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释“锄粳”     
新编高中《语》第一册对《过秦论》中“锄耰”的解释是“古时的一种农具。似耙而无齿”。笔认为这个解释不妥,“锄耰”应是两种农具。  相似文献   

2.
“(钅且)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教材注:“(钅且),同‘锄’。钮耰,古时的一种农具,似耙而无齿。棘,通‘戟’。矜,戟柄。这里的意思是农民军的武器,只有农具和戟、矛的柄(木棍)。铦,锋利。钩,短兵器,似剑而曲。戟,以戈和矛合为一体的长柄兵器。铩,长矛。”此注详而有失。一是忽略了贾谊文章语言应有的对偶性, “(钅且) 耰”只是一种农具,与之对应的“钩戟”却是两种兵器。  相似文献   

3.
引导学生放开思路学古诗文/陈坚红在古诗教学中,释词解句,体会作者感情及领悟诗歌意境,教师切不可囿于教参答案,轻易否定学生的发问或答问。例如,教学《锄禾》,一年级小朋友根据“锄草”是作“把草锄掉”解释的印象,也会把“锄禾”理解成“把禾苗锄掉”。对于此类...  相似文献   

4.
鉏耰棘矜     
课本注:「鉏,同「锄」。耰,古时的一种农具,似耙而无齿。棘,同「戟」。矜,戟柄。」这里仅对「棘」的解释提出异议。「鉏耰棘矜,非銛于钩戟长铩也。」贾谊以「鉏耰棘矜」与「钩戟长铩」相比较,比较的结果是「非銛」  相似文献   

5.
学锄草     
星期天,我写完作业,决定到奶奶家去玩。来到奶奶家,正赶上爷爷去田里给麦子锄草。于是,我对爷爷说:“爷爷,你带我去锄草好吗?”爷爷说:“好!”来到田边,放眼望去,一块块麦田就像一床床碧绿的地毯。微风吹来,空气中夹着一股清新的泥土味。我迫不及待地对爷爷说:“咱们干吧。”爷爷说:“来,我教你,你跟我学。”只见爷爷弯着腰,左手按住锄柄前方,右手握住后方,举起锄头往下使劲一按,紧跟着后退一步,一棵猪耳草就连根拔了。真简单哪!我一把抢过爷爷的锄头,学着爷爷的样子,弯着腰,使劲地握住锄柄锄一下,土都迸出来了。草叶没了,草根却还在地里。…  相似文献   

6.
义务教育教材六年制第二册第31课《锄禾》是一首通俗易懂的古诗。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学会6个生字及其相关的词语;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对劳动人民同情的思想感情;会背诵这首诗。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教学步骤可以这样来设计: 一、解诗题,明大意。 1、出示课题后,指导学生看插图思考:①图上画的是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一位农民伯伯顶着烈日在庄稼地里锄草。)②“锄禾”是什么意思?(“锄”是锄草的工具,在这里是指锄草的动作,“禾”就是幼小的庄稼苗。“锄禾”就是指给禾苗锄草。)  相似文献   

7.
《陌上桑》“耕者忘其耕,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一句中的“来归解释未成定论,中学课文也未加注释。查有关资料,有的注释为:“来归,即归来,主语是耕者,锄者……耕田锄地的人们回来以后彼此抱怨活干少了,因为只顾贪看罗敷而耽误了劳作”(电大  相似文献   

8.
一、《论语二则·荷蓧丈人》中“以杖荷蓧”一句,课本注释为“用杖肩挑着草编的田器”。对“蓧”字只注了音(diào),未加解释。依据这句的注释,“蓧”当然是“草编的田器”了。是什么草编的田器?真令人费解。《说文大字典》注“蓧”为“荷草竹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注“蓧”为“古代除草用的农具”,《辞海》将“蓧”注为“一种竹器,古代芸田所用”。因此,把“蓧”注为“古代除草的竹器”,把“以杖荷蓧”释为“用杖肩挑着除草的工具”,既通俗易懂,又符合文意。二、《书博鸡者事》引用《孟子》里的典故,称姓臧的上司为“臧氏之子也”,致使此人怨毒顿  相似文献   

9.
<正>外祖母家有一片很大很大的菜园。春天一到,最先种上的是菠菜、生菜和白菜,之后种香菜、水萝卜和土豆,再之后种那些爬蔓的植物:豆角、倭瓜、黄瓜等。当然,如果弄到茄子秧、柿子秧、辣椒秧,它们也一定会被恰到好处地栽种在园子里,那时候菜园中的蔬菜品种可就丰富多了。外祖母对外祖父说:“你去给园子锄锄草。”  相似文献   

10.
一、“船背”应解释为“船底”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一句中的“背”字,《辞海》中有两种比较接近的注释:一是“脊背”,二是“后面”。课本采用了前一种,将“船背稍夷”译为“船的顶面稍平”,将“背”解释成“顶面”了。这样解释不符合文意,理由有三: (一)这里的“背”应取《辞海》中“后面”一说为宜,即“物体的反面”。《周易》王弼注曰:“背者,无见之物也。”意思是说“背”就是看不到的地方,而核舟的顶面一眼就能看到。故不能把“船背”解释为“船的顶面”。 (二)“背”本有反面之意。《核舟记》把船的中、  相似文献   

11.
古诗教学答问李书卿张庆高德玉1.“禾”应当怎样解释?(《第二册《锄禾》)“锄禾日当午”的“禾”,课文插图上画的像玉米苗,其实不妥。玉米作为一种农作物是明朝时才由外国传入我国的,1000多年前的唐代是不可能锄玉米苗的。在当时,主要的农作物是粟和稻谷,“...  相似文献   

12.
西汉光禄大夫刘向在《说苑》中谈到为官之道时,把所有的官员分为12种,列为“六正六邪”。 “六正”: 一、高瞻远瞩,防患未然,此为“圣”; 二、虚心尽意,扶善锄恶,此为“良”; 三、“夙心夜寐,进贤不懈,此为“忠”;  相似文献   

13.
百花园     
游戏说明: 桌子上排放40根火柴当“草”。儿歌声中,爸爸和孩子首先“锄草”,即捡火柴放至火柴盒中,每人一次只能捡一根。儿歌毕,看谁捡得火柴多。捡得少者再和妈妈仿前动作“锄草”,最后,“草”锄得多者胜。 注:将火柴放入盒中时。火柴头放置方向要一致,倒放者减去。小东和小明上学迟到了,老师问迟到的原因时,小东说:“我做梦乘飞机去外国旅游,所以晚了!”小明马上说:“我梦里到机场去接小东,所以迟到了!”最近,小猴子家里装了一部电话。小猴子可高兴了,它蹦蹦跳跳地围着电话转个不停,心想:这下可方便了,要让朋友来玩,打个电话就行了。 给谁…  相似文献   

14.
对现行初级中学课本《语文》第五册所选柳宗元《捕蛇者说》中“而吾以捕蛇独存”的“独”,讲解者大致有以下三种态度。一、不解释。持这种态度者较多。我所见过的选了《捕蛇者说》的课本都对“独”字不注解,似乎认为“单独的独,有什么可解释的!不值得解释”。有的教学参考资料的增补注解中,也没有对“独”的解释,甚至讲解中也不讲解或解释,如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广西  相似文献   

15.
“风马牛不相及”一语出自《左传·僖公四年》:“(齐侯)逐伐楚,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何谓“风马牛不相及”?据《辞海》、《辞源》、《古文观止》等书记述,至少有以下四种解释。一说“风”是走失的意思,谓齐楚相去甚远,即使马牛走失,也不会跑到对方境内。一说“风”乃行走之意,在起风的时候,马总是逆风而走,而牛却是顺风而行的。通过这种有趣的现象,民间产生出“风马牛不相及”一说。第三种解释是,兽类雌雄相诱叫做“风”,马与牛不同类,故不致相诱,以喻事物之间的毫不相干。最后一种解释看来最全面…  相似文献   

16.
“虫”在古代的解释比现在广泛得多,徐灏在《说文解字注笺》中说:“虫者,动物之通名。”王充的《论衡·遭虎》说:“夫虎,毛虫。”虎是一种体魄高大健壮、威武勇猛的动物,它是百兽之王,故而《景  相似文献   

17.
《木兰诗》中“唧唧复唧唧”一句中,“唧唧”历来有三种解释:一曰叹息声;二曰机杼声;三曰虫鸣声。这里辑录三家之言供教学参考。《课本》说“唧唧”是“织布机声”,不能说完全不对,但照应下面“不闻机杼声”。总觉不太妥当。《文苑英华》于此作“唧唧何力力”,有人便说“唧唧”是“叹息声”,照应下文“唯闻女叹息”,  相似文献   

18.
《陌上桑》为汉乐府民歌中最脍炙人口的名篇。其中“行者见罗敷 ,下担理髭须。少年见罗敷 ,脱帽著巾肖头 ,耕者忘其犁 ,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 ,但坐观罗敷。”几句诗 ,运用赋的表现手法 ,排比铺陈 ,形象地再现了众人见到罗敷后的不同反映 ,从侧面烘托罗敷的美貌。但对“来归相怨怒”一句的主语究竟是谁 ,却有多种不同说法。有人认为是指“已婚男子” ,如清人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称 :“缘观罗敷 ,故怨怒妻妾之怒。”有人认为即指前句中“耕者”、“锄者” ,如朱东润主编《历代文学作品选》称 :“耕者、锄者 ,归来后彼此怨怒 ,只是因为看…  相似文献   

19.
小白兔在山坡上种了几棵小白菜.渐渐地,小白菜长大了,小白兔真高兴.一天,小白兔扛着锄头,哼着歌儿,美滋滋地去山坡下为小白菜锄草.锄着锄着,她发现白菜叶上有许多小洞,她生气极了.心想,这是哪个坏蛋干的?这时,早已隐藏在树林里的狐狸摇着身子,摆着尾巴说:"我说呀,白兔妹妹,又是谁惹你生气了?"小白兔气呼呼地说了原因.狐狸说:"哎,妹子,我说你  相似文献   

20.
《捕蛇者说》之“说”字是一种文体的名称。这一义项是由“说”字的本义演变而来的。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说,释也。一曰谈说也,从言兑,会意。按兑亦声。《墨子·经上》‘说,所以明也。’(孙诒让注:谓谈说所以明其意义。毕云,解说)《广雅·释诂二》:‘说,论也。’《周礼·大祝》:‘六曰说’。注,以辞责之。《礼记·少仪》:‘游于说。’疏为论说。”从朱骏声的解释来看,“说”有解说、论说的意义。拿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一书的取名来看,《说文解字》即为解释文字之书,其“说”字就是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