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拟话本小说和晚明市民心态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书于晚明的拟话本小说,确切而真实地反映了晚明市民的心态。具体说来,拟话本小说反映出了晚明市民阶层普遍具有的渴求财富、鸳逐感官刺激的和企盼“因果报应”的心态。这种心态的成因,与市民阶层的阶级构成、晚明的社会现实以及当时的哲学思潮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2.
20世纪初,清政府废除了科举制度并且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新式教育。对于这场教育变革,不同的士子有着不同的体验和感受,做出不同的评价。这一教育变革也影响到他们的教育活动的选择。他们中的一部分人通过调适,积极参予到教育变革之中;另一部分人却迟迟无法走出教育变革的影响而处处感到不适,与新式教育始终存在着某种隔膜。教育变革下士子心态的多样化,说明近代士子阶层的分化不仅表现在经济、政治等层面,也反映在他们的心理世界之中。士子心态分化的情况还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考察中国近代教育转型的有益视角。  相似文献   

3.
“新写实小说”作家们不是自觉结盟的创作群体,这个群体的出现反映了当时特定的历史时代的中国作家的心态。八十年代中期以后,中国的商业化进程高速推进,社会风尚转向了实用化与世俗化,新写实作家们对他们一向承担的启蒙、引导事业感到了迷惑,于是把眼光落在了在庸常生活中的普通人身上,他们在貌似零度情感的叙事中表述了他们的生存哲学。他们的新的“写实主义”是作家们对“小人物”式的自我身份的体认。对这种创作心态作深入研究可发现它与中国当代作家的两种特质有关:良知的并不坚定和理性的匮乏。  相似文献   

4.
中国早期佛教供养人服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早期佛教供养人服饰暨远志在佛教石窟和造像碑中,往往有很多世俗信众的形象,这种刻出形象的施主,我们称之为供养人。由于中国封建社会历来重视礼仪文化,制定严格的衣冠服饰制度,官民均不得倡越等级,因此,供养人服饰是当时社会礼仪的体现,反映了当时不同阶层的...  相似文献   

5.
古代中国知识分子被称为士人阶层,这个阶层由于对知识的占有和自身的使命感、责任感使然,常常表现出独特的孤独心态,而对这种心态的表达和消解,士人阶层也有其独特的方式和手段,这个过程同时也具有强烈的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6.
关于宋代的形势户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在长期的中国封建社会里,地主阶级内部总是存在一个享有封建特权的阶层,然而这个阶层的封建特权、经济地位以及和其他阶层的关系等,在各个历史时期都呈现着极其复杂的差别。在宋代,享有封建特权的地主阶层通称形势户。形势户是宋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问题,依照宋代法律条文并结合历史实际研究这一问题,会有助于揭露当时封建统治的黑暗和了解宋代政治、经济诸问题。本文试图就宋代形势户应包括的人户以及他们享有的封建特权  相似文献   

7.
“失语说“反映了一部分人闭关锁国的心态,在理论上是荒谬的.现代汉语是现代中国人自己生存境遇的产物,不存在什么“失语“.  相似文献   

8.
关注入的生命发展,尤其是强调物质生命与精神生命的统一,是颜元教育追求的核心点。在教育过程中培养人的生存能力和救世济民的本领,是教育促进生命发展的基本要素。颜元的这一追求反映了当时社会士农工商阶层的教育需要。  相似文献   

9.
第一,如何正确分析和认识中国当前社会的阶级、阶层和各类利益群体的变化。改革开放了,在某种意义上讲整个利益、利益分配格局,阶级、阶层、利益群体的结构发生了重大调整和变化,使得我们国家阶级、阶层、利益群体发生了迅速的分化、变化和新的组合。大量新的从事体力劳动和知识阶层劳动的人已经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而且农民阶级的变化也很大,一部分农民成了私人企业主,自由劳动者等,还有一部分涌进城市成了农民工人。一个新的社会阶层,一批新的社会阶层出现了。  相似文献   

10.
一个阶层的审美风尚总是内在地体现了这个阶层的基本文化存在状况及其价值取向 ,并反映着其产生的社会根源。本文试图通过对《世说新语》中反映出来的两晋名士关于饮食、清谈和山水之游的审美风尚的考察 ,探讨当时社会文化群体精神的存在情形 ,追寻两晋社会进程的基本脉动  相似文献   

11.
社会心态反映的是特定时空环境中人们的利益要求并对社会生活产生广泛影响的思想趋势或倾向。新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结构的发展,国人的社会心态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变化总体上是健康、开放的,但也有部分国人出现了不良的社会心态,引起这些不良社会心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转型的原因、也有政治、文化、民生等方面的原因。努力探索培育和引导国人健康社会心态的对策,有利于实现中国社会的科学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2.
大学教授是知识分子中的精英,在旧中国,他们虽然人数不多,但社会地位较高,同社会各界有较广的联系,而且大学教授可以通过个人的才能智慧以及遍布各个领域的弟子对社会施以诸种影响。绝大部分的大学教授具有爱国心、正义感,他们通过罢教、发表宣言等实际行动来揭露国民党反动政府独裁、内战的真面目。他们的行为对国统区学生运动的进行,对唤起人民群众的觉醒起了重要的作用,这也是国民党政权最终崩溃的一个因素。  相似文献   

13.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社会变革时期。新兴的知识分子阶层,作为一支独立的社会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在这场伟大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中发挥了巨大的历史作用。一是充当了社会变革的舆论制造者和鼓吹者;二是充当了社会变革的设计师;三是充当了社会变革的实践者;四是充当了文化的传承者和创造者。  相似文献   

14.
在混乱痛苦的时代,魏晋士人不得不以痴狂的面目对抗现实,他们或静观人生,或玩笑人生,或表演自我,而在骨髓中却是一群真正的思考者,是一群严肃对待信仰的人,又是历史上第一批争取思想自由与个性独立的“反叛者”。他们推崇艺术的形而上学,赋予人生以一种审美价值,由此而超脱自身,玩味自身,以喜剧的态度面对悲剧的人生,在超越现实的基础上实现自我,从而达到生命自救。  相似文献   

15.
清代幕友的种类很多,其中的刑名幕友在社会生活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他们帮助地方政府处理行政事务、析案断狱。他们为主官所请,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且来去自由。刑名幕友的来源很广并且没有确定的服务年限,他们一般与州县官的私人关系很好,为此幕友中有些人却擅用职权,清政府采取了一些防范刑名幕友擅权的措施,却收效甚微。  相似文献   

16.
南昌方言中保存着数量颇为可观的近代汉语词,它们有的直接承传至今,有的则发生了一些变化,最显著的是词义的演变。研究它们,对于南昌方言乃至赣方言的词汇历史比较研究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本文讨论了若干条南昌方言中的近代汉语词,并就其词义演变作了较为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明清时期江南市镇普遍兴起。"地以人兴"的金山四巨镇之一的干巷镇具有特殊的发展条件,吸引着不同身份的人前来或隐居或经商。根据朱栋撰《干巷志》统计至少有43个姓氏杂居一起,他们通过建立起"婚姻圈"、"文化圈"和社会上层与下层之间的"互惠圈",编织了一个复杂而稳固的社会关系网络,对稳定和团结社会力量起了一定作用。但是,在以传统儒学为主流,"四民观念"、"等级尊卑"思想影响下,要想进入这一网络是相当艰难的,特别是对"四民"之末的社会新生力量--商人来说,更是要付出沉重的代价。  相似文献   

18.
诸葛亮被历代上流社会推崇为“圣贤宗师”,在民间却经历了一场独特的形象神化过程.在各种离奇故事的流传中,诸葛亮逐渐脱离了原始形象,被改造成法力无边的半人半仙,演绎出一条神道色彩浓郁的亲民路线.诸葛亮民间形象的神化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宗教亦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实质是历史社会心态的归结过程.  相似文献   

19.
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持续扩大,研究生面临着择业过程中的种种问题,由此出现了一些不良心态和心理误区。研究生的择业观生动地反映了我国社会转型期人们急剧变化的思想观念和趋于实用的价值追求。文章围绕研究生择业过程中的不良心态与心理误区展开了深度探讨与理性分析。  相似文献   

20.
沦陷时期江苏地区各阶层在大敌当头时的心理和行为:战争初期,社会混乱,国民政府官员弃民而逃;土匪、地痞流氓则浑水摸鱼,大肆抢劫;普通民众则处于高度恐慌状态,为躲战乱,流离失所;城镇地区则有地方头面人物(地方耆老、商会会长等)联系日军,或者迫于后者的压力,出面组成维持会,稳定秩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