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四大元素     
《初中生》2014,(4):48
正老师提问:"谁能答出自然界的四大元素来?"学生回答:"我知道。就是火、空气、土壤……"他再也答不上了——第四种元素应该是水。老师提示他说:"还有什么,你想想看,我们是用什么东西洗手的?""我知道了,是肥皂。"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  相似文献   

2.
趣事展览会     
时间:语文课上地点:教室人物:f及全班同学起因:(学习第二课《十六年前的回忆》课上)老师问:李大钊是谁?经过:老师让趣事主角f回答,由于他名字的最后一个字也是钊,于是他便小声嘀咕:"他是我哥。"周围同学哈哈大笑。老师没听清,便问他刚才说的是什么?只见他不慌不忙  相似文献   

3.
《中华家教》2011,(1):34
Q编辑老师:您好!我家孩子据老师反映说胆子特别小,上课不敢发言,让他回答问题,总是低着头一言不发。回到家我问他为什么不敢回答老师的问题,他说:"在那么多人面前万一要是回答错了多没面子,还不如把我杀了呢。"孩子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他怎么会有这么偏激的想法呢?  相似文献   

4.
开心格格     
《小学生》2009,(4):2-3
在我读小学的时候,有一次上公开课,老师问我们一个问题:"各位同学,有谁知道长度的单位是什么啊?"这时候,班上最乖巧的一个同学举手要求回答,这是课前老师安排好的,当然就得他回答啦。"老师,是米!""不错不错,请坐下。""可是,有谁还知道有什么呢?"这时候,平时学习最落后的同学也举手,老师有点激动,虽然没有事先安排他,可是老师决定给他一个机会。"老师,还有菜!"  相似文献   

5.
应邀到一个兄弟学校去参加艺术节.教师百人大合唱的时候,我注意到倒数第二排有一位男老师几乎始终都没有开口,第一首歌如此,第二首歌依然如此;好不容易看他开了一次金口,口型却跟别人完全不同.我在心里暗暗跟自己打了个赌,试图透过这个细节读懂这位教师的为人. 我悄悄问这所学校的一位主任:"那个老师,嗓子没问题吧?"主任说没问题.我继续问:"他教什么学科?"回答说:"数学."我不依不饶:"他当班主任吗?"回答说曾经当过,现在不当了.我于是壮着胆子说:"这位老师,数学教得不怎么样吧?班主任是被撤掉的吧?平日里工作不够积极主动吧?没有谁愿意跟他教同一个班级吧?"我一连串抛出了这么多问题,把那位小主任惊得嘴巴越张越大:"您,早就认识他吧?"我笑了,说:"我不认识他,但我会相面."小主任说:"真的假的?那您相面可太准了!他是我们学校的一个大刺儿头!教数学,愣能把‘有理数’讲成‘无理数’;好端端的一个班,一到他手上,立刻就‘化神奇为腐朽’;他已经连续教了11年七年级了,谁当他教的班的班主任谁头疼,有个教语文的班主任就曾找校长哭诉:‘校长啊,求求你,你要是实在不能给我们班换数学老师,以后就让我兼着我们班的数学课吧!’唉,这个人,大事做不来,小事不愿做,一身臭毛病!"  相似文献   

6.
《新作文》2007,(Z1)
老师跟同学们玩游戏——你猜他(她)是谁?老师说:"他长着一个脑袋,两只眼睛,一个鼻子,一个嘴巴,两只耳朵。你猜他是谁?"学生站起来说:"猪!"老师说:"我要你猜的是人,怎么会是猪呢?"  相似文献   

7.
辩证思维     
<正>哲学课上,一个学生问老师:"什么是辩证思维?"老师想了想说:"我先请你回答一个问题吧。有两个学生,一个成绩优秀,一个成绩很差。我准备办个补习班,你认为他们谁会来参加补习呢?"学生脱口而出:"当然是那个成绩差的。"老师摇摇头:"不对,是那个成绩优秀的。因为他养成了爱学习的习惯,而成绩差  相似文献   

8.
快乐加油站     
<正>学霸就是不一样一天,老师出了一道高难度的化学题,全班同学都不会,最后老师只好把目光转向了学霸。学霸问道:"是用中文回答还是用英文回答?"全班哗然,因为我们几乎还不知道答案时,人家已要求用英文来回答问题了。老师说:"那先用中文吧。"学霸回答:"不知道。"老师说:"英文呢?"学霸回答:"I don’t know!"兄弟如手足老师写了一道题,问:"谁上来做一  相似文献   

9.
哈哈广场     
《初中生之友》2012,(31):64
观摩课观摩课上老师问:"有谁知道台湾主要盛产哪些水果?"甲同学:"凤梨。"乙同学:"香蕉。"学生们把该说的水果差不多都说完了,唯独少了西瓜。老师十分着急,心想,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这时,一名同学举手准备回答,老师这才松了一口气。这名同学站起来说:"老师,安排回答西瓜的那名同学没来。"  相似文献   

10.
爆笑超市     
数数一天,班主任问一年级的新生:"你们谁学过数学呀?"小明高高地举起了手。老师问他:"3的后面是几呀?"小明回答:"是4。"老师满意地点点头,继续问:"9的后面是几呀?"小明:"是10。"老师夸奖了一番,最后问小明:"10的后面是几呀?"小明说:  相似文献   

11.
笑笑笑翻天     
日积月累语文老师让学生用:“越……越……”造句。王小聪第一个举手发言:“课文越短越好背;生字越多越头疼;作业越多越烦人;零食越多越过瘾;足球越踢越好玩……”“你是怎样一口气造出这么多句子的?”老师问。“老师,”王小聪大声回答,“我天天都是这样想的!”有一天小宝在上历史课,听到老师在讲秦始皇的暴政焚书坑儒,就摆出一脸很不高兴的样子,正巧被老师看到,就问:“小宝,谁惹到你了?”小宝回答说:“秦始皇!”老师问:“为什么呢?”小宝说:“因为他没把书烧完!”学习雷锋好榜样,老师让同学们每天做一件好事。贝贝同学第一天说拾到了五分钱…  相似文献   

12.
班超 《少年文摘》2011,(7):64-65
真的难以置信,他竟如此有才华!一年的时间,我怎么就没多花一分钟瞧它们一眼呢?形象点说,在这所中学里,我的班级就是一个"垃圾存放场"——很多老师都这样说。那天,一位老师走进我的教室说:"我给您带来了一个孩子,我想,您会喜欢他的。"这句话委婉指代的是:"我需要把一个被其他老师踢出来的‘坏’孩子放在你的班里。"我叹了一口气,回答他:"那好吧。"然后,乔希走了进来。  相似文献   

13.
思维体操     
<正>1.智力题谁迟到了早上,一名员工上班迟到了,总经理没看清他是谁,只见他一溜烟儿钻进了某办公室,而这间办公室共有三名员工。总经理来到屋内,问刚才是谁迟到,三人回答如下:小张说:"小李没有迟到。"小李说:"他说的是真的。"小王说:"小张在说谎。"结果是三人中只有一个迟到,并且有人说谎,不过真正迟到了的员工说的倒是实话。请问:哪个员工迟到了?  相似文献   

14.
《科学启蒙》2013,(8):56
造句语文课上,小明趴在桌子上睡觉,这时老师向他提问:"小明,你造一个疑问句。"小明不知所措地回答:"老师,你是问我吗?"老师:"很好,再造一个祈使句。"小明回答:"老师我没听清,请再说一遍!""再造一个感叹句。"小明低着头说:"太难了!"老师:"回答得很好,大家学习下。"抽象画向美术教师交作业时,一位学生只交了一张白纸。老师问:"画呢?"学生答:"这儿!"他指着白纸说。老师:"你画的是什么?学"生:"牛吃草。"老师:"草呢?"学生:"吃光了。"老师:"牛呢?"学生:"草吃光了,牛还站在那里干什么?"  相似文献   

15.
2014年4月25日晴一个星期又过去了,今天又要写周记了。班里一个女同学问老师:"总写周记,哪有什么事情写?"我在一边听了,暗自窃喜,我最讨厌写周记了,因为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写,老师总说我写的周记有骨头没肉。老师回答:"每天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这么多,没有大事,还没有小事了?只要将事情完整、条理地写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加上谁说了什么,谁干了什么,表情什么样,心里怎么想的就可以了。"说得简单,我忍不住也发问了:"我就是这样写的啊,老师为  相似文献   

16.
贾利云 《小学生》2012,(12):7-7
前不久,学校开展了诊课活动,听了徐立虹老师教学《草船借箭》,其中的一个教学环节引起了我的深思。课上,老师在总结全文时问:"诸葛亮能够这么顺利地借到十万多支箭,是谁帮了他。"这时,一个学生站起来,大声说":我认为是鲁肃帮了他,因为鲁肃是个老实人,诸葛亮吃准了他不会把借船这事告诉周瑜,所以我认为是鲁肃帮了诸葛亮。"老师满意地说":这位同学说得真好,的确是鲁肃帮了他。"旁边一位  相似文献   

17.
毛小弟这个老师我们都喜欢。他是我们的班主任,还是我们的语文老师。他和我们就像哥们儿一样。你想,老师和你就像哥们儿一样,那么你不喜欢他还喜欢谁?毛老师到现在还没有结婚。他没有结婚是他自己告诉我们的。他说:“幸亏我还没有结婚,要不我生了一个小孩和你们一样烦,那我肯定头痛死!”他这么说了以后就问我们:“你们以后结婚吗?”我们就齐声回答:“我们以后不结婚!”我们齐声回答问题时总是很响亮的。“为什么?”“因为不要生一个小孩和我们一样烦!”可是马儿帅指着汪小中说:“他会结婚的!”汪小中就生气地说:“你爸爸和你妈妈才会结婚!”…  相似文献   

18.
书墨 《教育》2012,(19):44
周之广,一个从19岁就开始教书的乡村教师,在农村小学一教就是20多年。他斯文瘦弱却肩挑多门功课,他头顶早已失去了头发的遮盖,有人给他算过命,说他是一个闲不住的人,其实,与其说是一个闲不住的人,不如说他是一个有着骆驼般肯干活的教书人。他,就是山东德州临邑翟家乡黄集小学数学老师。如今,他把音乐课教得如火如荼在翟家乡,也很少有人知道这所学校。你要是想打听这个学校的音乐老师是谁,学生都能告诉你,是周老师;你要是想知道这个学校的科学老师是谁,学生会告诉你,是周老师;你要是再问数学老师是谁,学生会回答,还是周老师;  相似文献   

19.
"啰唆"本是个贬义词,"啰唆"的话人们不喜欢听,"啰唆"的文章人们也不爱看。但生活中也有"啰唆"得绝妙的例子钦?"啰唆"还是假"啰唆"?看看下面几个例子,你就明白了。明朝初年,有一个考生进京赶考,因离家匆忙,没有来得及将家事交代清楚。他一到京城,就赶紧给家中的妻子写了一封信。吾妻:  相似文献   

20.
在教学活动中,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孩子回答问题的声音轻了,老师再帮他重复一遍;一个孩子回答不出问题,就请另一个孩子帮助他回答,老师最后满意的是孩子们得出了正确的答案。我们平时都会说:结果重要,过程更重要;知识重要,方法更重要。殊不知教师要学会等待,多一份温情、冷静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