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娜拉 《出版参考》2005,(6S):i010-i010
《狼牙》是一本全景展现中国第一支陆军特种部队狼矛部队神秘生活的长篇小说。小说以大跨度、大场面、全景式的叙述,描写了中国第一支陆军特种部队从诞生到享誉世界的故事。图书还没上市时,长沙会现款征订达1.5万册。上市半个月,整体销量5万册。天津图书会现款订货2万册。一个月内总销量达8万册。  相似文献   

2.
心理描写是对人物精神世界的直接描写,能够真实地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对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人物形象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现实生活客观反映的新闻,既描写新闻人物的行动、语言,也可以通过心理描写的方法来展现现实生活中新闻人物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打开人物心灵的窗户,表现矛盾冲突中的人物,把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增强新闻报道的可读性和艺术感染力。 新闻中的心理描写,可以更真实、更深刻地揭示新闻人物内心世界的感情变化,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增  相似文献   

3.
<狼牙>是一本全景展现中国第一支陆军特种部队狼牙部队神秘生活的长篇小说.小说以大跨度、大场面、全景式的叙述,描写了中国第一支陆军特种部队从诞生到享誉世界的故事.图书还没上市时,长沙会现款征订达1.5万册.上市半今月,整体销量3万册.天津图书会现款订货2万册.一个月内总销量达8万册.  相似文献   

4.
前面,我们已经说过杂文议论性的特色,是尽可能地摄取生动的形象,使抽象的议论向形象世界渗透、靠拢,以增强其审美因素。现在,我们再来谈谈杂文的形象性及其手段。杂文是文艺性的论文,其艺术本质则表现为对于艺术形象的热烈追求。但杂文又不同于小说、戏剧等文学体式,它既不要求塑造完整的人物典型,也不要求情节、故事和场景、背景的系列化描写。它是截取种种对比、夸张、讽喻、特写式的形象片断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四大文学名著之一的《水浒传》,叙述了北宋末期以宋江为首的梁山好汉反贪官污吏的英雄故事.书中人物上至帝王将相,下至贩夫走卒,既描写了繁华的都市生活,又有富有情趣的乡村生活,既描写了高官豪绅的骄奢淫逸,又描写了普通农民、市民和下层官吏生活的窘迫,比较深刻地反映了北宋末期的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6.
《全国新书目》2013,(3):91-92
混沌世界9787204114733海泉29.002012-10这是一部长篇小说,主要描写了古老的蒙古族游牧部落—鸿雁部落三代人的身世故事及这个部落由盛而衰直到最后消亡的过程。小说展现了游牧、迁徙、出征、祭祀等古代草原人独特的多维本原性创选活动。并借助西方超现实主义和魔幻现实主义等创作手法,以纷繁多彩的生存场景,浓缩涵盖了蒙古民族数千年的进程。  相似文献   

7.
<正>本书是原创儿童文学长篇小说,通过讲述小男孩暖暖和奶奶姜英子一家的故事,展现了近几十年中国乡村从以前的贫穷落后到现在的脱贫致富的巨大变化,同时生动地描写了祖孙三代人在不同时代背景的童年、青年和老年生活。  相似文献   

8.
近日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一部描写股市人生的长篇力作《梦想与疯狂》。故事发生时中国股市经历了一个熊市和牛市的轮回,作者直面我国经济变革中的一系列敏感问题,从而给读者呈现出一幕幕既陌生又熟悉,既勾心斗角又波澜壮阔的深度现实场景。该书并不仅仅停留在表现资本市场的角逐,而是将此作为特殊的载体,对人格进行层层的过滤,并由此映射出中国经济的转型给当代人所带来的心灵冲击。至今为止,把经济领域、股票风云与政治官场互为表里的复杂斗争融合在一部小说里,在国内长篇小说中并不多见,也是《梦想与疯狂》的一个鲜明的特色。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创作背景、叙述语言、小说形式、故事结构等方面深入探讨这部以西南联大为创作背景的长篇小说,作者以自身的存在经验为基础,将主体真切的生命体验灌注其中,构筑小说人物的精神世界,体现了主体叩询生命存在之旅的文学理想.  相似文献   

10.
武瑾 《今传媒》2014,(4):78-79
2012年公映的电影《白鹿原》在上映之前,它的宣传团队就打出了《白鹿原》是"最难拍的中国电影"的口号。作家陈忠实的史诗巨著《白鹿原》通过描写陕西白鹿原上白家与鹿家两大家族的情感纷争,展现了中国旧社会北方农民的群像,具有强烈的民族内涵。其中人物众多,性格各有千秋,关系复杂,要将其改编为电影,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的难度的确不容小觑,本文旨在通过分析电影《白鹿原》在对原著小说改编中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与技巧来探析长篇小说改编电影中如何塑造人物性格,展现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1.
武瑾 《报刊之友》2014,(4):78-79
2012年公映的电影《白鹿原》在上映之前,它的宣传团队就打出了《白鹿原》是“最难拍的中国电影”的口号。作家陈忠实的史诗巨著《白鹿原》通过描写陕西白鹿原上白家与鹿家两大家族的情感纷争,展现了中国旧社会北方农民的群像,具有强烈的民族内涵。其中人物众多,性格各有千秋,关系复杂,要将其改编为电影,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的难度的确不容小觑,本文旨在通过分析电影《白鹿原》在对原著小说改编中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与技巧来探析长篇小说改编电影中如何塑造人物性格,展现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虹影《月光武士》和袁凌《记忆之城》两部长篇小说中,从两位作家的身份属性、城市书写、审美叙事、人物形象、精神困境等角度进行剖析和对比。两部作品皆呈现出不约而同的重庆情结,与当下重庆这座城市的炙手可热和备受青睐是相呼应的。这种城市发展在物理空间上产生巨变带来的人心变化和世事变迁,在虹影和袁凌的记忆中,通过创作书写的形式被永久地记录下来。他们以小说的形式,为重庆立传,用真实的人物原型和小说虚构的丰富性,为读者提供更多解读城市的视角,了解重庆的窗口。作为故乡人的虹影和异乡人的袁凌如何调动时间和空间,回忆记忆中的重庆,书写重庆;如何回顾自身曾经面临的精神困境;如何与曾经逃离又忍不住思念和回归的自己和解。小说中那些鲜活人物,那些故事现场,那扑面而来的灵魂冲击,真实又极具张力。两位不同身份属性的作家,在两段可接续的时间里写出对重庆城市发展进程不同的、跨年代的、异质性的对照解读,也为读者提供了两种迥异的文学审美经验。  相似文献   

13.
王卉 《新闻世界》2013,(5):263-264
本文将通过新小说派的领袖罗伯·格里耶的典范之作《橡皮》阐释新小说"纯物主义"的视觉作用方式,旨在表明,他的创作理论是用冷静客观的眼光去观察事物,捕捉现象世界的直观映像;但是绝对的写物主义从不脱离人的知觉而显现,描写物时总有人的眼光在看,有思想在审视,有欲望在改变,这是一种"主观的极端主义"形式。  相似文献   

14.
小说是由事件、人物、叙述语言等诸元素建构起来的艺术世界,在现代小说家看来,如何利用小说的构成要素建构一个审美精神家园,已经在小说创作中成为与主题意义同等重要的事情,甚至关注小说的形式本身可能比关注小说的故事内容更有意义。在这种形式即内容、内容即形式思想的影响下,中国当代的先锋作家非常注重小说艺术的形式建构,注重在形式之中寓意内容。  相似文献   

15.
一个女作家的自白戴厚英长篇小说《人啊,人!》曾是一部引起争议的小说。它的作者戴厚英女士在新近出版的自传《性格——命运——我的故事》一书中,又一次对往事作了“真诚”和“真实”的回忆和思考。女作家坎坷多舛的生活经历,既为同时代的中国知识分子都可能有的遭遇...  相似文献   

16.
内地女作家戴平与香港作家邝国惠并列获得香港“第一届天地长篇小说奖”的亚军,冠军名次空缺,王璞的《补充记忆》获季军。戴平从查良镛手中接过象征“书海扬帆”的奖座时露出甜美的微笑说,“第一个长篇小说就获了奖,我感到很幸运。”戴平的小说《微笑标本》,描写内地与香港的故事,以构思、设计取胜。这部描写爱情、青春和死亡的小说,它以内地古城改革开放为背景,展现内地与香港两地两种社会和文化生态的交叉变幻。邝国惠的《普洱茶》,通过一个香港青年到台湾的经历,讲述了90年代台湾青年的生活。戴平在内地当过编辑,写过短篇小说。邝国惠是土生土长的香港人,到台湾上了一年大学,当过电视记者,1991年  相似文献   

17.
本刊讯1月10日,毕淑敏携新作《花冠病毒》在北京举行首发。此书是毕淑敏五年来首部长篇小说,是中国唯一描写人类与病毒博弈的心理能量小说。《花冠病毒》作为国内首部心理能量小说,告诉我们要直面未来世界里人类的心理灾难,积极探索心灵危机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8.
王珩 《青年记者》2013,(2):30-31
新闻的本质就是说出故事,这乍看起来有些不妥,似乎与小说等虚构文体混淆了,但这是美国新闻学者富兰克林提出的全新的新闻理念。他认为,一个记者如果在采访中找不出故事,他就写不出好新闻来。细究他的观点,其实是站得住脚的,新闻面对的是人类活动,而人类活动必然有许多生动活泼的故事,倘以纪实笔墨加以展现,是完全可以的。富兰克林对他的理念作了如此阐释:"采用对话、描写、场景设置等手法,细致入微地展现事件中的情节和细节,从而突出事件中隐含的能够让人产生兴奋感、富有戏剧性的故事。"①目  相似文献   

19.
论书装艺术审美客观标准的多重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书装艺术作为一种实用艺术,其作品就是推向图书市场的图书装帧设计。读是书装艺术审美的主体。每一位读的审美过程无疑都带有主观性,但他们在实现审美判断时又必然要运用客观标准。笔在《书装艺术审美的主观标准和客观标准》(载《中国编辑研究》2000年年刊)一中曾提出,书装艺术审美的客观标准是客观存在的,它主要应该包含三个方面,即作为艺术作品审美共性的技术性标准、民族性和时代性标准以及成熟艺术风格标准。一般来说,审美主体总是运用这几个客观存在的审美标准来对一件书装艺术作品进行审美判断。这段论述已经比较明确地提出了审美标准的多重性问题。正确认识这种审美的多重性标准,正确认识多重性标准与书装艺术发展及书装设计人员创作活动之间的关系,对于提高书籍装帧艺术水平,促进书装艺术发展,繁荣出版事业,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值得认真研究和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20.
世界上最早的长篇小说是日本的《源氏物语》。“物语”是“故事”的意思,是日本文学创作中小说的一种体裁。作者是紫式部,一位女作家,约生于公元978年,死于1016年。《源氏物语》又简称《源氏》或《源语》,共分五十四帖(卷),主人公是皇帝的儿子光源氏。作品的中心部分,就是描写光源氏和他周围女子往返的宫廷生活,反映了贵族社会的矛盾及其没落。故事起笔于光源氏诞生之前,止笔于光源氏死后数十年,共经历了四朝八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