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理论分析了汇率、利率、资产价格与短期国际资本流动之间的相互关系,并采用VAR模型实证分析了中国在2006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汇率、利率差、资产价格和中国短期国际资本流动之间的动态关系。实证结果表明:短期资本净流入会促进人民币升值、利率差变化幅度加大和资产价格上涨;人民币贬值会促进短期国际资本净流入;利率差变大和资产价格上涨对短期国际资本的流入并没有明显效应;短期国际资本流动方差主要可以由其自身解释,在其他三因素中,汇率和利率差的解释性较强。基于以上结论,结合目前中国面临短期国际资本流出这一宏观问题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研究在直接法以及间接法的基础之上,探讨了热钱流动的隐藏渠道,并结合实际对我国热钱规模进行了测度结果显示:(1)热钱流动与中美利差之间不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中美利差变动既不是热钱流动的格兰杰原因,并且热钱流动对中美利差的变动影响也很小。(2)人民币升值预期以及资产价格变动是热钱流动的格兰杰原因,反之不成立。最后从堵塞热钱流动隐藏渠道、探讨资本账目对外开放模式、预警资本流动逆向变化以及探索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连续几年的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双顺差,中国的外汇储备出现异常增长,又逢美国经济进入低迷周期,美元对世界其他主要货币发生净贬值,由于人民币的盯住美元政策,人民币相对于世界其他主要货币也形成实际贬值的态势,引发很多国际经济组织及国家强烈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学术界围绕我国现行汇率制度展开了广泛的讨论,本文试从实证分析的角度来考察自94年我国汇率制度改革后,央行在采取各项措施以实现汇率稳定的同时对国内经济均衡产生的影响,并提出汇率制度发展方向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判别国际资本市场波动时我国的冲击路径,防范国际金融风险冲击是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重要前提.国际资本流动、信息跨境传递以及投资者情绪的相互影响均可能在国家间传导金融风险.本文运用多元GARCH模型(BEKK)实证检验了美国资本市场波动和人民币汇率变化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冲击传导关系,进而判别国际资本流动是否会对我国资本市场形成冲击.实证结论表明:汇率市场的风险波动程度显著低于资本市场,且美国资本市场与人民币汇率、我国资本市场与人民币汇率均存在显著的双向“风险溢出”效应.由此可以推断,国际资本市场风险通过国际资本流动的途径对我国市场形成冲击的事实.  相似文献   

5.
首先从理论上阐述了汇率与物价的关系,得出了汇率下降(即本币升值)物价水平下降的结论。但是,我国汇率与物价水平变动的实际情况却与理论产生了背离:在汇率水平不断创造新低的同时,我国的高通胀压力却迟迟得不到有效的缓解。结合现实,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格局、人民币升值背景下大量资本的涌入以及全球的流动性过剩解释了现实与理论背离的原因。最后,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进一步验证了汇率与物价单向相关关系的存在,并且表明,汇率对物价的影响是滞后的。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国际收支的经常账户及资本和金融账户持续多年的双顺差。这种结构在国际中并不常见,它具有独特的形成条件,对我国经济起着一定的负面影响。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原因及弊端,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7.
陶泽荣 《内江科技》2007,28(11):62-63
本文利用2001年1月到2004年12月48个月相关经济数据研究主要经济要素(国际储备、国际收支、消费者物价指数、工业增加值和财政支出)变动对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的影响,验证经济发展一般变化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论货币币值变化对我国对外投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去年年初开始,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国家就频繁的向国际社会发出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同时也由于我国国际收支的顺差等情况.使得人民币面临了升值的压力。本文从正反两方面深入分析了人民币币值变化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孟健刚 《今日科苑》2007,(20):121-121
本文从国际收支平衡、国内经济、国际经济关系三个方面入手,分析了人民币升值在国际贸易收支、国际资本流动、物价水平、就业、经济增长和G DP、产业结构、国内企业、人民生活、国际地位、贸易条件十个方面的影响,提出了合理控制人民币升值措施。  相似文献   

10.
1978—1994年,人民币名义汇率从1:1.7贬值到1:8.7,造成人们的思维定式,似乎人民币不可能升值。其实,人民币连续大幅度贬值和汇率体制改革有关。当财政、价格和汇率体制改革基本完成以后,汇率走势就由外汇供求关系决定了。中国连续多年保持国际收支顺差,自1994年以来一直有升值压力,只不过政府为维护出口,进行了公开的市场干预,收购外汇以保持人民币不升值,国家外汇储备由此而激增。  相似文献   

11.
经历了2010年的汇率之争,2011年美国更是推动所谓人民币汇率操纵法案。对此,本文研究了人民币汇率美国的国际收支关系。得出结论人民币汇率与美国的国际收支没有必然的正向关系。也即,人民币升值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美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和当前美国的国内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国际收支出现长期持续“双顺差”现象。理论上劳动报酬占比与国际收支间存在内在联系。基于对外贸易流量和资本流动两个层面,本文建立劳动报酬占比影响国际收支的计量模型,实证研究也表明:劳动者报酬下降是导致长期持续“双顺差”的重要原因,提升劳动者报酬是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途径,由此,宏观经济政策应顺势而为,推进外贸发展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13.
国际收支失衡条件下货币政策有效性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收支对一国货币政策操作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基础货币投放量和货币乘数.在国际收支不平衡的情况下,可能会使央行对社会流动性的控制陷于被动的局面,影响央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及央行政策目标的实现.我国目前国际收支中存在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的情况,尤其是资本项目顺差所占比重较大,导致央行被动投放基础货币,而且基础货币投放缺乏经济基础,进而导致通货膨胀等经济过热因素在我国经济运行中潜在累积.  相似文献   

14.
利用1993—2006年12个主要对华投资国的经济数据对人民币实际汇率、我国的贸易收支、FDI等数据进行面板数据检验。实证结果表明,投资国的实际GDP对双边贸易收支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本国的实际GDP;人民币的升值导致双边贸易顺差减少,但减少的幅度较小;受汇率波动影响的外商直接投资对贸易收支的影响最小。此外,为了解决贸易顺差问题,应维持基本稳定的汇率政策,从吸引国际产业转移逐步发展到对外产业转移,对外转移贸易顺差。  相似文献   

15.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我国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顺差不断扩大的情况下,人民币升值压力逐渐体现,随着美元的贬值,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日渐高涨。但是从中国经济以及世界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这种升值论是非理性的,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对中国与世界经济的发展都具有积极作用。当然,仅仅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并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我们还应该找到自身的问题,采取适当的措施应对,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并最终使人民币汇率向更具灵活性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汇率机制改革的深入,人民币大幅升值引起我国经济一系列变化.汇率变化通过影响对外贸易、利率、国际收支状况等,进而影响我国经济经济增长,同时人民币升值面临的经济质量、经济结构、经济增长三大风险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宽口径测算了我国跨境资本异常流动的规模,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实证模型,分别运用误差修正模型和向量自回归模型定量分析了热钱流入和资本外逃规模的影响因素,探讨跨境资本异常流动与国内宏观经济变量的关系。得出的结论是:我国热钱流入与资本外逃并存,近几年来在总量上呈现出双双扩大态势。热钱流入受国内外利差、外贸依存度、证券资产价格因素的正向影响,受人民币汇率预期、通货膨胀率、外债负债率因素的反向影响,GDP增长率对热钱流入的影响不显著。诸多影响热钱流入的因素,也同样会影响资本外逃,说明了热钱流入有突然逆转成资本外逃的可能性。而对热钱流入和资本外逃作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的结果进一步证实了二者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8.
一、人民币汇率制度的选择(一)我国重归有管理浮动汇率制的必要性随着我国入世后经济国际化进程的加快,资本管制必将逐步减少,资本流动自由化程度将不断提高,金融开放对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冲击也将越来越大,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与货币政策有效性之间的矛盾将日益突出,汇率制度内在的不稳定性表现得更加明显,中国为维护现行的固定汇率制度所需要付出的代价将越来越大。我国当前的情况是,资本帐户已不完全是封闭的,相反,随着我国经济国际化程度的提高,我国资本帐户正在有序、分阶段地开放。实际上,从资本项目的管理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资本项目…  相似文献   

19.
关于人民币升值及对中国经济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民币汇率的走势一直是国内外关注的焦点。2008年人民币汇率将长持续升值。其根据是:良好的国际收支状况是人民币升值的直接原因;强劲持续的经济增长是人民币升值的物质基础;合理、有效、完善的外汇管理体制为人民币升值提供了制度保障。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基于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对人民币汇率影响的重要性,利用2005年7月汇改后至2014年2月共104个月度数据,通过构建SVAR模型,实证分析了财政和货币政策对人民币汇率的冲击效应和方差分解效应.结果表明:积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均会引起人民币汇率升值.但财政政策的冲击较小且持续时间也较短;而货币政策对人民币汇率的长期波动有显著影响.同时利用方差分解分析得出,财政政策对人民币汇率波动的解释比例更小.最后在对结果进行解释的基础上,提出利用财政和货币政策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