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成书于元末清初的《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作为英雄传奇小说的代表,《水浒传》中既有写实的内容,也有充满想象力的色彩的玄幻内容,神秘主义、宿命论和现实主义相交杂糅在这部小说中,形成了《水浒传》独特的文学风格。本文将把《水浒传》中的奇幻内容描写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奇幻色彩在我国小说创作中的成因以及作用,对《水浒传》进行文学审美赏析。  相似文献   

2.
《水浒传》作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在我国历史发展上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无论是在故事发展情节方面还是在人物描写刻画方面都十分深刻且形象。《水浒传》通过演绎我国历史上农民起义发展的整个过程来对起义英雄人物形象和性格进行塑造。比较典型的人物有林冲、武松、宋江等英雄人物,而生动形象的人物描写对这些英雄人物的刻画可谓是淋漓尽致,就《水浒传》中的武松人物形象展开研究,以便更好地探讨《水浒传》整体的人物描写方法和塑造方法。  相似文献   

3.
《水浒传》以其塑造人物形象之鲜活生动,运用白话之纯熟精妙,思想内涵之丰富复杂,确立了其在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并与《三国志演义》一起奠定了我国古代长篇小说的民族形式和民族风格。从文本研究角度去解读《水浒传》,会发现它与京杭运河有着颇深的渊源。本文拟从梁山泊地理风貌、《水浒传》作者籍贯、《水浒传》中地名、景物、饮食风尚、语言特点等角度剖析《水浒传》与京杭运河之渊源。  相似文献   

4.
董大良 《生活教育》2012,(19):59-61
《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江湖豪客传》,是中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之一,可谓家喻户晓。施耐庵根据话本、民间故事、戏曲写出我国第一部长篇白话小说《水浒传》,在我国白话文学的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这部小说塑造了108位个性鲜明的英雄好汉形象。行者武松打虎的故事妇孺皆知,广为传诵。在多个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入《景阳冈》这篇课文不是偶然的,有其必然性。《水浒传》是我国古典文学的一朵奇葩,让我们的孩子从小接受传统文化的,  相似文献   

5.
《水浒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小说最核心的思想是宣扬忠义思想。小说作者就是沿着这一思维格局,把《水浒传》写成了一部忠义传。宣传忠义思想,这是《水浒传》客观存在的最突出的思想倾向。本文结合前人的研究,就《水浒传》的“忠义观”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2010年10月“天下水浒论坛”会议讨论的问题有:毛主席对《水浒传》的理解和应用;《水浒传》版本、作者和成书背景;《水浒传》艺术成就及其源流;《水浒传》人物真实性及梁山遗迹、梁山遗址的开发问题;《水浒传》研究的新动向和对《水浒传》的贬抑。  相似文献   

7.
明清是我国小说史上的繁荣时期,明清小说和汉赋、唐诗、宋词、元曲一起构成了纵贯中国文学史不可或缺的一环。其中《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长篇小说。国内外学界对明清小说尤其是《水浒传》的研究经久不衰。今年,首届中国(梁山)天下水浒论坛的成功举办,掀起了专家学者对《水浒传》的新一轮研究热潮。为给专门从事《水浒传》及其它明清小说研究的专家学者和对明清小说感兴趣的广大读者提供一个讨论交流的平台,本刊特开辟"《水浒传》与明清小说研究专栏",将不定期集中刊登国内外有关《水浒传》及其它明清小说研究的精彩论文。本刊真诚欢迎专事《水浒传》及其它明清小说研究的专家学者们不吝赐稿(字数尽量控制在1万字以内,特殊稿件可不限字数,专栏文章稿酬从优)。  相似文献   

8.
《金瓶梅》是从《水浒传》中潘金莲的故事敷衍而来的.从学接受的角度来看.《金瓶梅》对《水浒传》是一种接受的关系。这里讨论了《金瓶梅》接受《水浒传》的具体情况.即作选择《水浒传》的原因和《水浒传》对《金瓶梅》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水浒传》第一节 《水浒传》的成书过程和作者一、成书过程:(略)二、作者:根据现存《水浒传》最早刊本的署名和记载,本书的编著者为施耐庵和罗贯中。三、版本:主要有百回本、百二十回本和七十回本三种。第一节 《水浒传》的思想内容一、通过对北宋末年宋江起义的描述,艺术地概括了我国封建社会后期人民起义发生、发展直到失败的全过程,并展示了当时广阔的社会生活图景。  相似文献   

10.
绪 论《红楼梦》是我国古代散文文学的杰作,它和《水浒传》一起成为我国古典小说史上的泰华双峰。  相似文献   

11.
《水浒传》中所写到酒家有30多处,它们是我国古代酒家群体形象在小说中的生动展现。《水浒传》中酒家的群体形象表现在商业观念和经营方式上的主要特点是:文明服务、特色经营和美感理念。  相似文献   

12.
知晓、熟悉《水浒传》的情节,是开展《水浒传》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基础;了解文本特征,是深化《水浒传》教学内容的依据。《水浒传》的文本特征体现在三个方面:“魔幻+现实”——贯穿《水浒传》情节的一条主轴;情节错讹——特殊成书过程导致的必然结果;人物评价——毫不隐讳的秉笔直书。只有弄清《水浒传》的文本特征,才能科学进行《水浒传》整本书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13.
金圣叹(1608—1661)是我国明末清初一位杰出的美学思想家和文学批评家。他一生酷爱文学,曾评点《离骚》、《庄子》、《史记》、杜诗、《水浒传》和《西厢记》,美称之为“六才子书”。其中,价值最高,给予当代和后世影响最大的,当推《水浒传》评点和《西厢记》评点。清人冯镇峦称:“金人瑞批《水浒》、《西厢》,灵心妙舌,开后人无限眼界,无限文心。”实非溢美之词。金圣叹对《水浒传》尤有偏好,认为“天下之文章,  相似文献   

14.
借助互文性理论,尝试分析《忠臣水浒传》之于《水浒传》的仿作和戏拟。山东京传的《忠臣水浒传》通过对原作《水浒传》情节的直接引用、转换引用以及对人物形象的组合拼贴等,与原作发生多重层面的互涉关系;并且通过互文性的叙述手法,超越了原作《水浒传》的主题,使小说文本获得了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施耐庵写虎     
老虎被称为兽中之王,古今中外教不清的文人墨客写过它、画过它。我国的古典名著《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写虎更是写出了千古佳话。《水浒传》中有好几处写  相似文献   

16.
《宝剑记》主要取材于我国古典小说《水浒传》中"林冲落草"这段故事。相较来看,《宝剑记》继承了《水浒传》的很多方面,包括主要人物设置,故事情节内容,"忠奸"主题思想。除此,《宝剑记》在人物形象、情节脉络、中心矛盾、起因结局等方面又有所创新。《宝剑记》对《水浒传》的改编凸显出明中叶反封建专制统治的社会思潮和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也是作者李开先个人心灵世界的直接映现,具有明显的进步性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水浒传》是在我国伟大的农民战争中诞生的一部文学作品。自元末明初《水浒传》问世,如何评价这部作品,在地主阶级内部就形成了针锋相对的两个学派的观点。李贽和金圣叹在评点《水浒传》上的对立,反映了晚明文艺批评战线的儒法斗争。李贽站在进步的法家立场上,坚持革新的文学路线,热情地赞颂农民起义,肯定这个文学上的新生事物;金圣叹  相似文献   

18.
《水浒新传》是张恨水20世纪40年代创作的一部《水浒传》的续书,它是接续金圣叹七十回本《水浒传》来写的。该书改编了《水浒传》的一些故事情节,突出了《水浒传》中梁山英雄的结局,借鉴了《水浒传》景物描写的手法并有所发展。同时,它将《水浒传》中"逼上梁山"的主题改变成抗金战争的主题,将原来的阶级矛盾改变成民族矛盾。在人物形象方面,它重新塑造了时迁、卢俊义、关胜等抗战派人物,强调了抗战派与投降派的矛盾和斗争,鞭挞、讽刺了投降派。作为《水浒传》的续书,该书在艺术上基本上是成功的,它的经验和教训在名著续书中带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19.
《后水浒传》是一百二十回本《水浒传》续书,这部续书不论在思想、情节、结构方面都对原著有继承与发展。本文通过对《后水浒传》与《水浒传》的比较阅读探讨其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20.
儒、道、佛三教思想的融合,是《水浒传》宗教美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特征。《水浒传》小说中具有浓郁的儒、道、佛三教的观念和思想,体现了我国民族宗教的儒、道、佛相融相通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