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软力量”原指在国际事务中“通过一种吸引力让受动者做施动者所希望的事情”。国内有学者认为,信息传播是“软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实生活中,利用信息传播进行社会管理主要通过对机构或组织的外部环境施加主动影响,来引导外部环境中公众、竞争者、协作者对于机构或组织的行动,从而保障机构或组织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王玉兰 《今传媒》2005,(11X):23-24
电视作为覆盖面最广、渗透力最强、传播效率最高的现代大众传播媒介,所提示的“拟态环境”已经成为“软环境”,正在对国家安全和国际关系发生着前所未有的作用。在跨国传播中,对受众的“现实观”真正起到潜移默化的“培养”作用,形成“社会倾向”并进而影响国际关系和国家安全的,是那些与强势经济、强势政治紧密相连的强势文化。因此,建立既有文化底蕴、又有全球传播视野和国家安全高度的电视传播与国家安全理论,就为电视传播研究提供了新的角度、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对于危机传播.国内外学者众说纷纭,但综合来看.“所谓公共危机事件传播(简称‘危机传播’),是指针对公共危机事件,运用大众传媒及相应手段,对社会进行有效控制的信息传播活动。其目的在于,通过及时、有效的信息传播对公共危机事件进行干预和影响,使其向好的方向转化。”不管是危机前的信息预警,还是危机爆发后的新闻发布和公众沟通.抑或是危机后期的形象修复等,无一不需要调动一切信息传播手段来进行处理。因此,英国学者迈克尔·里杰斯特一针见血地指出,“只有进行有效的传播管理,才能进行有效的危机管理”。这是对危机传播本质特征的精准把握。  相似文献   

4.
“传播与国家发展理论”在其发展过程中对媒介角色与功能有不同的认识。早期“现代化”理论依据传播“强效果”论,将大众传播媒介设定为“神奇的增殖器”,媒介在这一发展理论模式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依附理论”阶段,媒介的角色被调整到一种次要的位置,其效力必须通过与社会传统的传播网络共同作用才能发挥出来。在“新国际体系”阶段,传播效果和传播角色重新被认为居于重要位置。作者认为传播媒介功能的发挥,除了平等的国际传播环境和全民参与的内部条件外,还必须综合考虑社会整合程度、受众能力、传播制度等因素,只有诸多因素和谐发展,媒介才能在国家发展中起到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李岑岑 《新闻世界》2014,(3):208-209
英国在近代曾是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当时,为了维护殖民统治,英国加强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思想控制,而这种控制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新闻传播来实现的。本文通过分析英国在近代殖民扩张中新闻传播的界域、工具及其在第二大英帝国时期的新闻传播转向来探讨英国在这一阶段中的新闻传播的作用与本质。  相似文献   

6.
英国构建信息社会的国家战略为了促进信息技术在英国的发展与应用,英国政府于1996年12月公布了构建信息社会的“国家战略”。梅杰前首相在这份战略文件前面写道:“英国的信息技术在世界上是先进的。我们市场的开放和英国的发明传统帮助了企业取得繁荣。信息技术正...  相似文献   

7.
姚旭 《新闻前哨》2007,(7):93-94
公共关系与“软实力”是当今公共关系界的一个崭新课题。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为了生存发展,通过传播沟通。塑造形象,平衡利益,协调关系,优化社会心理环境,影响公众的科学与艺术。它的主体是社会组织,客体是公众,手段是传播。“软实力”则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提出的概念,是指:一个国家的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  相似文献   

8.
在即将来临的知识社会中,以收集文献、存储文献、管理文献、利用文献为自身社会职责的图书馆,应当认识到文献的双重性。变知识载体管理为知识管理:将自己收集文献、存储文献、管理文献、传播文献的社会职责,发展到“获得知识,存储和管理知识,分析、理解和解释知识,传播知识,并通过组合知识为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9.
张虹 《图书馆论坛》1996,(6):80-80,82
试析电视台资料的市场经营意识和经济管理张虹(广州电视台)美国学者帕克曾预言:“今后社会的发展将主要通过情报部门而不是通过生产部门来实现。”另一名学者德鲁克尔说:“在美国经济中所赚得的和支出的每一块美元,都将通过思想与情报的生产与传播赚回,并将再用于生...  相似文献   

10.
虞鑫  刘钊宁 《新闻界》2023,(3):15-25+76
战略传播既源于一个国家的战略部署,又直接影响着该国战略的实施推进。从历史来看,战略传播自诞生以来就与作为国家战略核心的“现代化”密切相关。现代化凝聚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制度特色、社会文化与历史传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关于自身发展的全局性战略部署。因此,要理解与推进中国特色战略传播体系的构建,就应当回到当前中国的核心战略——中国式现代化上来。基于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革命与建设的经验,以及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发展历程,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中国式现代化”进行了充分且精准的概括说明。据此,本文尝试厘清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特色战略传播体系之间的密切关联,阐明中国特色战略传播体系之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刻意义,并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具体部署,探讨中国特色战略传播体系的具体建设方向。  相似文献   

11.
外宣中的文化策略解构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的时代条件下,国际社会软力量的作用日益凸现,世界各国日益重视扩大国家对外影响力,力争在国际政治传播中拥有自己的话语权并被充分重视。改革开放20余年来,中国数次调整对外宣传与传播策略,在实践中摸索出“对外宣传三贴近”原则、“对外大传播”观念等经验。本在分析当前国际政治传播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对外宣媒介产品的本分析,提出应以“以我为主”原则和受众本位思想为指导,在内容上找准海外受众关注的陌生与熟悉的化点,用解构化的方式和细节化的语言,加强化报道的分量与影响,以实现对外宣传与传播效果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12.
孟飞  刘扬 《新闻传播》2007,(8):57-57
《哈尔滨日报》社会时空版自1955年办版至今,编辑部对记者每件稿子的最基本要求就是:要写出“故事”来,社会新闻要以“故事”的形式传播,但社会新闻又不能仅仅告诉读者一个“故事”,是要通过“故事”灌输社会主流形态的“思想”,要在故事的背后彰显出该新闻的政治倾向、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13.
刘婧 《山西档案》2021,(2):35-45
通过分析日本、韩国、意大利、法国、德国、美国、英国、丹麦等传播实践,总结国外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信息传播主要有“政府主导”、“市场主导”、“分权共建”三种模式。结合现状分析“政府主导”模式最适合我国,国外经验还启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信息传播应探索社会力量参与传播的双赢模式、制定非遗档案信息传播的法规政策、形成特色非遗档案资源的传播品牌。  相似文献   

14.
陈薇  王中字 《现代传播》2019,(10):55-62
在中欧跨文化交往中,中国公众对欧洲的形象认知与想象是一面重要镜鉴.考察2018年度中国公众对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国家形象的认知及多重影响因素,在归因理论的统领下,从行为者、情境、客观刺激物出发,尝试对中国公众的欧洲观进行归因建模.研究发现,在跨文化传播的视阈下,“社会身份推动”“信任情境驱使”与“流行事件催化”这三重归因维度,一定程度上可能触发中国公众对欧洲国家形象的认知,由此实现“中国公众眼中的欧洲形象”认知程式的逻辑运作.  相似文献   

15.
吴飞 《中国广播》2013,(11):28-32
文中通过对国家软实力概念、要素及其国际实践的深入分析后认为,国家软实力具有广泛的社会号召力,而良好的传播媒体、战略与方法,在国家软实力得到良好建构与呈现的过程中角色十分重要。作者认为,中国应当加快构建一套综合与连贯的国家软实力战略,其中,如何深入理解、诠释和传播好“中国梦”“中国的核心价值体系”,向世界说明中国的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是下一步推进中国国家软实力传播的难点与重点..  相似文献   

16.
政府信息传播是指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通过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等一系列高度整合的传播渠道进行的,旨在对内贯彻执行政策与对外塑造政府形象的信息传播活动。中央苏区政府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实行“局部执政”预演的实验基地,是新中国成立的摇篮之一。因此,从传播学的视野来考察和反思中央苏区政府信息传播活动,这无疑能够为我们今天在奔向小康社会背景下,建设一个政府信息公开机制更加健全和新闻发布制度更加高效的电子化政府和信息化社会提供一些启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周湘鄂 《编辑学刊》2023,(1):116-120
源自二次元文化的“人设”概念在网络环境不断被放大,从演艺明星争相经营的“吃货”“学霸”“富贵花”再到商业机构炮制的“古风少年”“恩爱情侣”,网络“人设”正通过特定人物的媒介展演有效吸引受众注意力,既而攫取经济利益。网络“人设”在传播过程中呈现出一些特殊属性,并在自我“印象管理”、新媒体平台加持、符号消费引导以及泛娱乐社会氛围共同影响下持续走红。文章通过引入“人设”概念,探讨网络“人设”传播的特点、动因以及效果,以期对网络“人设”有一个客观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陈沫  武思权 《传媒》2023,(14):19-21
<正>“传播”(Communication)与“交通”(Transportation)存在与生俱来的紧密联系。从物质交往来看,造纸术和印刷术传遍世界之前,人类社会的信息和物质交流主要依托于水陆交通。伊尼斯在《帝国与传播》中提及了“路”对沿线国家的影响,但侧重于承运的货物而非本体。从中国交通银行史来看,  相似文献   

19.
英国格拉斯哥媒介小组在其三十多年来的媒介研究中,关注媒体对艾滋病的报道、对精神疾病的塑造,以及对儿童性暴力犯罪的报道。他们的部分媒介研究证明了媒体报道社会问题时,容易把不相称的注意力放在“边缘人”身上,总是呈现弱势人群对社会强有力的、非理性的威胁。媒体通过制造“道德恐惧”来强化遵守社会主流规范的重要性。格拉斯哥媒介研究小组的媒介研究与受众研究,唤起了英国社会对媒体责任和对弱势群体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20.
十几年来,互联网技术突飞猛进,规范管理却发展缓慢.虽然全球都意识到对于网络传播应该促进发展与进行管理并重,但对网络的监管并非易事.互联网的自由、开放、互动和低成本为网上“噪音”传播打开了技术上的“方便之门”,网络传播可以突破地域、时间、信息量等界限的特点无疑为网络传播的控制增加了难度,虚拟等特性更是加大了控制的时间和成本.国家可以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和政策,有效控制传统媒体为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和广大人民的利益服务,但这种有形的控制手段对网络而言很难奏效.因为网络信息每时每刻都处于大规模的更新流动,每天又会有大量的新网站出现,国家根本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监控.同时,由于网络自身的特点,国家要实施审批登记或经济控制的方法也不具有现实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