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格勒得抄共和国的创建及其革命斗争,是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中国少数民族史和红军长征史上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四川党史、四川革命史上的一个重大问题,本文以翔实的史料较全面、客观地介绍分析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在四川阿坝地区创建格勒得沙共和国的背景,经过以及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依靠的团结广大藏、羌、回、汉等各族人民所开展的革命斗争。对于研究少数民旅斗争史、四川党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自1935年4月到1936年7月红四方面军在川西北及康北一带滞留一年有余,先后建立了松理茂赤区、金川赤区、康北赤区,建立了川西北及康北中共地方党组织、格勒得沙革命党、波巴依得瓦革命党,同时建立了一个大区级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西北联邦政府及5个省级政权,包括格勒得沙共和国和波巴依得瓦共和国。通过对川西北及康北红色政权组织的细致梳理和分析,可以发现,红四方面军在川西北及康北红色政权建设中事实上摒弃了列宁关于民族国家的理论,格勒得沙共和国、波巴依得瓦共和国及茂县、绥靖回民苏维埃政权实际上是中国共产党民族区域自治思想的最早实践。  相似文献   

3.
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党史研习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相生相伴,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的宝贵特征.在经历了初期的革命斗争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推进中国革命必须将研习党史与探索中国革命的规律联系起来.延安时期开展的党史研习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奠定了重要基础,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新中国成立...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在不同历史时期对党史的深刻认识,构筑起中国共产党关于党史评价的基本形态.早期中国共产党面对现实困境,亟须革命斗争经验的积累与总结,党史学习侧重以坚定信念进行革命斗争.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将党史学习与加强党内团结联系,挽救民族危亡.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对党史做出新思考,解放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党的十八大以来...  相似文献   

5.
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国内外有一些人不顾历史事实,别有用心地散布所谓共产国际一手操纵的谬论,煞有其事地说:“在共产国际代表来华之前,中国没有一个人提出过创立共产党的问题。刀(转引自《党史通讯》1984年第3期第41页)对于这种在中共创建问题上的“外因论”,我国史学界一直没有进行过有力的批驳,前几年又出现了新的变种。即所谓“早产论”、“历史误会论”,造成许多人特别是青年人思想的混乱,危害十分严重。在中共诞生70周年之际,回顾一下中国近代史,阐明中共创建的历史必然性,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一、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是近代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迫切需要 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中国人民为了挽救民族危  相似文献   

6.
重庆红军遗址资源具有跨越时空的精神价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各族红军将士在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中不惧牺牲、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理想信念、政治智慧和精神品格。由于开发利用有所欠缺,重庆红军遗址资源的独特价值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有效保护、合理开发是活化重庆红军遗址资源、促进重庆红军遗址资源持久发展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7.
<正>“红军长征”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是百年党史上的重要事件。红军长征中发生的故事是重要的育人载体,数学教学要用好这些故事,让年轻一代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理解长征精神、理解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有效落实学科知识的立德树人功能。  相似文献   

8.
罗文  张旭 《云南教育》2011,(12):4-12
一、中共云南地方组织的建立 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近代中国开天辟地的大事件。一些云南的先进分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早期革命斗争作出了重要贡献。1926年,中共云南地方组织的建立,是云南各族人民百年来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奋斗历程的历史性选择,开创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云南各族人民革命斗争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9.
红军长征时期在贵州的民族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问题不仅是和平年代中国社会问题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同时也是中国革命的一个重要问题。中国共产党自“三大”就开始探索用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与历史观解决中国的民族问题,在长征前夕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政策并在长征中得到实践和发展,为后来乃至建国后的民族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理论与实践的基础。通过挖掘长征时期红军经过贵州时的民族政策史料,从红军长征期间在贵州的民族政策的实施、特点、影响诸方面论证了红军长征时期的民族政策。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的创建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件.本文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对国家政权问题是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党领导人民为新中国的创建进行的革命斗争和基本经验以及新中国创建的伟大历史意义等问题进行了阐发.并对毛泽东在创建新中国过程中的历史性贡献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一九二九年十二月十一日,在密布全国的军阀混战的阴霾中,百色起义胜利了。它象长空的惊雷,震撼了广西右江大地。在邓小平、张云逸同志领导下的百色起义,创造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创造了右江工农民主政权,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系列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革命起义之一,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为创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和红色政权写下了光辉的一页。百色起义跟随着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之后,象湘鄂赣闽数省革命斗争一样,从党领导下的农民运动发展到武装起义和建立工农民主政权,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它是广西农民革命斗争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必然结果,是中国共产党在广西进行兵运工作和农民运动相结合的产物。百色起义的胜利,又一次证明毛泽东同志指出的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继续坚持中国革命的唯一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12.
蔡和森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一九二○年,他在留法勤工俭学期间《关于中国革命问题致毛泽东同志的两封信》,是党的创建时期系统论述建党思想的开篇之作。今天,驱散林彪、“四人帮”极左路线散布的妖氛迷雾,拂去岁月的灰尘,正确评价蔡和森的建党思想,了解蔡和森在建党过程中的历史作用,是拨乱反正,实事求是地研究党史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过去的许多党史著作中都认为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其实遵义会议确立的是一种集体领导体制,负党的最高领导责任的是张闻天,负最高军事责任的是周恩来,实际指挥军事工作的是毛泽东。毛泽东领导地位的确立是在长征这一事关党和红军生死存亡的危机关头,通过自己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和军事斗争实践,挽救了党和红军的命运,赢得了党和红军的广泛信任而自然形成的结果。他的领导地位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经过了近10年革命斗争的实践而逐步完成的。  相似文献   

14.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在革命形势异常危急的关头,中国共产党为了挽救革命,继续革命的事业,发动了一系列的武装起义,创建了许多块革命根据地,其中以毛泽东、朱德等同志创建和领导的中央革命根据地是全国最大、最主要的根据地。它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和中共苏区中央局所在地。在1933年1月到1934年10月红军长征前,又是中共中央所在地,是全国苏维埃区域和红军的指挥中枢。正如《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的:“在土地革命战争中,毛泽东、朱德同志直接领导的红军第一方面军和中央革命根据地起了最重要的作用。”正由于中央革命根据地所处的重要地位,它的存在对各根据地的斗争是一个巨大的支持和鼓  相似文献   

15.
井冈山精神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斗争的过程中形成的.井冈山精神不仅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在当代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着重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6.
以史资政,是中国史学的重要功能,波澜壮阔的百年党史为中国共产党治党治国提供了重要思想资源.在重大关头适时对重大问题作出历史决议,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我党于1945年、1981年和2021年分别在全会审议通过三个重要的历史决议.三个历史决议是百年来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并取得举世瞩目伟大成...  相似文献   

17.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中国共产党人遵循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中央苏区创建之初,毛泽东为了了解商业问题和富农问题,给党和红军的决策提供参考,在寻乌开展了一次大规模的社会调查。这次调查为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代表作《反对本本主义》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标志着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初步形成,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仍然有着重要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8.
现行高中教材人教版《中国近代现代史》(必修)下册第一章第四节“红军的长征”中分析了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的问题。在中国共产党党史中,有关中国共产党是怎样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内容,既是学习中国共产党史的重点,也是学习中国共产党史的难点,同时还是近年来高考必考的热点。那么,如何正确理解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含义呢?本文就此作进一步的分析,以帮助同学们正确理解这一问题。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表现一、探索革命道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许多方面都照抄照搬苏联的模式,大革命时期走的是城市中心道路;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  相似文献   

19.
土地革命时期,党对富农的政策和策略,是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路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土地革命的成败具有重要影响。毛泽东在土地革命的实践中,结合革命斗争策略需要对富农问题进行了不断探索,提出了一系列解决富农问题的方针政策,保证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发展,为中国革命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20.
陈独秀在走向托洛茨基主义后,就开始以“不断革命论”即托洛茨基主义理论来解释中国社会性质和中国革命的一系列问题。由于陈独秀站在“取消革命”的立场,所以他就反对中国共产党领导武装斗争,建立红军。在陈独有看来,在资产阶级“取得政权”的时候,只有进行“合法”的议会斗争,才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阶段,所以他提出了“国民会议”的口号,作为革命斗争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