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明朝初年到清朝末年的五个世纪,晋商是国内实力最强的商帮之一,也是国际贸易中的一支劲旅.晋商之所以能在几百年间傲立商海潮头,取得举世瞩目的骄人业绩,与明清晋商的价值观念关系重大.明初以来,晋商较早地摆脱了传统文化的偏见和束缚,广泛的接受了儒贾相通、义利相合的价值观念,牢固树立了名利兼重的人生价值进取途径,他们一方面结交高官,参与宦海沉浮,另一方面以多种方式参与社会生活,力图塑造本阶层社会中坚的形象.  相似文献   

2.
明清晋商研究是对明清时期中国晋商进行的多角度的一系列研究。“诚信,仁义”是明清晋商的金字招牌,但诚信是无论古今及无论任何地方的商人都提倡的公序良俗,并非晋商独有。明清晋商对内部的管理强调等级制官场文化的“官僚君主制”,这种明清晋商特色的管理模式尽管对明清晋商的发展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但也为明清晋商走向衰败埋下了伏笔。只有给明清晋商一个清晰、准确和基本的定位,才能为后续研究明清晋商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孙翔 《大学时代》2006,(6):32-33,11
此文章基于民俗学理论与历史学知识,从分析晋商兴衰与民俗环境间的关系入手,反映晋商商贸经营习俗,晋商家庭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内容。同时,选择晋商商帮诸多家族中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家族——曹家为研究对象,以整个明清晋商为大背景,从曹氏家族、曹家的经营、曹家日常生活习俗、各阶段曹家子弟生活情态几个方面入手,将笔触延伸到衣、食、住、行、商等各个层面,围绕曹家的兴衰展开论文,深入细致剖析其家族构成、家族经营,家族教育,家族与乡里社会活动等方面的内容与关系,展示晋商商贸习俗的全景画卷,以此探求民俗与社会文化生活之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4.
近百年,晋商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新成果,但也存在着晋商人物传记利用不足的情况。晋商人物传记资料是晋商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可以说是主体和灵魂。利用地方志中晋商人物传记资料的研究是在新视野下进行晋商研究的一个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山西商人研究领域的新进展--《晋商研究》评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迄今为止,学界关于晋商问题的研究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30年代,卫聚贤、陈其田等先生对于山西票号史料进行了收集、整理和初步研究,其主要成果有《山西票号史》和《山西票庄考略》。他们的基础性工作挽救了许多濒于丢失的宝贵史料,为以后的晋商研究奠定了初始基础。第二阶段是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末,山西财经学院对山西票号史料进行了收集和整理,为晋商的研究提供了便利。这一时期日本学者寺田隆信也对山西商人进行了研究,其著作《山西商人研究》补充了一些新的史料,并拓展了晋商研究领域。第三阶段是上世纪的最后…  相似文献   

6.
社会史,即以“社会”而非个人为关注对象的历史研究取向,是近代史学与传统史学之间最显著的区别.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历史学与社会学的结合为特征的新史学运动,标志着社会史理念的成熟.马克思主义史学与年鉴学派的历史研究实践则使社会史研究成为20世纪史学主流,但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社会史理念受到广泛质疑和挑战.从社会史研究的兴起与流变历程来看,虽然社会史研究致力于将历史学社会科学化,但对理论的过分热衷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对事实的研究,这正是社会史理念遭到挑战的内在原因.社会史研究要赢得长久的尊重,应该将事实,而不是理论,摆在问题的中心.  相似文献   

7.
《走向晋商文化的深处——晋商伦理的当代阐释》(人民出版社2012年12月出版)是薛勇民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的最终研究成果,也是一部关于明清晋商商业伦理思想研究的学术力作。作者从伦理学的视角,对明清晋商文化进行了深入系统而独到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作为史学前沿,社会史完成了从边缘到主流的转变,代表着史学的发展趋向。然而国内社会史的发展仍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研究对象的区域失衡现象,即"优势区域"与"弱势区域"的存在与巨大落差所造成的研究重心的极不平衡,这制约了社会史研究的全局性发展和实质性突破,也影响到社会史研究整体史目标的实现。针对失衡现象,改变与调适十分重要,务使区域社会史的研究能够建立在区域之间的相互观照和互为整体的基础之上。其中,建构区域社会史的研究范式,建立"优势区域"与"弱势区域"的对话机制,建立区域社会史研究的资料系统等皆不失为有效而具体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对中国社会史研究的早期发展状况进行回顾的基础上,提出建立一种“平实”的研究心态对于克服当前社会史研究上的诸多毛病至为重要.同时,本文以个案剖析的方法,对《十七世纪江南的社会生活》一书作了评价.  相似文献   

10.
由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举办的中国社会史史料研讨会于 2 0 0 4年 9月 17-19日在天津举行。来自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安徽、江西、广东等地 4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作为建国以来中国社会史史料的首次会议 ,大会首先回顾了中国社会史研究的发展历程 ,总结并肯定了 198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史史料的收集与整理工作。会议期间 ,与会学者围绕着社会史史料的范畴与价值以及具体的历史研究过程中社会史史料的挖掘与运用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首先 ,就社会史研究对象及其史料范围问题 ,与会代表孟世凯、冯尔康和张晓唯先后作了大…  相似文献   

11.
“二十五史”主要记载政治制度、政治事件和人物传记,因此,研究社会史,很难立即想到它会包含丰富的社会史材料,可供采摘利用,或者也因为它的巨大部头把人吓坏了,只是为了研究社会史也不敢去翻阅它。这些都是难免产生的误解。其实,“二十五史”拥有大量的社会史资料,而且不难阅读和搜集,只需稍加说明,便可揭示出“二十五史”与社会史研究的内在关系。我们想从前辈史家对“二十五史”社会史史料的运用,从“前四史”的资料对社会史研究的意义两个方面来了解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2.
明清时期,晋商与徽商相继崛起,作为封建社会商品经济的亲身实践者,因其产生在相同的时代背景下,故决定了其必然有大体相同的业务范围和经营方式,但是他们不同的地域文化又造就了晋商与徽商在其商业信仰、经营管理等多个方面存在差异。其兴衰也都与封建王朝的发展有着直接的联系。  相似文献   

13.
湖南近代社会史是中国近代社会史的有机组成部分.研究湖南近代社会史理所当然要置之于中国近代社会史大视野之下,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指导下.运用社会史研究的一般理论和方法去进行.与此同时.湖南近代社会史以近代湖南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应该注意到它与研究湖南古代社会史和中国其它区域社会史的不同.  相似文献   

14.
正《一把酸枣》是中国舞剧史上第一部反映晋商文化、演绎晋商爱情生活的舞剧。欣赏完这部作品,让我感受到了在那个年代晋商文化的魅力,演绎了一个家族从兴盛到衰败的历程,同时也描绘了一段无比凄美爱情故事。作为一部反映晋商历史、讴歌晋商精神的大型舞剧,《一把酸枣》充分的发挥了地方区域的文化特色,也结合了当时的文化背景。它以晋商为大背景,描绘出了一个丰富多彩晋商形象也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在这个大背景下也刻画出了一个又一个活灵活现的人  相似文献   

15.
晋商在自己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家族经营方式,通过对其产生的背景和原因分析,可以发现这些家族经营方式对晋商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同时,通过对这种家族经营方式的制度分析,可以进一步得出:不仅晋商的兴起与晋商的家族经营方式相连.同时晋商的衰败也是由于这种家族经营方式所致.  相似文献   

16.
近百年来,晋商现象以及徽商现象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从改革开放至今,学术界更是涌现了一股研究商帮现象的热潮,可谓盛况空前,成绩斐然,但是相对二者的比较研究则缺乏足够的重视与关注。文章回顾了近几十年的晋商徽商比较研究状况,从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等几个方面对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运用比较学、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对晋商徽商的研究进行了探讨,揭示二者不同的历史经验与教训,为今天的企业改革和经济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社会史研究日渐兴盛,成为史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社会史涉及现代社会的前沿,与民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它的许多学科特征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目标非常一致,如社会史注重全面的、丰富多彩的“血肉”历史,符合新课标中的旨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历史视野,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目标;社会史主张研究历史上人们的社会生活,倡导关注民众特别是普通人和社会的变迁,体现了新课标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要求,有助于“加深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主义精神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晋商研究一直是学术界重视的问题。论文从晋商的商业道德的形成和发展入手,详细论述了晋商商业道德形成与发展的几个重要的阶段及其特点,为晋商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在对晋商的研究和挖掘中,人们对晋商的兴起和繁荣阶段的研究成果较多,而对它的衰亡的研究相对较少,研究的深度也不够。文章应用比较历史制度分析和博弈模型分析方法,研究发现,涉及治理结构、经营方式等管理文化变量的检验,任何一种变量都会导致晋商机构或山西票号的倒闭。晋商衰亡的原因不是单一的,说明以管理文化为基础的制度建设极为重要。关于这一点,对于当代企业的运营有重大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0.
双子星座:徽商、晋商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时期的徽商与晋商兴衰轨迹极其相似,商帮性质也别无二致。但经营机制各具特色:徽商任用宗族人员,使用僮仆,慎择掌计;晋商避亲用乡,采用人身顶股制和层级管理制。价值取向也迥然有别:读书仕进是徽商的终极追求,而经商谋利是晋商的第一选择。由此产生的不同影响是徽商衰落了,但其所支持的文化事业发展了,他们培养的一代代文化精英,推动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晋商衰落了,随之而来的文化事业上的空白,给我们留下了无穷的遗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