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国民族教育》2005,(1):22-23
在中小学广泛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是落实党和国家“关于在各民族青少年中加强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教育”要求的具体体现,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多年来,天津市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始终将“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列为学校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灵活的教学形式,先进的教学手段,使学生了解了我国各民族经济、文化、风俗等情况,牢固树立起“三个离不开”思想,增强自觉维护我国各民族团结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思想意识。从1994年我市在中小学生中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  相似文献   

2.
<正>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在各级各类学校开展以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为重点内容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从学校入手扎实抓好民族团结教育,培养各族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提高各族学生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反对分裂的自觉性,增强各民族的向  相似文献   

3.
高校是维护社会稳定、反对民族分裂的重要阵地.学校持续有效地开展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教育,才能有效地遏制民族分裂势力对学校的渗透破坏.文章从学校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教育的重要性入手,阐述了教育的主要内容,提出加强学校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在中小学生中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是落实党和国家“关于在各民族青少年中加强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教育”要求的具体体现,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多年来,天津市一直高度重视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始终将“增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列为学校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行之有效的教育,使学生了解了我国各民族经济、文化、风俗等情况,牢固树立起“三个离不开”思想,增强了自觉维护我国各民族团结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思想意识。为了积极、深入、扎实地推进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广泛开展,2003年,天津市在全市中小学开…  相似文献   

5.
赵明 《时代教育》2009,(10):162-162
青少年学生要学习我国各民族历史知识,重点了解藏族和维吾尔族这两个中华民族大家庭成员的发展历史,帮助我们认识历史真相,还历史本来面目,揭露分裂分子阴谋诡计,反对民族分裂,为维护民族团结做贡献.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促进我国的团结统一和繁荣富强、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等,都要求必须大力加强学校的民族团结教育,培养孩子们的民族团结意识,提高孩子们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反对分裂的自觉性,增强各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是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任务,是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维护社  相似文献   

7.
加强民族团结是立国和兴国之本,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和祖国统一,高校肩负着神圣而重大的历史使命。高校的民族团结教育要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培养大学生的中华民族意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应该通过多种形式和多种途径开展民族团结教育,使民族团结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让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成为当代大学生的自觉行动。  相似文献   

8.
在少数民族地区,向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是加强青少年思想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关系到巩固边防、建设“四化”,反对“和平演变”的百年大计。内蒙古自治区是一个以蒙古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和鄂伦春族为自治民族,汉族人口占多数,并且包括四十几个少数民族在内的民族自治区。多年来,从维护祖国统一、促进自治区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大局出发,我们认真宣传各民族人民“谁也离不开谁”的思想,向青少年进行民族团结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积累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促进我国的团结统一和繁荣富强、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等,都要求必须大力加强学校的民族团结教育,培养孩子们的民族团结意识,提高孩子们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反对分裂的自觉性,增强各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是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任务,是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相似文献   

10.
民族团结教育工作要常抓不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乌鲁木齐市发生的“7.5”事件是一起严重的打砸抢烧暴力犯罪事件,各族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受到严重的损失。在对暴徒们的暴力犯罪行为表示强烈愤慨和谴责的同时,我们也深刻认识到。进一步加强对各民族青少年学生的民族团结教育,增强各民族学生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的思想意识极其重要.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增加和充实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共同抵御外来侵略与干涉、维护祖国统一的内容,对于加强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反对民族分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在领导我国社会主义事业过程中,提出了关于处理我国民族问题的六个根本原则:维护祖国统一,坚决反对分裂;实行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实行区域自治和训练少数民族干部是两项中心工作;影响民族关系的主要因素是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对此必须反对;进行广泛持久的民族政策教育和经常的民族关系检查;诚心诚意地、积极地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3.
新疆解放以来,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与分裂祖国统一、破坏民族团结的斗争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最近几年来,由于国际“大气候”与国内“小气候),的影响,这种斗争就变得更加尖锐复杂。民族分裂主义分子同国内外敌对势力相互勾结,企图把新疆从社会主义的中国分裂出去,作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地。  相似文献   

14.
民族分裂主义是破坏我国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稳定,分裂祖国统一的主要危险。江泽民总书记指出:我国的民族分裂主义从来都是外国侵略势力策动的,是他们分裂中国的内应力量,要依法打击民族分裂主义分子。江总书记的论述对我国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的斗争,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相似文献   

15.
<正>本次教材修订依据2015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第六次全国民族教育工作会议及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的要求,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马克思主义"四观两论"为核心,紧密结合我区改革发展稳定工作及青少年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反对分裂、维护祖国统一及"中国梦"、"老西藏精神"、"两路"精神、美丽西藏、做守法公民等主题教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大量史实论述了古代回纥人民在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中的历史贡献。全文共分四个部分,分别从维护祖国统一、巩固边疆稳定;灭后突厥汗国,平息安史之乱;保护丝绸之路的畅通无阻;反对分裂祖国四个方面论述了回纥人民对祖国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乌兰夫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决定了他的国际主义与爱国主义相结合的祖国观和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由此形成了他的维护祖国统一和增强民族团结的思想,并付诸实践。他认为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是互动的因果关系,他以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维护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他提出了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政治、经济、文化三个基础的思想,他指出要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必须坚持全国一盘棋的思想并要有全局和整体观念;他强调要分外珍视用血和汗凝成的各民族兄弟般的团结,首先提出了蒙古族和汉族谁也离不开谁的思想,提出了解决民族问题和加强民族团结的十六字方针,认为干部团结是民族团结的关键;他指明要不断巩固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必须对干部和群众经常进行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民族理论与政策的教育。乌兰夫维护祖国统一和各民族团结的思想不仅是丰富的,而且是深刻又始终不渝,我们可以说乌兰夫60年的革命生涯就是为维护祖国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和各民族的解放、发展而奋斗的60年。  相似文献   

18.
维护团结、维护统一、热爱和平、建设美好家园是新疆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 自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府时起,新疆成为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此,居住在此的各民族不断地加强与内地的联系和合作,为祖国的统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近代以后,虽然中原和新疆有时发生战乱或局部冲突,但是,新疆各族人民始终以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为重,始终反对任何形式的分裂和战乱,坚决维护中央政府的权威和政治的统一。实践一次又一次地证明,新疆是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疆各族人民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新疆的安全与稳定,是新疆各族人民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9.
刘少奇的民族工作思想包括五个方面:一是反对民族压迫主张各民族一切权利平等,二是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三是少数民族地区社会改革要慎重稳妥,四是反对大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五是要重视和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  相似文献   

20.
在近代新疆地方史上,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共同反对外来侵略和民族分裂,捍卫祖国统一,谱写下了一曲曲气壮山河、威震宇寰的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战歌。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反对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颠覆、侵略、分裂破坏活动,是包括柯尔克孜族在内的新疆各民族人民的光荣斗争传统。恢宏发扬这种集体英雄主义和崇高爱国主义精神,是柯尔克孜族民间叙事诗反复表现的重要题材领域和基本思想主题之一。在表现同类题材和主题思想的柯尔克孜民族民间文学作品中,《玛玛克——绍波克》苍凉悲壮、浑厚高亢,唱出了时代的强音,传达了民族的心声,堪称为柯尔克孜民族民间文学的上乘佳品。本文根据《新疆民族文学》翻译整理的《玛玛克——绍波克》汉文译诗,从长诗形成的时代背景、历史过程、社会生活内容、诗艺技巧、语言特色诸多方面,全面、深入地分析并阐积了长诗的文本审美蕴涵和历史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