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师既生活在教育场域内,又生活在教育场域外,既是专业知识分子,又扮演公共知识分子角色。因而,作为社会代表者,教师具备四个特定的社会角色:作为教育圈内知识分子的角色是教育学者;作为教育圈内公共知识分子的角色是教育改革家;作为教育圈外知识分子的角色是教育经纪人;作为教育圈外公共知识分子的角色是社会批判者。  相似文献   

2.
理性化的现代社会分工引致了职业化的合理发展,而工具理性的发展所造就的"职业人"使传统知识分子可能成为"没有精神的专家";当代中国大学教师的角色特征集中体现了社会转型中公共知识分子的公共性问题.分析当代大学教师"公共精神"得以展开的社会条件,对建构社会转型中知识分子的公共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知识分子是依托一定的专业知识介入公共领域,批判社会不合理现象、维护社会的公共利益、坚守人类的基本价值的专业性社群或个体。然而,作为拥有知识的教师群体,当下表现出了强烈的专业主义取向,他们以知识和技能的获得为发展方向,从公共生活退居于专业领地,满足于成为专家型教师。事实上,教师日常生活的公共情怀、求真批判的公共责任和专业发展的公共伦理,都在召唤着教师作为知识分子的公共性复归。而确证教师作为知识分子的可能性,则需沿着前提性追问、必要性探析和可行性论辩这一逻辑线索展开;以此为基础,澄明角色向度、解析意识结构和廓清行为路向,则是践履教师作为知识分子这一角色的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4.
知识分子身份意识是指在身份定位上具有知识分子角色的自我认知,即对自己的角色行为、角色使命、角色追求和角色生存方式等具有知识分子的自我体认。大学教师具有知识分子的外在形态和成为知识分子的无限可能性。但是,大学教师在教学中的实然表现与知识分子所追求的价值旨趣是根本悖离的,而根源就在于大学教师知识分子身份意识的缺失。为此,应该通过践行"以人为本"的价值理想、建构"课堂共同体"、提升理性批判意识等策略,唤醒大学教师的知识分子身份意识。  相似文献   

5.
教师与知识分子其实属于不同的语义范畴,教师不是知识分子,不应夸大教师的社会责任和义务,给教师增添角色负担。随着社会的公共性日益增强,教师关注作为公共领域的社会,以独立自由精神对公共事物给予理性批判,为构建良善社会而努力,这是一种对教师职业的应然期待。  相似文献   

6.
知识分子和大学学者作为知识人的重要组成,既存在关联又有差异。具备知识性、批判性、公共性和独立性的知识分子,与在大学体制内承担教学、科研、社会服务职责并受到制度规范的大学学者在角色上是有区别的,用知识分子的理想特质去衡量大学学者必然造成角色的错位。当二者相结合形成学院知识分子后,价值与规范、思想与行动内部形成的持续张力,使作为大学学者的知识分子不得不在体制的边缘寻找生存的空间。  相似文献   

7.
作为大学教师,"我是谁"的问题是回答"我如何生存和生活、如何进行教学及科研工作"等问题的一个本源性的或本体问题,大学教师的知识分子角色所包蕴的四对基本矛盾,揭示了当代大学教师的知识分子角色正在发生一系列相应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论教师专业发展中的知识分子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分子”是一个内涵不断变化的历史性、开放性的词语,知识分子与人类社会同在。知识分子意识是知识分子对自己角色、使命、价值追求和生存方式的自我意识,主要有理性批判意识、社会参与意识、非专业化意识。教师有可能成为知识分子,在专业发展中,教师在一定程度和特定意义上可以具备知识分子的某些意识,这有助于解决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角色单面化、过度专业化和崇尚技术化的问题。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需要自觉努力维护、构建课堂的公共性,并致力于将自己和学生培养成具有批判、探索、创新精神的民主型主体。  相似文献   

9.
王勇 《山东教育科研》2013,(7):20-22,56
当前,随着群体的不断分化、公共空间的不断压缩和公共言说话语权的不断丧失,乡村教师陷入了悖论性的社会角色困境,出现了公共性危机。危机的根源既是结构性的,又是建构性的。为此,建构乡村教师的公共性,应该从制度建构、知识建构、公共空间建构和自我建构入手,坚持专业性和专业角色优先,重塑乡村教师的社会角色和社会形象。  相似文献   

10.
叶晖  吴洪涛 《高教论坛》2007,(3):149-151
大学教师究竟应该具备怎样的精神特质?本文在考查传统研究思路的基础上,对大学教师与公共知识分子之间的关系作了探讨,并从公共知识分子的视角阐述了大学教师的精神特质,以求更为全面的展示大学教师的精神特质,意在呼吁重塑大学教师的公共性。  相似文献   

11.
真正的知识分子的本质是公共性,他们是生存于公共空间,敢于对公众事务直陈利弊,关心广大文化受众爱憎的人。大学以其诱人的职位、丰厚的薪酬和高尚的社会地位,吸附了越来越多优秀而独立的公共知识分子。公共空间中的知识分子进入大学后,不得不放弃其元话语,服膺于大学的规则。当大学越来越重要的时候,真正的知识分子越来越少。  相似文献   

12.
"知识分子死亡了"这是法国思想家在20世纪70年代发出的感慨。所谓的"知识分子死亡"指的是原来的公共知识分子,逐渐退出公共领域、放弃公共话语,退回到自己的专业领域,成为专业知识分子。我国当代知识分子也同样出现了从公共领域退回到专业领域的现象。与此同时,出现了一种新型的知识分子,即媒体知识分子。这种新型的知识分子为重建知识分子的公共性提供了一定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教师肩负着新乡贤的角色期待,在乡村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推进作用。基于葛兰西的有机知识分子理论,迈向新乡贤的实践进路要求乡村教师在进行身份建构时要具备“有机性”,其具体表现为乡村教师作为知识分子的外在联系性与内在先进性。然而,乡村教师“离土化”的思维倾向、“脱群化”的生活模式和“专门化”的职业体制所衍生的问题却制约着教师的公共意识、公共参与和公共身份的发展。构建乡村教师的“有机性”需要将教师的个体生活与公共生活、学校空间与公共空间、专业性与公共性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助推乡村教师践行新乡贤的角色使命。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高校知识分子以传授知识、从事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为主要任务,而在关注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知识理性批判、追求普世价值等方面却比较弱势。就知识分子的“专业性”和“公共性”这两大基本特性而言,高校知识分子应把“专业性”和“公共性”融合为一体,使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缺一不可,尤其要在“专业性”基础上增强“公共性”的影响和效果,推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把“教师是不是知识分子”转化为“教师何以成为知识分子”这一命题有助于我们更加清晰地理解教师与知识分子之间的关系。在这一新的语境中,知识分子是一种社会角色。教师只有承担了作为知识分子的相应责任,才能够“成为”知识分子。作为知识分子的教师需要承担对社会、专业和学生等三个方面的责任。对于社会,教师需要参与创新、关注社会问题、成为道德楷模;对于专业.教师需要提高专业水平、超越专业局限:推动专业合作;对于学生,教师需要具备开放的心态。能够宽容学生差异、学会倾听、并培养其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把“教师是不是知识分子”转化为“教师何以成为知识分子”这一命题有助于我们更加清晰地理解教师与知识分子之间的关系。在这一新的语境中,知识分子是一种社会角色。教师只有承担了作为知识分子的相应责任,才能够“成为”知识分子。作为知识分子的教师需要承担对社会、专业和学生等三个方面的责任。对于社会,教师需要参与创新、关注社会问题、成为道德楷模;对于专业.教师需要提高专业水平、超越专业局限:推动专业合作;对于学生,教师需要具备开放的心态。能够宽容学生差异、学会倾听、并培养其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公共知识分子正回应微博技术的赋权,参与公共话语的表达,其微博生存存在多方面的问题和隐忧.微博“共景监狱”式的开放结构,使知识分子“虚妄的公共性”更为凸显.公共知识分子应积极介入微博空间,秉持批判与道义传统,以特殊知识分子的身份,进行中观和微观政治话语的表达,彰显自身的中心话语权力,相应调整话语策略,推动公民交往理性和公民社会的建构.努力消解对其“虚妄公共性”的质疑,实现自我身份和公共价值的重新认同和构建.  相似文献   

18.
大学教师与知识分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知识分子并不是以知识为其判断的惟一标准,而是以他是否具有社会责任感,是否具有独立人格和自由批判精神为根本特征。并非一切从事大学教育事业的教师都天然具备知识分子的资格。强调大学教师的知识分子角色的扮演,不仅是现代社会呼唤反思型教师、思想型和研究型教师的必然前提,更是对中国现代教育精神追求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9.
大学教师专业化是必要的,是对教师的职业的认同和价值的肯定。但由于专业化过程中受到工具理性和专业主义的影响,导致大学教师的发展存在功利化、教育失责及学科划分过窄化等不良倾向。回归大学教师的“知识分子”的精神特质,将有利于抵制大学教师专业化过程中的不良倾向。大学教师要从学术忠诚、坚持批判、善于反思、追求学术自由、关心社会及积极进行学科交流等方面回归“知识分子”角色。  相似文献   

20.
大学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知识分子群体,对于社会和大学的健康发展影响巨大。随着社会多元化和市场经济发展对大学的影响和冲击,教师作为知识传道者的角色得到强化和巩固,而作为知识分子的角色意识却正在淡化,其后果就是教师对社会的批判和引导日渐式微,导致大学教育教学活动缺乏真实的人文关怀和心灵影响。在整个社会对市场经济神话顶礼膜拜,而人们心灵疏离、盲目忙碌之时,大学教师应该坚定知识分子的信仰和精神,保持知识分子的形象和尊严,使自身成为维持社会和大学健康发展,以及良好道德秩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