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重庆市25所中职学校1497名学生进行职业能力测评和问卷调查发现,35.07%的学生处于名义性能力水平、58.65%的学生达到功能性能力水平、6.28%的学生达到过程性能力水平、没有学生达到整体化的设计能力水平,学生职业能力水平总体偏低。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学校重点级别、实习企业类型、实习企业对学生的专业指导、实习企业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学生专业承诺等因素对学生职业能力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为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发展,应进一步建立健全学校重点建设投入机制、实习企业甄选机制、对实习学生的专业指导和人文关怀机制、学生专业情感教育机制等。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山西财经大学学生学习十六大精神情况的调研,从学生的基本情况、学生的社会参与程度、学生对社会发展的认同程度、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程度、社会进步对学生个体发展的影响程度等五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为进一步加强学生思想教育提供了客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略论影响教师对待学生态度的主要因素陈剑昆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是指教师对待学生的一种心理倾向,它由教师对学生的认知、情感和指向学生的行为三种成份构成。教师对学生的认知是指教师对学生的知觉、理解和信念。教师对学生的情感是指他对学生所持有的一种情绪体验,如尊重...  相似文献   

4.
对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要根植于学生的实际,贴近学生身边的生活,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用学生熟悉的、与他们家乡、父母、亲人密切相关的真实素材教育学生。结合学校对学生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实践,探讨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接地气"的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5.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作为班主任,了解学生是做好工作的前提。班主任要千方百计地走进学生心灵,要看着学生的脑电图去开展育人工作。为此,班主任一要做到“六有数”:对学生的家庭状况心里有数,对学生的身体情况心里有数,对学生的性格特点心里有数,对学生的个性特长心里有数。对学生在班级中威信心里有数,对学生在各项活动及科任课堂表现心里有数;二要做到具备“五心”:爱心、耐心、细心、恒心、智心。  相似文献   

6.
教育促进学生发展的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生的素质主要是在自身的能动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教育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机制是,通过作用于学生的活动而间接的影响学生的发展,即:教育作用→学生活动→学生的发展。教育作用的直接对象是学生的活动而不是学生的身心结构,教育对学生活动作用的表现主要是:对学生活动的内容进行选择和组织;对学生活动的过程施加影响。教师作用的对象是学生的活动;教师对学生活动作有的目的是引起并促进学生能动地活动;教师对学生活动作用的方式是通过师生之间的交往对学生的活动进行激发、诱导、指导、帮助、示范和评价等。教师对学生的作用是通过对学生能动活动的作用而间接地改造学生的身心结构。  相似文献   

7.
高中阶段的英语教学要求对学生进行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学生的英语书面表达能力是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一种能力,它依赖于学生对所学词、句、文的理解与掌握,是学生对所学词、句、文等的迁移性运用。它要求学生对所写内容进行合理的组织与安排;若是用命题作文来考查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还要求学生对题意有较强的理解力。笔者所教学生多来自农村,  相似文献   

8.
一、问题的提出在教学工作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学工作不能离开学生,对教学工作的评价也不能离开学生。学生对学校教学工作的态度、对课堂教学的感觉、学生在课堂上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学生对老师的看法、对老师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9.
赠言教师     
教育学生要有针对性。对学生说的话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状态和理解水平。理解是建立感情的桥梁。没有对学生的体谅和理解,就没有对学生的爱,没有对学生的真情。什么是爱?爱就是对学生的理解、关心、同情、尊重和严格要求——包含着实事求是地批评。学生智慧的火花要靠教师的爱心去点燃;学生前进的目标要靠教师的行为去导向。教师要用美的心灵、美  相似文献   

10.
徐梅娟 《林区教学》2014,(11):102-103
学科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化学史中蕴藏着丰富的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史料。基于此,从帮助学生了解化学史概况,能唤起学生强烈的学习追求、能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能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观、能对学生进行意志品格教育等四个方面,阐述化学史的教育功能,以期在化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1.
小班化教育的学生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班化教育的学生评价就其特点来说,主要在于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集中地表现在对学生的认识上。在评价的方向上,变单一的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为教师对学生、学生对学生、学生对教师乃至学生对自己的多向评价。在评价的内容上,变单一的一张卷子、一个分数来衡量学生学习水平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效果等各个侧面。在评价的方式上,变学生的被动地位为主动参与的过程性评价。在小班化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教育观念的转变带来了学生评价方法的改进,并进一步促  相似文献   

12.
《考试周刊》2016,(97):116-117
当代教育改革的主题是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突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者,在教学过程中作者认识到:只有通过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对历史感兴趣,才能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才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进而进一步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因而新课堂实践中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试以导学案创设情境、对比设问、故事引入、开展活动和现实功能五个方面阐述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产生、调动、培养、巩固策略。  相似文献   

13.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等形式对北京城市学院学业问题学生进行调查,对学籍变化学生和违纪处理学生进行访谈和统计分析,并对普通学生的学业情况和出现过学籍处理、违纪处理学生的学业情况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学业问题学生家庭、心理、行为等特点,为避免学业问题的发生制定学风巡查制度、考勤制度、严格考试制度和家长联系制度,对出现学业问题的学生建立学籍处理答辩制度、处分解除制度和重点学生追踪制度,以促进学业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  相似文献   

14.
高军 《学苑教育》2012,(18):70-70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对学生心灵的呵护,是一种激励、一种引导,是崇高而神圣的爱,是学生成长的力量之源,是激发学生向上的动力。爱学生就要了解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要对学生严慈相济,对学生一视同仁,理解学生,严于律己,做好表率。  相似文献   

15.
换位思考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换位思考能力为高职院校学生道德培养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分析学生换位思考的对象,借助活动体验法、故事感悟法、心理暗示法、角色扮演法、想象训练法等方法实现学生对学生的换位思考、学生对家长的换位思考、学生对老师的换位思考、学生对用人单位的换位思考,最终培养学生的换位思考能力,旨在加强学生的道德素养,提升高职院校人才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王帆 《山东教育》2011,(12):55-55
一、以情感人.愉悦学生心灵 正确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用自己的一颗爱心赢得学生的信任。对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多鼓励.让他们常听到“Great!”“Wonderful!”“You did a good job!”等等赞美的语言;“对学习较差的学生多帮助。本着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的原则要求学生。不讽刺、不挖苦,对学生的闪光点充分肯定、及时表扬。让学生常听到“不要紧,  相似文献   

17.
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是培养、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要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对材料的选择要鲜活、充实,诱发学生阅读的期待;对阅读的引发要新奇、别致,唤起学生阅读的激情;对情感的触发要真挚、强烈,产生学生阅读的共鸣;对问题的设置要精致、巧妙,激发学生阅读的思索;对创新的挖掘要夯实、主动,拓展学生阅读的思维。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一起学生伤害事故的处理经过和结果对什么是学生伤害事故、学生伤害事故的种类、学校对学生伤害事故承担责任的归责原则和学校对学生伤害事故责任免除的抗辩事由进行了法律思考,最后对该案进行了法律评价。  相似文献   

19.
刘晓蓉 《学子》2014,(3):22-22
正教师人格对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是一种长期的、潜移默化的,特别对学生良好的心理习惯的培养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人格修养对学生的发展,特别是对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习惯具有重要作用。一、培养学生良好心理习惯的基础——教师人格示范作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与学生朝夕相处、教书育人的老师自然是学生模仿和学习的对象。教师光明磊落、纯洁高尚的道德人格对作为受教育者的学生来说无疑有着显著的示范  相似文献   

20.
学生评价教师教学质量是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方式。学生评价的背景变量可能导致学生评价结果的大相径庭。从学生的性别、专业、学习成绩、学习课程前兴趣因素对学生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结果的影响来看,学生的性别、学习课程前的兴趣对评价结果无显著影响;不同专业、不同学习成绩学生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