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谈白居易和辛弃疾的词四首》,是朱光潜先生总结诗词创作和欣赏规律的一篇诗评。关于白居易,朱光潜先生评价的是他的《忆江南》的前二首。这里将白居易《忆江南》三首词全部录如下:  相似文献   

2.
白居易《新乐府序》中的“首句标其目”是指“新乐府”这种新诗歌体栽,首句标举了诗歌的标题,并无“主张开头就揭示主题”之意,李景隆先生以“首句标其目”为论据,证明章“开头要揭示主题”的观点,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3.
本结合白居易《长恨歌》的时代背景和作创作的主观意图,对《长恨歌》的主题思想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以唐代的五部敦煌话本:《庐山远公话》、《韩擒虎话本》、《叶静能诗》、《秋胡变文》、《唐太宗入冥记》为例,具体从创作流派、创作题材、创作艺术、创作思想内容等四个方面来探讨敦煌活本作为通俗小说之源的小说史意义。  相似文献   

5.
对促请对象的选择及对所托之事的请求,流露出王质夫对突出李、杨之事爱情份量的期冀。《长恨歌》是白居易特定心理定势作用下的产物,受悲剧性恋情的影响,在创作《长恨歌》时,白氏自然会选择与其心境相吻合的视角来观照李、杨之事。矛盾性自评的谜底表明,《长恨歌》并非一首讽谕诗。白居易以归类的方式重申了对自己作品的定性,为我们坦然将《长恨歌》看作爱情诗提供了坚实的保证。  相似文献   

6.
《长相歌》之“长恨”,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朦胧触及而未深入追问的一种深刻历史遗憾,即一人主宰的封建专制政治和爱情是不能两全的。换言之,帝王的政治角色要求与其人性的自我需求是完全对立并以前压倒后的,从为爱而失政,到失败而复爱遂成为诗歌的结构红线。白居易的遗憾后来发展为苏轼的明确见解。  相似文献   

7.
《长恨歌》的创作意图从《长恨歌》的创作经过来看,作者的创作意图是很明显的,正如陈鸿《长恨歌传》所说:“不但感其事,亦欲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也。”就是说白居易创作《长恨歌》是有感于明皇贵妃之事,并寄托自己讽谕最高统治者,垂谏诫于将来之意。这是符合白居易的世界观和一贯的文学主张的。白氏也认为《长恨歌》寄托了自己的讽谕谏诫  相似文献   

8.
白居易应举诗唐贞元三年(787),白居易自江南到京城长安应举。主考官顾况,才高识广,能诗能文,在当时非常有名。白居易将他的应试习作《赋得古原草送别》送给顾况看。顾况在卷上看到白居易  相似文献   

9.
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阐述了自己的诗学主张:诗歌要发挥“兼济天下”、“稽政”,的作用,形式要质、径、直、切、顺。这种诗学主张,有其存在的时代合理性,但也有其固有的弊病。  相似文献   

10.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之所以说"词家之有柳永,如诗家之有白居易",是因为两人的词作或诗作的语言都趋于通俗平易,且这种通俗的词作或诗作的语言,对当时的词风诗风都是一种改变。本文从"变"字入手,阐释了白居易和柳永在改变诗风或词风上所做的贡献,并分析了两者的异同。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新潮诗”运动曾经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然而,对新潮诗进行艺术形式及意义内容上的文本分析可以看出,这种“新潮诗”虽然锐劲十足,却缺少传统的支撑,显得“没有意义”。尽管理论界从后现代主义为它找理论根据,它还是很不争气地匆匆衰落了。这一现象说明,文学艺术的生长和存在是有其自身的文化土壤和艺术规律的,盲目模仿或故弄玄虚,都不可能创作出真正有价值的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诗歌十分繁荣,在发展至一定阶段之后产生了论诗诗,开创了以诗论诗的独特体式。试从论诗诗的源头谈起,探讨自杜甫《论诗六绝句》开创绝句论诗以降的论诗诗,并以元好问《论诗绝句三十首》为例,探讨论诗诗的创作、影响和局限。  相似文献   

13.
舒婷诗歌既立足现实又超越现实,是苦难的升华,泪水的结晶,具有心灵日记的特点,在艺术上,舒婷诗歌构建了一个真善美的世界,比较和谐地融合了古典美和现代美,在现代诗歌民族化方面迈出了可贵的一步,无论就思想还是艺术而言,舒婷诗歌创作都给当代中国诗坛带来许多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4.
文章强调了经典古文的美学特质,并在此基础上指出古诗文教学应从文化、思想层面去解读古诗文;通过增加教师的知识积累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热情;重视诵读,把握节奏,培养良好语感;教师用自身的情绪感染来调动课堂气氛;创造自主学习空间等五方面入手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5.
在牛汉所有的诗歌作品中,那些浸透着他的血泪、裸露着他的伤疤、直立着他的硬骨、有着历史痛感的生命之歌,才是他最好最有价值的诗歌。这些诗歌的产生,与他充满苦难的人生经历、他和自然的关系、他的蒙古族血统和习性等有着密切的关联;牛汉的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广阔、高远、奇特的生命世界,其中给人印象最强烈的是四种类型:植物界生命形态、动物界生命形态、与自己命运相近者、个人自画像等,这些生命形态具有共同的特征,对于我们认识历史、认识生命及人类精神等都有着重要的价值;牛汉认为每一首诗的写作都是自己的生命在燃烧,写诗的奥秘就是把生命的火焰塑形为诗,其具体途径主要是通过客观纪实、创设情境、心灵外化、自我写照等艺术方式去实现诗的塑形。  相似文献   

16.
韦应物是古代悼亡诗的重要代表。西安出土了韦应物家族的四方墓志,这是我们研究韦应物悼亡诗的宝贵资料。将墓志与韦应物诗相对照,可加深对其悼亡诗的理解,并从韦应物诗集中发现更多的悼亡之作。韦应物悼亡诗的艺术特点深刻影响了苏轼等人的创作。  相似文献   

17.
孔氏家族成员著述比较丰富,在南朝世家大族中占有突出的地位.留存至今比较完整的作品,应用公文占有大部分,从内容上看具有明显的家族特征;此外还有一部分作品,包括诗、赋、书信等,具有较强的文学性,是孔氏家族文学中比较有文学价值的部分,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六朝文学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本文是对东坡词两个不甚为人注意的侧面所作的考察。苏轼的惜花伤春之词,有其丰厚的文化意蕴:一是对自然世界的厚爱,二是对生命本体的忧思,三是对美好事物的留连。东坡词中衍化唐传奇的联章词三首,至今鲜为人知,其进步的思想倾向和创变形式,都应当刮目相看。  相似文献   

19.
在清代西域诗人福庆的一生中,西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西域成为其创作的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在福庆诗歌中,西域题材的诗作占其全部诗作的15%,足以证明西域对福庆创作的影响。此文以福庆的西域诗作为研究对象,再现其在西域的经历及情感历程,来展现西域这一特殊地域对其诗歌创作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口语化写作在诗歌研究领域是个受到广泛关注的话题.在当下诗歌创作越来越边缘化的状态下,对诗歌的外在形式与内在本质的完美表现是值得探寻的.本文以当代诗歌流派的主要创作为参照点,着重从"口语化写作"方面深入探讨其中的优点与缺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