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以媒介转型为线索,回顾了2014年中国传媒业界和学界的焦点话题,分析了中国传媒业转型过程中面临的焦虑和失范问题,以及传媒业进行的创新探索.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中国传媒业发展的几个趋势:即媒介内容生产将走向开放、定制;媒介社会化和社会媒介化的程度都将在融媒体的催化下进一步提升;传媒产业将从规模经济走向范围经济、集成经济;传媒失范问题的治理有赖于中国媒介生态环境的改善.  相似文献   

2.
媒介融合:粘聚并造就新型的媒介化社会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媒介融合”这一概念的提出,肇始自将传统媒介融合于一体的想象,但是,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各种新的媒介形态不断涌现,这也使媒介融合呈现出诸多全新的特质,本文尝试从媒介融合的现状、媒介融合所引发的媒介的裂变与重组、媒介融合所引发的媒介生产方式的革命等层面切入探讨媒介融合现象,进而分析由此而来的媒介化社会浪潮和未来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3.
中国已经进入了WTO。毋庸质疑,加入世界经济贸易组织对于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和中国国民经济各行各业将带来重要而深刻的影响。届时,中国传媒业的竞争对手将不仅来自内部,更来自外部的西方发达国家的超级媒体联盟和超级报团,中国媒介业准备得怎么样了?面对公平合理原则中国媒介业将何去何从? 一、中国媒介业的对策:媒介重组 大量现象证明,国外媒体已进入中国或准备进入中国市场,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中国媒介业面对其势汹汹的西方媒介集团就没有办法了吗?不,办法有,其中最好的就是媒介重组。 根据有关权威资料介绍,…  相似文献   

4.
文化传媒化语境下,书籍长期被忽视与抑制的大众媒介属性得以凸显。从书籍发展趋势看,其大众媒介属性不断得到开掘与强化;从整个产业发展趋势来看,出版业与大众传媒业的融合日益紧密;从学术探讨来看,学界对书籍大众媒介属性的认识体现出理论自觉。必须重新理解并自觉利用书籍的大众媒介属性进行功能开发与价值拓展,同时保持必要的媒介边界与批判性的媒介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5.
广告传播的加分模式。有三部分内容:第一是从广告主的角度来说,为什么谈跨媒体传播;第二是跨媒体的实践与观察;第三是跨媒体预算方法的探讨。通过近期媒介格局的变化和市场的反应,我们可以发现两个明显的现象:一是视听形态的深刻变化,跨媒体平台有所体现;另一点是全媒体全景测量评估方法,这是广告主所期待的。增长热潮在哪里本文主题是下一轮增长的热潮,热潮来自于哪里?来自消费心理的沸腾。广告是晴雨表,这里主要讲的是广告传播的加分模式。有三部分内容:第一是从广告主的角度来说,为什么谈  相似文献   

6.
电视业最大的危机并不是来自于新媒体,而是越来越严重的自我空心化。2014年岁末,各种温故知新式的年终总结随处可见,关于媒介融合,关于传统媒体的衰落与出路,关于传统媒体人的情怀与转型,关于电视管理机构的各种新规……让人感觉2014年似乎是传统媒体,主要是电视媒体(因为平面媒体的冬天似乎早已是没有异议的共识)命运的转折点。然而在我看来,如果说电视业在新媒体影响力全面渗透的媒介生态环境下,已经遭遇到生存危机  相似文献   

7.
跨媒介、跨地域、跨行业的集团化组建是传媒市场竞争与扩张的必然结果,是媒介融合背景下传媒业生存与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媒体机构摆脱单一盈利模式的必然路径.未来中国传媒之大趋势是打破不必要的人为限制,加速强强联合的资源整合.本文梳理了我国广播电视改革发展的脉络,分析了我国传媒业集团化发展过程中一脉相承的关系及中国传媒改革发展的现实状况与对策.  相似文献   

8.
媒介重组 时不我待:——面对WTO中国传媒业的对策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迈入WTO的脚步声已清晰可闻。WTO那些浸透着市场经济精 神的带有强制件的协议和条款,以及符合全球范围内的公平竞争原则的法令制度,将打破一道道壁垒,适用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加入世界经济贸易组织的签约国。毋庸置疑,加入世界经济贸易组织对于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和中国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将带来重要而深刻的影响,因为中国的各行各业都将在同一游戏规则之下与西方发达国家展开激烈的竞争,而既作为党的喉舌又处于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中国传媒业也莫不如此,届时中国传媒业的竞争对手将不仅来自内部,更来自外部西方发达国家的超级…  相似文献   

9.
汤天甜 《视听界》2008,(2):60-61
经过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的阵痛与调整,中国广播业已经基本结束了以数量增长、规模扩大为特征的粗放式经营发展阶段,而逐步步入到以资源重组、结构调整和行业改革为核心内容的整合时期。在全球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多元化的受众需求,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一体化的媒介市场竞争,促使我国的广播电视业借助新技术的力量,向类型化发展。近几年,继类型化的音乐台、新闻台之后,类型化的故事台也如雨后春笋般诞生,其定位有何创新之处,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值得业界探讨。  相似文献   

10.
张晓  许敏佳 《新闻界》2014,(1):36-39
中国传媒业的娱乐化倾向,对中国的媒体和受众产生重大的冲击,引起了社会的广泛而热烈的讨论和褒贬不一的评价。本文采取建构性的视野,从媒介素养方面来重新认识和分析电视娱乐节目的社会影响,提出正确的处理好媒介意识所面临的挑战,不断提高传受者的媒介素养,是当今社会和媒体不可回避的责任。  相似文献   

11.
由于数字技术在传播领域中从理念到实践的广泛应用,媒介融合已成为一种结果,呈现于当前的媒介环境中。在这样的背景下,革命历史题材电影作为主流意识形态表达的重要媒介形式。面对日益复杂的媒介格局与更加多样的舆论环境,探讨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在媒介认知属性上,作为传播历史的重要方式和表现历史的艺术形式,以及在媒介融合视阈下革命历史题材电影成为受众认同历史的影像传播渠道,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主流媒体平台聚合各种文化资源、社会资源和政府管理资源,逐渐从主流舆论阵地走向治国理政平台,媒体内容治理也将走向综合社会治理。中国传媒产业发展回顾2019年中国传媒产业继续繁荣发展,各类媒体在全媒体传播体系中寻找差异化定位和未来发展方向。传统媒体新型主流媒体建设与媒介融合转型发展取得较大进展,探索了更多内容变现方式,确立了广告收入以外的变现渠道。  相似文献   

13.
有人把当今的中国传媒业形象地比喻成一杯由“暴利”和“泡沫”调和而成的“鸡尾酒”。无论我们是否认同这一“泡沫说”,但都无法否认这一现象的存在。这里我们从大众传播学、经济学、行为科学等方面来探讨一下与这一现象相关的理论。 一、媒介产业化理论 首先应该说明,关于“媒介产业化”的理论,目前由于其中涉及的一些概念和提法仍在理论界未达成共识或在政策上未取得“合法地位”,所以它还没有形成一个科学的、清晰的理论体系。而在实践领域,则对“媒介产业化”这一概念给予了较为统一的肯定认识,媒体进入资本市场的理论依据主要是“媒介产业化”。  相似文献   

14.
混合与重构:媒介文化的"球土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球土化(gloczation)观念融合了全球化(globalization)与地方化(localition)两个极端,用以强调二者的相反相成和互动发展.对于正在构建本土文化与融入全球化之间寻找张力空间的中国传媒来说,这一观念无疑提供了一个新的思维和实践框架.本文从"球土化"这一理念入手,分析了媒介文化的"球土化"现象,论述了作为传媒辩证法--媒介"球土化"的思维,提出了在"球土化"实践中应坚持的方针和策略.  相似文献   

15.
《新闻界》2016,(12):55-60
本文结合保罗·莱文森的媒介进化论和媒介生态理论,以人人网、微博、微信等媒介为例,以点带面,从种间竞争和社会选择的角度探求社会化媒介进化的规律。研究发现:社会化媒介的演进源于外来基因和本土基因的融合。围绕着用户、内容、商业等资源的媒介种群间的竞争是社会化媒介进化的内因,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等外部生境对社会化媒介进化起着"社会选择"作用:政治因素制约了社会化媒介发展的形式和方向,经济因素促进了社会化媒介优势资源的积累;文化形塑了中国社会化的媒体的"围观参与式"和"圈子"交往特征;补救性技术促进未来社会化媒介向人性化、跨越时空、全感官互动、部落化的方向演进。  相似文献   

16.
出版深度融合是出版业适应数字内容市场供需态势作出的重大战略转向,也是媒体融合与出版融合相关政策推动下实现数字出版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文章从出版媒介角度考察出版深度融合内涵,指出其是初步融合、再分化、共存等阶段渐次展开又并行发展的复杂过程,将重构包含出版业在内的媒介与内容产业新格局和新生态,推动出版业成功跃迁至数字出版新阶段。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面向数字出版的深度融合本质上是一个再媒介化过程,出版业可通过迁移、改进、重塑、吸收等多种再媒介化策略推进深度融合,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7.
大众传媒在数字化技术推动下产生了新的媒介,这种新媒体发展迅速,不但对传统媒体形成很大的冲击,出现媒介大融合的趋势,而且还产生了一系列的"微"现象,随着这些现象的愈演愈烈,微时代应运而生.到底微时代是什么,它包含了哪些"微"现象,新媒体作用下产生的微时代对当代社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近五年,国内媒介融合研究在媒介融合的概念、媒介融合的现状和问题、媒介融合规制、媒介融合的动因、路径以及媒介融合的社会效应等多个方面展开。媒介融合的相关研究对现象的归纳和总结多于对本质的分析和探索;学界普遍对媒介融合的边界进行了大范围地扩张和延伸,媒介融合研究整体呈现"业务化、表象化和现象化"的特征。因此,对媒介融合的探索应重新回归到媒介融合本质的思索上,跳出"产业形态"或"新闻传播形态"的研究,从社会形态变革的角度重新审视媒介融合的本质内涵。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媒介融合的趋势为背景,呈现了大学生的媒介使用情况并探究了相关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使用与满足理论和创新扩散理论所涉及的影响受众使用媒介的各种因素,在媒介融合的新形势和大学生群体下既有其适用性,也有不适应的现象.因此在学理层面,相关理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业务层面,媒介融合并非万能.融合媒介产品的创新和推广都应该扬长避短、针对不同的人群采取有的放矢的策略,本研究也由此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20.
数字时代媒介的深度介入对教育场域中的主体关系、资本、惯习、权力等产生了根本影响,形成了典型的教育媒介化现象.本文从媒介化研究视角出发,提出教育媒介化概念,突破传统教育学对媒介技术的单一关注,从跨学科角度认识教育媒介化,对其进行深入解析和批判思考.本文对于丰富媒介化研究理论,理性认识社会媒介化实践,正确处理媒介技术与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