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的变化对于东南亚华人社会、华文报的生存与发展仍然会有直接、间接的微妙互动与影响。中国的一举一动,仍然备受东南亚各国华人社会与华报的密切关注。这种关注,总体而言(以新老华侨为对象或主要对象的华文媒体例外),已和侨报时代以中国为效忠对象、"心系祖国"的心境与意识截然不同。这是东南亚华文报业史不可忽视的起点。  相似文献   

2.
北京湖北籍会馆是明清以来的湖北士人为解决省内来京举子、官吏的住宿问题,沟通同乡情谊,互帮互助而建立的同乡试馆.它是京、鄂两地文化交流的重要见证,也是构成北京旧城传统风貌的历史建筑,具有特殊的文化遗产保护价值.北京湖北籍会馆诞生于万历十年(1582),鼎盛于清中晚期,1928年"东北易帜"后日渐衰落,1956年退出历史舞台.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旧城改造对会馆旧址的保存状况产生较大影响,但仍有部分具备特殊价值的建筑保存至今.本文通过梳理北京市档案馆所藏相关资料,以时间为顺序,分析明清以来北京湖北籍会馆在不同时期数量和功能上的变化,调查会馆旧址的保存现状,并阐述其文化遗产保护价值.  相似文献   

3.
走在宣南的大街小巷,当年遍布宣南的会馆,数量之多为全国罕见.宣南的会馆保存了许多重要的历史遗迹,是研究明清历史、士人文化,以及研究中国近代重大变革的历史见证.  相似文献   

4.
会馆是明清时期客居在外的同省、同府或同县人在其居住地建立的一种社会组织,具有民间自发性。清代巴县属于移民城市,会馆数量相对较多,且活动频繁。文章以八省会馆为个案,通过其在厘金、斗捐、水捐、差费等捐税征收中的作用,来分析会馆与政府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5.
虽然久在异邦,侨居海外的华人常以各种方式寄托他们思念祖国、心系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怀。同时,他们也以各种公开或隐蔽的方式,表达他们对祖国政府的态度。从东南亚华文石刻中所使用的纪年及奉行的正朔情况,我们也可以看出东南亚华侨中不同社群的不同政治信念。华人侨迁东南亚,在明朝的时候就实繁有徒了。此后的明清易代、1911年清王朝被推翻与民国的成立,以及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这些历史巨变必然在华侨社群中引起强烈震撼。对于不同时期的祖国政体,或者拥护,或者反对,或者有所保留,这些不同的态度,是不同的纪年和正朔使用方式产…  相似文献   

6.
会馆是明清时期客居在外的同省、同府或同县人在其居住地建立的一种社会组织,具有民间自发性。清代巴县属于移民城市,会馆数量相对较多。且活动频繁。文章以八省会馆为个案,通过其在厘金、斗捐、水捐、差费等捐税征收中的作用,来分析会馆与政府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7.
马红光 《北京档案》2021,(11):59-61
历史上的会馆最早出现于京城,有史可查的第一所会馆是明永乐年间的芜湖会馆.《芜湖县志》载:"京都芜湖会馆在前门外长巷上三条胡同,明永乐间邑人俞谟捐资购屋数椽并基地一块创建."[1]以此为源头,拉开了会馆五百多年的兴衰史.在明清两朝,会馆广泛分布于京城和其他城市.这其中尤属北京的会馆年代久远、数量众多,无论是对北京城市的发展,还是对明清社会结构变迁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些会馆均为同乡所建,"此会馆之设,所以聚一乡一邑之人,使得周旋洽比,缓急相需,无异比里族党之姻睦"[2].在数百年的发展史中,最先出现的是官绅会馆,由其衍生出科举会馆,后又出现商人会馆,它们具有不同的功能.根据功能主义分析范式,组织的功能可以区分为显功能和潜功能,显功能指涉的是为了特殊目的而设定的事项事实上达到了该目的,潜功能指涉的是潜在的未被普遍认识的功能或社会后果.[3]综合显功能和潜功能分析,可以更全面地理解会馆在历史进程中产生的影响.本文主要基于北京会馆档案史料和明清笔记等对北京会馆的功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闫彩琴 《兰台世界》2012,(18):33-34
17世纪中期至19世纪初,伴随着越南华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华人会馆初创并得到较快发展,其功能和管理运行机制初具雏形,日渐完备。  相似文献   

9.
《历史档案》2007,(2):67-67
本刊讯由暨南大学刘正刚教授撰著的《广东会馆论稿》一书,近日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会馆是明清时期伴随着传统市场经济发展、人口流动频繁而由外乡人在客居地建立起来的一种地缘或业缘社会组织,其宗旨是联络乡情、敦睦桑梓。广东是明清时期我国商品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粤商的  相似文献   

10.
邱格屏 《历史档案》2003,24(4):84-90,96
新马华人秘密会党是中国天地会在海外的分支之一,自它出现的那一天起,便一直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华人社会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作为当地华侨社会的一部分,它在自身组织最兴旺的时代,成员占华侨人口的50%以上,其中19世纪中期时,甚至整个华人社区的成年男性差不多都是秘密会党成员。新马华人秘密会党不仅人数多,而且对华侨社会的影响也不小,不少会党首领既是富翁,又是侨社领袖,很多地方的华侨会馆,包括地缘会馆、血  相似文献   

11.
不要混淆华侨、华人的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报道中把华桥和华人混同,在政策上不加区别的现象时有发生。如有的媒体在报道全球华侨、华人庆祝香港回归时,说:“华人庆祝祖国繁荣昌盛”、“华侨、华人是爱国一家人”等。中国公民向国外移居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中国移民在历史上的叫法有很多,如“唐人”、“汉人”、“华人”等。“华侨”一词起源于清代末期,后经同盟会人士的广泛传播,逐渐成为海外中国人的通称。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为了华侨在当地长期生存和搞好国家之间关系的需要,鼓励和支持华侨加入所在国国籍,宣布不承认双重国籍。从50年代到70年代,我国政…  相似文献   

12.
新书推荐站     
《华侨华人蓝皮书》 本书以中国的侨务政策“为侨服务”为出发点,强调了中国政府在侨务政策上推进世界和谐、共荣共赢之宗旨与良好愿望,从历史、政策、国际移民潮流和规律、主要华侨华人居住国家和地区现状、国内侨务概貌以及经济科技、华文教育等角度,探讨了近年来海外华侨华人社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的一些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3.
新书推荐站     
《出版参考》2011,(25):31
《华侨华人蓝皮书》 本书以中国的侨务政策“为侨服务”为出发点,强调了中国政府在侨务政策上推进世界和谐、共荣共赢之宗旨与良好愿望,从历史、政策、国际移民潮流和规律、主要华侨华人居住国家和地区现状、国内侨务概貌以及经济科技、华文教育等角度,探讨了近年来海外华侨华人社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的一些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华人开采锡矿对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曾产生过重要的推动作用,东南亚近代华人采锡业在整个东南亚锡矿发展史、中国和东南亚关系史以及东南亚华侨华人发展史中有着特殊而不可替代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一部内容闳大,装帧精美的《世界华侨华人词典》摆在笔者的书案上,它是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元月出版的新著,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华侨华人的大型综合性词书。说起华侨与华人,在人类移民史上,可称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历史现象。几乎凡有人类文明的地方,就有炎黄子孙的活动,就有华侨与华人的足迹。从古至今,千千万万的华侨与华人,在世界各地,历尽艰辛,生息蕃衍。不管走到哪里,他们都对所在国的经济政  相似文献   

16.
关于海外华文报刊的历史分期,历来有多种说法. 国内首先对海外华文报刊进行分期的是方积根、胡文英,他们在1989年出版的<海外华文报刊的历史与现状>中,根据主办者的身份,将海外华文报刊"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即从洋人办报发展到华侨办报,又从华侨办报发展到华人(或华裔、华族)办报……"  相似文献   

17.
正从19世纪初开始,源自中国广东、福建等南方沿海的移民,不断流入南洋,即今称东南亚各地。起初,移民从事最艰苦的诸如橡胶种植、采矿等工作,经过一两代人付出极大的代价(包括生命在内)之后,他们的生存状况逐渐有所好转,财富有所积累。相应地,女性移民增多,儿童出生率增加,教育也就受到了关注。开始,华侨子女的教育与中国政府无关,他们自发地在会馆、宗祠、寺庙等处因陋就简,办起私塾。大约到19世  相似文献   

18.
新西兰为南太平洋最大岛国,目前常住人口约440万,其中80%为英国移民后裔,9.7%为土著毛利族,华侨华人仅次于毛利族为第三大族群,约18万人,大部分集中在奥克兰,基督城、惠灵顿和丹尼丁次之。作为一个移民国家,新西兰是典型的多元文化社会,政府鼓励多元文化发展。华人、华文媒体在此经历了从无到有、繁荣鼎盛、多方竞争等多个时期。  相似文献   

19.
海外华文报刊至今已有187年历史,它伴随着各地华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而诞生和发展。它所面向的读者是旅居海外的华侨及华人。从这种意义上讲,欧洲华文报刊史就是欧洲华人的移民史、发展史。作为一种新闻媒介工具,其主要作用就是传播信息,服务侨界,舆论引导,桥梁沟通,促进联谊,增添知识,文化传承等。据1992年的权威统计,在中国驻欧洲各国使馆内注册的华文报刊近30份,如法国的《欧洲时报》、《欧洲日报》、《法华报》,德国的《欧华侨报》,《德国侨报》、《华人通讯》、《华商通讯》,意大利的《同乡报》、《华侨通讯》、《侨报》,西班牙的《新华报》、罗马尼亚的《欧洲华报》、《欧华晨报》、《旅罗华人》、奥地利的《欧华侨报》、俄罗斯的《中国报》等。 旅欧华侨华人的基本状况与特点是华人媒体生存的基础,也决定了其未来发展的走向。  相似文献   

20.
关公信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之一,这一信仰随华侨流传到东南亚各国.越南人民因关公的优秀品质而敬仰关公,并将这一信仰本土化.本文对越南人心中的关公形象、关公信仰在越南的流传状况和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关公殿的遗址及其历史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