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馗 《文化遗产》2010,(3):16-32,38,157
北京精忠庙梨园会馆是清代在京的梨园行会组织。现存碑刻文献中记录了从康熙以降三百年来的重要班社,特别是《重修喜神祖师庙碑志》完整地呈现了乾隆五十年前后京都梨园的实际状貌。宫廷演剧机构和基层戏园在碑文中的出现,展现了其时逐渐松动的班社等级关系和戏班正在蓬勃发展的商业化趋向。特别是京都两处梨园行会的建制,呈现了官班和民间班社的分立,造就了京都梨园戏曲文化生态的独特面貌。而在基层演剧中,腔分雅、乱;部分文、武;伶分大、小;技分色、艺;戏分日、夜,这些剧坛风尚,既是基层审美的流露,也是自主的商业演剧的必然发展。从京都剧坛的全貌而言,基于内廷演剧和城市演剧的本质差别,戏曲在生存和发展进程中,很自然地展现出了"保守"与"革新"的趋向,在京城复杂的文化空间中,不同身份、族群的审美取向得以呈显,由此也形成了对不同戏剧品类的维护与发展,其背后的艺术规律至今对中国戏曲艺术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宋俊华  黄纯 《文化遗产》2013,(4):58-67,158
民国时期,广州市政建设对城市演剧产生了重要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城市演剧空间从纯商业性的戏院转变为商业性、专业性和公共性兼备的城市文化空间;其二,城市演剧淡化了传统的历史、情爱、神仙等题材的剧目,大大突出了现实、政治题材的剧目;其三,城市演剧改变了传统演剧格局,形成了以商业演出为主、多种形式并存的新格局;其四,城市演剧改变了传统的演出形态、传承方式和文化生态,形成了新的演剧业态。民国时期广州的市政建设,改变了广州演剧的原有业态和历史进程,开启了近代政府干预演剧活动的先例。  相似文献   

3.
清末民国时期,汉口的工商同业公会经历了一个由传统行会向近代同业公会演变的过程。对于推动武汉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也发挥了政府所无法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丹凤龙驹寨船帮会馆,是陕西省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所存"花戏楼"异常精美,与安徽亳州花戏楼交相辉映。本文基于现存碑刻及相关文献记述,进而论述龙驹寨商业集散中心的兴起及船帮会馆的创建,并对于祀神进行了详细考辨,得出所祀神灵为"杨泗将军"而非一般所说的"宋帝赵昺"。另外,对于明确记载船帮会馆演剧的四则资料,从班社、演员、剧目及剧种归属等方面进行论述,从而充实了清代商洛地区的演剧史料。  相似文献   

5.
同业公会的历史可追溯至传统的会馆、公所等行会组织。步入20世纪后,曾经作为上海等重要沿江城市经济活动的“宠儿”的同业会馆、公所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法国一位研究近代中国经济问题的资深学者曾指出,传统的同业组织并没有提供一条通向近代辛迪加的道路。当时一种更新的经济组合体制正被工商界的精英们所期待着。这种经济组合体制可为实现更为广泛的目标提供一个组织基础。于是,与近代化相适应的新型工商业团体——同业公会便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6.
宁波商帮,是宁波府所属鄞县、慈溪、镇海、定海、奉化、象山6县的外埠经营的商人,以血缘姻亲和地缘乡情乡谊为纽带连结而成的商业集团.这一商业集团,源自明朝以汪直、毛海峰为首的海商集团,发端于明天启、崇祯年间由鄞县、慈溪商团设于京师的"鄞县会馆"、"浙慈会馆".俟明军平倭浙东,"海商"转向内地,或商旅海外.转商内地者,多趋京津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商业重镇.清代至民国时期,宁波商帮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地已是独领风骚.  相似文献   

7.
近代常州由于客商会集,出现了按地域组成的会馆公所。太平天国以前,常州已有保护本帮利益的安徽婺源帮的大兴会馆。光绪末年,常州又有赣龙信会馆、临清公所、洪都公所。这些会馆公所都是地方性的商人行会,凝聚力很强,而且还向清政府提供经费。如1902年常州疏浚运河时,木业筹垫制钱3万串,因此取得木排停泊西运河的权利。光绪十四年(1888年),常州大生、宝康、泰生等12家钱庄设立钱业公所,这是突破地域观念,按行业组织起来的同业组织。有关钱业的重大问题都要经公所评议决定,故公所大厅挂有“准直堂”横匾。会馆公所的基本职能是维护行业利益,…  相似文献   

8.
宣南会馆     
会馆云集是北京城市风貌的一大景观,也是京师文化的一大特色.近代各地官绅捐资在京修建会馆,供本乡应试者住宿,使会馆在京大量兴起.  相似文献   

9.
宋代"坊市合一"制度,解放了城市经济,催生了工商业行会组织,行会组织的出现,进一步推动经济的发展与城市结构的变化,形成了具有宋代鲜明特征的"行市"。  相似文献   

10.
明清时期,以地缘为纽带的同乡会馆(公所)[1]遍布全国各地。据1909年《上海指南》所载,上海的会馆有六十多个。北京的会馆则更多,可考证的有425个[2]。清末民初,中国社会的近代化步伐加快,新式同乡会应运而生。据国民党中央民众运动指导委员会1934年所编的《全国民众运动概况》统计,上海新式同乡会有65个,湖社即是其中之一,而且较为典型。本文力图通过上海开埠后湖州商帮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所建立的传统或近代性地缘团体的比较,特别是通过湖社的具体活动,揭示近代新旧同乡团体的社会参与及其特征。一、新旧同乡团体的嬗递成立于1…  相似文献   

11.
虞和平 《出版广角》2013,(15):84-85
宁波商帮是中国近代以来的一个最重要的商帮,在近代以来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社会中坚角色,对它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很有学术价值和现实价值。宁波商帮史研究是一个不新不旧的课题。所谓不新,是指它已历时百余年,从19世纪初就有关于宁波商人及其经商活动的记述;所谓不旧,是指它方兴未艾,尚有不少的深入研究空间,且不说初期的有关记述,大多是关于宁波商人及其经商活动和经营方式方法的  相似文献   

12.
聊城位于山东西部,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明清时期,穿城而过的京杭大运河造就了这座城市的空前繁荣,河里樯帆如林,城中商贾云集。各地商人纷纷在这里修建会馆,增进乡谊,共谋发展。聊城山陕会馆始建于乾隆八年(1743),是客居聊城的山西、陕西两省商家集资修建的一处会馆与神庙(关帝庙)相结合的古建筑群。戏楼是会馆第一进院落的主体建筑,建于砖台之上,西向,二  相似文献   

13.
<正>徽商是中国著名的地域商帮,经营足迹几遍宇内。徽商在其经营集中之地多建有会馆或公所,特别是南北两京、苏浙、湖广、江右等地,既是徽商的辐辏之地,也是徽商会馆、公所的集中之区。徽商会馆、公所作为民间社会组织,不仅承担着维护徽商利益的功能,还承载着联乡谊、祀神祇、办慈善等社会功能。新近由李琳琦、梁仁志整理点校出版的《徽商会馆公所征信录汇编》,公布了大量徽商会馆、公所征信录等原始资料,其中不少为稀见的档案文书。这些徽商会馆、公所资  相似文献   

14.
徽商是中国著名的地域商帮,经营足迹几遍宇内。徽商在其经营集中之地多建有会馆或公所,特别是南北两京、苏浙、湖广、江右等地,既是徽商的辐辏之地,也是徽商会馆、公所的集中之区。徽商会馆、公所作为民间社会组织,不仅承担着维护徽商利益的功能,还承载着联乡谊、祀神祇、办慈善等社会功能。新近由李琳琦、梁仁志整理点校出版的《徽商会馆公所征信录汇编》,公布了大量徽商会馆、公所征信录等原始资料,其中不少为稀见的档案文书。这些徽商会馆、公所资料的公布,为学界提供了新的资料,有利于推动徽商会馆、公所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15.
一、工商团体概况凭籍宋元以降逐渐兴盛起来的商业和手工业,上海在明清时期已成‘’东南都会”,1842年开埠以后,对外贸易迅速发展,工商百业随之发达.遂成为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就目前所知,至少在清初,上海就有会馆公所出现。这些会馆公所,有些是地线性的,有些是业缘性的。业缘性者固然是一种行会,成为后来同业公会的前身;地缘性的,由于主要成份也是商人,视为同一地区的商人团体也未尝不可,后来逐渐向同乡会方向演变。通常,人们认为顺治年间创立的关山东公所是上海最早建立的会馆公所,由此可知在广东、浙江商人相继在上…  相似文献   

16.
走在宣南的大街小巷,当年遍布宣南的会馆,数量之多为全国罕见.宣南的会馆保存了许多重要的历史遗迹,是研究明清历史、士人文化,以及研究中国近代重大变革的历史见证.  相似文献   

17.
明清时期是中国社会的重要转型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国大地上出现了许多商帮,比较著名的"十大商帮"为晋商、徽商、齐鲁商、江右商、洞庭商、宁波商、龙游商、闽商、粤商、陕商,而晋商位列"十大商帮"之首。"凡是有麻雀的地方就有山西商人。"从明末到清初,山西商人在商界叱咤风云了500多年,足迹遍布全国上  相似文献   

18.
易红霞 《文化遗产》2010,(1):26-31,57
不同的文化空间造就不同的演剧场合,不同的演剧场合具有不同的演剧功能,对剧目、演员和表演方式有不同的要求,造就不同的演剧形态。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城市、乡村和海外唐人街这三大演剧市场,已逐渐发展成为广东粤剧的三大生存文化空间,成为广东粤剧的基本生存格局。城市演剧倾向艺术表达,乡村演剧注重民风民俗,海外演剧强调文化认同。无论如何,只要各自的演剧功能还在,粤剧就还将在这三大空间里继续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国近代报刊史和近代中国城市的变迁是紧密交织在一起的,城市是窥视中国近代报业发展历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面向。在以政治史、革命史范式为主导的近代中国报刊史研究中,城市与报刊的关系被"需要与被需要"的框架所束缚。本文认为可以在近代城市史的视角下,重视近代城市政治、经济、文化各个层面对报刊产生的影响,从而突破"需要与被需要"的解释框架,构建一个立体的、丰富的、互动的城市与报刊关系。  相似文献   

20.
城市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一种趋势,也是现代市民社会建设的基础,城市化与市民社会直接影响着城市演剧的形态与品格,对传统演剧传承与创新只有走与市民生活相结合的道路,也就是说传统演剧只有成为市民的一种生活方式,才能转变为真正意义上的城市演剧,这是建构现代城市文化的基础,也是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实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