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7 毫秒
1.
新疆地处我国西北边陲,其西北部与苏联、蒙古、印度、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国接壤,东南部与甘肃、青海、西藏等省区为邻,边界线长达五千多公里,占全国陆界国防线的四分之一,不仅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而且具有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新疆面积为一百六十多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六分之一。现有人口一千三百多万,其中汉族人口五百多万,占全  相似文献   

2.
我国西部尤其是西北地区当前的自然环境是长期历史演变的结果。距今约 80 0万— 90 0万年前 ,随着青藏高原的隆起 ,我国西北干旱化和东部季风气候开始出现。距今约 36 0万—2 6 0万年 ,青藏高原加速隆起 ,奠定了我国西部干旱区和东部现代季风气候的基本格局。地质和生物记录的研究表明 ,我国西北干旱化虽有加剧的趋势 ,但在千年、百年乃至十年尺度上 ,存在着频繁的干湿气候波动。工业革命以来 ,大气中CO2 和其它稀有气体浓度的增加所引发的全球变暖趋势 ,有可能导致我国西北干旱区蒸发加大 ,湿度减小 ,沙尘暴频繁发生。西北干旱的背景和全…  相似文献   

3.
对于西北荒漠地区的潜力探讨,有的人比较悲观;有的人则比较乐观,认为“我们未来的希望在西北”。本文想就这个地区的挖潜与利用问题,谈点浅陋之见。(一)我国荒漠地区的总面积有192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9.8%。其中沙漠、戈壁沙漠化土地的面积有130.8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3.6%。西北荒漠地区面积很大,却是我国各种生态系统中人口最稀少,利用程度最低的生态系统。由于西北荒漠地区的特点之一是干旱少雨,  相似文献   

4.
西北政法学院的前身可追溯到民主革命时期的陕北公学、延安大学。解放后学校迁至西安 ,历经西北人民革命大学、西北政法干校、中央政法干校西北分校 ,195 8年与西北大学法律系合并成立西北政法学院 ,先后隶属于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 2 0 0 0年划转为“中央与地方共建 ,地方政府管理为主”的院校。 4 0多年来 ,学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和优良的校风、学风 ,培养了 4万多名优秀人才 ,为国家经济发展、法制建设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西北政法学院现有 9个系 ,18个本科专业 ,横跨法、哲、经、管、文五大学科门类…  相似文献   

5.
20世纪30年代以来,应西北开发战略之需,发展西北高等教育特别是在西北发展理、工、农、医、师范等高等学科的呼声日益高涨,而国立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等之所以被内迁西北组成西北联大并分设为国立西北五校,其重要内在根据之一是它们的学科优势更加符合西北的开发与建设,是国民政府贯彻西北开发战略的深谋远虑的重大举措。内迁西北后,西北联大对开发西北产生高度自觉,其学科发生了以西北问题为研究对象的集体转向,主动承担起西北开发的重大使命。西北联大的西迁与分设及其对开发西北的高度自觉,为今天推动中国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和西部大开发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6.
<正>提起陕西北部的地形,人们脑海中一定会浮现出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提起陕西北部的民居,人们一定会想起当地人依黄土而挖建的窑洞。其实,陕西北部只是黄土高原的一部分。黄土高原跨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回族自治区及河南等省区,西南与中国最高一级地形阶梯青藏高原相接,西北与蒙新高原为邻,南至秦岭,东以太行山为界,与中国第三级阶梯华北平原毗邻,面积约62万平方千米,海拔在800~3000米之间。黄土不是中国所特有的,在世界上其他地区也有分布。但是,中国的黄土最具典型性。  相似文献   

7.
北平研究院植物学研究所的二十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平研究院植物学研究所是民国时期著名的植物学研究机构。抗战前主要从事我国北部、西北部植物调查与分类、植物地理学研究等工作。1936年11月,在陕西与西北农学院合作组建中国西北植物调查所,以调查西北植物和进行应用植物学研究,抗战爆发前夕,植物学研究所将大部分人员和设备迁往陕西武功继续工作,1944年一部分人员又南迁昆明,抗战期间,除继续纯粹学理研究外,还积极从事应用植物学研究,作者以原始档案以及相关文献为基础,叙述北平研究院植物所及其与西北农学院合办之中国西北植物调查所的创办缘起和沿革,各个时期的工作概况、成就,澄清一些历史事实,并初步分析北平研究院植物所在中国近代生物学史上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湖底轰鸣吓坏游客俄罗斯湖泊众多,但分布极不均匀,在欧洲部分的西北部和西西伯利亚,湖泊最多。在西北部的湖泊中,最大的是靠近芬兰边境的拉多加湖,它也是欧洲第一大湖,面积近1.8万平方公里、平均水深51米、最大深度230米、蓄水量为908万立方千米,它还是白海-波罗的海及伏尔加河  相似文献   

9.
《金秋科苑》2012,(13):84-95
中国东南两面濒临海洋,大陆海岸线北起辽宁省的鸭绿江口,南至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北仑河口,长达18000余公里,是世界上海岸线最长的国家之一。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是西北太平洋的边缘海,总面积达473万多平方公里。中国海域跨越热带、亚热带和温带三大气候带,海洋生物资源十分丰富,近海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浅海滩涂是建场晒盐、发展海水养殖的优良场所。  相似文献   

10.
中国西北四省(区)系指青海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如果以东径108°与北纬32°为座标,则该地区处于座标的左上部。据1994年统计资料,四省(区)共有土地面积277.6万km2,约占全国的29%;人口5000万,占全国的4%左右;国民生产总值1044.45亿元,占全国的3.3%;耕地773.6万公顷,占全国的8%;年平均水资源总量1800亿m3左右,约占全国的8%。矿产资源丰富,铝、镍、钾盐、镁盐居全国第一,锌、煤、石膏居全国第二,锑、石油、天然气居全国第三。  相似文献   

11.
杨凌华西高效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是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首批入区的高科技涉农企业,1999年元月28日注册成立,注册资本5204万元。在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华西公司由科技实业家——西北最大的苗木基地创始人之一的贺先文先生和中国果树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林科院等科教单位中的30余位著名农业专家联合组建。主要从事种植  相似文献   

12.
西北农学院的调查报告说明了对大学在校学生进行情报学与文献检索知识教育确实是刻不容缓的! 近二十年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随着科技的发展,科技文献也急剧增加。据报道,现在全世界每年出版的科技期刊约5万种,文章400万篇以上;专业会议记录约1万种;科技报告数10万件,公开发表  相似文献   

13.
湖底轰鸣吓坏游客 俄罗斯湖泊众多,但分布极不均匀,在欧洲部分的西北部和西西伯利亚,湖泊最多。在西北部的湖泊中,最大的是靠近芬兰边境的拉多加湖,它也是欧洲第一大湖,面积近1.8万平方公里、平均水深51米、最大深度230米、蓄水量为908万立方千米,它还是白海-波罗的海及伏尔加河-波罗的海两水道的重要航道。……  相似文献   

14.
万山特区位于铜仁地区的东部,东南与湖南省芷江、新晃两个侗族自治县接壤,西北与铜仁市、玉屏侗族自治县毗邻,国土面积338平方公里,辖4个侗族乡和1个镇,17个行政村,15个居委会,总人口6.64万,其中少数民族占人口总数的70%以上,主体民族为侗族。全区耕地面积3.6万亩,人均不足0.6亩。  相似文献   

15.
正西北高寒冰雪,自古以来就堪称是难以逾越的天然屏障。西北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稀少,荒漠遍布。西北地区是中国很多河流的发源地,西北也是中国最干旱的地区。中国科学院寒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副研究员吴锦奎认为:"在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水资源及其配置对区域发展有着控制性的作用。水资源的变化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发展、农工产业的占有比例,甚至城市规模的大小等。"在他的眼中,监测对气候异常敏感的寒旱区水资源变化数据,可以获  相似文献   

16.
国内的许多人或许不太了解,在中亚地区,存在着一个相当规模的回族社会群体,人数已达12万人。这就是居住在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和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交界处,被当地人称为“东干人”的少数民族群体。当他们的第一代人来到这里后,被人问及来自何处时,曾以“东干”作答。东干(甘)即甘肃东部之意,因此得名“东干人”。其实,他们是中国西北部陕甘地区的回民。作为漂泊异乡的中国人及其后裔,他们在前苏联时期被正式认定为一个单一民族,并以“东干”冠名。悲壮历史东干人的祖先,原本是生活在我国陕西、宁夏和甘肃东部的回民。清代咸丰同治年间,我国西北…  相似文献   

17.
挪威国名的由来 挪威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西北部,西濒挪威海,海岸线长近2万公里。  相似文献   

18.
楚戈 《金秋科苑》2008,(15):47-48
挪威国名的由来 挪威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西北部,西濒挪威海,海岸线长近2万公里。  相似文献   

19.
中国西北夏季干旱指数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中国西北5省(区)1960年~2004年125个台站夏季(6月~8月)无雨日数同降水量呈显著负相关的特点,定义了比较合适的干旱指数,并通过该干旱指数分析了中国西北夏季干旱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新疆西南部和青海西南部同其它地方呈反向变化及高原东部同其它地方呈反向变化特征是中国西北夏季干旱指数场的2个最主要的空间模态;中国西北夏季干旱指数场可分为以下5个次区域空间模态:高原东部型、河西走廊型、北疆型、南疆型及西北东部型;在中国西北夏季干旱指数的5个次区域空间模态中,高原东部型近45年来干旱指数表现为一致的增大趋势,南疆型45年来干旱指数表现为一致的减小趋势,而北疆型、西北东部型和河西走廊型干旱指数变化趋势以1982年为转折点,其前后呈相反变化趋势;在中国西北夏季干旱指数场的5个次区域空间模态中,近45年来主要以13年~15年和8年~11年的周期振荡为主,另外部分模态还存在4年~5年的高频振荡周期。  相似文献   

20.
一、建立西北高等教育体系的必要性 1、开发西北是中央的重要战略部署,是西北五省区共同的历史任务。即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在地理位置上联成一片,通称大西北,面积达309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其历史渊源,文化传统,经济状态,风土人情基本相向,而地域辽阔,人口稀少,资源丰富乃西北特色。21世纪初,我国经济发展将形成东、中、西三大地带相结合的发展态势,大西北的战略地位,随着“西大门”的大开,将日益显著;“东联西出”古丝绸之路将重放异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