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西人民出版社近几年来编辑力量有了较大的增长,新进编辑队伍的人员占编辑部总人数的一半。社党委认为,光靠老同志在工作中传帮带和业余时间自学业务,显然是不够的。如不抓紧对新进人员的业务培训,就很难适应出版工作的要求。为此组织了社内外十三名有丰富出版编辑工作经验的老同志担任教师,并撰写了讲义。举办了一期编辑业务培训班。培训的科目有出版史概况、社会主义出版工作的方针任务、编辑工作、编务工作、选题组稿、校对、装帧设计、期刊  相似文献   

2.
《编辑之友》开展以“编辑工作的改革”为中心议题的讨论,这是一个好主意。我祝愿这个讨论在编辑工作者、出版工作者以及《编辑之友》的广大读者的共同努力下,能取得理想的效果,获致令人满意的成功。去年,《出版工作》月刊开辟了出版“改革笔谈”专栏,《编辑之友》杂志开辟了以“编辑工作的改革”为中心议题的  相似文献   

3.
名家与编辑     
名家总是一个楷模,总是一种风范。对于编辑行业来说,名家的言行是我们工作的动力不消说,更是一种历史与现实的思想资源。 名家如此说编辑 邹韬奋称“熟练于编辑技术的”为“编辑专家”。有人说“编辑专家”一词,这是第一次在中国现代出版史上出现。 那么编辑专家是不是仅仅“熟练于编辑技术”就可以了呢? 鲁迅曾鼓励刚做了编辑的赵家璧:“这是一种非常需要而且很有意义的工作,我自己也是搞这一行的,其中也大有学问啊!”孙犁说:“编辑必须有学问,有阅历,有见解,有独到之处,应该成为学者或作家。”看来,编辑应该有学同是一个基本的要素。  相似文献   

4.
杨小复 《编辑学报》1993,5(3):131-136
编辑学研究对象的确定是构建本学科的基础。作者通过对编辑活动的分析,提出了“出版化”编辑现象的概念,并认为编辑学研究的对象是“出版化”的编辑现象。同时认为把编辑学研究对象说成从“编辑工作”或“信息过程”,则前行失之狭窄,而后者又嫌宽泛。编辑学是一门研究“出版化”编辑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编辑出版领域的改革也逐渐深入,而作为出版工作中心环节的编辑工作,是由编辑人员承担的。那么,新时期的编辑在这激烈的竞争中如何完善和充实自己,如何定位呢?追溯编辑职业的源头,在古代,编辑是与“编纂”“编撰”“编次”“编修”等词的意义相近。也就是说,我国古代的编辑就是集编、校、刻于一体的工匠。在现代出版业中,编辑则被定义为“按照一定的方针,设计、组织、选择和加工稿件,为复制、发行做准备工作,在这一定义下,编辑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为人作嫁衣的无名英雄”、“优秀作品的助产士”、“善识千里马的‘伯乐’”。这些便决定了作为一名合格编辑,必须具有为他人作嫁衣裳的精神、扎实的文字功底,以及善于识千里马的慧眼。我们从以下几方面具体说明一下。一、敏锐性———把好政治关和思想关中华书局的创办人陆费逵在《书业商之修养》中说,出版工作者的人格可以是最高尚、最宝贵的,也可以是最卑鄙、最龌龊的,若为谋利而编辑出版诲淫诲盗的书籍,则是比捉刀杀人还要厉害。一本书的出版,必须经过编辑的审稿,才能决定书稿能否出版。可以说,在一定意义上说,编辑掌握着书稿的“生死”大权,编辑必须把...  相似文献   

6.
近来,各地出版社都在贯彻全国出版工作座谈会的精神,进行或酝酿编辑职称的评定工作,这对于提高编辑的地位,增强编辑人员的荣誉感和责任心,加强编辑队伍的建设,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怎样才能作好这一工作呢?除了思想上重视,工作上细致之外,我还想到“职称”与称职的问题。“职称”与称职,虽然只是颠倒了一下两个字的次序,却使我们所要议论的问题一下子清晰、突出了。是不是可以这样说,“职称”是名,“称职”是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为科技期刊出版行业提供了重大发展机遇,也对科技期刊编辑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探讨科技期刊实施“互联网+”行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认为要有效实施“互联网+”科技期刊行动,编辑须转变工作思维方式,增强互联网意识,强化“把关人”作用,做到全流程和全媒体把关,提高会写、能编、能说、善干等综合能力,才能有效提高科技期刊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出版定义大致可分为六种类型:“编辑复制”说、“复制发行”说、“编辑复制发行”说、“公之于众”说、“传播”论及其他。综合分析这六种定义,可以将出版的本质界定为:人类创作、编辑作品,经过复制公之于众并被接收或接受的社会传播现象(活动)。  相似文献   

9.
试论从社会精神生产审视“编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5年9月在四川举行编辑学理论研讨会期间,有位同志对我说:“倡议建立编辑学,你开了头炮,但是后来却沉默了……”他说的“开头炮”,是指我在1980年第4期《出版工作》上发表了一篇短文《科学地编辑和编辑的科学》,提出要建立编辑学,并就此试着谈了一些意见和设想。该文主要是有感于十年浩劫对编辑出版工作的干扰,所谓“工农兵占领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编辑学界认为“编辑与出版并无必然联系”的人已见减少,同意编辑活动是出版业或传播业中的一种专业活动的学者日渐增多。不过,何谓出版这早已存在的分歧,却又在京、沪两地的刊物上公开争论起来。编辑概念与出版概念或许将长期困扰中国学术界,尚难说这是幸抑或不幸。笔者曾数次撰文谈编辑概念,此文则谈出版概念。 日常用语中的“出版”含义并非科学概念 日常用语中出版一词的含义,经常是指书籍的印刷制作。比如,出版社中设立的“出版部”或“出版科”,其职责就是管理文稿在编好以后所需印刷制作方面的工作。再如,一些名称是“出版学校”,实际上只有印刷专业或者再加校对专业。然而,现在所有的印刷机构还是称其为“印刷厂”,不称其为“出版厂”。再进一步看,最近十来年的各地以出版命名的科研机构如“出版研究所”等,其研究对象并不限于印刷,更注意编辑和发行,最近十多年各省市新编的《出版志》,其内容并不限于印刷,同时还包括编辑和发行等。因此读者不难发现,上面所说“出版部”、“出版科”、“出版学校”中“出版”一词的含义,与“出版研究所”、《出版志》中“出版”一词的含义,两者并不一致,甚至是差别相当大。前者仅指书籍的印刷制作,后者则包括编辑、印刷、发行三方面。  相似文献   

11.
以视觉艺术为主要特征的美术编辑工作,是整个出版事业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提高书刊质量的重要环节。几乎所有的出版物都离不开美术编辑工作。美术编辑与出版这一社会传播活动的整个过程,都有着特殊的联系。这种联系使美术编辑在出版工作的社会实践中,有着不容忽视的特殊作用。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对美术编辑理论缺乏系统的科学研究,出版工作对美术编辑的作用还停留在“技艺性”的、“包装性”的、“工艺程序性”的简单认识水平上,而没有或很少从文化的高度,来整体把握美术编辑的特殊作用。也就是说,美术编辑整体的、多功能的特殊作用,至今尚未在出版工作中得到应有的重  相似文献   

12.
一九八三年,几位老编辑在一起,异口同声地倡议为青年编辑开设一门“编辑写作应用文”的课程,用若干实例来证明写作是编辑必备的基本功。不久,几位同志执笔写出了初稿,并作征求意见稿在《上海出版工作》的增刊上发表了,可是一直没有定稿这之后,对汉语语法修辞颇有造诣的高级编辑吴添汉同志挺身而出,毅然挑起了这付重担。他以锲而不舍的精神,利用两年多业余的多少个夜晚,重新进行编选、评点、提炼、探索,边教学边修改,终于取得较好的收获,完成了人们开发这个新课题的心愿,的确是令人十分高兴的事。这本书的出版,也许可以说是编辑们向社会读者的对话。可惜至今某些人还以为编辑是“剪刀浆糊手”,编辑工作是“雕虫小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现代出版中编辑的“逸位”对出版的影响,其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编辑的“逸位”,重新明确了编辑在出版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第二,编辑的“逸位”,要求编辑须树立“出版全流程”的理念,其主体意识更强化了.第三,编辑的“逸位”对编辑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快编辑从“传统型”走向“现代型”.  相似文献   

14.
四论何谓编辑(上)──为出版“界说”与刘辰先生商榷刘光裕出版概念与著作概念一样,是界定编辑概念时必须注意的重要相关概念。我在《三论何谓编辑》中曾集中讨论著作概念,本文借与刘辰先生商榷的机会,探讨出版界说。在近年的编辑概念讨论中,出版界说已经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5.
出书周期长,错别字太多,是当前书刊出版的一个突出问题。在《出版工作》上开展“编校合一”的讨论,我认为十分有益。编辑和校对,是完善书刊编辑生产过程中的一个整体,自古以来都是不分家的。在古代,编辑称“编纂”或“编修”,校对称“校雠”或“校勘”。前者职责为收  相似文献   

16.
(一) “编务”,顾名思义,就是编辑事务。从广义上说,它是包含在编辑之中的。《辞源》释“编辑”为“收集材料,整理成书”;《中文大辞典》释“编辑”为“搜辑材料以编成书报”,其中均含有事务性活动的意思。实际上,作为一项独立的工作,编务正是从编辑中分化出来的。近代,当着新型出版行业刚刚出现的时候,编辑与编务的分工并不明显。一些从事鉴别与校勘书稿工作的人,往往一面着手书稿的选择、组织、审定和校勘,一面进行通信、联络、制表及统计等工作。这种情况曾在许多出版部门中存在着。随着社会的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出版的图书数量越来越多,内容日趋丰富。为了适应这种情况,让鉴别与校勘  相似文献   

17.
陈菁 《出版参考》2015,(1):39-40
前几个月,我代表单位招聘一名编辑.面对20多名应聘者,问了他们每人同样一个问题:“你怎么理解编辑这一职业?怎样做,才能算是好编辑?” 有的说:“我是中文硕士,文化底子好,可以当编辑.” 有的说:“编辑就是看稿子,做图书出版的,如果能修改点稿子就更好了.” 有的说:“我喜欢看书,所以我想应聘编辑.我认真仔细应该可以做好编辑的.”  相似文献   

18.
在不少人的眼里,退下岗位的老同志不太好安排,从观念和精力上说不大适应现在快节奏的工作;从管理上说,处理不当,容易带来各种被动,因此,在如何看待老同志、发挥老同志余热方面,更多的是“解脱”和绕道走的心理。但在人民教育社,记者却听到另一番见地,看到另一番景象。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方案的出台,传统的出版环境已经发生变化.面对多媒体融合下的各种新兴出版形态,作为整个出版活动中心环节的编辑工作应抓住时代机遇,跳出传统单向性的“文本把关人”和“平面化处理者”的角色,实现主体观念的转型与功能的创新,走“信息互动式开发与营销”的“两栖”道路,推动编辑话语上的反“意见领袖”化,编辑平台上的“换挡加速”和编辑产品上的“长尾”效益化,使其更好地为大出版服务.  相似文献   

20.
编辑历来被称为“无名英雄”,这是完全符合实际的。全国出版系统一万多名编辑人员中,有多少知名编辑呢?真可谓寥若晨星。我想这种状况大概和过去编辑活动的范围有限以及社会上许多人对编辑出版工作了解不够有关。现在情况有所改变了,编辑活动的范围比过去开阔多了,他们和社会各界的联系加强了。社会上很多人对编辑出版工作的性质及其重要性的认识也有了很大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尽管今后仍然应鼓励编辑甘当“无名英雄”,但决不是说编辑只能是“无名英雄”了。今天当出版工作被推到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的历史时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