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对油田结垢垢体的类型、油田结垢的原因、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做了简要综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国内外较成熟的防垢措施,重点阐述了化学阻垢法中油田阻垢剂的发展、各阻垢剂的优缺点及其适用场合.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常见化学防垢荆的类型、性能及研究应用现状,针对现有化学防垢剂的防垢特点,作者特别指出了一种新型的防垢剂——纳米诱垢剂,该防垢剂可有效地应用于油田水处理中,特别对于油田水中的硫酸钡/锶垢具有很好的防垢效果,并指出了化学防垢剂今后的工作重点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MA-AM-BA三元共聚物的合成及其阻垢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水为溶剂,过氧化物为引发剂,马来酸酐(MA)、丙烯酰胺(AM)、丙烯酸正丁酯(BA)为单体。合成了MA—AM—BA三元水溶性聚合物。探讨了引发剂及分子量调节剂用量、单体比例、聚合温度、聚合时间与聚合物阻垢性能的关系,在最佳合成条件下的聚合产物对CaCO3垢、CaSO4垢的阻垢率分别为97.10%和98.42%。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共聚物P(MPEGMA/AA)中单体聚乙二醇单甲醚甲基丙烯酸酯(MPEGMA,分子量550)、丙烯酸(AA)摩尔配比对阻垢分散性能的影响,并用X衍射(XRD)和电子扫描电镜(SEM)观察了碳酸钙垢晶型变化.结果表明,当共聚物中MPEGMA摩尔含量为1%~5%,共聚物具有较好的阻垢分散性能;ρCa^2+为625mg/L,ρhco3^-为600mg/L,阻垢剂用量20mg/L时,阻碳酸钙率达70%以上;阻垢剂用量为5mg/L,阻磷酸钙率达80%以上,分散氧化铁上层清液最小透光率为62%.阻垢剂的侧链聚醚对碳酸钙垢具有晶格扭曲和分散作用.  相似文献   

5.
用原料A、B、C在104-107℃下引发聚合生成阻垢剂A—B—C;以A、B为原料在上述条件下合成A—B。在含Ca^2 、HCO3^-均为250mg/L的水质条件下,用EDTA法评定其阻垢率。同时就原料的不同配比、共聚物的浓度、复配性能及温度等对阻垢率的影响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6.
以丙烯酸、聚乙二醇单甲醚(分子量为400,1000)丙烯酸酯为原料,合成了两种含膦酰基醚基羧基的共聚物阻垢荆T-400和T-1000,以静态阻垢方法分别从阻垢剂用量、钙离子浓度、阻垢时间、阻垢温度及溶液pH值考察了侧链聚醚聚合度不同的两种阻垢剂对阻碳酸钙垢、硫酸钙垢性能的影响差异.结果表明,T-400、T-1000两种共聚物阻垢剂具有优良的阻碳酸钙垢性能和优异的阻硫酸钙垢性能;共聚物用量为12mg/L时,侧链聚醚聚合度小的共聚物T-400阻碳酸钙垢性能优于T-1000;共聚物用量为4mg/L时,侧链聚醚聚合度大的共聚物T-1000阻硫酸钙垢性能优于T-400.  相似文献   

7.
以甲基丙烯酸丁酯和丙烯酸丁酯为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聚乙烯醇为分散剂,水为分散介质,通过正交试验,采用悬浮聚合法制备了自溶胀型的吸油树脂,并考察了树脂的吸油性能。结果表明:n(BMA)∶n(BA)=1∶2,引发剂用量0.8%,交联剂用量1.6%,分散剂用量5.0%,温度为80℃,反应时间为5h,水油比为7∶1时,甲苯的吸油率达17.24g.g-1。在2.5 h内,树脂基本达到饱和吸油状态,同时保油率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油田传统阻垢方法的分析,提出了一项挤注与堵水结合的阻垢新技术。该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将化学防垢液挤入井筒周围地层内(防垢剂可被物理吸附或形成沉淀滞留于地层多孔介质中),再通过堵剂选择性堵水而将阻垢剂封堵在地层的孔隙介质内,形成一个地下阻垢剂的“仓库”,随后阻垢剂将随产出液缓慢地被地层流体带出并进入井筒、地面管线及设备,从而达到阻垢剂连续释放、长效阻垢的目的。通过室内对阻垢剂阻垢效果的评价和填砂管封堵实验及防垢剂挤注寿命实验等优选出适合胜利纯梁油田的阻垢剂及与其配套的选择性堵剂。理论分析和室内实验结果证明所提出的挤注与堵水结合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合成了一系列丙烯酰胺接枝淀粉(St-g-PAM),选择性能最优者与亚硫酸钠复合成抗温耐盐降滤失剂HRS产品.结果表明,高接枝率的St-g-PAM具有良好的降滤失性能.本实验中,提高引发剂浓度与反应温度,先有利于接枝,而后又会导致接枝率下降.增加丙烯酰胺浓度能促进接枝反应.加入一定量亚硫酸钠与Stg-PAM(接枝率=123.9%)复配,降滤失性能得到进一步改善.基于此制备而得的复合型降滤失剂HRS,只需1%的低添加量,就能将150℃老化16 h的盐水与饱和盐水基浆的FLAPI从132 mL和160 mL降至7 mL以下.该产品已在高庙-3深井钻探中得到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10.
挤注与堵水结合的阻垢技术室内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油田传统阻垢方法的分析,提出了一项挤注与堵水结合的阻垢新技术。该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将化学防垢液挤入井筒周围地层内(防垢剂可被物理吸附或形成沉淀滞留于地层多孔介质中),再通过堵剂选择性堵水而将阻垢剂封堵在地层的孔隙介质内,形成一个地下阻垢剂的“仓库”,随后阻垢剂将随产出液缓慢地被地层流体带出并进入井筒、地面管线及设备,从而达到阻垢剂连续释放、长效阻垢的目的。通过室内对阻垢剂阻垢效果的评价和填砂管封堵实验及防垢剂挤注寿命实验等优选出适合胜利纯梁油田的阻垢剂及与其配套的选择性堵剂。理论分析和室内实验结果证明所提出的挤注与堵水结合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以马来酸酐、丙烯酸、PP单体自由聚合合成阻垢剂,研究引发剂用量、反应物摩尔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阻垢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MA与AA摩尔比为7~8时,单体PP用量为10%,引发剂用量为8~12%时,在80℃时反应6~7h合成得到的共聚物阻垢性能最好,阻垢率可以达到95%。  相似文献   

12.
以香蕉茎纤维和丙烯酰胺为原料,过硫酸钾和亚硫酸钠为引发剂,制备了香蕉茎纤维-丙烯酰胺高吸水树脂.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树脂吸水率为响应值,选取酰纤比、反应温度、引发剂用量和交联剂用量为自变量,利用Box-Behnken设计和响应面法对各自变量及其交互作用对树脂吸水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得到了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模型.香蕉茎纤维-丙烯酰胺高吸水树脂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酰纤比9.9 g/g、反应温度48℃、引发剂用量1.9%和交联剂用量0.18%.在此条件下,测得所制备的吸水树脂吸水率为461.22 g/g,与预测值相对误差为0.68%,说明响应面优化香蕉茎纤维-丙烯酰胺高吸水树脂的制备工艺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与可靠性,该方法可用于香蕉茎纤维-丙烯酰胺高吸水树脂制备工艺的优化.  相似文献   

13.
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以丙烯酸和丙烯酰胺为主要原料,司班60等作为分散剂,环己烷为介质,过硫酸钾-亚硫酸氢钠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合成吸水树脂;考察了防粘剂、分散剂对树脂性能的影响,并对树脂的各种性能进行了分析。实验表明:丙烯酸和丙烯酰胺的单体摩尔比为1∶1.5,水油比为1∶4,引发剂0.7%(质量分数),交联剂0.06%(质量分数),分散稳定剂8%(质量分数),防粘剂PEG-2000和PEG-6000比为1∶1,丙烯酸与氢氧化钠的中和度为75%,反应温度控制在60℃,反应时间为1.5 h,在此条件下,树脂吸水率达870g/g。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以Cu(Ⅲ)离子为引发剂,淀粉与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的反应规律及吸附规律.探讨了引发剂Cu(Ⅲ)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淀粉与丙烯酰胺的质量配比等因素对单体转化率、接枝率、接枝效率的影响,确定了最适宜的引发体系、反应条件和工艺路线.同时研究了改性淀粉和纯淀粉对Pb2+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淀粉经过改性后的吸附性能明显优于未改性淀粉的吸附性能,达到相同吸附量的吸附时间也缩短.最后,对接枝产物进行了红外表征.  相似文献   

15.
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以液体石蜡为连续相、丙烯酰胺水溶液为分散相、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过硫酸铵为引发剂、Span-80和OP-10为复合乳化剂,制备了丙烯酰胺均聚物(PAM);考察了溶剂、交联剂及其用量、氮气、单体浓度、乳化剂种类、油水比、引发剂用量对PAM均聚物性能的影响.较佳的聚合条件为:交联剂的用量为单体质量的2.5%,单体AM的含量为40%,油/水质量比接近1.0,引发剂过硫酸铵为单体含量的0.9%,使用复合乳化剂Span-80/OP-10,HLB=5.35.在此聚合条件下,制得的PAM均聚物的粘度较大,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16.
超声波抑制积垢的影响因素与作用原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静态抑垢实验,研究了积垢溶液中[Ca2+]和[Mg2+]总浓度,溶液的pH值对超声抑垢的影响,得出超声抑垢的适宜条件;引进抑垢曲线新概念,直观地描述超声抑垢的效果,并从抑垢静态、动态实验得到验证;同时研究了超声波对溶液的电导率,表面张力的影响.最后,探讨了超声波的抑垢机理,为超声防垢的实际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高分子聚合物可以有效降低钻井液的滤失量,改善钻井液的流变性能。采用水溶液聚合,以丙烯酸、丙烯酰胺为单体,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制备了共聚物型降滤失剂,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即丙烯酰胺和丙烯酸的质量比为3:2,单体加量10%,引发剂加量0.2ml,反应温度为75℃,反应时间为3h。同时对其降滤失性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合成产物--新型水处理剂乙二胺-N,N'-二乙酸-二甲叉膦酸(EDDAP)阻碳酸钙垢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EDDAP在阻碳酸钙垢性能方面明显优于HEDP.  相似文献   

19.
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以液体石蜡为连续相、丙烯酰胺和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水溶液为分散相、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过硫酸铵为引发剂、Span-80和OP-10为复合乳化剂,制备了丙烯酰胺(AM)-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阳离子共聚物;考察了引发剂含量、单体AM与DMDAAC的摩尔配比、复合乳化剂Span-80与OP-10的质量配比及含量、聚合温度、聚合体系pH等对AM-DMDAAC阳离子共聚物性能的影响.较佳的聚合条件为:过硫酸铵占单体总质量的1.0%,n(AM):n(DMDAAC)=1.6,m(Span-80):m(OP-10)=96:4(Span-80和OP-10复合乳化剂的亲水亲油平衡值约为4.7),Span-80和OP-10占油相质量的6%,聚合温度40℃,聚合体系pH约为5.0.在此聚合条件下,制得的AM-DMDAAC阳离子共聚物的粘度较大,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20.
以K2S2O8-NaHSO3氧化还原体系为引发剂,合成了羧甲基纤维素(CMC)-丙烯酰胺(AM)-壳聚糖(CTS)接枝共聚物.研究了单体浓度、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以及壳聚糖用量对接枝共聚反应的影响.采用红外光谱(FI-IR)对接枝聚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当AM=1.00 mol.L-1,引发剂(K2S2O8/NaHSO3=1∶1)浓度为5 mmol.L-1,mCTS/mCMC=1/5,反应温度55℃,反应时间3 h时,AM的转化率和接枝效率可分别达到76%和9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