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7 毫秒
1.
很多中小学校建立了心理咨询室,配有心理教师,为学生讲授一些心理知识,也为学生、家长和教师做一些心理咨询工作。心理教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特殊之处在于他们面对学生、学生家长时,是一个辅导者和疏导者;而面对教师时,则要充当一个倾听者。这种工作角色,使他们有很多不同于其他教师的心理体验,他们是如何“解压”的呢?  相似文献   

2.
教师是学生心灵的主要塑造者,教师的素质特别是教师的学生观、人生观、教育质量观直接关系到教育学生的方式方法,关系到学生的心理成长。  相似文献   

3.
“教师应当是心理医生”是现代教育对教师的新要求。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作为一名心理保健工作者,也许不是一个班主任的主要任务,然而作为‘班之“主”的班主任,能否以科学而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冈势利导地促进符种类型学生的健康成长,将对教育工作成败有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做一名心理保健工作者,也许不是班主任的主要任务,然而作为一班之“主”的班主任,能否以科学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因势利导地促进各种类型学生的健康成长,会对教育工作成败起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心理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心理、协调发展的个性是教师的首要任务之一,而教师的心理对学生的健康心理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教师队伍中,存在着较严重的心理缺陷,它不利于培养学生健康心理。本从引发教师心理障碍的原因,如何进行教师心理保健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6.
英语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障碍是什么?我在长期任教实践中体会到:主要是师生心理状态问题。教师抱怨生源差,学生不是“学英语的材料”,认为英语难教;学生学习成绩参差不齐,低分者自暴自弃,缺乏自信,干脆放弃不学。因此,要大面积提高初中英语教学质量,教师必须运用心理学原理,研究学生学习外语的心理过程,顺应学生的心理,消除学生在外语学习中的心理障碍,改变消极、被动的心理状态。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点来设计、组织和进行教学。抓住了这一点,许多具体的实际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一、相信学生并坚信…  相似文献   

7.
刘瑜明 《广西教育》2005,(1B):59-60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学中任何一个环节都存在着学生的心理活动。教师是文化知识的传播者、学生思想灵魂的塑造者,善于掌握学生的心理,才能具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所以,教师只有了解掌握学生的心理活动,才能有的放矢地采取符合学生心理规律的方式组织教学活动,才能“因材施教”,才能做到教学灵活多变,讲课富有情趣,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心理状态是极其复杂多变的。总的看来。课堂上学生的心理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心理过程,即学生的认识过程、感情过程和意志过程;另一方面是个性心理,即学生的个性倾向性。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应注意调控学生的心理状态,把学生的注意力完全集中起来,使学生的心理活动能随着教师的要求而转移。  相似文献   

9.
"教师应当是心理医生"是现代教育对教师的新要求。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还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心理保健工作,也许不是班主任的主要任务,然而作为一班之主的班主任,应以科学而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因势利导地促进各种类型的学生健康成长,这将对教育工作有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我国中小学心理教师身份认同感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目前我国中小学教育中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而心理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弛者,他们对自身的身份认同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目前我国中小学心理教师身份认同模糊,甚至出现偏差,主要表现在专业认同、功能认同及自我评价等方面存在着误区。  相似文献   

11.
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着双重角色,一方面是“教”,另一方面是教师以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现状和生活实际为前提,以学生的眼光去审视将要学习的知识,扮演着“学的角色”,和学生一道成为新知识、新技能的探索者。在教学中,教师要将这两种角色集于一身,还要能灵活转换,这就是“心理换位”,其目的在于求得与学生思维上的“同频”,从而使学生获取知识,增强能力。那么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怎样进行“心理换位”呢*一、备课时的“心理换位”现代教育要求“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这就是要求教师要转变备课观念,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如…  相似文献   

12.
课堂教学中,学生心理的有效调控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习效果有着重要的作用。毋庸置疑,教师是教学中学生心理的主要调控者,而学生对自身学习心理的自我调控,也是不可缺少和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13.
张勇 《青海教育》2003,(11):11-11
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班主任积极投身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学生思想觉悟和培养高尚道德行为习惯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为一班之“主”的班主任,  相似文献   

14.
随着诺丁斯关怀教育理论在我国的传播,"关怀"成为一个教育热词。诺丁斯认为:"教师必须是一个关怀者,是一个并非以教育者身份出现的关怀者。"然而,人们往往强调教师对于学生的关怀,强调教师的奉献精神与责任感,却忽略了教师作为一个普通人的喜怒哀乐,对教师心理需求的关照成为我们今天学校教育的一个盲区。其实,学生心理健康的前提是教师的心理健康,越来越多的事件让我们意识到,广大中小学教师也亟需心理关怀。  相似文献   

15.
吴晓丽 《教育现代化》2005,(11):124-124
体育课的教学是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过程。这个过程不仅是进行各种身体练习的过程.也应是进行心理教育的过程。教师被称为“塑造灵魂的工程师”,其职责是通过教育手段塑造学生正常健康的心理。如果教师具有洞察学生心理的慧眼.不怒而自威,学生先服一半。如果讲到学生心理要害之处.尽管轻声慢语.尽管说话不多,然雷霆万钧,势不可挡。话说得适时、适量,就会产生力量,其基础就是心理分析。  相似文献   

16.
教师心理健康与学生身心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教师是靼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育人重任。教师的职业角色决定了教师必须拥有健康的心理,因为教师的心理状况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身心的发展。一个缺乏健康心理、赏罚不公、喜怒无常、冷漠无情或过于严厉的教师,怎能不引起学生情绪的困扰,产生心理障碍?事实说明,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对学生心理的危害程度,决不亚于患传染病的教师对学生身体健康的影响和危害。  相似文献   

17.
邓桂兰 《青海教育》2008,(11):63-63
教师是美的传播者,体现在教学美上。教学美能由呈现在学生耳目中美的表象刺激,进而使之产生愉悦心理,使学生心理兴奋,充满信心,思维敏捷,从而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杨小林 《班主任》2000,(6):19-20
教师是在教育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的教育者;学生是在教育教学中发挥主体作用的被教育者。要完成教育教学的任务,实现教育教学目标,优化教育教学效果,就必须合理调节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相似文献   

19.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学生人格的塑造者.教师人格魅力在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健全人格方面有三大特性、四大作用.其三大特性是:基础性、综合性、潜在性.四大作用是:环境营造、榜样示范、期待暗示、心理支持.具体来说,教师的人格对学生心理的影响是一种效果明显,但方式隐含的潜在性的影响.无论是心理环境的营造,还是榜样示范、心理暗示或心理支持,教师的人格是一张隐性的网,它看不见,但又无处不在地影响、制约着学生心理的发展.因此,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我们除了运用常规的教育措施和方法外,教师更应把自身的人格作为最基本的方法,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和教育学生,促进他们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很多中小学校建立了心理咨询室,配有心理教师,为学生讲授一些心理知识,也为学生、家 长和教师做一些心理咨询工作。心理教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特殊之处在于他们面对学生、学生家长 时,是一个辅导者和疏导者;而面对教师时,则要充当一个倾听者。这种工作角色,使他们有很多不同于 其他教师的心理体验,他们是如何"解压"的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