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产学研合作可以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也是获取创新资源的重要途径,对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为产学研合作创新搭建起了更为广阔的平台,其利用信息优势和创新资源不仅推动了产学研合作的技术创新和知识创新,而且加快了科技成果的转化,成为了产学研合作创新重要的支撑平台。本文从产学研合作路径入手,通过实例阐述了传统产学研合作路径的优势与缺点,建立了利用互联网+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的模型,分析了互联网+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对企业创新网络的研究中,较多研究都得到创新网络对创新绩效有显著积极影响的结论,但先前的研究多是从网络结构角度分析创新网络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本文从网络联系角度研究创新网络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以焦点企业与政府、供应商、客户、相关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中介机构的联系作为衡量创新网络的指标,运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验证了创新网络与创新绩效显著相关,其中高新技术企业与政府、高校科研机构的联系对创新绩效影响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产学研联盟作为一种联结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合作组织,面对不同的区域发展环境呈现出各自特点与绩效.从产学研联盟的现实环境出发,以杭州市校战略合作框架下产学研联盟组织为切入点,探讨产学研的协同效应及协同创新绩效,提出优化协同创新绩效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4.
企业产学研合作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新经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产学研技术合作与创新不仅是一个物质层面的合作与创造工作,更是一个复杂的社会过程.许多产学研技术合作与创新的顺利实行,隐性知识的传递都离不开嵌入合作主体社会网络中的社会资本.社会资本的结构维度、关系维度和认知维度从创新信息的获取,合作信任的维护,知识的共享等方面影响到企业产学研创新合作的成效.因此,产学研合作创新的成功需要在创新网络中建立基于社会资本的产学研合作主体的有效联结机制;建立合作主体的动态信任机制;建立知识共享的有效沟通机制;建立共赢的激励机制.并通过这几个机制的相互补充与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利用复杂网络理论方法结合高校"2011协同创新中心"数据,构建跨学科协同创新网络,通过复杂网络结构分析与社团探测研究主体构成及社团特征,得出:跨学科协同创新网络主体涵盖产学研政及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呈现多元化趋势;网络主体间协同创新关系具有稀疏性,核心节点均为声誉地位较高的创新主体;社团结构呈现差异性特征,并表现出学科与产业融合、传统学科与新兴技术学科融合以及前沿学科国际化等特征;国内一流重点大学对跨学科协同创新的辐射和引领作用显著等。从而为研究高校跨学科协同创新网络的主体行为特征及合作模式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6.
促进高校产学研合作的社会网络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产学研结合中,高校与企业间具有基于社会联系、信任和共享互补资源等特征的社会网络特性.文章阐述了社会网络的三大要素在产学研合作网络中的影响,探讨了基于社会网络理论的高校产学研合作网络的联接机制及推动作用,对高校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根据系统论的观点,网络结构影响网络特性。在区域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中,通过分析聚集系数、平均最短路径长度、度分布三个网络结构变量,找出其与网络风险的联系,进一步完善和推进区域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产学研合作教育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价值,近年来高等院校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实践为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提供了重要借鉴。本文在调查数据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课堂教学、课程设置体系以及合作教育实践对人才培养质量的影响,同时研究了不同专业学科产学研合作教育对人才培养质量的影响模式和绩效,并针对当前高等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机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构建产学研合作中隐性知识共享绩效影响因素概念模型,并以晋城职业技术学院与其产学研合作企业为例,采用相关分析和层次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隐性知识共享能力直接影响隐性知识共享绩效;隐性知识共享氛围和产学研合作主体之间的亲密关系对隐性知识共享意愿产生正向影响;隐性知识共享意愿在隐性知识共享氛围、产学研合作主体之间的亲密关系与隐性知识共享绩效之间起到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以专利授权量、高技术产业总产值作为产学研合作绩效的产出指标,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影响云南省产学研合作绩效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增长、人才投入、基础设施水平、科技财力投入对云南省产学研合作绩效具有正相关影响,其中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最为明显,人才投入的影响次之,基础设施水平和科技财力投入的影响最小。因此,必须保持云南省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重视高校教师队伍和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加大科技投入力度,这样才能保证云南省产学研合作绩效快速提高。  相似文献   

11.
高等教育网络组织是高等教育开展合作创新的重要组织形式之一,而合作创新是高等教育网络组织发展的重要途径。高等教育网络组织合作创新的顺利开展及能否取得预期的高质量创新成果有赖于运行机制的必要保障,科学、顺畅、高效的运行机制在高等教育网络组织合作创新过程中起着全局性作用。根据动力来源的不同范围,高等教育网络组织合作创新的动力机制分为外部动力机制与内部动力机制;根据专业化分工的不同基础,高等教育网络组织合作创新的分工机制主要分为基于组织类型的分工机制、基于创新目的的分工机制与基于创新资源的分工机制;根据信任关系的不同阶段,高等教育网络组织合作创新的信任机制分为谋算型信任、理解型信任与认同型信任;根据不同的利益分配方式,高等教育网络组织合作创新的利益分配机制分为固定分成、按股分成与绩效分成;根据不同的协调途径或手段,高等教育网络组织合作创新的沟通协调机制分为法律协调机制、管理协调机制与社会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2.
创业学院是高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载体。探索如何建设创业学院亦是高校关注的重点。本文基于区域创新网络的特征,就地方高校独特的地区优势分析创业教育发展的可能性,并从产权结构、人才培养体系、创新服务等方面研究地方高校创业学院的建设路径,如借助混合所有制探索地方高校创业学院的组成形式、建立需求型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及区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等。区域创新网络下的地方高校以多元主体等形式建设创业学院,不仅有利于增强多方的协同合作,促使高校与地方社会创新创业合作体系化、集群化,形成互补、互利的发展格局,而且可为地方高校建设具有与区域联动发展的地方特色创业学院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和技术的进步,高校创新团队竞争的模式发生了复杂的变化。竞争与协同的相互作用是高校创新团队有序演化的动力来源,其作用程度决定着高校创新团队演化的有序性和稳定性。在构建提升高校创新团队的内部协同管理机制模型的基础上,通过改善目标管理、沟通管理、资源管理、绩效管理协同机制的四个重要环节,可以提升高校创新团队协同力。  相似文献   

14.
高职教育校企协同创新是推动我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改革工作走向深入的重要举措。分析当前高职教育校企协同创新中面临的问题,从校企协同创新的主要特征入手,构建以文化融合作为协同创新的基础,以组织管理融合作为协同创新的保障,以目的融合作为协同创新的动力的高职教育校企协同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15.
在“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提出了一种基于网络环境下电磁学教学新模式。通过建立电磁学网络教学平台,营造信息化的教学环境,采用传统武和启发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将接受式学习、独立学习和协作学习有机统一等措施,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自学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6.
产学研合作教育是促进科技、教育与经济紧密结合的重要技术创新模式,使教育和科技创新从"单打独斗"转变为"协同合作"。推动产学研合作教育必须从主体协同、资源协同等方面着手构建协同机制,促进高校、企业、政府等主体之间以及相关资源之间产生协同效应,确保产学研合作教育目标的有效实现。  相似文献   

17.
基于网络环境的大学英语合作学习模式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化学习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合作学习模式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和创新能力。合作学习是一种高度结构化的教学策略,教师在其中充当着信息资源的引导者、学习活动的管理者、网络学习的合作者和学生素质的评价者等多重角色。  相似文献   

18.
基于网络环境的协作学习模式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屈洁 《安康学院学报》2010,22(6):123-125
基于网络环境的协作学习,以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合作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和增强学习效果等特点,日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在解读网络协作学习含义及特点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开展网络协作学习的必要性,提出了网络协作学习模式,以期为今后更好地开展网络协作学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CSCL实质上就是利用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计算机技术开展的协作学习,在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文章首先明确了CSCL的定义、特征与实施流程,然后在分析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CSCL应用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最后以《因特网信息的查找》一节为例,对CSCL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20.
技术创新模式及其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探讨了技术创新的模式及其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不同机构和我国现阶段可采用的技术创新模式,作认为,根据创新源与创新体的关系不同,技术创新有自主型创新、合作型创新、转移型创新三种基本模式。这三种技术创新模式对技术创新体素质要求、创新成功率和效益、对中介服务体系的依赖程度有一定的差异。拟进行技术创新的单位应根据本单位的实力以及技术本身的情况来选择合理的技术创新模式。一个国家要根据其科技体制,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