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低年级小学生不喜欢写日记,他们把写日记视为一种沉重的负担,一有日记作业,好像天要塌下来一样,结果是"一人写日记,全家总动员"。薛瑞萍老师的《心平气和的一年级》《我们二年级了》给了我灵感,我何不像薛老师那样把自己和孩子学校生活中  相似文献   

2.
杨文华 《中学教育》2007,(12):10-13
在浙江永康有这样一个神奇的学校——龙川学校。整个学校就是一个诗的世界:每个孩子都会写诗;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诗歌报:学校每个学期都出一本儿童诗集——《小脚丫》;学校有近百名儿童在各种媒体上发表过儿童诗作。著名教育家刘国正说:"我已是七十几岁的老头子,读了《小脚丫》,感到孩子一般的欣喜,自己仿佛变成一个孩子了。"著名语文教育专家于漪给龙川学校孩子的信中说:"你们的诗写得有趣,写得好玩,写得美丽,读到它们,我自己也仿佛返回到儿童时代,美妙极了!"究竟是什么力量,让一所普通的小学成了一个诗的世界?  相似文献   

3.
沈洁 《成才之路》2014,(34):73-73
正前段时间,在《读者》上偶尔看到一篇文章,讲的是有媒体做了一个小学生性安全的调查。中国的孩子被问到"隐私部位是什么""如果有人抚摸你的隐私部位怎么办"等问题时,大多很茫然,不知道在问什么,有的说爸妈老师没有告诉过他们。而在爱丁堡长大的同龄孩子却觉得这些问题太简单了,因为在他们学校就有一门课,名字叫"保护我自己"。这对我触动很大,有的孩子虽然有一些这方面的意识,但是当自己真正遇到伤害时,他们有时完全不知道该如何处理。《未成  相似文献   

4.
《太原大学学报》2016,(1):89-92
《金星秀》是一档2015年开播走红的脱口秀栏目,开播以来已经超越了传统的明星访谈类节目和其他脱口秀节目。在我国电视综艺节目爆发性增长的表象下,《金星秀》等综艺节目的开播背后折射出消费社会以符号为消费对象、明星隐私作为摆设的后工业社会特点,处于经济转型期的个体缺乏"本体性安全"触发了社会焦虑,催生了这一档电视综艺节目的迅速走红。《金星秀》的快速走红和发展与其自身的主持人鲜明风格、栏目信息宽泛、受众的社会心理特点以及注重与新媒体的互动结合有关。  相似文献   

5.
跟其他孩子的家长一聊天才知道,我女儿是出了名的"什么也不教"。我不但不急,还挺庆幸!我对孩子的智商有信心,学早了在学校该多无聊啊!其实我对学科知识和才艺都不着急。如果说有紧迫感的,只有一样——是否尽可能给孩子机会去接触大自然!有一天看到作家鲍尔吉原野写的一篇小散文《松木在夜晚说话》,我感触很多。作者写的是对自己童年时家门口堆放的一垛松木的  相似文献   

6.
夏学杰 《师道》2014,(11):58-59
孩子自从上了小学一年级就开始正式学古文了--我说的不是小学语文课本里的,而是学校自己另开设的--以前在幼儿园、学前班也学一些,但是要求不严。不像现在有学校自己印刷的校本课程,要求每个学生对学过的古诗、《三字经》都能背下来。儿子每天早晨想起要被老师过筛子,就急得直哭,因为很多时候他都背不下来。我问过别的省市一些家长,他们孩子学校也都有类似的校本课程,要求学生背的东西大同小异,《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论语》,等等。  相似文献   

7.
无论是"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还是"一所好学校必然有一位好校长",都说明校长对于一所学校至关重要。作为校长,该怎样做才能对得起肩头沉甸甸的责任?读了《中国教育报》上的一篇文章《怎样的校长才是我们的期待》,我豁然开朗。文章的作者在向一位作家约稿时,作家对编者说:"已经不记得孩提时代的校长是什么样的了。"此话让我感慨万分,我相信很多人有此同感。记得小时候,我和同伴们真的是常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识别校  相似文献   

8.
不爱社交     
正又到春节社交季,你很想带孩子出去"秀一秀",也借此培养他一下社交能力。然而,让你抓狂的是:一到人前他就不愿意说话,不愿意喊人,总是默默地躲在一边自己玩耍。小测试培养孩子社交,你犯了哪些错?孩子无时无刻不在观察和模仿着父母,父母就是孩子的第一任社交教师。孩子不爱社交,很可能是你的养育出了错。  相似文献   

9.
回馈     
《父母必读》2012,(9):14
《共读时光》触动了我心底最柔软的弦仅仅说《父母必读》是育儿好帮手还不全面,因为好多时候它设置的简单情景触动了我们心底最柔软的弦,仿佛一面镜子,在关注孩子的同时也允许我们关注自己。2012年5月的《父母必读》中,好多是关于妈妈的事情,在这一期的《共读时光》里,主题是"我的妈妈不一样",其中有"一个大嗓门妈妈"就是我的一个真实写照。成为孩子妈妈的我,少了点温柔的情愫,真的会在孩子不配合的时候带上情绪,在一次又一次重  相似文献   

10.
初中组题目:点评:我想成为这样的人《我想成为这样的人》这个作文题目,让大多数学生感受到了一种亲近感,心理上更容易让学生们接受,不像有的题目一本正经让人敬畏。于是有理想的孩子为自己设计未来,懂事的孩子会体恤父母,爱幻想的孩子  相似文献   

11.
读了《班主任之友》(中学版)2008年第3期上的文章《教师子女教育为何"灯下黑"》,我深有感触。不少老师为了学校,为了学生,辛勤耕耘,把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培养成才,却未能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相似文献   

12.
宋亮 《教育》2011,(31):21
对于山东省日照市的小学生家长吴远文来说,家委会这个词并不陌生。然而,对于家委会的作用,吴远文表示基本不了解:"我既不认识孩子班里的家委会成员是谁,也不了解他们做过什么事情。"《教育》旬刊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很多家长都像吴远文这样表示听说过家委会,并且自己孩子的班里或是学校就有家委会。感觉家委会和自己的权益似乎没有太大关系。  相似文献   

13.
"有一句老生常谈:生孩子容易,养孩子难。坚信所有的父母在决定生下孩子时,都希望给孩子最好的养育成长环境,但有时因为自己也还是个心智未成熟的孩子,有时为现实所迫确实力不从心,有时愿望恳切行动却不得法,因此,在教养方面频频遇挫,既苦了自己,也苦了孩子。"这句话是我喜欢上了《爱在左,管教在右》这本教育丛书。  相似文献   

14.
《中华家教》2011,(4):17
Q编辑老师:您好!我家孩子上初一,现在我没有办法和孩子真正地进行面对面沟通了。每天孩子回到家,就直奔自己的房间,叫他吃饭都不应。现在我都是每天发短信叫他吃饭,有时候孩子回复"我不饿"。我认为是自己在沟通方式上出现了问题,就去咨询老师,结果老师说,孩子在学校是个健谈、阳光、幽默的男孩,在同学和老师之间人缘很好。我该如何解除与孩子的"零沟通"呢?  相似文献   

15.
最近,我一口气看完了一本书,书名叫《城南旧事》。这本书的作者是林海音,里面写的是她在北京时的童年往事。我看着小英子的童年,以及几十年里北京城里发生的故事,感到很新奇,也有一些难过。故事中的小英子就是林海英,她家里有个保姆叫宋妈,照顾她和弟弟、妹妹。可是宋妈自己的孩子却因为穷,无人照顾,病死了。小英子有一个小伙伴叫妞儿,她是一个弃儿,被人拣了回去,天天挨打。妞儿很想念自己的爸爸妈妈,却不知自己的爸爸妈妈是谁。小英子还有一个朋友叫秀贞,她生了小桂子,但是小桂子却被人拐走了。秀贞伤心过度,精神失常了,天  相似文献   

16.
《甜甜的泥土》一文,以"甜"写"苦",读来使人不觉一番苦涩滋味漫上心头。"奶糖"本是甜的母亲知道自己的孩子最爱吃那甜甜的奶糖,冒风斗雪送到孩子的学校。王小亮只需"微微思考一下",就明白了这包奶糖源自哪里,出自何人,只有妈妈才知道自己最喜欢吃"奶糖"啊。  相似文献   

17.
真正的减负     
五一期间,笔者的邻居来串门,顺便让我帮忙检查一下他孩子的作业。我接过作业一看,是《XXX精编习题集》,我惊讶了:“咦,不对呀,现在学校怎么可能布置这些作业呢?这是不允许的?”邻居听了,连忙解释说,这不是学校发的,而是他自己为孩子买的,他孩子班上的同学有很大一部分都是这样。  相似文献   

18.
我曾写过一篇文章,题目叫《谁在伤害学生与语文的纯洁感情》《(语文建设》2013.10)。我在这篇文章里批评了一些语文教师让学生背作文的现象。之后,我又跟一些教师说到过这样的现象,也由此从多个渠道了解到,背作文的现象,在一些地区、一些学校,早已不是个案。有位校长,他将自己的孩子放在一所所谓的好学校就读,有一天他也终于对我说,他发现老师让他的孩子背作文,孩子背不下就哭。他不许孩子背,但孩子不干,因为不敢。校长说他很无语。我倒是有话要说。说真的,做了几十年的语文教师,我竟然不知道身边有这么多背作文的现象。一方面,我为自己孤陋  相似文献   

19.
编读往来     
左老师您好,今天我读了《语文教学研究·读写天地》2012年第2期后,发现有三处不恰当的地方,现在提出来,如有不妥,还请您不吝赐教。一、第35页《一周立波秀》栏目。电视节目在书写时是《壹周立波秀》。二、第35页《一周立波秀》之周立波戏评小沈阳第二段中"我们是相同纬度不同经度的东西"应该为"我们是相同经度不同纬度的东西"。因为前文中有"如果由南向北",在地理  相似文献   

20.
周剑锋 《教师》2013,(10):9-9
"我是我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完全像我。有些人有部分像我,但是没有一个人完全像我。因此,从我身上的每一点,每一滴都是真实的代表我自己,因为是我自己的选择。"同样,我们要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给孩子体验生活的机会,教育好孩子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因此,爱孩子就让他自己选择。本文着重对素质教育新形势下如何教育好孩子谈了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