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反思是民办高校英语教师自主发展的重要环节,是实现教师自主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探讨了反思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培养反思型英语教师的必要性,并结合教学实践构建了基于反思型教学实践的民办高校英语教师自主发展模式。在这一模式中教师通过开展基于课堂教学实践的行为研究,不断反思教学实践与经验,提高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能力,最终实现教师职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2.
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办出师范特色的关键。南阳理工学院教育学院按照《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要求,秉承优势,探索了幼儿教师培养“全实践”模式。本文阐述了教师培养“全实践”模式的背景、界定、意义以及“理论的实践化”、“实践的理念化”、“反思的常态化”的渗透式教师培养“全实践”模式的实践一反思价值取向理念,以期克服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割裂的弊端,改变传统封闭型的理智取向教师培养模式,为提高师范生的教育水平和实践能力探索有效途径,走出一条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的幼儿教师培养之路。  相似文献   

3.
培养反思型教师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反思是师范生专业成长的起点,反思型教师的培养工作应前移至师范教育阶段。高师院校应加强对师范生反思能力的培养,指导师范生对个人原有教育观念和教育实践活动进行反思,使反思成为一种习惯,这对师范生终生职业生涯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4.
在教师教育一体化背景下,为进一步深化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反思型教师培养从职后向职前推进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在反思型教师的职前培养过程中,主要采用"大学教师示范—激活缄默知识—强化教学实践—加强交流与研讨"等模式,建构反思实践共同体,提升高师小学语文教育专业学生的反思能力,为其入职后成为反思型教师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廖嫚 《考试周刊》2010,(54):33-34,7
反思型教师教育体现了现代教师教育的必由之路,是对传统经验型教师的超越。反思型教师教育是备受推崇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在教师继续教育中,反思型教师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教师的批评性反思能力,本文对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应遵循的反思原则、反思性教学的过程、反思性教学的方法,以及我国的教师教育和教学的影响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反思实践在教师专业成长中备受推崇.如何将反思实践能力的培养延伸至职前教师培养阶段,是教师教育一体化的要求.以反思实践促进职前教师的成长,顺应了建构实践取向的教师教育理论潮流,而体验学习所强调的经历、体验、反思、实践的往复循环,为职前反思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理论支撑与操作指南.  相似文献   

7.
我国反思型教师职前培养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思型教师教育是当前教师教育改革的国际潮流。在我国进行反思型教师的职前培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价值,这表现在:反思型教师职前培养是我国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促进职前教师内隐理论的科学转化;为入职后教师专业能力的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在反思中职前教师实现对教育和自身角色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分析高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传统模式的弊端,提出基于反思性理论促进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建构高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反思型模式,包括反思型的大学英语教师教育模式和教师教学模式,调动高校英语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进行自我反思的积极性,激励教师积极反思自己的学习实践和教学实践,实现专业综合素质更好更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教师职后教育的重要性入手,分析了大学教师职后发展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结合反思型教师理论,指出教育主管部门应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及氛围建设,调动教师在职专业发展的能动性,为大学教师在职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大学教师作为专业发展的主体,应该掌握发展的主动权,通过与同伴协作、行动研究等反思型教师教育的策略,培养对教学实践的反思能力,有力地促进其职后专业发展能力的建构。  相似文献   

10.
反思是教师自我发展的重要机制,培养教师的反思能力是提高教师职业素养的重要途径。为此,我们构建了“反思型”的新教师试用期培训模式,该模式突出了新教师反思意识、反思习惯和反思能力的培养,强调合作与信任,重视新的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主张运用多种反思手段,促进新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使新教师获得良好的适应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80年代反思性教学理论和实践在西方发达国家兴起,它一出现便引起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反思性教学因具有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的实践合理性而迅速影响到世界各国成为一股强劲的教学思潮。反思性教学是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它以解决问题为基点,以增强教师的责任感为突破口。从而为我国培养反思型教师,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提供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针对实证主义认识论所造成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者与实践者相分离的状况,舍恩在《反思性实践者》一书中提出"行动中反思"的实践认识论,描述了知行合一的反思性实践者的形象。本文对其理论渊源进行了梳理,并通过对其在教育界的反响进行评述,探讨了舍恩的实践认识论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指出这一理论框架为揭示教师的缄默知识和实践性知识、帮助教师进行专业自主发展以及探索教师的知行合一等问题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13.
反思性教师培训由于其能够使教师获得新的教学观念及持续的专业发展而被国际教育界广为推崇。对由于教师反思视野狭隘、反思深度不够与意志不坚等原因,教师在参与反思性教师培训的过程中出现的“反思虽行,观念不改”、“视野封闭,观念难新”、“观念虽新,能力不变”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若干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反思型教学模式与大学英语写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思型教学模式是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从而促进教学能力的提高。自我反思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通过作者在写作教学中所做的尝试,论述其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作为具有创新能力的实践主体,在实践教学中幼师生能够通过反思提升自己的理论认识和实践水平。幼师生的教学反思应主要定位在对幼儿发展需要的准确把握上。在此基础上,幼师生通过在实践中的自觉、观察、批判、创新计划和创新实践,逐步实现自身教学反思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顶岗支教实习是师范生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其教师教育能力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当前师范生顶岗支教实习的现状是具备基本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但心理状态不稳定,学科教学知识缺乏。因此,师范生应该认真修习职前教师教育课程;在顶岗支教实习中认真钻研教学,经常与指导教师沟通,学会教学反思,促进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7.
职前教师教育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奠基阶段,应该着眼于教师专业发展来规划和实施高等师范教育课程;教师专业发展不是教师把某种普遍的、规范的教育理论直接应用于教育实践的过程,而是融入教师个人的实践性知识不断发展的过程。据此,笔者认为我国高等师范教育课程应密切联系真实的教育情境,着力培养教师的实践能力、专业判断能力和研究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帮助教师养成反思习惯,为教师终身的专业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对"教师即研究者"命题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对教师做研究的质疑主要表现在对其研究的合理性与有效性等问题的反思与批判上.我国新一轮教育改革提出"教师即研究者"的命题,对教师做研究给予了充分肯定.但是,广大教育理论者与实践者要认识到教师做研究与教育专家做研究是不同的,教师所做的研究是教师对学校和课堂工作进行的一种系统的、有目的的探究,是教师与研究者、教学与研究的统一.反思性实践是教师做研究的最好范式,它强调教师对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反思,使实践与理论相联结.  相似文献   

19.
Shortly after the publication of The Reflective Practitioner (1983) and the sequel Educating the Reflective Practitioner (1987) 'reflection-in-action' became a major concept in teacher education. The concept has, however, been criticised on ontological/epistemological as well as practice oriented accounts ( Van Manen, 1995; Newman, 1999 ; Erlandson, 1995). In this paper I argue that reflection-in-action is a theoretical construction that snatches the interacting, working, and producing bodies from their practices, and consequently, matters of politics, of discipline, of institutional interaction and of the workings of social categories are reduced to matters of thinking. Turning to Foucault (1991) I claim that the doctrine of reflection is interwoven in the logic of discipline.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为了促进教育的快速发展,掀起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反思性教学作为一种基础理论和教学模式受到了格外重视。什么是教学反思,怎样进行教学反思以及教师反思能力如何培养等问题,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