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7 毫秒
1.
杨真 《文教资料》2010,(8):96-97
在长期的音乐实践中,人们赋予艺术歌曲特殊的涵义.中国艺术歌曲既借鉴外国艺术歌曲的表现手法.更加立足本土融合了我国民族音乐的特征。本文从中国艺术歌曲产生的背景,歌曲演唱的特征及歌曲演唱三个方面.阐述了关于中国艺术歌曲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2.
中国"五四"时期是新文化与旧文化的交锋期,这一时期的艺术歌曲反映了中国近代文化的进步,开阔了中国歌曲在艺术上的新空间。五四运动时期不仅是我国艺术歌曲形成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反映人民群众思想进步的时期。其艺术歌曲主要特征有:演唱风格很独特,创作品的艺术价值很高。它们充分展现了思想内容与完善的艺术形式高度统一的艺术境地。因此,本文着重阐述了艺术歌曲的艺术特征、演唱意义及价值,旨在更深入了解五四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和达到更广泛的传播。  相似文献   

3.
王吟 《文教资料》2008,(29):63-64
中国艺术歌曲产生源于近现代中国波澜壮阔的新文化运动.黄自是艺术歌曲创作最具代表性的作曲家.他运用西方先进的作曲技法,借鉴西洋乐器钢琴的伴奏形式,创造出了一种源于西方却不同于西方的艺术形式,即中国的艺术歌曲.本文分析了黄自艺术歌曲创作的背景,然后通过几首歌曲的创作,探索黄自艺术歌曲创作风格上卓尔不凡的艺术个性.  相似文献   

4.
中国艺术歌曲受其民族文化影响,形成了"诗"、"乐"、"画"意境相融的特点.演唱中国艺术歌曲,必须把握其内在特点,深刻体会其意境追求是准确诠释作品的首要条件,促使中国艺术歌曲的表演达到更高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5.
德国是浪漫主义艺术歌曲的故乡.在19世纪的德国、奥地利产生了舒伯特、舒曼、勃拉姆斯等具有代表性的艺术歌曲创作的作曲家.中国艺术歌曲继承了德奥艺术歌曲的创作手法和风格特征,同时又是结合了我国传统音乐特点与语言特征的产物.文章通过对中、德两国艺术歌曲产生的时代背景、语音差异、曲式结构特点和诗词不同韵味等方面进行比较,旨在让读者更好地了解与理解艺术歌曲.  相似文献   

6.
20世纪20-30年代是中国艺术歌曲产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中国作曲家借鉴西方艺术歌曲的表现手法,与我国近代民族文化发展和民族情感表达方式相结合,创作了许多的经典艺术歌曲,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艺术歌曲也在不断地发展.  相似文献   

7.
郑彤 《闽江学院学报》2009,30(4):119-122
回顾20世纪初的那段中国音乐史,在以萧友梅、赵元任为首的一批作曲家把艺术歌曲引入中国,将这种主题深刻、旋律优美的音乐体裁与中国诗歌相结合,而赵元任更是作为中国艺术歌曲的创始者,创作了独具特色的中国艺术歌曲作品,在中国近代音乐史上书写了永恒的篇章,对中国音乐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8.
谭小麟是我国20世纪40年代中国艺术歌曲创作的重要代表人物,他将西方现代派的作曲法与中国音乐文化的优秀传统相结合,创作出极富个性、别具特色的中国艺术歌曲.但是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很少有人演唱谭小麟的作品,更不用说研究如何诠释的问题.因此本文从音色、表情、伴奏等方面对谭小麟的艺术歌曲做一些粗浅的探讨,为今后演唱谭小麟艺术歌曲的演唱者们提供一些可资借鉴的观点,也为中国声乐教育中如何诠释中国艺术歌曲这一问题提供些许浅见.  相似文献   

9.
将《诗经》篇目涉及"水韵"的篇什做梳理与归纳,将梳理之结果会同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歌词创作与演绎间的相关问题,以新的视角结合部分《诗经》篇什中涉及"水韵"的篇章作艺术解读。意在从深入分析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歌词意境入手,使声乐演唱者在诠释古诗词艺术歌曲时,能够关注多重视角,从而进一步完善对作品的演绎。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18世纪西方艺术歌曲的诞生讲起,结合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实际,谈中国艺术歌曲未来的发展,对中国艺术歌曲创作的特点和音乐风格结合例子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并对21世纪中国艺术歌曲创作发展中的歌词创作、旋律写作和钢琴伴奏的设计三方面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积极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论述并举例分析了目前我国音乐艺术院校在声乐演唱专业的艺术歌曲教学中概念上的认识、作品表现的完整性与把握作品风格的准确性以及教学的科学性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只有正确认识艺术歌曲的基本概念、加强对其文化特征的认识、坚持教学中的规律性原则,才能真正完善我们的艺术歌曲的教学与实践,实现我国声乐艺术的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12.
鄂西北地区的向坝民歌是我国众多民歌中富有特色的一种。鄂西向坝民歌历史久远,内容丰富,音色优美,亲切自然,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从向坝民歌的文化价值,传承关系等角度,对这一民歌体进行收集和研究。搜索出我国原生态民歌的体裁和类型,进一步探索民歌演唱如何体现民族性、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原则。  相似文献   

13.
中国艺术歌曲在20世纪20年代初期正式产生,并迅速发展成为我国音乐文化活动中最重要的形式之一。陆在易是我国当代在艺术歌曲的创作方面卓有成就的作曲家之一,其相关作品代表着我国改革开放后声乐创作的发展路向和基本风格。本文旨在针对《我爱这土地——陆在易艺术歌曲选》中收录的七首艺术歌曲之一《桥》这首作品,通过对其曲式结构、和声功能、钢琴伴奏部分的初步分析,来观察陆在易艺术歌曲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4.
地灯是信阳地区一种独特的民间歌舞小戏,其唱腔部分叫灯歌。灯歌由运用加衬句、加锣鼓、人声帮腔、跺句到抢句子等各种艺术手段,发展成既有抒情性、舞蹈性,又兼备叙事性的具有戏曲特点的复杂灯歌形式。从简单的民歌形式演变为一种复杂的具有戏曲特征的歌舞小戏,展示了灯歌向花鼓灯、花鼓戏音乐演变的轨迹。灯歌在豫南花鼓灯音乐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5.
长沙蕴藏着丰富多彩、形式各样的民间歌谣艺术资源。幼儿园艺术教育中开发利用长沙民间歌谣艺术资源的内容有儿歌、劳动歌、生活歌、仪式歌。开发利用的策略是从兴趣入手的生成性开发、从主题入手的整合性开发和从环境入手的隐性开发。  相似文献   

16.
艺术歌曲是随着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热而兴起的一种歌曲体裁,中国艺术歌曲产生于民国初期,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本文以《大江东去》为例,从创作背景、调式调性、旋律风格、歌词、伴奏音乐等五个方面对其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旨在帮助我们在欣赏、演唱此类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时候,能够比较全面而准确地把握这类艺术歌曲的风格和审美价值,对传承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较为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贵州铜仁仡佬族民歌音乐艺术特征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铜仁仡佬族民歌是生长在我国武陵山区的一朵鲜为人知的、独具艺术特色的原生态艺术之花。独特的地理环境使这一民歌艺术保存了完好的原生态形式,其演唱散发出浓郁的泥土芳香。文章对铜仁仡佬族民歌的调式、旋律及歌词特征作了研究。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20~40年代是中国艺术歌曲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20世纪20年代,中国艺术歌曲在学堂乐歌的基础上,幵始了在中国的起步阶段;到了30年代,我国的艺术歌曲创作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40年代,我国的艺术歌曲更具有时代特征,无论是内容上还是创作手法上,都使我国艺术歌曲创作迎来了20世纪上半叶的繁荣时期。  相似文献   

19.
梅兰 《惠州学院学报》2007,27(2):127-128
浅析青主“我住长江头”歌曲在曲式结构、和声配置、旋律进行等方面的精心布局, 同时赏析了歌曲各段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20.
民族声乐艺术风格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民族声乐艺术是传统戏曲、曲艺、地方民歌等艺术形式的总称。民族声乐种类极为丰富,风格多样。"风格"由审美情趣、文化特征、生命状态等内容构成,是形成民族声乐艺术的基础;它丰富了民族声乐艺术的表现形式;"风格"是民族声乐艺术继承和发展的核心,主要体现在它的民族性、语言性和发展的包容性。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发展的必由之路,应以继承传统民族文化之精华,从而形成一种不失民族风格的声乐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