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际比较图书馆学权威丹顿认为,比较图书馆学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然而在中国的"新图书馆运动"中,图书馆界利用比较的方法自觉进行对比研究,其中李小缘先生1927年出版的<图书馆学>全书各章都利用了比较研究的方法,程伯群先生于1935年出版的<比较图书馆学>一书,则比美国有关论文早了20年.文中分析了此一原因.  相似文献   

2.
<图书馆学是什么>分析了图书馆学业已取得的成果,探索了图书馆学走向完美的路径,以清晰的思路、严谨的论证建构了一个全新的图书馆学知识系统.但作者提出的"图书馆的本质是知识集合"的论点尚需进一步探讨.图书馆学研究应该建立自己的话语体系,应该回归人文、走向文化,应该形成多个流派共存、争鸣的局面.  相似文献   

3.
论《图书馆学季刊》对民国时期图书馆学的贡献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作为中华图书馆协会的会刊,<图书馆学季刊>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图书馆学学术期刊的杰出代表.<季刊>通过传播西方先进图书馆学思想,帮助国民树立现代图书馆理念、促进我国新图书分类法的诞生、完善我国图书馆学学科体系;通过对中西方图书馆学思想批判性的吸收与继承、结合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实际,推进图书馆学的本土化的实现;作为思想交流的平台,在图书馆学人才培养方面也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图书馆学是什么>是一本关于图书馆学的通俗读物.论文就该书的外在及内在特色做了一个简要的评价.  相似文献   

5.
在过去的2008年,文献学有两件事值得一提:一是<当代中国图书馆学研究文库>第二辑的出版 [1].本辑收集了图书馆学领域内,从事文献目录学研究的中青年学者的部分成果;二是<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1978-2008):图书馆学、情报学与文献学> [2]一书的出版.这部发展报告由教育部主持编撰,"图书馆学、情报学与文献学"为其中的一卷,文献学部分反映了近30年来,我国文献学的发展历程与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6.
刘兹恒教授的<图书馆学研究的本土化思考>对本土化问题做了深刻的研究与论述,它围绕着什么是本土化、如何实现本土化这一主线展开,是一部创新之作,有助于我们加深对于图书馆学及其中国图书馆学本土化的认识,对于创建中国图书馆学知识体系具有启发意义.如果在论述创建本土化的复杂性、终极目的与现阶段具体目标等方面加以完善,收录一些重要的反映本土化理论的论文可能会更好些.  相似文献   

7.
1934年刘国钧先生出版了阐述其图书馆学思想的<图书馆要旨>.<要旨>汲取了他所学到的西方图书馆学知识,着眼于中国图书馆事业实际,全面说明了图书馆学的原理和图书馆的性质、功能、特点及其组成要素,以及图书馆学研究的对象、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等,堪称我国图书馆学的奠基之作.<要旨>所表述的图书馆学思想既有杜威的实用主义,又有巴特勒的科学精神,并有机地将其结合,避免了他们的片面性.  相似文献   

8.
在南京大学日前公布的<核心期刊目录>(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上,吉林省图书馆学会会刊<图书馆学研究>作为"图书馆学、情报学"领域的核心期刊榜上有名.  相似文献   

9.
由吴慰慈教授主编的<图书馆学新探>理论与实践(应用、技术)相结合,立足现实,回溯历史,着重理论,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稳定性、应用性和技术性,该书深入把握当代图书馆学发展的新趋向,反映了当代国内外图书馆学研究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10.
再论"动静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一节"'动静说'的哲学渊源"和第二节的"当时社会思潮的影响",是对<中国近代图书馆学理论中的"动静说">一文的补充,也是作为本文的衔接."动静说"由李小缘先生于1926年提出,是一个建立在比较研究基础上的学说,他在1927年的<图书馆学>一书中,又完善了"动静说",并构建出了以此学说为基础的图书馆理论体系.这一学说也是群体的成果,是李小缘先生在总结归纳同时代业界人士的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创新而出的.这一学说在当今仍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新闻年年有,今年特别多".我不记得什么人这样说过,拿它来形容今年的图书零售业倒是十分恰当.八月间<中华读书报>与<中国新闻出版报>报道山西省介休市新华书店向看书的读者收"看书费",每小时一元.九月初,<光明日报>、<北京晚报>报道北京中关村国营与民营两大书店的"折扣战"拉开序幕,书业界忧虑,读者高兴,引发许多评说.紧接着<中国新闻出版报>对久负盛名的王府井外文书店的"变脸",部分店面受到金银珠宝的挤压有一组文字,既报道又评论,跟着又有<北京图书节名社新书五折卖>(见<中华读书报>).如此种种,可以归结到一句话:图书销售走向市场经济这一回是真格的了.  相似文献   

12.
图书馆学"丑陋"?中山大学信管系99级部分研究生座谈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书与情报>2000年第2期上刊发了<丑陋的图书馆学>一文,事关我们正在攻读的专业,大家自然不能不积极认真地学习此文.坦率地说,读完之后,我们的共同感觉是困惑和失望.难道这就是对当前我国图书馆学研究状况的"实话实说"?学术需要客观的评论甚至尖锐的批评,但<丑>文是否属于这类呢?我们对此进行了讨论,整理成文以就教于<丑>文的作者,并希望得到图书馆学界的各位前辈和老师的指教.  相似文献   

13.
1931年,印度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博士出版了他的<图书馆学五法则>.该书对图书馆工作作了"最简明的表述",成为世界图书馆学的经典性著作之一,他本人也因此成为世界图书馆学史上一位划时代的人物.  相似文献   

14.
我一直想搜集图书馆学文献学前辈学者的著作,但这些著作大多出版于1949年前,后来重印的很少.像洪焕椿<怎样利用图书馆>(开明书店1947年再版)、裘开明<中国图书编目法>(商务印书馆1934年版)、陈彬和、查猛济的<中国书史>(商务印书馆1931年版)、姚名达<目录学>(商务印书馆1933年版)、杜定友<图书馆学概论>(商务印书馆1935年版)等十余种著作,我都是利用节假日在旧书摊上掏到的.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人们对花样迭出的"贺岁片"电影、"新春音乐会"已不再陌生,细心的人会发现,2001年春节文化市场上又出现了一种新玩意儿--贺岁书.其中较有影响的,像云南人民出版社的<在家贺岁>,中国轻工业出版社的<年夜饭>,中国邮电出版社和童趣出版社联合推出的<新世纪儿童大礼包>等,分别是针对不同层次读者的贺岁书.看来,图书出版也开始搭乘贺岁便车,盯上了节假日市场.那么,"贺岁书"现象的出现,对出版界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相似文献   

16.
俞传正 《图书馆》2008,(1):19-21
范并思先生最近出版的<图书馆学理论变革:观念与思潮>是一本个人著述集,共收录其二十年间公开发表的论文26篇.本文认为该书反映了二十年间中国图书馆学的观念史、思潮史以及学术思想史,同时也是其个人学术史.  相似文献   

17.
文章认为范并思教授的著作<20世纪西方与中国的图书馆学--基于德尔斐法测评的理论史纲>,是近年来影响甚广的巨著.著作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辉映,折射出20世纪西方与中国图书馆学发展的重要历程.参考文献5.  相似文献   

18.
2008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馆学学科教指委会议讨论确定了<高等学校图书馆学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的主要内容,达成了中国图书馆学教育发展的若干重要共识.本文从图书馆学教育定位、图书馆职业理念培养、图书馆人才培养结构与模式和图书馆学课程体系建设四个方面对本次会议的讨论内容进行了观察和思考.参考文献15.  相似文献   

19.
孙毓修先生是商务印书馆早年的一位高级编辑,版本目录学家、古籍整理学者和著名的藏书家.他进入商务印书馆后,协助张元济创办涵芬楼,主持涵芬楼古籍的鉴定和整理工作,并写出<图书馆>一文,为中国近代图书馆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是中国近代图书馆学的奠基人.  相似文献   

20.
今年,<人民画报>迎来了"毛泽东同志题写刊名60周年暨<人民画报>创刊60周年"纪念.<人民画报>是新中国出版的第一本面向世界的综合性摄影画报.作为"中国国家画报",60年来,<人民画报>与新中国一路同行,肩负起报道中国与国际传播的使命,持续不断地用真实生动的图片和文字,向全世界展现中国的发展和变化,成为新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生活诸方面的生动见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