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望月怀远     
《今日教育》2010,(4):41-41
从古到今,多少文人墨客借中秋月圆寄托相思的情愫。“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但愿人长久,干里共婵娟”……人生短暂,日月永恒。月亮用她的沧桑见证了历史,见证了人间的聚少离多、喜怒哀乐和悲欢离合,只有她用清澈如水的目光默默地注视着、倾听着……  相似文献   

2.
月之距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在一个个国家不幸诗家幸的年代,多少人对月咏叹,留下了无数的千古绝唱。月光是月亮的长发,犹如丝丝细细“万条垂下绿丝绦”的垂柳枝,直垂到窗台上,给整个大地覆上了一层薄薄的寒霜,恍惚问,拉近了万水千山的距离。苏子与客泛舟赤壁,诵明月之诗,  相似文献   

3.
<正>与咏史诗并行不悖,且有着相似抒情轨迹、有时甚至可以等量齐观的一种诗歌,是怀古诗。说起怀古诗,我便想起李白《把酒问月》中的句子: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相似文献   

4.
中华民族历来对月亮有着特殊的感情,许多流传于世的诗歌都是将月亮融于内心情感之中。在诗人的笔下,月亮有着恬淡宁静之关、乡思旅愁之关、悠闲旷达之关和忧患悲悯之美。透过这些朦胧的月色,我们思接千载,能隐约察觉到古人咏月的感觉和理趣。  相似文献   

5.
每天晚上,一轮幽幽明月总会引起人们的无数遐想,古人写下了许多咏月寄怀的不朽诗文。在童话中,只有飘逸的嫦娥仙子和温顺的玉免才能在月亮上生存,到月球上去,是一件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  相似文献   

6.
思无邪     
<正>古人与自然亲,今人宁与物质亲。拿天上的月来说吧,古人对月,是亲、是敬、是怨、是恨。李后主一叹"春花秋月何时了",是剪不断的故国之思;纳兰一句"辛苦最怜天上月",是叙不完的情深意重。古人无法预想现在航天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一生骑牛慢走,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的古人老子。为什么至今还活着,活在许多乘高铁坐飞机日行万里巡天遥看千河的今人心中?而多少迅速成名且名噪一时的今人却速朽了!  相似文献   

8.
古典之殇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照古时人。”然而,多少古人有过的,今天的生存视野中却杳无了。  相似文献   

9.
一生骑牛慢走,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的古人老子,为什么至今还活着.活在许多乘高铁坐飞机日行万里巡天遥看千河的今人心中?而多少迅速成名且名噪一时的今人却速朽了!  相似文献   

10.
肖丽 《考试周刊》2014,(90):27-27
<正>"蟾宫深处,情绵千古",中国颂月亮就像外国颂上帝一样,"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嫦娥奔月、吴刚砍桂、月兔捣药……多少美丽的传说让我们赞叹不已。一、天涯共明月,国人数第一谦谦君子,温润如玉。中国人最爱君子,也很想做君子。"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月代表着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意象,因为"天涯共明月",都想共婵娟,所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是女性与母性的  相似文献   

11.
创造月亮     
<正>唐代传奇中,有这么三个小故事,分别叫做《纸月》《取月》和《留月》。"纸月"的故事是讲,有一个人能够剪个纸月亮照明;"取月"是说另一个人,能够把月亮拿下来放在自己怀里,没有月亮的时候照照;至于"留月"是说第三个人,他把月亮放在自己的篮子里,黑天的时候拿出来照照。我被这样的故事深深折服了。自然是惊叹古人想得奇、想得妙。将一个围绕地  相似文献   

12.
<正>"五四"新文化时期的胡适先生在提倡白话文的一次演讲会上,用"打油诗"发言说:"文字没有雅俗,却有死活可道。古人叫作欲,今人叫作要;古人叫作至,今人叫作到;古人叫作溺,今人叫作尿;本来同一字,声音少许变了,并无雅俗可言,何必纷纷胡闹?至于古人叫字,今人叫号;古人悬梁,今人上吊;古名虽未必佳,今名又何尝少妙?至于古人乘舆,今人坐轿;古人加冠束帻,今人但知戴帽;若必叫帽作巾,叫轿作舆,岂非张冠李戴,认虎作豹……"你看胡适先生这样深入浅出、诙谐幽默地将文言白话对照,介绍古今文字知识,你说幽默不幽默呢?  相似文献   

13.
文化继承分为两个方面过剩继承与欠缺继承.过剩继承是指今人的认识远已超过了古人的认识,继承仅仅是挖掘般的考古,去寻找古人与今人相似的思想.欠缺继承是指古人的思想为今人所欠缺,它能符合和满足今人的需要,继承能对今天的实际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提出过剩继承与欠缺继承,可以深化人们对继承传统文化的认识,寻求传统文化中真正值得继承的东西,提高继承质量.  相似文献   

14.
创造月亮     
<正>唐传奇当中,有这么三个小故事,叫做《纸月》《取月》和《留月》。《纸月》的故事是讲有一个人,能够剪个纸月亮照明;《取月》是说另一个人,能够把月亮拿下来放在自己的怀里,没有月亮的时候照照;至于《留月》,是说第三个人,他把月亮放在自己的篮子里边,黑天的时候拿出来照照。我被这样的故事折服了。自然惊叹古人想得奇,想得妙,将一个围绕地球运行的冷冰冰的卫星想成了自我的襟袖之物,更慨叹那不知名的作者"创造月亮"的非凡立意。不由得想,能够作出如此想象的心,定然无比  相似文献   

15.
月亮的别名     
中秋时节,你也许会对着夜空感叹:"好一轮明月!"其实,月亮还有许多好听的别名。因与日相对应而取的名字,如星、魄等。古人常以阳、阴对称日、月,日为阳,月为阴,故称月亮为太阴星、素魄等。如"不觉红日西沉,太阴星上"(明代吴承恩《西游记》)、"素魄近成班女扇,清光远似庾公楼"(唐代李端《和李舍人直中书对月见寄》)。  相似文献   

16.
“五四”新文化时期的胡适先生在提倡白话文的一次演讲会上,用“打油诗”发言说:“文字没有雅俗.却有死活可道。古人叫作欲,今人叫作要;古人叫作至,今人叫作到;古人叫作溺,今人叫作尿;本来同一字,声音少许变了,并无雅俗可言,何必纷纷胡闹?  相似文献   

17.
较之今人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赏析”,古人却早已是点到为止地为许多经典作品最到位、也最个性化地作了评析。在如今文学课时一再压缩等等客观因素影响下,“点到为止”教学法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创造月亮     
唐传奇当中有这么三个小故事,叫做《纸月》、《取月》、《留月》。"纸月"的故事是讲有一个人,能够剪个纸的月亮照明;"取月"是说另一个人,能够把月亮拿下来放在自己怀里,没有月亮的时候照照;至于"留月"是说第三个人,他把月亮放在自己的篮子里边,天黑的时候拿出来照照。我被这样的故事折服了。自然惊叹古人想得奇,想得妙,将一颗围绕地球运行的冷冰冰的卫星想成了自我的襟袖之物;更加慨叹这三则小故事"创  相似文献   

19.
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亮来寄托深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月亮这一意象常常成为人们思想情感的载体。月神,是中国民间最有影响的神仙之一。崇拜月神,在中国由来已久,在世界其他地方也是普遍现象,这起源于原始信仰中的天体崇拜。在黑夜中,月亮给人带来了光亮。月色朦胧,又  相似文献   

20.
月亮是人们非常熟悉和喜爱的天体,人们为它编写了许多动人的神话故事。月亮在人的眼中形状又有多种变化,这更增加了人们对它的兴趣。人们对月亮有很多描绘,也对它倾注了不少感情。写景的诗文,由于写了月亮而创造出了各种意境。李白的《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两句诗便创造出了高远朦胧的意境。杜甫的《旅夜抒怀》,“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两句诗创造出了雄伟壮阔的意境。朱淑真“月上柳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