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孩子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在社会消费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家庭消费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孩子的消费。为了孩子的生活、成长和前途,家长倾注了全部的心血。这体现在孩子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上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孩子们都有零花钱,花起来也比较随便。大多数孩子还能做到适度消费,但也有一部分孩子的消费明显地“出格”了,出现了令人担心的不良消费。  相似文献   

2.
根据对当前小学生消费现象和种类的调查,发现一些小学生存在满足型消费、攀比型消费、模仿型消费、受诱型消费和超前型消费等不良消费现象,客观分析这些不良消费现象产生的原因和背景,进而提出良好消费习惯培养的五种对策即端正消费教育观念,社会、家庭、学校教育同步,管好孩子的零用钱,开展丰富多彩的消费教育和强化管理措施,加强检查监督。  相似文献   

3.
父母的消费意识、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消费活动。父母要树立良好的消费榜样,让孩子懂得量入为出,树立珍惜劳动的消费和生活观念。父母在消费中体现出节俭、尊老、有计划等良好品质,有助于孩子形成正确的消费行为。根据实际需要与消费能力,有选择地、有节制地消费是父母应当教给孩子的科学的消费方法。在促进孩子发展方面的消费,如学习、购书、参加集体活动或文体活动等方面,应视重要性和家庭财力,尽可能给予支持。引导孩子学会先比较再消费,教孩子学会物比三家,认识到挑选的必要与要求,这是科学消费方式教育的重要内容。教育…  相似文献   

4.
人们常常在孩子身上看到一些不良现象,如花钱如流水、好吃懒做、起居无常、沉迷电子游戏、滥用化妆品、吸烟喝酒、离群索居、孤僻固执等。如果一个孩子在生活中偶尔有上述表现,还不能说他有不良生活习惯。只有孩子在生活中反复出现上述消极行为时,才能说他染上了不良生活习惯。孩子染上不良生活习惯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主要是受社会不良风气、同学间不良生活行为和家庭成员(主要是父母)不良生活行为的影  相似文献   

5.
天津社科院的关颖老师是我刊的老朋友,在这期“家教话题”里,她要和我们谈两个话题,都是有关家长如何教会孩子理财消费的问题。和孩子谈谈理财消费是家庭教育的必修课。孩子作为未成年的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家长实现的,家长的消费心理直接影响着孩子。家长如果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消费观,就不会使孩子进入消费误区。因此,让孩子学会理财,也就是让孩子多了一点立足社会的本领。关颖老师所谈的这两个话题一定会引起广大家长的重视和兴趣,欢迎大家来信来稿。  相似文献   

6.
观点跟帖     
《班主任》2022,(1)
王艳霞宋文娟:转变家长观念,加强对孩子消费引导1.家长要学会拒绝孩子的不合理消费要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上“再苦不能苦孩子”观念的根深蒂固,孩子已经成为家庭的“中心”,尤其是在消费方面.家长往往对他们无条件满足,这样会让孩子不懂得节制消费,养成大手大脚的花钱习惯。  相似文献   

7.
很多家长辛苦挣钱只为满足孩子的一切物质需要。这种扭曲了的爱,会影响儿童早期金钱观的形成,造成孩子消费的畸形膨胀。因此,在家庭教育中,理财教育显得尤其重要。在以消费为导向的现代社会,父母无法完全代办孩子的所有消费,孩子总要面对一些消费问题。所以给孩子适量的零用钱是绝对正确和必要的。但零花钱给多少、怎么给、怎么花,值得每一位家长的深思。  相似文献   

8.
周芳  曲怀志 《班主任》2014,(6):41-42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孩子们手里的零花钱越来越多。面对手中的钱,很多中小学生却不知道该怎么花,因此乱花钱的现象越来越普遍:盲目的娱乐消费,超常的人情消费,高消费、讲名牌等等。这一方面助长了孩子不良的金钱意识和价值观念,另一方面也影响到班级勤俭节约等良好风气的形成。对此,我该如何进行引导呢?(浙江 潘宁娟)  相似文献   

9.
立新 《宁夏教育》2006,(12):69-69
父母的消费意识、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消费活动。父母要树立良好的消费榜样,让孩子懂得量入为出、珍惜劳动的消费意识和生活观念。  相似文献   

10.
一、创造温暖的家庭环境有些年轻的父母一旦意见分歧,就在年幼的孩子面前大吵大闹,有的还向孩子出气、训斥、打骂。殊不知,这对孩子身心健康影响极大。生活在不良家庭环境中的孩子,由于受不良的家庭气氛的感染,造成  相似文献   

11.
"消费"是现代人最熟悉的词汇之一,消费业已成为人类生活须臾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当今社会,消费已经走向社会前台,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但也应该看到,人类不良消费模式所带来的消费问题不仅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们的生态环境,更严重的腐蚀了我们的社会风气。因此,合理界定人类真实的消费需要,摒弃不良的消费模式,塑造生态消费的消费模式在今天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当前,不少家长感觉学前儿童普遍存在任性、贪心、自私、孤僻、急躁、不依不饶等不良性格,孩子之所以会出现这些不良行为,是我们家长在处理问题上存在的弊端。有的家长溺爱孩子,对孩子是有求必应;有的家长是虚荣心在作怪,认为别人家的孩子有的东西,自己的孩子就应该有;有的是家长思想意识不对,认为都是一个宝贝孙子,样样事情都包办代替。孩子整天享受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幸福"生活,剥夺了孩子很多学习、锻炼的机会。优裕的生活环境纵容孩子养成了一些不良的行为;我们的这份"爱心"让孩子养成了一些不良的习惯。家长对待孩子的这种有求必应、百依百顺的"爱心"对孩子的成长是一剂"毒药",让我们的孩子变得越来越贪心。自私、孤僻、急躁、不依不饶等不良性格也就随之助长。那么我们究竟该怎样做,才能预防这些不良性格的养成呢?我觉得:家长朋友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善于运用延迟满足,让我们的孩子在延迟满足中学会等待、学会忍耐、学会抗挫,以此来培养幼儿良好的性格。  相似文献   

13.
一、矫惯宠溺 我国溺爱型教育方式占不良家庭的51.7%,可见最常用的失败教育是溺爱型教育,娇惯家庭出来的孩子大多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意识淡薄,缺乏爱心和同情心,不会主动关心、照顾和宽容别人,自私、任性、易受伤害,有的孩子心理畸形,一旦家庭不能满足其消费欲望时,便会偷盗、抢劫……铤而走险导致违法犯罪。  相似文献   

14.
袁传明 《中国德育》2013,(23):51-51
据《海峡都市报》报道,福州某小学生爸爸是个老板,每天给儿子100元零花钱,要求必须花光,花不光回家要挨骂。当前,一些家长给孩子一些零花钱,让孩子自己去管理、去消费,这无可厚非。但是,孩子管理、消费零花钱的过程,也是他们实打实地面对金钱,形成金钱观的过程。如果盲目地给予孩子大量零花钱,对他们消费听之任之,或者对他们消费大加鼓励,势必会造成孩子的拜金主义和浪费习惯。没有钱是悲哀的事,但是金钱过剩则更加悲哀。因此,家长亟须端正教育理念,培养孩子正确的金钱观,引导孩子正确消费,  相似文献   

15.
正·本期讨论的案例·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孩子们手里的零花钱越来越多。面对手中的钱,很多中小学生却不知道该怎么花,因此乱花钱的现象越来越普遍:盲目的娱乐消费,超常的人情消费,高消费、讲名牌等等。这一方面助长了孩子不良的金钱意识和价值观念,另一方面也影响到班级勤俭节约等良好风气的形成。对此,我该如何进行引导呢?(浙江潘宁娟)  相似文献   

16.
如今的都市家庭,大多是三口之家,对孩子的投资占家庭生活的重要地位,孩子的要求已成了都市有些家庭一个无法抗拒的“圣旨”。在孩子身上,家长花再多的钱都不吝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消费。吃穿消费:好吃的东西孩子先吃,漂亮的衣服孩子先穿。报纸上、电视里说哪种营养液如鳖精、初乳素、脑黄金对儿童体质有益、智力有助,不问价格高低,家长都要买回来给孩子吃,消闲食品同样也是孩子吃穿消费的主流。在都市,只要稍微留心就会发现,现在的孩子嘴里没有休息的时候,甚至连上课都在吃,不少孩子每天消费达十元乃至几十元,有的高达上百元,穿的也在向高档、名牌发展,几十元一件的衣服已觉寒酸,  相似文献   

17.
不良的进餐习惯:有的孩子进餐不定时、不定量;有的孩子零食、甜食、冷饮吃得过多,感到吃不吃饭无所谓;有的孩子喜欢一口汤一口饭,由汤送饭,既影响饭量也影响食欲。不良的进餐气氛:有的家长一到进餐的时候,就开始训孩子,使孩子见到吃饭就精神紧张,从而胃口下降。不良的进餐方式:有的孩子边吃边玩;有的孩子边吃边看图书或电视,因注意力不能集中而影响食欲。家长的不良影响:有的家长当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并由此产生了一些不良的消费观念,如盲目消费、攀比消费、超前消费等。本文通过对大学生不良的消费观的分析,探索在大学生中培育科学、健康消费观念的途径,引导大学生进行科学、健康的消费。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高校的扩招,产生了大学城这样的模式。处于与社会交界处,脱离了父母,独自生活的大学生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关注他们的学习生活的同时研究他们的消费状况,从而提出引导大学生健康消费的对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在大学城这个特殊环境下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大学生消费现状、特点,不良消费的表现,不良消费的危害,在此基础上力求提出引导大学生健康消费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当代大学生群体中存在诸多不良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对大学生进行消费伦理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它不仅有利于大学生消除不良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形成科学健康的消费生活方式,而且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人生观和消费价值观,推进"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发展。消费伦理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消费道德"教育、"消费知识"教育、"感恩"教育以及"绿色消费"教育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