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黑一雄的代表作《长日留痕》是一出个人的悲剧,作品表现出悲剧主人公奉献出一切的抗争精神。这种悲剧精神具有深刻的文化意蕴,主人公失败的抗争弘扬了人的价值。主人公的不幸隐喻着整个人类所面临的一种生存困惑,现代社会应当多关注个体存在价值,促进个体发展。文章运用悲剧理论,从悲剧人物、悲剧情节以及悲剧主题方面分析《长日留痕》所体现的悲剧精神。  相似文献   

2.
日裔英国作家石黑一雄被誉为英国文坛"移民三雄",其代表作《长日留痕》获得了享有英国文学最高荣誉的"布克奖"。小说《长日留痕》充满了怀旧情结,通过主人公史蒂文斯的乡村之旅以及对人生的回忆与思考,层层展示了对贵族传统、绅士文化传统、贵族政治传统以及举世瞩目的大英帝国殖民霸主地位的怀旧情结。  相似文献   

3.
日裔英国作家石黑一雄被誉为英国文坛“移民三雄”,其代表作《长日留痕》获得了享有英国文学最高荣誉的“布克奖”。小说《长日留痕》充满了怀旧情结,通过主人公史蒂文斯的乡村之旅以及对人生的回忆与思考,层层展示了对贵族传统、绅士文化传统、贵族政治传统以及举世瞩目的大英帝国殖民霸主地位的怀旧情结。  相似文献   

4.
石黑一雄,英籍日裔作家,布克奖的获得者,被誉为"英国文坛移民三雄"之一。作为石黑一雄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小说《长日留痕》以日记的形式描绘了主人公史蒂文斯的一生经历,突出强调了史蒂文斯的情感变化。基于时空体理论和空间理论,文章通过对小说中时间和空间的探析,反映了史蒂文斯身份的迷失与复得,并揭示了时间和空间因素对于小说艺术价值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李淼 《文教资料》2013,(30):27-28
《长日留痕》是日裔英国作家石黑一雄的代表作之一。本文对《长日留痕》中男管家史蒂文斯在其与肯顿小姐之间的感情上及其对达林顿勋爵的忠诚中存在的“自我欺骗”心理的表现和觉醒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6.
石黑一雄的《长日留痕》和《被掩埋的巨人》两部作品看似风格迥异,但两部作品的主人公史蒂文斯和高文的人生追求、情感困境和命运归宿却高度一致,呈现出一种相互指涉、相互对话的状态,两者构成了多重的互文关系。基于此,本文从互文性视角出发对这两个普通人的生存境况进行细致分析,挖掘两部小说蕴含的深刻哲理意味与精神价值,以期为困于生存的现代人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7.
石黑一雄的小说《长日留痕》中塑造了管家史蒂文斯的形象。小说通过主人公史蒂文斯对往事的追忆塑造了一位具有狂热工作热情而性格乖戾缺乏温情的悲剧人物形象。史蒂文斯的形象既表现了对帝国没落的反思,又展示人性的阴影,同时也是对人的精神家园的一追溯,史蒂文斯的形象也具有重要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8.
《长日留痕》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石黑一雄的代表作。作品独特的叙事方式引起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关注。在这部小说中,主题词"bantering"出现的频率很高,与情节发展以及人物的塑造都有很大关系。因此,本文结合叙事学与文体学里的相关论述,对"bantering"一词在小说中的作用进行分析,研究其在译文中的处理方法,认为应保留其反复性,在译文中使用同一个词。  相似文献   

9.
作为西方前沿的文学批评理论,空间批评强调空间是地域、心理和社会的多维整合,这为研究者从多方位赏析文本奠定了理论基础。运用空间批评理论解读《长日留痕》,可以通过探讨石黑一雄小说中的空间特征,从地理、心理和社会政治三个空间的失衡分析造成主人公史蒂文斯的性格悲剧的原因以及他和女管家肯顿小姐的爱情悲剧结局,从侧面反映了空间同人与社会的紧密关系,阐释了空间对人性格的多重影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长日留痕》对英国的乡村和男管家进行书写,具有很强的"英国性"。主人公史蒂文斯将自我束缚于"英式尊严"和"管家事业"的盲目追求中,过度节制情感,痛失亲情和爱情。  相似文献   

11.
小说《长日留痕》刻画了一位近乎"完美"却充满悲剧色彩的英国管家—史蒂文斯。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由三个方面构成:即本我、自我、超我,人格中的三个层次相互交织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本文从弗洛伊德三重人格理论视角,通过分析斯蒂文斯的本我,自我,超我三者失衡的状态,从而揭示其悲剧命运的成因。  相似文献   

12.
怀旧是现代性语境之下人类个体维护并重构自我身份认同的重要手段。石黑一雄作品中的主人公在面临现代性所导致的身份危机或存在焦虑感时,总是试图借助于怀旧叙事,稳固并重申自我身份。然而,不同的怀旧模式却会产生不同的结果。《长日留痕》中史蒂文斯的复原性怀旧企图重构一个单一、固定、排外的英国身份,这种身份的合法性最终为小说叙事自身所解构。相反,《群山淡景》中悦子的反思性怀旧则通过反讽式、碎片化的叙事,成功重构了一种动态的、开放性的非本质主义身份模式。  相似文献   

13.
石黑一雄的代表作《长日留痕》的叙事形态是以老管家史蒂文斯的独白展开的,但在这个主观视角的叙事中却蕴含着深刻的对话性因素.小说中的主要人物肯顿小姐和达林顿勋爵以内视角的方式与史蒂文斯的“独白”形成对话,小说通过他们和史蒂文斯之间不同生活方式、不同价值立场的对比展现了作家对生命悖谬性的终极思考.  相似文献   

14.
伍光辉 《文教资料》2007,(14):87-88
在李渔小说《连城璧》与《十二楼》中,常常出现情与理相互疏离的现象,有的作品入话议论所阐释的教化意识与故事所表现的思想感情相疏离,有的作品正话中的即兴议论与故事内容体现的思想情感相疏离,甚至出现入话议论所阐释的教化意识与正话中就事论事的即兴议论所渲染的情感相疏离,这使李渔小说的叙事操作显得不够严谨,对李渔小说的艺术品位造成了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5.
刘艳青 《快乐阅读》2011,(17):122-123
《花月痕》曾经是中国近代影响最大的一部小说,曾经开了民初一代小说的风气。郑逸梅把《花月痕》列为他最喜爱的小说,排名还在《红楼梦》之上。民国小说家徐枕亚、张恨水等都对《花月痕》评价极高,承认自己的创作受到它的影  相似文献   

16.
石黑一雄的代表作《长日留痕》以管家史蒂文斯的回忆展开叙事,形式特别,内涵深刻。通过回忆的选择性和重复性,作家刻画了一个具有伟大心灵、感情深沉而内敛的英国老管家,同时给作品的形式和主题赋予了特殊的美学意蕴,从中折射出作家对于小说艺术美的感知和对于人生选择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在《长日留痕》中,石黑一雄通过时间的伸缩和倒错、空间的并置以及第一人称视角之不可靠性三个重要的叙事策略构建了小说的伦理主题。小说呈现了英国二战前后新旧伦理价值的激烈交锋。同时,通过对读者伦理取位的调控,石黑一雄表达了其对旧时代压迫性的帝国伦理、贵族绅士政治伦理和根植于前两者的管家职业伦理的批判,以及对新的民主、自由伦理的宣扬。  相似文献   

18.
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出版的鲁迅先生的《中国小说史略》中,自228页至231页详细地介绍了《花月痕》,《花月痕》描写的是韦痴珠、刘秋痕及韩荷生、杜采秋这两对才子和妓女的故事,鲁迅先生把它放在“清之狭邪小说”类,与《品花宝鉴》、《青楼梦》、《海上花列传》同列。1981年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花月痕》,在其“出版说明”中认为:“全书布局巧妙,行文缠绵,文笔细腻,哀艳凄婉,情意动人,对后世鸳鸯蝴蝶派小说颇有影响。”然而,一些  相似文献   

19.
日裔英国作家石黑一雄拥有双重文化背景,其作品常常或显性地或隐性地表现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渗透和融合。文化间性指不同文化的共存和文化间的交流互识。该文从英﹑日文化方面,探讨《长日留痕》在情节和人物塑造方面英﹑日文化的融合,创作风格方面英﹑日文化特征并存的现象。指出该小说是一部具有文化间性的文本,表现了东西方文化间交流互动的复杂性。对小说的文化间性解读将有助于理解石黑一雄是一位具有跨文化视野的"国际作家"。  相似文献   

20.
昔日辉煌滋生着英国的怀旧情绪,而乡村景观成为帝国怀旧的寄托之一。研究《长日留痕》中英国乡村景观的呈现有助于增进对文本的语境化理解。通过剖析史蒂文斯眼中的乡村景观,以后殖民理论视角窥视后帝国主义历史语境中的怀旧情绪,同时观照史蒂文斯殖民者与被殖民者的双重身份,揭橥背后隐含的殖民话语的虚无谎言,体现石黑一雄对于殖民后果的审视和批判,借此为《长日留痕》的后殖民主义解读略尽绵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