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英语动词名词化过程中,动作主体与客体的相应转化、句法限制、语义变化等一直以来都是研究的重要问题.传统的语法研究多注重其形式和语义的变化,较少关注其中的句法限制与深层的认知结构.而构式语法却能很好地阐释英语动词名词化过程中发生的主客体转变,以及语义变化现象,从而揭示出英语中产生名词化现象的理据.  相似文献   

2.
名词在非范畴化过程中,往往丧失了范畴属性特征的某些典型特征,同时获得了新范畴的一些特征。这些非范畴化特征使得名词在非典型句法位置上的句法、语义特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同其他词类的句法、语义特征相接近,促使名词发生了功能游移。因此,名词的功能游移是名词非范畴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在词类问题上,汉语和印欧语存在根本区别。本研究目的是探索汉语婴幼儿早期句法范畴的习得机制,通过分析母亲的输入语言,揭示汉语婴幼儿习得名词和动词范畴过程中,是否有可能利用某些语音韵律特征来区分名词和动词。我们采用无意义的同音异形动词和名词对,嵌入母亲使用的高频动词和名词短句中,分析了20位普通话母亲的输入语音中的动词和名词的韵律特征,发现孤立单念的名词和动词的韵律特征没有差异,而在设计的动词和名词短语中,母亲的输入语音在韵律特征上有差异,首先显著地表现为第二音节的平均音高差异,其次为第一音节与第二音节的时长比。用韵律参数进行区分实验,我们得到60—70%的动词和名词可以得到正确区分。我们推测这些韵律特征差异可以帮助婴幼儿获得连续话语中词类的区分信息,即韵律特征是婴幼儿习得连续话语中的不同词类范畴的有效信息之一。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汉语中,"管"字不仅具备名词、量词、动词的语法功能,而且在历史演变过程中产生了介词、连词、助动词和语气副词等用法。该论文首先对沈丘方言词"管"同时具有的以上这七种词类举方言实例进行论述,然后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及相关文献资料,试图梳理出名词"管"虚化成了动词、语气副词的过程。名词"管"的语法化,主要经历了"名词>动词>副词>语气副词"这样一个过程。同时,"管"的语法化动因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多个原因共同促成名词"管"的语法化,语义的变化、句法位置的变化以及隐喻模式、降类原则都是"管"字语法化的重要动因和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5.
动词名词化是动作逐步转化为动作状态、动作概念直至参与动作的人或物的过程。本文首先从词法和句法方面阐释了动词名词化的语言表征。然后通过Langacker认知语法识解操作理论来探寻动词名词化的认知理据,并分析出动名词和动词派生名词在详略度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动词化可以被看作是任何其他词类转换成动词的过程,即任何非过程成分转换成过程的情况。对科技文体和新闻文体的动词化情况加以对比并进行定量分析可以发现:动词化发生频率低于名词化,但不同类型的动词化具有重要的文体价值,同时,动词化发生频率偏低的主要原因与所述事件的主、客观性显著相关。科技文体以关系过程化为特征,与名词化相关,体现实体性和权威感;新闻文体以名动化为特征,与名词化无关,体现号召性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7.
当今社会中,英语的词类转换现象在不断增加,而名词转化为动词又是现代英语转类法构词中最活跃的一种。所谓名词动化,就是通过词类转换法,不需要另外再加词尾就直接把一个词从名词转换成动词,从而使该词具有新的意义和功能,成为一个新的动词。这是符合语言发展规律的,因为各种语言一般都是先有名词而后产生其他词类的。英语发展到今天,它已逐步从一种综合性语言转变成一种分析性语言。与综合性语言不同,分析性语言由于词尾的曲折变化已经基本消失,词的类别主要是取决于它的句法功能。  相似文献   

8.
"小+谓词性X"结构在句法特征上表现为:与动词或实义性名词成分共现;与量词或数量成分共现;与"有点(儿)"共现;形成并列或对举格式。该结构的表达效用体现在话语功能和语用特征两个方面,考察显示"小+谓词性X"结构在话语功能上表现为描写和评价话语信息主体、放大和缩小信息情感意义;在语用特征上表现为新颖性、礼貌性和经济性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名词化的使用是英语书面语的一大特征。所谓名词化,就是将动词或形容词变成名词的过程或结果。由于英语名词化是一个既涉及形态变化又涉及句法的复杂过程,且在书面语和正式文体中普遍存在,许多语言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对名词化进行探讨,得出不同的观点。本文讨论了名词化的定义、国内外对名词化的不同研究方法、名词化与语域关系等,利用搜索工具UltraEdit-32以及Excel 2003对学习者作文语料库进行量化分析及对比分析,探讨了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写作中名词化的使用分布情况及频率、特点以及造成学生使用的名词化现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英汉语言中"X+fy"和"X+化"的词化模式、对称与不对称性及其句法特征的异同为研究内容。研究发现:英汉语言中都具有"名词+fy/化"和"形容词+fy/化"两种词化模式;但存在语内和语际的对称性和不对称性;英汉语在句法上存在差异。"形容词+fy"和"形容词+化"的句法相似,"名词+化"具有句法特殊性。英语两种词化模式所得到的动词都具有及物性,一般能带宾语,被动语,部分副词,祈使语。汉语中"形容词+化"和"名词+化"句法功能有差异,"形容词+化"能作谓语,不作宾语,用于被动句,不用在祈使句中;"名词+化"一般可作宾语,能用在被动句中,可受部分副词修饰,不能作谓语,不用在祈使句中。  相似文献   

11.
V-ing形式是实现动词名词化最自由的句法手段。-ing的主要功能是消除动词时间性,而动名词的主要特征是使非持续性情状获得持续性识解。-ing三个构式之间在内部结构和名词性两方面均存在差异。虽然三者均从功能语素-ing获得名词性,但因-ing的作用层面不同而V-ing构式的名词性呈梯度变化。  相似文献   

12.
形容词是英语重要的词类之一,属开放性词类。一般语法书对它的概念、用法、等级和名词化方面论述较为详细,但对它在句中的位置及其与句法功能的关系,或未提及,或言之甚少,其实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在英语语法中,形容词的句法功能十分活跃,是不可缺少的句子成分。它在句子中能用作名词的修饰语,动词的修饰语;能作表语;宾语补足语,主语补足语;能作名词用(名词化  相似文献   

13.
“一个动词核心”的句法限制与动词的语法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个动词核心”的句法限制规则不但决定一个共时的句法结构,而且还对汉语的历史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在一个连动的句法结构中,由于受该规则的限制,只有一个动词居核心地位,其他动词都是次要动词,从历史上看,动词的语法化就发生在次要动词位。在“一个动词核心”规则的作用下,动词的语法化引起一系列的句法和语义后果,比如句法结构的解体和重建、形式表达因素的增加、动词时间性语义特征的消失等。  相似文献   

14.
为了了解动名词(The Gerund)的时态和语态,先要了解动名词的性质.动名词是动词的另一种非限定形式,既具有名词的性质,又包含若干动词的特征.其名词性首先表现在句法功用上:如同名词一样,动名词在句中可作主语、宾语、介词宾语及表语等.动名词的名词性还可见于以下几个方面:①它有复数形式:在它之前可  相似文献   

15.
沈阳根据动词所能投射的名词的数量而划分出的V1、V2、和V3三类动词所支配的名词性成分可以不受语义、语法、句法等方面的限制,在句子中进行移位,从而产生空语类,并留下一个痕迹.以沈阳的研究为基础,通过英汉对比,发现被动句式、名词短语提升、同一信息不同形式的表达、对某一成分的强调是汉语名词短语移位的四个主要激发因素.  相似文献   

16.
王楠 《文教资料》2010,(8):31-33
本文从生成语法的角度探讨汉语主语位置上的动词性结构。在现代汉语中,动词性结构可以直接充当句子的主语或宾语,且一般不需要任何额外的形态标记,这已是公认的事实。但动词性主语的句法地位和生成过程却一直是个极具争议的问题。本文认为主语位置上的动词性结构是以动词为中心.动词的逻辑主语应该是PR0,其最大投射仍是VP。因其表达一个命题.句法结构是小句,所以可以将其进一步分析为IP。由于此结构具有很明显的[+N]性,在IP之上应该还有一个最大投射DP。这样才能较好地解释此结构中动词的动词性特征、名词性特征.以及整个结构的名词性。  相似文献   

17.
汉语存在名词移位,其移位受格的驱动。而德昂语的移位主要体现在特殊疑问词、动词和名词的移位,当移位现象产生时,名词移位后导致句法的功能由主动语态向被动语态转换,但是特殊疑问未发生句法功能和词形的变化。本文通过对德昂语中陈述句、否定句、一般疑问句、差比句的基本词序分析,揭示德昂语中名词、动词、特殊疑问词在句中移位的条件,进一步探讨了德昂语移位的类型特征。  相似文献   

18.
在突厥语传统语法中,形动词被定义为兼有动词和形容词特征的一种动词形式。从句法功能上看,形动词能作名词的限定语,其语义功能相似于形容词;同时,形动词还有静词特性,可接受名词语法范畴的数、从属性人称和格变化的附加成分。但是,形动词首先与动词词干结合,有时的范畴,也接受动词性人称附加缀,在句中作谓述性成分,表示动作、行为和状态,还能接受副动词的修饰,因此,应该说,形动词是一个具有动词特征的范畴。从现代语法学观点来看,形动词既能作句子的第一级谓项成分,即动词谓语,表示行为。动作或状态,也能作句子的从属性…  相似文献   

19.
动词具有名词功能,是汉语中的普遍现象,但是不能因此视为名词,而是动词的自身功能。合理的词性认定标准,应是语义句法共同参与。日语动词具有形态变化,句法成为词性认定标准,动词语义的名词非常普遍。现代汉语缺乏形态变化,动词除了用作谓语外,也可用作主语或宾语,还可以与名词构成名词短语。虽然动词句法功能超过名词,但这并非向名词转化或其从属。  相似文献   

20.
对于汉语中名词重叠的相关研究,不仅要比动词和形容词相对较少,并且对于汉语中名词重叠的使用情况,也一直被很多研究认为相对比较少。但是,随着语言的不断发展,汉语中名词重叠情况越来越多,并且汉语名词的重叠在其构成形式以及语义特征、句法功能方面,都形成了一定的特征规律。结合汉语中名词重叠情况以及汉语名词重叠的构成形式、语义特征、句法功能等,对于汉语名词的重叠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