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问导学,以问促思"能有效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双向转变,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打造生本智慧课堂。  相似文献   

2.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可见,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和方法之一,是数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有效的动手操作中自主探究知识,学生在"动"中"思",在"思"中"问",以"动"促思,以"问"促学,有效促进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追问是让数学教学变得更加智慧的风向标,也是学生数学素养不断发展的试金石。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精准把握学生的认知点,以问促思;精细解读学生的错误点,以问引思;精确掌控学生的困惑处,以问诱思;精密解析学生的混沌处,以问促创。这样既可以引导学生学会更加理性地分析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让学生在问中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实现学习难点的突破,让数学学习更智慧。  相似文献   

4.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传统的"填鸭式"教育理念不仅不利于学生的成长,甚至会抑制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既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更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真正实现学思结合、以学促思,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一、尊重主体地位,提倡自主学习"以学促思",就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吴敏 《文教资料》2008,(27):123-124
如何使文言文教学达到有趣、有效,一直是语文教师思考的问题.本文紧紧围绕"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从以趣激读、以问促思两个方面进行探析,指出只有将教学要求内化为学生需求,才能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6.
":问题导学"式教学,是以问题导引为主线,以解决问题为核心,以学生思考为途径,以师生互动为形式,以实践探究为主要手段的一种教学方式,旨在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思考的习惯,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对比以往教学方式的基础上,在课堂中运用"问题导学"式教学,通过以"问"明学、以"问"助学、以"问"促学和以"问"拓学四个步骤,引导学生在思中做,做中学,学中得,得中创,帮助学生深度内化小学信息技术知识技能,切实提升学生自主思考、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19,(A3):58-59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这就是"让学",在学生学习的道路上,教师需要不断引领与点拨,这就是"促思"。"让学促思"的实质就是生本化的启发式教学,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启发式教学与片面强调的以生为本,"让学促思"使思维课堂得以展开,使有效教学得以实现,使核心素养的培养更容易达成,其途径有:立足基础,"让学"使"促思"更投入;拓展思维,"促思"使"让学"更深入;培养习惯,"促思"使"让学"更轻松。  相似文献   

8.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重要的教学目标。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进行数学思维需要有一定的载体。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通过以问启思、以说激思、以动促思的策略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相似文献   

9.
课堂提问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常规环节,也是体现教师教学效率的重要环节,因此,教师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催生高效的语文课堂.本文提出,教师提问应立足于学生的发展,能够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学习情趣的激发、学习能力形成的问题就是有效的问题,具体而言,应具有以问促思、以问激情、以问引问、以问导学四个特征.  相似文献   

10.
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真正落实"以读为本"的思想,巧妙做到读、问、思、写的有机结合,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掌握阅读本领,提高阅读能力.笔者现结合<雪猴>等课的教学实践,具体谈一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做到"以问促读、以读促思、读写结合",如何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感悟到边防战士与雪猴之间那种浓浓的情,以及雪猴与边防战士之间那种无言的默契.  相似文献   

11.
邓金玉 《学苑教育》2023,(13):39-41
双减政策对义务教育阶段各学科作业安排提出了明确要求,旨在减少书面作业量,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在此背景下需要创新小学英语作业设计,增加英语作业弹性,实现“以趣促听”“以演促说”“以荐促读”“以项促写”“以问促思”,促进学生掌握基本的听、说、读、写、思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从而实现“减负提质”,在提高英语作业设计水平的同时,促进双加政策的落实。  相似文献   

12.
基于教材内容、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立足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扎根课堂,以问导学,以点带面逐步深入开展教学,这是一种理想的教学现场。在教师的引领下,教师以问促思,使学生的思维走向预设的教学目标;学生逐本"思""问",思维不断向纵身推进。课堂学习中呈现师生对话、生生互动的热闹场景,一切都印证着教师的教是为引导学生的学,是为了一切学生的学。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的教学预设最终指向的是为了学生课堂更好地学习。  相似文献   

13.
在新课程改革的趋势下,如何让语文教学更高效,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应当思考的问题。而"读写绘"结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以读促思,以读促写,以画促思,以画促写,让学生爱上语文,学好语文,享受语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4.
学习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学中应通过高质量的问题或层层递进的问题串,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在"乙烯的制取、化学性质验证实验及理论解释"一节实验教学中,以实验现象为出发点,不断创设激发认知冲突的问题,促使学生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产生"愤""排"状态,萌生主动学习的动机和欲望,以问促思,以问导学,对化学实验进行有目的、有程序的观察和思考,从而促成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升华.  相似文献   

15.
哲学因其抽象的概念、深邃的原理、理性化的观点而使不少学生望而却步,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呢?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可从以下六个方面解决这一难题:一是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巧设悬念、以"疑"激思,有疑才能激发学生认识上的冲突,造成强烈的求知欲、点燃思想的火花;二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创新教法、以"法"引思;三是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适当提问、以"问"导思;四是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要善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情趣结合、以"趣"启思;五是课堂上的时政新闻既丰富了课堂内容,又激发了学习兴趣;引入时政、以"新"催思;六是"打铁还需自身硬",教师要素质过硬、以"哑"促思。  相似文献   

16.
正一、注重问题的教学,以问促思,以问促变,以问促创新意识的培养(1)问题的来源及选择。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教师应指导学生:在预习中发现书本的问题,收集大家思考的错误问题,根据生活实际的需要所提出问题作为问题的来源。(2)讲究问题呈示方式。对于问题,教师应把它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最好能由学生根据情境自己发现问题,将发现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展示问题的过程,因为对一个人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7.
"问学课堂"以"问"引学,以"学"促问,"问"与"学"相互促进、同构共生。通过"问",开启学生的心智,通过"学",砥砺学生的能力,"问"与"学"相长,"问"是"学"的发端,"学"是"问"的积极践行。在"问学课堂"中,学生永远站在"课中央","问学"的学习方式是合乎学生天性、顺应学生天性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18.
小学语文教学中设计的问题要面向所有的学生,体现出层次性;要紧扣教学重点,能起到以问促读、以问促思的作用;要给学生思维预留想象空间,鼓励学生创造性地思维;要能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师生互动。  相似文献   

19.
有效提问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有效的问题;二是有效的提问策略。一、什么样的问题才是有效的教师提问应立足于学生的发展,能够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学习情趣的激发、学习能力形成的问题就是有效的问题,具体而言,其应具有以下四方面特征。(1)能以问促思、(2)能以问激情、(3)能以问引问、(4)能以问导学。  相似文献   

20.
“思维活跃于疑问的交叉点”.学贵于思,思起于疑,疑是启动思维活动的钥匙.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多思促多疑,多疑促多问,多问促多知的认知规律,注意创设问题情景,以情激趣,以境诱思,以诱达思,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