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相同负荷强度的臀推和前蹲练习对20 m冲刺速度、纵跳摸高、立定跳远的影响。方法:对招募的25名北京体育大学田径专项男性大学生进行负重半蹲1RM测试,符合1RM/体重>2标准的作为最终的受试者。以臀推和前蹲的1RM测试成绩的90%为练习负荷强度,分别测定90%1RM臀推和前蹲练习前后20 m冲刺、纵跳摸高、立定跳远成绩。结果:①90%1RM臀推练习后20 m冲刺成绩,以及0—10 m、0—20 m的分段速度显著高于练习前(P<005);②90%1RM前蹲练习后纵跳摸高成绩显著高于90%1RM臀推练习后的成绩(P<005);③90%1RM臀推练习与90%1RM前蹲练习对立定跳远成绩的影响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90%1RM臀推练习能够显著提高速度、爆发力成绩;90%1RM前蹲练习对纵跳摸高的影响更为显著;两种练习对立定跳远的影响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对速度素质敏感期11岁男生身体素质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关联度分析法,对速度素质发展敏感期11岁儿童少年男生的速度素质与力量素质、耐力素质、爆发力素质、灵敏素质和柔韧素质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经分析,身体素质各个代表因素对速度素质的代表指标50 m跑的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行进间30 m跑>100 m跑>50 m×8往返跑>立定跳远>纵跳摸高>10 s立卧撑>抛实心球>立位体前屈.为提高速度素质提出合理建议.旨在全面提高身体素质同时重点提高速度素质.  相似文献   

3.
对我国与世界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身体形态及素质特征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男子跳高运动员的身体形态指标的权重排列分别为身高、下肢长度、跟腱长、踝围、髂宽、髋宽、肩宽、体重.(2)我国与世界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的身高、体重、踝围/跟腱长指数具有显著性差异;托莱指数、下肢长度、髂宽/髋宽指数、髂宽/肩宽指数没有显著性差异.(3)男子跳高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指标的权重排列分别为助跑摸高、纵跳高度、100m跑、30m起动、立定跳远、负重半蹲、抓举和后抛铅球.(4)我国与世界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的速度素质( 30m、100m)有显著性差异;专项跳跃能力(纵跳高度和立定跳远)以及反映绝对力量的负重半蹲、抓举和后抛铅球没有显著性差异;在表现专项素质与专项技术的助跑摸高成绩上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4.
以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测量与评价法和数理统计法对11分赛制下我国优秀男子乒乓球运动员的体能评价体系进行了研究,确定了正手扣球击远、10 m折返跑、侧滑触杆、30 s快挺、30 s双摇跳和立定跳远六项体能指标,并构建了我国优秀乒乓球运动员的体能特征模型.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江苏女子跳高成绩在1.56-1.75 m之间的16名运动员8项身体素质和运动成绩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表明:速度因子、弹跳因子、力量因子中的4项指标(30 m跑、立定跳远、4步助跑摸高、负重半蹲/体重)与跳高运动成绩之间关系较密切,从而为相应级别的运动员和教练员提供训练参考.  相似文献   

6.
采用分组实验法、体质测试法和统计法,对大学生的运动时间与体质测试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运动时间的长短与学生体脂率在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与肺活量、纵跳和立定跳远的成绩也存在显著性差异,身体形态、机能和体能的其他指标则与运动时间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7.
摆臂加重训练法的实际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追踪测试的方法考察了负重训练对运动员运动能力的影响。适量的负重对于运动员来说对其立定跳远成绩的提高影响非常大。受试者负重训练后立定跳远成绩都大幅度提高。受试者在最佳负重范围内负重成绩提高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8.
全国散手运动员体能测试指标的生理生化监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散手运动员体能测试,是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为了进一步加强散手运动的训练工作,提高散手运动员的体能水平而提出的一项重要的措施.共选用了9 min跑和8 m×40折返跑两项体能指标.通过对测试运动员生理生化的监测发现:有氧代谢能力对于以无氧代谢供能为主的散打运动员仍然十分重要.另外,以9 min跑和8 m×40抱沙人折返跑作为散手运动的体能测试指标是符合散手运动特点的,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灰色理论对三破世界纪录的朱建华进行了研究,并得出如下结论:1.跳起摸高和杠铃深蹲属影响运动成绩的“大类”;2.杠铃深蹲是提高跳高运动员专项素质不可缺少的训练手段;3.朱建华的专项身体素质结构较协调。如果杠铃深蹲和立定跳远同其他因素能更加协调地同步增长,则朱建华当时的成绩会有更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动力性牵拉作为热身方式时对大学生立定跳远的影响。采用实验的方法对郑州大学5个院系的25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实验,采取5种实验方法,即分别用动力性牵拉(DS)、静力性牵拉(SS)、无牵拉(N)、动力性牵拉+静力性牵拉(DSSS)、静力性牵拉+动力性牵拉(SS-DS)对受试者干预,并测试即刻干预和休息5 min后的立定跳远成绩。结果表明,含有动力性牵拉的热身方式干预的立定跳远成绩要高于无牵拉和静力性牵拉的热身方式(P<0.05),并且休息5 min后的干预效果与即刻干预效果差异性不显著(P>0.05),说明动力性牵拉能有效提高大学生立定跳远成绩,并且具有一定的延续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背越式跳高是目前最流行的跳高姿势。但是,由于其放脚和起跳时给运动员踝部带来的负荷要比其他几种姿势大得多,运动损伤给系统训练带来的困难是众所周知的。因而,在背越式跳高训练中如何预防踝部损伤,运动损伤后的恢复训练,已成为很有必要研究的课题。在多年的训练中,根据个人的经验设计了一组练习应用于训练,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北大学生常见膝、踝关节运动创伤原因调查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对 110 5例北京大学学生运动创伤的性质、部位、相关运动项目进行了调查统计 ,结果发现在运动创伤的种类中 ,以软组织的创伤率最高 ,占总创伤的 89% ,而膝、踝关节创伤为多见。导致大学生运动创伤的运动项目以三大球 (足、篮、排 )为最高 ,占总创伤的 6 7.5 %。同时对一般大学生膝、踝关节创伤原因进行调查分析 ,并提出防治运动创伤的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13.
踝关节运动损伤的调查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踝关节运动损伤的解剖结构及发生原因的角度上,分析研究治疗踝关节运动损伤的方法及其预防措施。以便更好地为体育教学、运动训练,运动卫生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缓冲与蹬伸是短跑、跳远、跳高三项运动所共有的重要技术环节,身体姿位是影响缓冲与蹬伸质量的重要因素。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问卷法与逻辑分析法,从缓冲时间、着地角、蹬离角、腾起角、髋(膝、踝)关节缓冲幅度及最大缓冲角度与蹬伸角度等几个方面,对短跑、跳远、跳高缓冲与蹬伸过程中的身体姿位进行分析比较,对结果与分析部分进行概括与总结。  相似文献   

15.
运用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参加2010年春训的全国12支青少年女子足球队130名优秀运动员进行运动损伤调查。结果表明:青少年女子足球运动损伤发生率为132.8%,其中急性损伤占50.8%,慢性损伤占49.2%。损伤中膝关节、踝关节和腰部最为多见,其发生率分别为41%、34.4%和19.7%。对其病因、病程、损伤种类及治疗方法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调查分析,根据损伤调查结果提出了防治运动损伤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我国啦啦队运动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进一步使中国啦啦队运动与国际接轨,促进中国啦啦队运动技术的水平,运用了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方法分析中国啦啦队历程,并在对中外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得出我国啦啦队运动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男子冰球运动员运动损伤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黑龙江省三个男子冰球队运动员的前五种运动损伤进行了调查、分析和研究,发现在127名运动员中,前五位的损伤是腰背肌肉筋膜炎、急性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膝关节半月板损伤、踝关节韧带损伤和髌骨损伤,创伤人数为102名,占(80.32%).受伤原因中占第一位的是违反规则、其次是转弯压步滑行、急停、冲撞和倒退滑行,占(95.36%).损伤多发生在比赛期间;强掉运动员执行规则,提高防伤意识,发挥队医在防伤、治伤、急救及参与改进训练方法中的作用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8.
采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所有前来H大学体育学院运动损伤医疗康复室就诊的该校高水平运动队及体育学院学生运动损伤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调查发现:篮球和足球项目相对于其他项目运动损伤发生机率较大;身体接触的运动中进攻队员比防守运动员更容易受伤;训练中的受伤情况较比赛中多;受伤部位多发为膝关节和踝关节。对于将来的训练比赛,应更加注重减少运动损伤。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优秀沙滩排球运动员运动损伤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参加第十届全运会沙滩排球决赛阶段的全部男女运动员进行运动损伤的流行病学调查,旨在探讨我国优秀沙滩排球运动员的运动损伤发生规律,为预防和减少沙滩排球运动损伤提供有效依据.结果显示,我国优秀沙滩排球运动员的运动损伤总体发生率为47.7%;急性运动损伤发生率的解剖学分布由肢体近端向远端逐渐增高,慢性损伤则呈相反趋势;我国优秀沙滩排球运动员的足踝部急、慢性损伤以及拦网时的运动损伤发生率显著高于国外.及时根据运动员的身体状态调整运动负荷、积极创新多样有效的训练方法、进一步提高准备活动质量、完善技术动作等手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运动员的运动损伤.  相似文献   

20.
采用实验对照,在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三级跳远训练中尝试加强弱势能力的训练,结果表明,在为期9个月的腿部协调用力及腰腹肌训练以后,运动员在一些与专项紧密联系的专项,纵跳与10级跳的能力上出现明显快速提升,其效果好于一般训练.且运动员的三级跳远专项成绩也由此得以明显改善。结果证明:加强弱势能力训练可以在短期内获得较好的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