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古代隐士按他们的社会价值观念和功利追求进行区分,可以分为身心俱隐和身隐心不隐两大类型。他们分别有着不同的价值追求,但他们亦有着共同特点;评价他们不应一概而论,隐士的人生态度、价值追求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有其积极一面。  相似文献   

2.
朱枫  郝璐艳 《音乐世界》2008,(16):128-129
可伶可俐携手新一季《我型我 SHOW》,共同评选"可伶可俐新鲜之星"——在《我型我 SHOW》电视活动期间,通过可伶可俐官网投票,由网友评选出这一季型秀选手中最敢于尝试的新星。每周还将抽取20名投票网友,亲临型秀现场为支持的偶像加油打气!从本期开始,我们也将邀请《我型我 SHOW》每周的人气选手来做客,与可伶可俐的魔力战痘明星现场 PK。他们之间会碰撞出怎样精彩的新鲜事,让我们拭目以待!  相似文献   

3.
2008"我型我 SHOW"舞台上"音乐三国"鏖战正酣,型秀选手各展所能,在每一场都展示出新鲜、靓丽的全新自我。舞台下的他们,是否也像舞台上一样新鲜瞩目呢?通过"可伶可俐新鲜之星"官网随机抽取产生的三名幸运投票网友,近日作为"可伶可俐战痘明星"的代表,亲临型秀录制现场,台前幕后零距离,为我们一探究竟。  相似文献   

4.
孙铭梓 《快乐阅读》2011,(14):189-190
本文首先论述了阉伶歌手的产生、发展和辉煌,他们为歌剧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使美声唱法达到黄金时期;接着论述了阉伶演唱艺术的没落、悲哀,它加快了歌剧走向衰落的步伐,它必定走向灭亡。  相似文献   

5.
向来被认为积极入仕的孔子确亦有"隐"的思想。细审孔子之"隐",其思想与庄子等避世的"躲藏"之"隐"是有区别的,孔子之"隐"为"储藏"之"隐"。孔子不仕而隐在于孔子志于己道,孔子的人生追求便是贯彻自己修己安人的仁礼之道。  相似文献   

6.
唐代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隐逸之士,这些隐士们很多本身就是文士.他们的隐逸状况多有不同,有一心一意坚定不移的纯隐,也有半路出家的隐者,也不无先隐后仕或先仕后隐,乃至亦官亦隐者.他们的隐逸动机以及走上隐居的道路是多种多样,难于一概而论的.对于隐者的隐逸动机与归隐之路的探索与认识,有助于我们认识有唐一代的文士和隐者,并且对于探讨这一类人群所产生的社会原因,分析他们隐逸的思想与心理状态是必要而不无裨益的.  相似文献   

7.
内隐学习是学习者没有明确地意识到或陈述出控制他们的行为规则是什么,但却能获得了这种规则的一种学习方式。内隐学习给外语教学的启示是:要为学习者提供多种媒体的学习材料;要注意先内隐后外显的顺序;要注意外显学习与内隐学习的有机结合;要重视内隐学习在语感获得中的作用;要注意适当加大外语教学中"读"和"听"的比重;要重视创设真实的外语学习情境。  相似文献   

8.
白居易经过贬谪之后人生观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形成了"中隐"的心态。"中隐"是亦官亦隐,一方面通过做"闲官"而在物质上获得温饱富足,另一方面以富足的物质生活为基础在精神上尽情享受生活中的安闲快乐。这种心态直接促成了白居易和刘禹锡的一些重要词作的产生。宋代文人对白居易的敬慕是一个普遍的现象,而敬慕的着眼点便是他晚年潇洒闲逸的"中隐"生活。在"中隐"心态的引导之下,形成了文人词发展所需要的休闲享乐的创作氛围,唐宋词亦由此而兴盛。  相似文献   

9.
诗人比高低     
王之涣、王昌龄和高适三人都是唐朝开元年间很有名气的诗人,他们写的诗常被人配上乐曲到处传唱。有一年冬天,他们三人相约一起去饮酒。正好有宫里的伶官和几个歌女也在此处饮酒,不一会儿他们就弹唱起来。  相似文献   

10.
朱枫  郝璐艳  华尔丹 《音乐世界》2008,(17):116-117
2008"我型我 SHOW"是"音乐三国"型秀选手们的舞台,也是可伶可俐战痘明星和所有敢于追求并秀出美丽自我的 Fans 的舞台!我们特意邀请到三位型秀选手的 Fans,和她们一起分享对于各自推荐的"可伶可俐新鲜之星"型秀选手的热爱,对美丽肌肤的执着追求,以及她们的战痘秘诀。  相似文献   

11.
陈铁民《也谈王维与唐人之“亦官亦隐”》一文,无论是谈王维的“亦官亦隐”押或唐人的“亦官亦隐”,都与历史真实不太相符合。无论是唐人现实生活中的“休沐度假”,押或唐人诗中的“吏隐”,都是不能作证王维曾经有过“亦官亦隐”的生活经历的。而王维之所以成为山水田园派诗人的突出代表,也并非如陈文所言是其“亦官亦隐”的结果所导致。  相似文献   

12.
邹莹 《考试周刊》2009,(13):10-11
入仕与隐逸是施闰章与韦应物共同的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作为儒官,身居郡斋却又心怀隐逸情结,"吏隐是他们对二者的调和方式。细读二人诗歌,我们可发现二者的内容、风格、表现手法均非常接近。他们的亦仕亦隐的人生态度、冲和平淡又自然高致的诗歌风格、朦胧淡定的诗歌意境均展现出这一特点。  相似文献   

13.
从《人间词话》看李煜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不惜笔墨地推崇唐五代词,对南唐后主李煜更是偏爱有加,对其词进行了全面的评价,从李煜词的内容、贡献及艺术品位三方面来说,李煜词不仅是一部血泪史,其词宏大的取材、阔大的气象,更使其词注入了强烈的士大夫意识,使得词坛上"伶工之词"变为"士大夫之词",为词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而李煜词之神秀亦为之添砖加瓦,增色不少。这就是《人间词话》里所展现的李煜词。  相似文献   

14.
在地方高校英语课堂教学中,青年教师的外显知识和内隐知识失衡导致了教学效果不佳、教学研究能力不高、教学方法简单与陈旧,影响了大学英语课堂的教学质量。解决的途径在于加强政策导向和制度保障,通过反思教学、教学督导、外出深造等措施,增强青年英语教师的内隐知识,提高他们的教学"软实力"。  相似文献   

15.
19世纪前的美声唱法发展似乎历来不是学界研究的重点.然而笔者经过认真探索之后发现正是17、18世纪的阉伶创造了雏形化的美声唱法——"咽音唱法",才奠定了世界美声演唱的技巧基础.因此,本文拟通过梳理19世纪前的美声唱法及歌剧发展史,来还原阉伶在美声唱法起源、发展、传播中所发挥的重要历史功用.  相似文献   

16.
王维与孟浩然是盛唐两位杰出的山水田园诗人,二人最终都走上了隐逸之路。特定的历史环境和儒道佛思想深深地影响着他们的这种选择,然而他们的隐逸却又截然不同,王维是亦官亦隐,孟浩然是终身隐逸。这与诗人的个性及素养有着一定的联系,王维性情温和,孟浩然则性格倔强;王维多才多艺,孟浩然则较单一,因此有更多的人欣赏王维。  相似文献   

17.
儒家在实践理性上强调门内与门外的区别,门内以恩为重,门外以义为重,私恩与公义有明确界限。"亲亲相隐"与"大义灭亲"这两个命题都是孔子及儒家所提倡的,但他们从不盲目地鼓励"大义灭亲",相反把"亲亲相隐"作为法律的根据。具体而言,《论语·子路》篇"父为子隐,子为父隐"之"隐"不能释为"檃"(矫正),它有两个含义:一是不公开告发、宣扬,"隐谓不称扬其过失也";二是微谏,"几谏谓之隐"。孔子的本意不是"隐匿错误"。事奉亲、君、师的"隐"、"犯"与"无犯无隐"的区分,反映出儒家在伦理角色和伦理情境上的分寸感。对亲人的"寻常之过",应当用"隐","几谏";但如有"大恶",则仍应犯颜,做"争子"。儒家伦理饱含着具体理性。  相似文献   

18.
遗民作为特殊时世的特殊士群,有其存在的必然性。本文从历史上遗民最多的时间段明末清初入手,分析了这一时期遗民的外在特征,他们表现为:嗜酒如命,长歌当哭;技高艺绝、遁翳市井;武艺高超、亦侠亦隐。然而,他们并不是象看上去那样洒脱,怪诞的行为掩盖不住国破家亡的内心痛苦,笔者从史学、文学的角度揭开了表层现象背后隐藏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9.
离开家的时候,隐娘只有10岁,5年过去了,她巳经长成了一位亭亭玉立的大姑娘。看到女儿回来,聂锋和妻子喜出望外,他们一连追问女儿去了哪里,这些年是怎么过的。隐娘就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父母,可他们说什么也不肯相信。"不管怎么样,回来了,就一家人团团圆  相似文献   

20.
张九龄始终被仕与隐困扰着,即仕中恋隐,隐中求仕;为官时思山林,居山林时存魏阙。其仕进中的隐逸情怀可分为:入仕初期(约707—716年),因怀才不遇,久处下僚,"不协时宰",愤而辞官归隐;再度入京为官(718—727年)及出为洪州刺史时期(约727—736年),大致表现为"虽然经济日,无忘幽栖时"、亦官亦隐但略有不同;任荆州长史时期(约737—741年),心灰意冷,不得已委顺于天地之间。其隐逸思想的转变与其仕途沉浮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