明确办学理念、在高等教育史上可圈可点的校长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回顾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历史,凡是学校持续快速发展时期,都留有杰出校长铸造的辉煌。这些著名校长和著名大学相互辉映,著名大学为著名校长提供了实践自己教育理想的舞台,助其成为闻名世界的教育家,而这些著名校长又通过实践自己的教育理想提升了著名大学的办学水平,使其成为世界一流大学。他们的成就为所在学校的历史和世界高等教育史留…  相似文献   

16.
《中国教工》2009,(7):34-34
全国政协委员邵鸿在今年的两会上发言批评大学行政化,提议大学民主管理,实行民主遴选校长。也许有人会说,上级任命的校长,也都是专家教授,他们当校长,就等于是专家治校,教授治校。可是,政治学常识告诉我们,权力的来源往往决定一切。教授治校,不等于让某个教授当校长.关键在于众多的教授是否认可他。  相似文献   

17.
普林斯顿大学的伍德罗.威尔逊校长因积极改革而受到董事会的欣赏,也因个人主义而受到董事会的制约,这一过程所体现的美国大学校长权力机制,对于中国现代大学制度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校长是大学发展的掌舵人,需要与时俱进的改革精神。但是,校长的改革活动又是以权力的合法性为前提的,其与董事会的权力基础——委托代理关系确保了校长权力的有效监督。  相似文献   

18.
在大学创新活动中大学校长的作用主要是引领、领导和管理落实创新,要求大学校长具备多种能力。要在大学创新中较好地发挥大学校长的作用,政府必须根据不同大学的发展需要配备校长,改革校长选拔机制,加强培训交流。不同类型大学的校长应根据学校发展定位把握好创新的重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19.
自2003年7月16日《国立大学法人法》正式实行,揭开了日本国立大学发展的新篇章。2004年4月,日本87所国立大学全部实行国立大学法人化。2010年,法人化改革"第一轮中期计划"结束后,日本文部科学省对于国立大学的行政管理明显减少,大学权责第一次向校长集中。在校长的领导下国立大学在诸多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自主权,然而日本国立大学法人作为"新生儿",对国立大学发展与运营也同样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20.
美国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莱温曾在他来中国访问期间和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一起接受过媒体的采访,就二十一世纪的高等教育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与对话.他们的对话折射出中西方教育思想的异同.下面是他们的对话实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