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学习共同体形成和发展的社会性建构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习共同体是为了摆脱学校情境中泛情境或去情境的学习特征而形成的教育形式,它彰显的是社会性建构学习观念,强调人自身及其周围环境的社会性,关注人与其周围环境的交互性、对等性和反馈性,重视"对话"和"互动过程"。倡导学习不仅是个体化的过程,更重要的是社会实践活动过程,知识的获得、技能的形成、态度的改变是通过全方位地、充分地参与有组织的社会交往、社会实践的过程来完成的。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的社会正义与劳动之间存在三重关系:在理想状态下的人类社会,通过"生命活动"——劳动,人与自然、自己、社会之间生成一种应然的社会正义;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由于生命活动的异化(异化劳动),人与自然、自己、社会之间呈现一种异化的关系,各种直接的社会关系被异化为各种物的关系,各种"劳动的社会生产力"和"劳动的社会条件"统治、支配劳动者;在共产主义状态下,随着人的"生命活动":劳动复归为一种自由、自觉的联合劳动,自由、全面发展的个人结成直接联合体,与自然之间保持一种生态的平衡,不再与自身相异化、不再受到异化物的统治,共同支配各种社会条件和生产力。因而,人与自然、自己、社会之间彰显为一种直接、整体、实然的社会正义。  相似文献   

3.
技术设计是为实现技术功能F建立起具有物理结构S的技术人工物描述Ds.帕尔、贝茨、罗伯特、克里斯汀等学者以物质、能量和信息作为基础概念提出技术设计的系统"功能模型",基于技术设计的功能流动,最终获得技术人工物的恰当描述.技术设计的功能推理要能说明技术设计的功能描述到最恰当的技术人工物描述整个过程,还需要增加情境、边界要素.物质、能量、信息、情境、边界共同构成技术设计系统的五个基本要素,通过功能基础流动转译,最终形成有效且高效的恰当技术人工物描述.这反映了技术设计"本体论"的非充分决定性标准、实现限制标准、情境限制和边界限制四个标准,完整阐明技术设计的本体论状况.  相似文献   

4.
从机体哲学角度来看,人工物的发明、生产和演化都带有一定程度的机体特性,这是人类在实践活动中将自身的机体特性不断赋予自然物的结果。人工物与人类的生理机体有相互冲突的一面,又有相互适应以至相互嵌入的一面。人工物的机体特性对人类的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也有深刻的影响。从机体哲学角度分析人工物的机体特性,有助于协调人工物发展与人类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消除人工物发展中的"异化"现象。  相似文献   

5.
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是人学领域中最古老,也是最基本的问题。人是社会性的,人生活在社会关系之中,在现实生活中任何"个人"都是在既成的社会生产方式中,使用一定水准的、发展起来的文化,去从事各种活动以满足自己的需要。因此,"人"不仅在整体上是社会的人,在个体上也是社会的人,社会不仅是意识中的"他者"、他物,也是个人的存在方式、生存方式、发展方式,是人的"社会的生命"。一个脱离社会关系的人,其作为人的本质是不完整的,实际上是在向生物状态靠拢。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阐释了助人行为的内涵,然后从助人行为的决策理论的视角对其形成原因进行了解释,接着分析了对其产生影响的四个因素——个人主观因素、对象客观因素、情境因素和社会因素,最后提出了对助人行为培养的三个切入点——培养移情能力、以情境讨论和角色扮演培养助人行为;通过正确引导从众心理与营造良好社会风气培养助人行为。  相似文献   

7.
陈红 《甘肃教育》2008,(20):38-39
即认读活动要在假想的情境中反映幼儿所处的现实社会生活。如识字游戏《小动物找家》《识字火车开过来》等,是教师创设出某种情境以让幼儿体验和了解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正常交往的简单过程。其反映了幼儿所处的现实生活,具有一定的社会性,能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同时又锻炼了幼儿认读汉字的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黄翠霞 《学周刊C版》2019,(8):163-163
通过在农村幼儿园开展混龄教育进行的探索与实践,可发现混龄教育能有效促进幼儿的道德、情感和亲社会行为等方面的发展。相比同龄教育,混龄情境中的幼儿更容易表现出亲社会行为,更愿意自主解决人际问题,问题行为的发生更少。  相似文献   

9.
如何使机器人这种人工认知系统获得人类水平的智能,是目前人工智能发展的主要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人类智能的运作机制和模式无疑是人工智能模拟的最好模型.情境觉知理论的提出和发展,为实现这个目标提供了一种合理的框架和方法论.这就是关于情境觉知的通用模型、注意机制、情境觉知目标与心理模型的匹配要阐明的问题."事件-控制-行动-适应性"模型是情境觉知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更突出了适应性表征特征.基于情境觉知理论开发的各种应用软件不仅是技术手段,更是方法论,体现在人工认知系统设计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10.
彭小萍 《考试周刊》2007,(34):111-112
霍建起的影片情境优美感伤,物境清新明丽,情境与物境交融,颇有中国古典诗词风韵。他的一部电影就是一首诗,将情思融进物象,借助跨越时空的想象,使情境与意象具体可感,从而使影片的"情"与"景"浑然一体,在优雅伤感的意境中,传达了导演对亲情、爱情,甚至人生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技术人工物结构与功能的多样性,致使潜在的"使用发明"问题出场。"使用发明"是技术人工物的结构或功能在使用领域中的扩大、转换或他用,是技术发明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转用发明"和"用途发明"等发明形式。"使用发明"与技术人工物的结构、功能和人的意向性直接关联在一起,"转用发明"是技术人工物结构的他用,而"用途发明"是技术人工物功能的他用。从发明的逻辑看,"使用发明"既是技术发明本身的延续,又是一类技术发明演化的新图景。  相似文献   

12.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经过多年的实践,我在教学中摸索出一条"探究性、生活化、情境式小课题研究"教学模式,不仅上课得心应手,学生也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13.
本对什么是旅游资源以及它包括哪些构成部分等问题作出了与传统观点不尽相同的回答,认为旅游资源的外延可扩大而分为四类,即自然类资源、历史性资源、人工吸引物与社会性资源,从而为我国城市旅游的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即开发社会性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14.
素养导向的教学变革强调提升学生解决真实性问题的素养,而随着教学变革的持续深入,教学实践中问题情境真实性不足的困境愈发凸显,学生创造性解决真实性问题的能力难以得到提升。为此,社会性科学议题由其真实性、争议性、劣构性等特征为创设真实性问题情境提供了新思路。在科技与社会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欧盟开启“促进科学教育中负责任研究与创新的实现”项目,开发教学新范式,建构“社会性科学探究式学习”教学框架。此外,项目跨国联合高校、研究机构等先后设计实施多项教师培训计划,致力于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借鉴该项目提出的教学框架与教师培训计划,我国可深入挖掘社会性科学议题之于真实性问题情境创设的重要价值,探索其与其他教学方法融合的可行路径;全面优化教师培训项目,助力社会性科学议题教学在我国的本土化实践与创新。  相似文献   

15.
非充分决定性反映的技术人工物结构-功能关系问题是技术人工物的物理属性与人的意向性之间关系的体现.由意向性指向物理属性的多样实现性为技术人工物结构-功能进化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路径.人的意向性为技术人工物结构-功能进化选择了方向.发明问题解决理论(TRIZ)对技术人工物进化过程中存在的普遍逻辑,即功能实现简单化与结构形式复杂化的逆向进化关系给予了较好的说明.  相似文献   

16.
面向智慧课堂的教育情境感知旨在利用情境感知技术打开课堂教学研究的"黑箱",对智慧课堂生态系统进行解构,挖掘深层次的教育规律.通过对"智慧课堂"和"情境感知"概念的阐释,提出面向智慧课堂的教育情境感知需要从数据感知层面对教育情境要素进行建模分析,实现基于活动流的教学过程解构,探究"人—机—物—环境"的交互作用机制,挖掘复杂情境下学习发生的内在机理.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人—机—物—环境—活动"的智慧课堂情境感知特征模型,对智慧课堂的学生和教师情境、设备和服务情境、内容和资源情境、时空和社会情境、活动和交互情境进行精准刻画.最后,从"智能感知层、智能分析层、智能服务层"三个层面构建了智慧课堂情境感知的实践框架,指出智慧课堂情境感知研究的开展需要通过对教育情境的智能感知和融合计算,探究智慧课堂的教育规律,构建基于情境感知的智能教育服务模式,以此对智慧课堂情境感知的研究愿景和实践路径进行了系统梳理.  相似文献   

17.
陈颖 《教师》2021,(9):113-114
幼儿的社会性发展至关重要,多元化生活体验场能为幼儿提供真实的生活情境、丰富的可操作材料。文章以多元化生活体验场——"百味书屋"为例,简要分析了多元化生活体验场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性。文章作者通过观察发现,多元化生活体验场对幼儿生活经验的唤醒、自我意识的发展、社会认知的建立、社会交往能力的提升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现在课堂教学研究中,我们频频听到"创设情境"、"情境教学"、"情境导入"等等之类的词汇。那到底什么是"情境"?乔纳森在《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一书中对情境作过这样的描述:"情境是利用一个熟悉的参考物,帮助学习者将一个要探究的概念与熟悉的经验联系起来,引导他们利用这些经验来解释、说明、形成自  相似文献   

19.
幼儿与同伴之间的互动行为是幼儿社会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研究幼儿具体的同伴互动行为及其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对于我们认识幼儿社会生活,把握其社会性发展过程中的基本特征,寻找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适宜性目标与策略具有重要价值。日常生活中,幼儿会经常出现一种"我也"行为。在不同的语言情境中,幼儿"我也"行为的意图也各不相同,我们对此种现象做了专门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沈婷 《教育教学论坛》2013,(51):180-181
低年级英语教学以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为主要目标,因此教学中要重视"兴趣"教育,特别是情境设计时要以"趣味性"形式为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