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非充分决定性反映的技术人工物结构-功能关系问题是技术人工物的物理属性与人的意向性之间关系的体现.由意向性指向物理属性的多样实现性为技术人工物结构-功能进化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路径.人的意向性为技术人工物结构-功能进化选择了方向.发明问题解决理论(TRIZ)对技术人工物进化过程中存在的普遍逻辑,即功能实现简单化与结构形式复杂化的逆向进化关系给予了较好的说明.  相似文献   

2.
在英语中,由变化词序、使用疑问词或不同语调所构成的句子都叫疑问句。英语中的提问方式丰富多采、变化不定,因此就产生了各种类型的疑问句型。 一些常用的疑问句型如一般疑问句、特殊疑问句、选择疑问句和反意疑问句主要用来对某个情况询问对方的意见。除此之外,英语中的疑问句又大量地被转作他用。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可以被转用为陈述句、祈使句或感叹句;也可以被用来表示惊奇、怀疑、愤怒、反驳或者起到某种修辞效果。可以说疑问句是英语四种类型的句子中句式变化最丰富、表达功能最多的一种句型。 下面介绍英语疑问句的十一种类型。对于大家熟悉的一些疑问句的一般结构和常用功能本文就不作赘述,这里较多讲的是一些特殊结构和转用功能。  相似文献   

3.
技术哲学的荷兰学派关于人工物的结构与功能说中遇到了难以回避"逻辑鸿沟"问题,因而转向人工物的"实践-伦理"研究。由此涉及人工物具有高度的社会情境依赖性,这是由于人工物社会性地存在和生成于社会情境网络之中,并主要表现为设计与使用、生产与扩散四种具体的社会情境,进而呈现出"人工物-人-社会情境"共生演化的生态关系。  相似文献   

4.
德绍尔认为预先存在于上帝理念世界中的柏拉图式的现代技术理念使得现实世界中的现代技术发明得以可能。德绍尔忽视了现代技术发明与人的类本质力量发生的必然联系。打开现代技术发明活动的黑箱,发明活动需要的"六因",即目的因、先验因、语言因、质料因、理性因和动力因不同程度地具有实现某种现代技术发明的潜能,且在解决现代技术人工物的二重性问题上现实地发挥作用,但它们是使现代技术发明得以可能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5.
从机体哲学角度来看,人工物的发明、生产和演化都带有一定程度的机体特性,这是人类在实践活动中将自身的机体特性不断赋予自然物的结果。人工物与人类的生理机体有相互冲突的一面,又有相互适应以至相互嵌入的一面。人工物的机体特性对人类的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也有深刻的影响。从机体哲学角度分析人工物的机体特性,有助于协调人工物发展与人类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消除人工物发展中的"异化"现象。  相似文献   

6.
技术设计是为实现技术功能F建立起具有物理结构S的技术人工物描述Ds.帕尔、贝茨、罗伯特、克里斯汀等学者以物质、能量和信息作为基础概念提出技术设计的系统"功能模型",基于技术设计的功能流动,最终获得技术人工物的恰当描述.技术设计的功能推理要能说明技术设计的功能描述到最恰当的技术人工物描述整个过程,还需要增加情境、边界要素.物质、能量、信息、情境、边界共同构成技术设计系统的五个基本要素,通过功能基础流动转译,最终形成有效且高效的恰当技术人工物描述.这反映了技术设计"本体论"的非充分决定性标准、实现限制标准、情境限制和边界限制四个标准,完整阐明技术设计的本体论状况.  相似文献   

7.
《石家庄学院学报》2016,(2):109-115
"物"是孙犁小说中一个重要的审美维度。孙犁不同时期的小说中留下了人与"物"的不同关系。"物"成为理解孙犁小说的一条重要线索。孙犁小说的风格与叙事嬗变都与"物"有关。只有把握了"物"在孙犁小说中的作用,才能更好地理解孙犁小说的深度和广度。在土改小说中,"物"的叙事功能越发突出,"物"不但具有了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还具有了批判和反思功能。  相似文献   

8.
"教教材"与"用教材教"是针对教材使用问题而提出的两种观点,"用教材教"论者将传统教学中出现的许多问题都归因于"教教材".从教材内容与功能的共性来看,"教教材"与"用教材"根本不构成教学中的对立范畴,"教教材"也是用教材教,"用教材教"离不开教教材.本文认为应置换视角,充分发挥教材的使用功能从优化教材内容结构和实现教材层次多样化等方面采取措施以解决教材使用问题.  相似文献   

9.
"一量名"和"X量名"(X表示二和二以上的数目)在句法、语义和语用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差异。在句法上,做主语,"一量名"和"X量名"表现为有标记与无标记的差异;做宾语,表现为有省略与无省略的差异;做谓语,表现为有泛化与无泛化的差异。在语义上,"一量名"和"X量名"存在着单量与多量、本用与转用、指实与指虚的差异。在语用上,"一量名"和"X量名"存在着焦点位置的差异和话题功能的差异。"一量名"和"X量名"的差异主要是由于"一"的虚化造成的,但同时也和二或二以上数词的集合性有关。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末21世纪初,克罗斯和梅耶斯提出了技术人工物本性理论。2011年,克罗斯等学者在技术哲学伦理转向的推动下发展了这一理论,增补了"使用规划"技术人工物本性的新维度。他们由此把技术人工物本性理论由经验层面发展到伦理层面。技术人工物本性理论这一新发展不论对于技术人工物本性理论自身,还是对于设计伦理,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当代技术实在论表明,技术人工物是物向度的技术实在,它的实在性代表着技术实在的最高等级或程度。但自亚里士多德以降,传统实在论以实体优先于关联为前提,对于人工物解释存在如下悖论:一方面,按照实体的独立存在命题,应把人工物描述为源自自身而有别于其他实体的真实存在;另一方面,按照亚里士多德对自然物和人工物的区分,人工物又被描述为出于外在目的的物质之物。这种悖论,实际上是传统实在论的主客体二元论在技术人工物描述方面的特殊表现。鉴于这一悖论,我们宁愿回到柏拉图,以关联优先于实体为前提,把技术人工物理解为一种内在关联物。这种关联物不是对称性的人和非人的实体杂合,而是他们相对的互动和作用的价值关联物。在这种意义上,技术人工物不是中性的工具或独立的文化系统,而是人和物同时在场的间性存在,是制造之在、使用之在和背景之在。这样来看待技术人工物的实在性,不仅能够在理论上弥合传统实在论包含的主客体分割情形,而且有利于我们在不同情境中以其各种关系或文化构型解释它的广泛意义。  相似文献   

12.
面向对象技术模式之Singleton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ingleton是面向对象技术中的模式之一,本文试图阐明singleton模式的功能和用途,描述Singleton模式的基本结构和协作关系,并给出实现程序示例,介绍使用此模式的注意点和可能的扩展,与相关模式的异同和与有关模式的配合使用等。  相似文献   

13.
夏俐萍 《中国语文》2013,(1):64-76,96
"阿[a45]"是益阳方言中使用频率极高的多功能语素。"阿"可以与指示词或量词结合成指量名结构,表定指或类指;"阿"也可以直接依附在几乎所有的名词性成分之前,表示定指、类指等功能。在"阿+NP"结构的基础上,"阿"进一步扩展出话题标记、领属标记、判断标记等多种功能。最后,文章认为"阿"来源于通用量词"只"。  相似文献   

14.
在第九单元我们一起探讨了一些发明物的历史及用途,如薯条、篮球、算盘、雨伞等。准确地描述这些发明物的前提是了解它们各自被发明的年代、发明者、所在国家及其主要用途等。在写这一类的作文时应注意:  相似文献   

15.
董秀芳 《中国语文》2012,(4):356-366,384
本文分析了上古汉语议论语篇的语篇结构,认为联系语篇结构才能更好地分析一些虚词的功能,指出议论语篇中常见的"夫"和"今"可以分析为话语标记,"夫"主要用于引入说话人或文本作者的观点,作为议论的前提;"今"主要用于引入事实,这个事实往往是需要加以议论的论题。"夫"和"今"的功能都与语篇结构密切相关。本文还分析了上古汉语议论语篇的一些常见特点,包括链式话题结构的使用、比叙述文体更多地使用排比句、使用某些特定的虚词等。  相似文献   

16.
相传屈原诞生地湖北省秭归县乐平里的一条小溪边有一捣衣石,亦称"女媭砧",现今多认为该"捣衣石是女媭给屈原洗过衣裳的地方",实则非也。考察古代诗文所述捣衣形式、时间及捣衣石用途,"女媭砧"或"捣衣石"实指屈原之姊女媭于石或砧上捣杵用于制衣的丝织物和葛麻纤维织物,非指于石上捶洗衣物。也就是说,"女媭砧"或"捣衣石"是制衣过程中加工织物的工具,并非洗衣工具。同时,"女媭砧"与"捣衣石"的功用略有不同,因为"砧"不完全独指"捣衣石"。  相似文献   

17.
张冬秀 《现代语文》2016,(4):135-137
作为流行语,"醉了"具有3种语义:一是借酒醉后精神恍惚的状态,宣泄不满情绪;二是对超出常规的思想或行为,表达无奈的态度;三是对相关人、事传达一种轻蔑与鄙视。从语言学理论分析,在结构功能上,流行语"醉了"是"醉"与"了"词汇化的结果,其结构形式凝固化,句法功能相对明确。在语义上,"醉了"有虚化倾向,侧重于传达某种心情、感觉或态度、语气。  相似文献   

18.
●训练要求● 有一位同学想,如果把饮料的吸管变硬,或把吃饭的筷子掏空,不就把"吸"和"夹"这两种功能合在一起,做到一物两用了吗?这个同学的想法,称得上是一项小发明。有的同学想法更大胆,更神奇,他们想发明新型的航天飞机、深海探宝器、水面行走鞋、轻便折叠桥……你想发明什么呢?请你联系实际,大胆想像,写一种你想发明的东西。要写清楚想发明的东西是什么,它是什么样儿的,有什么用途,要把句子写通顺,不写错别字。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描写了《三朝北盟会编》中结构助词"底、的、地"的使用情况。"底"和"的"主要用在体词性结构中,"地"主要用在谓词性结构中,后者与前两者的主要语法功能是分开的,但同时也有混用的情况。  相似文献   

20.
袁茂雄 《河西学院学报》2010,26(3):12-14,47
本文在考察了以往各家对庄子"吾丧我"的注疏后,通过对上下文结构和庄子设计的对话场景的分析,并参考庄子面对的时代问题及言说对象,认为"吾丧我"中的"吾"、"我"是不同的,"我"是一种役于物的身心境界即形躯和心智都陷溺于物的样态,"丧我"包括丧"形躯我"和"心智我"两个方面,"吾"是一种"齐同万物"、"虚明"、"大通"的逍遥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