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大学组织是崇高教育理想的社会建制,大学自主、大学自治是知识生产逻辑内在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精神内核.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大学在大学自主的改革进程中引入了市场机制,对大学组织特征、教师与学生身份认定、专业设置、学术评价、权利运行的结构等方面均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新时期的中国大学自主要求重新界定政府职能,厘清政府与市场、社会、大学组织之间的协调与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2.
20世纪7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受到世界石油危机的打击。为了减轻财政负担,各国政府逐步降低对大学的财政投入,这给大学带来了巨大的财政困难。20世纪80年代,知识经济的到来提升了知识的地位和作用,知识成为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大学作为知识的来源也从社会的边缘走向中心,不可避免地与国家、政府、企业发生联系。  相似文献   

3.
从讲座制到系科制:欧洲大学内部管理权力的变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讲座制继承了中世纪大学教授治校的传统,19世纪德国大学使讲座制产生了强大的生命力.19世纪至20世纪上半叶,欧洲许多国家的大学采用了讲座制.由于讲座制使教授的权力过于集中和僵化,不适应大学规模的扩大,20世纪60年代后日渐衰落,逐渐向系科制转变.随之,欧洲大学以教授为重心的管理转向以校、系为重心的相对高效的管理,完成了大学内部管理权力的变更.  相似文献   

4.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教育革命"使我国高等教育异化为政治运动与知识控制,高等教育遭遇到严重挫折.为了高等教育的"巩固、调整与提高",20世纪60年代继续推行重点大学政策,提出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为目标,以控制学校规模与优先发展重点大学为重点.它之所以得到发展,一方面是出于纠正"教育革命"错误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政府权力控制知识生产的重点大学政策的内在逻辑.总体而言,这一时期的重点大学政策虽然以改革苏联体制为目标,在实践中依然没有摆脱苏联模式的影响,突出表现为两个方面:第一,在大学管理体制上集权统一;第二,在知识生产上,表现为重视自然科学类知识生产,忽视乃至压制人文社会科学类知识生产.  相似文献   

5.
20世纪20年代初,教会大学的宗教教育陷入了严重的危机。为了摆脱危机,在“巴敦调查团”建议下,20世纪20年代后,教会大学按照“更加基督化”方针对宗教教育进行了相应的改革,教会大学的宗教教育也因之得以残喘。然而,受制于文化交流的法则,教会大学宗教教育最终避免不了消亡的命运。  相似文献   

6.
自从博耶在20世纪90年代引进"教学学术"这一术语以来,教学学术成为研究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新的维度.教学学术是一种由学科教育性知识表征的学术.大学教学学术思想的引入有利于强化大学教师的教学观念,提供大学教师成长的路径与途径.  相似文献   

7.
本文考察了20世纪后期美国努力提供"普及"大学入学机会的高昂成本,作者带着美国如何为"大众"高等教育买单的问题,追溯了大学从公共资助向私人资金的转变.当20世纪70年代公共资助减少时,许多大学开始提高学费并寻求与公司订立研究合同.这两种策略得到联邦政府的支持(以学费补贴贷款和企业研究专利保护等形式),但最终都促进了大学持续的"商业化".在20世纪60年代,学生批判所谓的军工复合体,起初他们要求一种更多为个人或私人目的服务的大学.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公共资金的减少使他们承担了巨额债务以弥补高等教育的成本.到了20世纪90年代,大多数大学把学生当作"消费者",把追求知识等同于追求"文凭".同时,随着研究事业开始被利润所驱动——越来越多地关注保密性和市场需求,结果是对学术、科学以及大学为公共利益服务理念与日俱增的不信任.  相似文献   

8.
高等教育市场化及其对大学学科文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教育市场化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高等教育领域出现的重要变革,对大学诸多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着重探究高等教育市场化对大学学科文化的影响,认为高等教育市场化使作为学科文化本原的知识的生产方式发生转变,知识的商业化倾向日益明显;高等教育市场化使作为学科文化主体的学者的学术身份发生变化,学者的功利心态日益加重;高等教育市场化进一步加剧了作为学科文化载体的学科发展的不平衡和学科地位的日益分层.  相似文献   

9.
论"新公共管理"对我国大学组织权力运行模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许杰 《高教探索》2007,21(2):5-9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公共部门的管理方式已发生了变化,传统的以官僚制为基础的行政模式正在转变为一种以市场为基础的“新公共管理”模式。“新公共管理”理念对中国的公共管理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逐渐从行政管理领域扩展到包括高校内部管理在内的其他管理领域,使大学组织的权力运行发生了错位,某种程度上滑入官僚化陷阱。走出危机的可选择路径是,学院模式成为大学组织权力运行的主导机制。  相似文献   

10.
"多学科研究"问题实际上是个组织问题.即如何组织来自不同学科的研究者开展合作研究.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美国国内许多社会机构、学术团体以及联邦政府的广泛重视和激励机制下,美国研究型大学纷纷采取措施突破多学科研究发展的组织障碍,成立各类多学科研究中心,改革多学科运作方式和教师招募方法,并已显出成效.美国研究型大学开展多学科研究的组织策略表明,我国高校应积极改造组织,突破组织结构性的障碍,建立有利于开展多学科研究的激励或奖励机制以及评价机制,将多学科研究中心建设成为大学"矩阵"中管理和运作的枢纽.  相似文献   

11.
研究中世纪大学的起源、教学及其功能特征,比较中世纪大学和现代大学的异同,并从大学的性质和内涵、结构与职能等方面,分析大学在其现代化的过程中发生的变异.  相似文献   

12.
走向世界一流大学:中国道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在会议进行过程中,我们特别就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问题对与会专家进行了访谈,现将专家的观点整理发表,以飨读者。访谈是由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2002级研究生进行的,史静寰、叶赋桂根据研究生访谈记录整理。编者在不影响个人观点的情况下,对文字略有改动。  相似文献   

13.
高校专业类学报的改革与思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国大专院校的合并,高校学报也随之合并,出现了多种形式的学报类型.各高校根据不同的类型和内容,采取不同的定位及运作方式.论文分析了高校学报的现状,探讨了高校合并后专业类学报或技术类期刊在改革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高等学校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大学的建设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和谐大学的文化建设需要做到人文与科学并举,学术与行政协调,充分发扬民主,营造积极向上、高雅健康的校园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5.
针对当前军地院校存在的差异性,本文试图通过比较分析军地院校各自的特点和共性,提出了如何利用军队院校的优势,借鉴地方高校的经验,进一步推动军队院校研究生培养改革,以期达到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大学在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形成了知识论和政治论两种主要的大学观念,这两种大学观念前者以促进人心灵和品格的健全发展为目的,后者以促进社会发展为目的,两者都既有意义又有缺陷.我国大学由于在创办初期面临的"救亡图存"压力及"富国强兵"期待,几乎是"一边倒"地崇奉政治论的大学哲学,但由于长期缺乏国家权力自律的相应条件,大学逐步堕入政治功利主义和经济功利主义的泥坑,需要国家对大学政策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7.
教育品质、学术品质和专业品质是大学传统要求和尊严所在,也是大学品质的源头.教育的品质旨在完成培养有道德的公民的使命;学术品质在于追求思想观念和知识的创造;专业品质重在培养利用专业服务社会和国家的人才.面对行政权力手段化,学术舆论化,教授年轻化,教学、科研和服务分化,评价项目化对大学品质的侵蚀,中国大学必须回归和重塑大学的固有品质.  相似文献   

18.
大学是一种涵养心智和灵魂的特定的文化氛围和环境,是由多种不同元素集合而成的独特的文化现象,大学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和功能,是社会文化精神和文化素质的最高象征,大学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意义,大学与众不同的文化素质和丰富多样的文化内涵构成一种独特的整体效应,使大学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替代的生存空间和人文背景,对大学的文化思考启示我们,大学的建设是一个全方位的,综合性的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9.
普通教学型本科院校向应用型大学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伴随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教育的理念、模式及层次类型等出现多样化的趋势。对此,学术界、教育界已进行过不少有益探索。本文仅就普通教学型本科院校走应用型大学的发展道路问题谈几点想法。一、普通教学型本科院校需向应用型大学发展我国高等教育自1995年开始,相继实施了“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项目,进入工程的这些高校是国家扶持发展的重点,主要由通常所说的研究型大学和一部分教学研究型大学组成,是国家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的主攻方向。国家另一发展重点是高职高专学校,它们承担着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和培养社会生产、…  相似文献   

20.
完善中国大学评价指标体系,有必要根据大学的三大功能来设计评价指标及其权重。大学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大学评价指标应把培养人才放在首位;在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和大学生就业压力下,要积极地将“为社会服务”纳入评价指标体系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