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发达国家中小学课程改革出现课程的分科化与综合化并行,科学性与人文性相整合,课程动态化、弹性化、职业化、乡土化及微型化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一、“拼盘”式综合现象存在的合理性不可否认“,拼盘”式综合普遍存在源于其存在的合理性,它适应了现阶段改革的基础,是客观规律的反映。1“.拼盘”式综合——综合课程改革深化的必经阶段课程综合化趋势的出现是我国在分科课程上的绝对化阻碍了教育的发展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所导致的结果,但并不意味着分科课程体系即刻土崩瓦解,综合课程体系一蹴而就,课程综合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首先,分科课程有其存在的价值和依据。虽然我国的分科课程过细、过窄的状况,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知识体系的融合性和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但分科课程本…  相似文献   

3.
综合课程的再认识:关系、形态、目的和结构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从 2 0世纪后半叶开始 ,随着知识总量的激增 ,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以及教育价值取向的转变 ,分科课程的弊端和局限愈加明显地表现出来 ,从而引发了理论界对分科课程的反思和质疑 ,在这种背景下 ,西方发达国家率先掀起了新一轮综合课程研究的高潮。我国由于课程研究起步较晚 ,直到 2 0世纪 80年代 ,课程综合化问题才进入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视野之中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 ,研究队伍有了一定规模 ,理论水平也有了较大的提高 ,且在实践方面出现了新的尝试。但是我们也不能否认由于对综合课程认识的偏差 ,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方面 ,还存在一些缺…  相似文献   

4.
在新的世纪里,中华民族面临着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对于人的思想品德和社会性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品德与社会课程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设的,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一门综合课程。为此,本文拟谈谈融于《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四个基本特性。一、综合性实现课程综合化是世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同样将这一形式课程的开发视为一项重要任务。综合课程是与分科课程相对的课程类型。分科课程是依据一定的逻辑关系将原本为一体的知识内容进行分割,使这些内容条理化…  相似文献   

5.
顺应科技发展与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综合课程已成为课程改革倡导的重要课程类型,其实质是整合知识学习及应用的重要因素,再现知识整体的本质。综合课程弥补了分科课程学科内容间交叉的不足,相互关联各学科知识,从而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综合课程改革首先要理清综合课程与分科课程的关系,并基于课程改革的目标,分析综合课程的类型及课程价值,对综合课程改革的重点问题进行探讨,使之形成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6.
一、综合课程的根本德育价值——对道德的核心价值的关怀 综合课程的根本依据在于客观世界的整体性和相互联系性,正是基于这一点,它才能独立于分科课程而存在。也正是基于这个认识才得以推论出综合课程所具有的德育价值。同以往的分科课程相比较,综合课程克服了分科课程的一个明显的弱点,即分科课程传授给学生的是支离破碎的知识,缺乏整体性,学生得到的也只是关于世界的片面的解释,很难形成关于世界、人生和科学的整体认识和把握。而“综合课程的最终目的是提供所要认识的世界的完整的图景”,这一教育目的使得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之前必须在自己的头脑中首先有这样一个关于世界、人生和科学的完整图景。在这一认识背景之下,运用综合性知识来教育学生,势必也将引导学生努力去认识和感悟宇宙与人生的整体性、统一性。学生在这一整体性认识的形成过程中,道德观念将发生质的飞跃,其对世界和人生的整体性认识必然能激发其对生命、自然和科学的丰富情感,在这种情感的关怀下,个体的道德将更具包容性。  相似文献   

7.
一、综合课程的内涵及特点  课程是培养未来人才的蓝图 ,要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新人就必须重视完整性目标和合理的课程结构。综合课程既顺应了世界课程改革的需要 ,又体现了我国目前课程改革的现状和特色。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世界各国、各地区就相应推出了旨在适应新世纪挑战的课程改革之举 ,追求课程综合化。  课程综合化不是把不同学科课程在基础教育中综合起来 ,而是拓展边缘学科的新课程领域 ,使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同时也避免新增学科造成的课业负担。目前 ,关于综合课程的提法 ,不同的国家体现不同的样态特征。如综合课的…  相似文献   

8.
课程论当前公认的观点认为,按课程内容固有的属性可将课程分为学科课程和经验课程。学科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传承人类文明,使学生掌握、传递和发展千百年来全人类积累起来的知识文化遗产。学生学习这类课程,主要在于继承,学习方式基本上是接受式的,也可能有创新,那是在较高水平上的创新。经验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使学生获得关于现实世界的直接经验和真切体验。这些经验和体验在别人可能是已有的,但学生本人还没有,在这种经验和体验过程中,不仅反映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水平,也反映其思维方式与方法,更反映了学生的价值观。按课程内容的…  相似文献   

9.
否定之否定是自然和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事物总是在不断被否定的过程中前进的。我国学前课程改革也经过了否定之否定历程,即从分科课程→主题综合课程→五大领域课程→主题网络课程。分析总结这一历程,理清其中的联系与区别及其发展脉络,可以使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加深理解学前课程改革的进步,有助于他们把握课程改革的实质,提高改革的有效性,减少盲目性,提升课程实施的水平,从而更加接近理想课程。一、分科课程20世纪50~60年代,学前教育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了分科课程。理论与实践工作者都坚信让幼儿获得系统的知识十分重要和必要;坚信幼儿教…  相似文献   

10.
对于我省大多数小学教师来说,2002年接触得最多的一个“热词”,恐怕莫过于“课改”了;而遭遇到的一个最大难题,恐怕就是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什么这样说?因为2002年是我省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年,根据国家确定的课改方向,小学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走向综合化。这是针对传统教学中长期存在的分科过细、课堂中心等顽固弊端提出的,目的在于使我们的小学教育更好地适应学生发展。然而,什么是综合化?为体现综合化学习特征而增设的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什么  相似文献   

11.
课程的分化与综合,是困扰着上世纪末至本世纪以来教育改革家的主要问题之一。初中阶段理科课程是分科教学形式好呢,还是采取综合教学形式好?这个问题,一直是争论的焦点之一。自上世纪末以来的课程改革大致上经历了分化——综合——再分化——再综合的过程。理科课程的分科教学是较为古老的形式,但到今天又有了新的发展。而本世纪初的教育革新运动出现“活动课程”以来,也有了各式各样的综合课程。现在除苏联、东欧及我国等少数国家在初中阶段仍沿用传统的分科课程外,西方各国在初中阶段均开设了综合理科课程。显然,课程整体化或综合化已成为时代特征,是当前世界理科课程改革的主流。所谓分科课程,也叫学科中心课程,就是分别地从各门科学中选择部分内容,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彼此分立地安排它的顺序,  相似文献   

12.
对综合课程理论的认识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体系的综合化、社会问题的综合化、个体认识的综合化是设置综合课程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综合课程的实质是课程结构的几个要素,即学科、学生和社会的整合,也就是采用不同的整合手段和形式,使各学科中被人为分裂的各部分知识之间形成有机的、符合知识本质的联系,最大限度地回复和再现知识整体的本来面目。整合是综合课程的价值取向和本质核心。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制订了面向21世纪的历史科国家课程标准,90年代英国连续推出了三个历史科国家课程标准,我国在新世纪也制订、颁布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历史科国家课程标准。对中、美、英三国历史科国家课程标准中所设计、规划的历史课程内容体系作比较研究,尤其关注分科与综合、直线式或螺旋式与专题式、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这三对重要范畴,它们决定了历史课程内容整个构架体系,探寻其共性和差异性,是可以获得一些规律性认识,求得一些启迪的。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各地区都推出了旨在适应新世纪挑战的课程改革举措,呈现出的共同趋势是倡导课程向儿童经验和生活回归,追求课程的综合化。随着改革的推进,一类基于学生的自主探索和研究,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现实,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基本价值追求的新型课程在中小学课程改革领域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基础教育在课程结构、综合课程、课程管理制度等方面的改革,是逐步深入与完善的,由不合理到比较合理。课程结构改革首先把活动粪课程正式作为课程列入课程计划,同学科类课程相辅相成,然后在学科类课程中又分为必修课程和多种选修课程,这样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及获得更多的选择和发展的机会。综合课程改革在各省市积极探索的基础上,构建了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的新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综合课程的设置减少了学科门类和内容,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各种能力的培养。课程管理制度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并明确了国家、地方和学校承担不同的权力与责任,有利于调动学校和教师的积极性,使学校办学更有特色,学生发展更有特长。但这些方面的改革,仍然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对课程综合化的再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一种课程设计的思想和原则,课程综合化已是世界各国教学与课程改革的焦点,本文从分析课程综合化成为课程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的理论背景入手,对课程综合化与缩课程、缩合课程与分科课程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借以纠正某些认识上的偏差。  相似文献   

17.
面向21世纪,经济由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发展和高科技发展的综合化特征,以及职业发展的六大趋势,都说明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由分析走向综合。因此,面向21世纪,课程综合化方向就是必然的。一、课程综合化结构的改革取向职高课程结构改革还要进一步向综合化发展,主...  相似文献   

18.
人类的知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任何学科的知识其实都是与其他学科的知识相互联系的,学习与教学离不开多方知识的支撑和广阔的知识背景。着眼于知识的综合化,可以把学习者带进一个全新的境地。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突破学科本位,以单学科知识和能力为主导.培养学生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向跨学科能力过渡。课程的综合化为构建知识综合化教学铺平了道路,学科教学应努力促进知识的交融与渗透。  相似文献   

19.
中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是目前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青少年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中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落实,需要充分发挥学校课程的育人价值,以学科教学和多学科交融的方式开展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具体包括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两大路径。分科课程中以历史、思想政治、语文三科为核心,综合课程则分为多学科知识综合化和知识与实践综合化两条道路。  相似文献   

20.
课程综合化是当前继续教育课程改革的热门话题。实施综合课程的关键是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继续教育师资队伍.教师的知能结构和思想观念能胜任综合课程的教学,才能保证综合课程从形式到内涵全面实现“综合”之目的。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继续教育实施的是分科课程,其师资是按分科教学的要求培养的。要从传统的分科教学一下子转到综合课程的教学。就不仅仅是转变思想的问题了.它涉及到继续教育教师知识的重组和能力的重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